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11节
D-极大努力的结果。
要知道火器在几乎拿下整个天下的清军阵中都是稀缺物件,更别提啥都缺的明军了。
至于那些能够接触到新式普鲁士火炮的新兵则更是乐开了花。
相较于冲锋破敌的先锋军,枪炮兵的安全性显然更有保障。
一整天的训练下来,赵旭和李石头都觉得受益良多。
虽然未必能够立刻上手,但坚持下来总归是能够看到进步的。
“旭子哥,你说东虏也用这么先进的火铳吗?”
回到营房,李石头脱下浑身汗渍的衣裳随口问道。
“那肯定没有。不然他们昆明之战怎么会落得惨败。”
赵旭倒是对明军和清军的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盲目自信。
“不过火器只是一方面,胆气也是很重要的。”
赵旭仰脖灌下一碗水,擦了擦嘴道:“听说新兵着重练的就是胆气。咱们要想上阵杀敌胆气是一定得练出来的。”
“可是怎么练胆气呢?”
李石头有些好奇道。
既要练胆气又不能上阵杀敌,这不是相互之间矛盾的吗?
“可以杀死囚啊。我听说新兵都是从杀死囚开始练胆的。”
赵旭不疾不徐的说道:“反正这些人都是死有余辜的大恶人。与其交给刽子手来杀,不如让我们来练练胆。”
“啊,真的要杀人啊。”
李石头闻言本能的缩了缩脖子。
长这么大他连鸡都没杀过,更别提杀人了。
虽然知道要杀的是死囚,可心里还是多少有些隔应。
“怕什么,你都当兵了,以后杀人还会少吗?只要杀的是罪有应得之人,问心无愧就好。”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三十七章 大局
成都,总兵府。
作为整个四川的核心,成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总兵府则是核心中的核心。
如今国事艰难,地方文官基本都成了摆设,武将才是绝对的顶梁柱。
总兵刘耀和副将杨有才等人齐聚总兵府,商议着迎驾事宜。
前些时日他们接到旨意,天子要御驾亲征攻打重庆。圣驾需要经过成都,圣旨中命刘耀做好一应准备。
对此刘耀直是又惊又喜。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川人,他对家乡自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可惜等到他出人头地做到总兵时大明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
老川军更是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都是跑不动的老弱病残。
现在成都城中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士兵,连守城都艰难,别提伐虏了。
刘耀虽然有心杀贼,可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徒呼奈何。
未来会怎样他真的不知道。只能过一天是一天,整个人跟行尸走肉也没有什么分别。
可现在不一样了。
天子要来四川!
刘耀虽然贵为总兵却是从没有见过当今天子。
不管怎么说,天子入川都是一件令人振奋鼓舞的事情。
听说昆明大捷就是因为天子亲自登临城头,将士们一时热血沸腾奋勇杀敌,将东虏杀了个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作为明军中硕果仅存的朝廷嫡系,刘耀当然不承认他麾下的老川军比李定国的杂牌军差。
既然天子决定入川,那他便是拼掉这条性命也一定要撑起场子来,不叫人把朝廷看轻了。
副将杨有才是刘耀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刘耀对他自然是知无不言。
“有才啊,圣驾应该是从建昌的方向来。还是尽早通知下去,让沿途堡中将士心里有个准备,莫要冲撞了陛下。”
老川军将士们虽然个个性情豪爽,却是不太懂礼仪规矩。
刘耀担心他们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这样冲撞了圣驾引得龙颜大怒,便是好事变坏事了。
“总兵大人请放心,末将这便通知下去,也好让将士们乐呵乐呵。”
“朝廷这么些年总算打了一场大胜仗了。”
刘耀捋了捋胡须由衷感慨道。
对他来说朝廷每一场局部战斗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未必能够立刻收复失地,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机会。
眼下希望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还有希望,将士们便有奋斗下去的心气。
“陛下英明神武,大明中兴有望啊。”
杨有才这话倒不全是拍马屁。
以往听闻清军大军压境,陛下总是第一个跑路逃命。将士们虽然拼死抵抗殿后,但心里难免没有怨恨的想法。
现在陛下终于想明白了。
他与大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大明若是中兴了,陛下就是光武帝刘秀一样的旷世明君,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圣人。
若是大明亡了,以东虏的凶残他岂能活命?
