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第一狠人》

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20节

《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7292 2021-04-26 18:46

  D-远万里从欧罗巴来到大明壕境,再从壕境迁移到重庆就没有考虑过背井离乡的问题。

  明军攻打重庆时用的火炮佛朗西斯科也见识到了,比他们制造的任何火炮威力都要大。

  这深深的令佛朗西斯科所折服。

  作为一名匠人,没有比挑战更强大的东西更有吸引力的了。

  这是除金钱外对他又一诱惑,也是他执意要替大明做事的重要原因。

  “但是请陛下准许我们能够观摩您军队火炮的细节。”

  佛朗西斯科直接点出重点,朱由榔便顺着话头道:“你们甘愿一直留在大明替朕做事的话,这个好说。银钱的话朕可以给你双倍。”

  朱由榔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既然他决定要用这些佛朗基匠人,就要保证他们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绝不能又让其辗转到清军手中,复现当年登州之祸。

  当初孔有德登州叛乱后辗转渡海北上投金,其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关键是他裹挟了大量的佛朗基匠人。

  这些匠人都是制作火器的好手,尤其是制炮技术冠绝于世。

  原本后金的火器化程度是很低的,但经此之后其火器普及率直线上升,甚至超越了明军。

  这也是为何后期明军对清军屡战屡败,毕竟核心竞争力已经没有了。

  有了前车之鉴,朱由榔自然要多留一个心眼。用这些匠人可以,但必须保证为我所用。

  佛朗西斯科毫不犹豫的说道:“没有问题,我们愿意为大明为陛下效力。”

  对方的直接答应令朱由榔略微有些惊讶,他低估了匠人对先进火器的向往程度。

  “随朕来吧。”

  朱由榔沉声道。

  ...

  ...

  “这个便是六磅炮,这个是十二磅炮,这个是燧发枪,这个是针击枪。”

  朱由榔一一介绍道。

  佛朗西斯科看到这么多枪炮,双眼直冒出精光来。

  “陛下,这些枪炮和我们制作的很不一样。”

  朱由榔心道这些枪炮直到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才会出现普及,现在早了一百年自然没人见过了。

  “咳咳,你看看这些枪炮可能仿制?”

  对朱由榔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摸索全套制作工艺才是首要的事情。

  虽然他清楚大体流程,但细节还得慢慢磨合。

  如果能够仿制量产,那明军只要解决了经济问题,甚至可以在军队中均数配给。

  佛朗西斯科蹲下来仔细观察了一番,却是摇了摇头:“有些难度。短时间内怕是不行。”

  朱由榔有些失望道:“那弹药呢,可能做出?”

  燧发枪的铅弹以及六磅炮、十二磅炮的特有弹药必须由专人来制作,没有人比这些制炮、铳师更清楚这些火器弹药的重要性。

  “我可以拿去让同伴看看,他比我更清楚这些。”

  佛朗西斯科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稳了一手。

  朱由榔点了点头。

  佛朗西斯科表现的很专业,要是他满口答应,朱由榔反倒要开始怀疑了。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六十九章 朱由榔的方略(第二更!求推荐票,求追读!)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佛朗西斯科在仔细观察了前装滑膛炮以及燧发枪并询问了朱由榔一些细节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些铳、炮他都可以仿制。

  至于铅弹也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制造需要一些时间罢了。

  倒是德莱塞针枪构造有些超乎佛朗西斯科的想象,他觉得在短时间内应该难以做出类似的仿制品。

  不过这已经大大出乎朱由榔的预料了。

  有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就足够了,有了这些利器助阵,明军可谓是如虎添翼,要想全面反攻清军可能性大大增加。

  只是佛朗西斯科刚刚把朱由榔的热情点燃,随即就浇下一盆冷水。

  那就是制造一杆枪的时间很长。

  以他个人的能力计,制作一杆燧发枪的时间在两个月,如果熟练了可以缩短到一个半月。而重庆城中一共有一百名佛郎机匠人。

  即便全部日以继日的赶造燧发枪,一年也就能造出一千杆来。

  除非寻找更多的工匠,不然仅靠这个速度要想全部在明军中实现列装难度实在太大。

  至于火炮由于需求量没有那么大,反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来赶制出来的这些燧发枪也只能暂时给精锐列装了,要想反推清占区还需要充分的时间。

  不过这也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发展怎么样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却说佛朗西斯科告退后,朱由榔便召见了文安之、李定国,询问他们关于下一步明军该如何行事的意见。

  文安之作为久居川东的督师,看法是应该利用这得来不易的胜利积极发展农事、经济,训练军队,尽可能的缩小与清军的差距。而不应该操之过急,大举用兵。

  李定国和文安之的看法差不多,只不过他觉得在对内求稳为主的情况下,可以试探性的进行一些局部扩张。

  单纯的防守姿态容易让将士们产生怠战厌战情绪,长此以往是十分不利的。

  再者明军也需要时刻对清军时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使清军对明军的行动有所忌惮。

  只要这种恐惧明军的心态在清军阵中存在,那么不管清军的将领换成谁,都不会在对明军的作战中取得优势。

  “要想养更多的兵,仅靠云川之地是不是不太够?”

  在军事问题上朱由榔是绝对的外行,不过有一点他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地盘养活十几万大军已经是极限。即便再招募更多的兵员,以现有的承载力已经是不够了。

  既然文安之和李定国一致认为现在不宜大举用兵反攻,那么可不可以把视野往探探?

  “陛下所言极是。”

  李定国沉声附和。

  “或许可以试试进兵缅甸?”