看看弘光帝和那些亲藩大王吧,不都被东虏捉到京师去砍了脑袋?
换言之,便是为了自己陛下也不应该退!
“听说晋王这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也会伴驾随行。”
刘耀话音刚落,杨有才便大骂道:“那个西贼,陛下何故轻信于他。”
刘耀闻言面色一变道:“有才慎言!李定国可是陛下亲封的晋王!”
“总兵大人,我就是想不明白陛下怎么会赐给他王爵!”
杨有才梗着脖子道:“别人不知道,总兵大人您还不知道吗?咱们老川军可是跟西贼有着血海深仇的啊!”
刘耀不禁沉默。
他何尝不知嫡系明军和西军的过节?
说好听点是过节,说难听点都可以是血海深仇了。
当初张献忠入川,把蜀王一家杀的绝了户,官军也是死了许多。
那李定国是什么人,不就是张献忠的义子吗?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西军已经归顺大明,李定国也是忠心耿耿力保陛下。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血海深仇就这么算了?”
杨有才满脸的不甘心。
“有才啊,要是哪怕十年前你要这么想我都不会说什么。可现在国事艰难至此,还要窝里斗吗?”
刘耀痛心疾首的说道:“当初何腾蛟但凡对忠贞营态度好一些,或许现在大明至少是和虏贼划江而治了。”
稍顿了顿,刘耀叹声道:“何况这又不是晋王一个人的错。天下当时那个混乱,随便什么人都有点想法的吧。如今晋王已经通过勤王救驾证明了自己的忠心,有才你便不要再苛责于他了。”
他一番苦口婆心的说下来,杨有才终于是有所动容。
这倒不见是他真的原谅李定国。
而是觉得李定国现在可以为朝廷所用。
西军余部还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的。
要是把李定国也逼得自立那朝廷就真的看不到希望了。
“末将晓得了。”
刘耀欣慰的点了点头,拍了拍杨有才的肩膀道:“大丈夫当以大局为重,一切为了大明。”
“总兵大人,有一件事末将不知当讲不当讲。”
犹豫了片刻杨有才还是抱拳道。
“你说吧。”
“成都的粮草勉强够我们使用,若是提供给北伐大军,恐怕不太够。”
刘耀闻言皱眉。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四川虽然号称是天府之国,但这些年遭到的兵灾人祸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情况下根本存不下什么粮,便是成都的存粮还是刘耀命将士们勒紧裤腰带生生省下来的。
“也许朝廷会沿途征粮的吧?”
这是最常见的做法。
别管是兵还是匪,大军所至基本都要掘地三尺,搜刮的一粒米都不剩。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成都附近人烟稀少,能跑的都跑到山里了啊。
刘耀当然不知道刘文秀当时在建昌军屯存下了不少粮食,足够大军所用。
“实在不行,只能省着点用了。”
杨有才小声嘟囔着。
虽然有些不情愿,杨有才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
皇帝不差饿兵,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杀虏吧?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三十八章 启程
当天子即将入川,亲征重庆的消息传到奉节时,整个奉节军民都感到由衷的欣喜。
但要说最欣喜的莫过于文安之了。
原本他准备遵奉圣旨回到昆明担任首辅之职。后来因为太子殿下要来奉节前线抚军,他就打算在拜见太子之后再启程。
毕竟太子以冲幼之龄来到奉节,直是两眼一抹黑。
文安之身为人臣,自然应该替主上分忧,至少让十三家勋贵轮番拜见一下太子,把基本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如今天子又要来奉节,那文安之自然是不会走了。
至于内阁首辅这个虚名…等到天子来了奉节,再想去哪里,文安之伴驾就是。
天子在哪里,内阁就在哪里!
原本文安之以为明军短时间内无法再对重庆发起攻势。但现在看,他却是低估了陛下的雄心。
大军入川,陛下是下定决心要拿下重庆,为此不惜调集重兵,甚至御驾亲征。
文安之觉得自己心中熄灭的那团火又燃起来了。
大明又遇雄主,中兴有望!
“再给老夫盛一碗米饭!”
心情好了他连带着胃口也好了许多,冲身旁的侍从沉声吩咐道。
都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文安之就是要让人们看看,他便是年逾七十,仍然能为大明朝廷效力出力。
只是奉节城的承载力恐怕无法同时容纳数万大军进城搭营。估计北伐大军得分出一部分兵马驻扎在城外了。
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只要能够攻取重庆,一切付出努力都是值得的。
悊皇帝,烈皇帝你们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大明,保佑陛下啊!
…
…
昆明新军军营,赵旭十分激动的凑到李石头身边,压低声音道:“听说了吗,咱们也要跟着陛下一起北上入川。”
虽然已经极力克制,但由于太过欣喜,他的声音中还是带着遮掩不住的快意。
“啊,我们也要跟着去打东虏?这些天我刚刚学会放铳啊。”
李石头闻言面色发白,心中有些发虚。
虽说这几日杀了几个死囚练了手,但他还是本能的对上战场感到恐惧。
东虏可不会像死囚那样引颈就戮,他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啊!
“怕什么,再说也不可能让我们顶在最前面啊。”
赵旭淡淡道:“陛下就是要让我们跟着练练胆气。陛下身边有晋王殿下这样的绝世猛将,还需要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出头吗?”
“话是这么说,可毕竟是行军打仗啊。“
李石头缩了缩脖子道。
“瞧你那个怂样,长这么大一趟远门都没出,我可是想去看看蜀中的模样。”
“那旭子哥你说,咱还会回来吗?”
李石头怯怯的说道。
“这个我也说不好,应该是会回来吧。”
赵旭叹了一声道:“不过行军打仗的事情也说不准。兴许陛下打下重庆之后还想接着打湖广呢。那样兴许一年半载都回不来了。”
当兵的必须要服从命令,哪怕是背井离乡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从入伍的那一刻起,选择权便不在赵旭他们了。
“既然这样,走之前我可得好好看看云南的山水。”
李石头小声嘟囔着:“不然万一有个啥意外见不到了就太可惜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nbsp;“呸!”
赵旭没好气的啐了一口,斥骂道:“说什么丧气话。咱俩命比石头还硬,阎王爷见了都不肯收我们。”
“我就随口那么一说。”
“说也不行!”
赵旭瞪着李石头道:“咱俩就要好好的!一点事也不能有!”
“赵旭、李石头,准备收拾收拾出发了!”
便在这时,把总刘文走进营房沉声吩咐道。
“遵命!”
二人齐声应道。
把总刚走,赵旭便讪讪道:“没想到这么快。”
“这样也好,至少不用再瞎想了。”
李石头咧嘴笑道:“就像旭子哥你说的,咱们正好看看蜀中繁华哩。”
…
...
天子移驾自然是件极为重要的事。
哪怕朱由榔三令五申一切从简,配合行军速度精简车架,但该有的基本规制还是要有的。
毕竟这涉及到皇家的尊严。
在这方面若是稍有疏漏便会遭人指摘攻诘。
李定国自然不会给言官吐沫乱飞的机会。
不过朱由榔真的不看重这些繁琐的礼仪。
若是能够拿下重庆,便是叫他轻车简从星夜兼程也无不可。
说到底,礼仪是盛世时候用的。乱世还这么讲究,是得了失心疯。
冯双礼已经先一步启程,现在估计已经快到建昌了。
朱由榔现在便要尽可能的跟上冯双礼的行军速度,至少不能被拉开太远。
原本朱由榔是不打算带皇后一同前往的,不过在皇后的再三央求下朱由榔还是心下一软。
其实朱由榔心里也明白皇后执意要随驾前往。
因为她心里挂念着太子啊。
在世人眼中太子是皇储,是半君,
是除了天子之外世上最尊贵的人。
但在皇后眼里,太子就是个还没长大的半大孩子。
慈母挂念孩子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天家也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朱由榔没有理由拒绝皇后的请求。
毕竟是他亲自下旨命太子前去奉节抚军的。当时皇后并没有说什么,现在朱由榔也不该说什么。
其实抛开这一点,朱由榔还是对此次四川之行满怀期待的。
不但能够见到文安之,还能和十三家勋贵见上一面。
袁宗第、李来亨、郝摇旗,都是只能在史书上看到的英雄人物啊。
除了孤悬东南的郑成功、张煌言,这已经是朱由榔能接触到的最完整班底了。
其实从朱由榔穿越的那一刻历史就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探寻不同种可能确实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明军能够守住昆明已经证明了清军并非不可战胜的。
那么朱由榔能否再次改写历史,将重庆夺下呢。
朱由榔隐隐觉得此次便是历史大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若是成功了或许整个历史都会彻底发生改变。
重庆…重庆!
此役必收其于吾掌中!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三十九章 禄马驿
从云南入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经由建昌。
明军大军从昆明启程,经过武定府,跨越乌蒙山进入了四川境内。
与朱由榔想象的情况差不多,建昌卫周遭甚是荒凉,行军几十里见不到一处人家。
这倒也不难理解。这么些年天灾人祸,百姓们死的也差不多了。那些幸运没有罹难的川民为了避免兵祸都藏进了深山里。
这里除了当初刘文秀屯兵留下的一万多老弱残兵,几乎见不到人烟。
当然,朱由榔已经下旨命冯双礼先一步进驻建昌清点粮草。
等到朱由榔大军抵达只需要稍作休整便可以向都府行军。
朱由榔此次攻打重庆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故而沿途能不耽搁时间就不耽搁,早到一刻或许成功拿下重庆的可能性就增长几分。
“陛下,前面就是禄马驿了,行军一天了,陛下先到里面歇歇脚吧。”
李定国驱马来到朱由榔的车辇前和声道。
禄马驿是距离建昌卫最近的一处驿站,距离大概是一百里。
朱由榔看了看天色,急行军的话今天也赶不到建昌卫了。
不如先在禄马驿歇一歇,明早再启程。
“既如此,便驻跸在禄马驿吧。”
禄马驿毗邻宁远河(后世名曰安宁河,非辽东宁远),环境还算不错。
行军在外朱由榔也没有啥可讲究的,在侍从亲军的簇拥下进入驿站休息。
禄马驿的驿丞何曾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得知天子亲临端是吓得两腿发颤,连话都说不出。
朱由榔倒是没有苛责于他,微微一笑唤他送一些茶水来。
还别说,行军大半日他是有些口渴了。
“陛下,臣妾听闻这禄马驿是后来复建的?”
王皇后替朱由榔取下大氅,柔声问道。
“嗯,不错。当初烈皇帝裁撤天下驿站,四川的自然也不例外。这禄马驿还是永历年间复建的,人都换了个遍。”
提起崇祯裁撤驿站这件事,朱由榔还是感到颇为遗憾的。
此举跟裁撤锦衣卫一样都是大昏招。
一个令崇祯失去了内部的耳目,一个令他失去了外部的眼线。
若是非要挑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逼得失了业的李自成揭竿而起,逼得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当然崇祯末年那个局势,即便没有李自成也有王自成,孙自成。有崇祯这个昏招频出的皇帝在,再好的牌也会打的稀烂。
所幸锦衣卫和驿站都在永历年间恢复,这让皇帝至少可以保证对治下百姓官员基本的控制。
很快驿丞便把热茶亲自送来了,经由随侍太监韩淼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