  朱由榔当然不是脑袋一热做出的决定。

  在他的印象中,缅甸一直是东南亚粮仓。虽然其地盘小,但能够养活的人可不少。

  历史上缅甸一直是明朝的属地。缅甸宣慰司便是明朝在西南设立的六个宣慰司之一。

  其辖地即为历史上的阿瓦王朝。

  后来嘉靖五年三家分缅,逐渐建立了大一统的东吁王朝。

  东吁王朝不再承认明朝的宗主国身份而是选择了与明朝平起平坐,这也直接导致了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

  一度明军攻破了敌国都城,但最终却稀里糊涂落得个被迫撤兵,丢掉大量领土的结果。

  文安之当然也知道这段历史,这可谓是万历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一段不愿被人提起的伤痛。

  人们都只知道万历三大征,但事实上这场看似不起眼的明缅战争对明朝今后的西南形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陛下是觉得东吁对大明不够驯顺?”

  他以为朱由榔是好面子,这才会有此提议。

  朱由榔却是摇了摇头道:“都这个时候了,朕怎么会在意这些虚的东西。朕是听说缅甸因为气候的原因,稻子早熟。如果能控制这片区域,或许能够供养更多的军队。”

  缅甸地盘不算大也不算小,用来养十余万军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加之其盛产橡胶等物,将来发展工业也免去了寻找原材料的痛苦。

  可以说控制缅甸是一举多得的好策略。

  至于文安之所说的面子问题,朱由榔是真的没有想过。

  都这个时候了还死要面子,那简直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啊。

  “陛下说的不错,只不过现在缅甸上下都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样子。如果我们向其用兵,会不会把他们逼到东虏那边?”

  李定国的考虑不无道理。

  以明军现在的实力是不可能承受起双线作战的。

  如果明军决定攻打缅甸,那就一定要保证后方不被清军袭扰。

  “这倒不要紧,缅甸这个问题是总要解决的。不然留着终究是个祸患。至于东虏...朕从泰西听过一种名为棱堡的东西,或许可以有效的阻止他们的袭扰。”

  朱由榔对于棱堡的了解更多来源于书本和博物馆的介绍。

  这个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极为有效的主流防御工事闻名天下。

  当然文安之和李定国肯定没有听说过。

  “陛下,这棱堡有何特殊之处?”

  李定国显然对棱堡很感兴趣。

  “棱堡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堡垒,和我们常见的凸多边形相比,其是凹进去的。就是这一个改动,使得攻城方无论进攻棱堡的哪一点,都会使得其面临两到三面的进攻。守城方可以进行交叉射击,而攻城方只有挨打的份...”

  朱由榔说的兴起,索性拿来纸笔画了起来。

  “棱堡之间的部分为中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墙,通常会在其前修建凹面堡做掩护...这里是壕沟,平时是干的,敌军袭击时则防水阻击...”

  ...

  ...

  ps:这本书一路走来很坎坷,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上一周甚至断了推荐,当时老坤真的崩溃了。新书就这么完了?

  后来历史换了新编辑,老坤和新编辑聊了很久,编辑觉得这本书还能抢救一下,毕竟字数还少还能再看看。

  老坤遂决定继续写下去。

  追读,追读,追读...推荐票,推荐票,推荐票....

  这个对于老坤来说太关键了。

  有个五六百的追读应该就能熬到三江了吧?

  老坤是无论如何这本也要熬到三江的。三十万字不行,就四十万字,毕竟三江强推这一套下来能保证书不太扑,老坤实在扑不起了。

  深切的求一波推荐票,深切的希望大伙儿能够追读。老坤会尽可能的一天两更,为了三江也不能更太快了,毕竟要熬啊。熬死一本是一本...熬到有机会上三江。

  您的每一票每一章追读都是老坤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现在起点同行太多了,写书真难啊。不过老坤没有放弃,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

  就说这么多吧,滚走码字了。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七十章 虎贲军的荣耀(第一更!)

  明军收复重庆,赵旭和李石头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作为第一批应征入伍的新兵,这算是他们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仗。

  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清军的战力实在不算高,甚至不如攻打昆明的吴三桂。

  看来所谓绿营投清后战力飙升的说法不攻自破。

  战场上的许多细节是需要摸索的。

  老兵们只会教给你一些大概的东西,能够领悟到什么程度就看你自己了。

  譬如什么时候应该放炮,什么时候应该放箭,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

  此战见过血后他们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新兵,心态更为自信了。

  “旭子哥你听说了吗,陛下在重庆城中发现了百余名佛朗基人。这些红毛家伙都是制作火器的行家里手,陛下准备命他们制铳制炮呢。”

  赵旭瞥了一眼不停用布擦燧发枪枪管的李石头笑道:“这是好事情啊,以后说不准我们能人手一铳呢。”

  “那我们虎贲军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虎贲军是这支新军的名字。有意思的是一开始新军并没有得名。

  天子还是在新军随驾抵达奉节后才赐名虎贲。

  虎贲并不是一个新词,在历史中频频出现。

  其最早出现是在周礼之中:

  夏朝设‘虎贲氏’一职,专门负责执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将士八佰人。皇帝外出打仗,虎贲军就和军队一起出征;皇帝住在外面,虎贲军就负责守卫。

  换句话说,虎贲军就是天子亲军啊!

  而且和锦衣卫那样的花架子不同,虎贲军是真真切切要上战场的。

  赵旭和李石头皆以能成为虎贲军的一员而自豪。

  “哈哈,这个话还是别说太早。毕竟这一次都没打过瘾。啥时候跟八旗打过,才好真的判断咱们虎贲军的战力如何。”

  赵旭倒是很实在的说道。

  “嘿嘿,我就那么一说。”

  李石头耸了耸肩道:“那改成大明天下无敌总成了吧?毕竟咱大明有战神李晋王!”

  “那倒是!”

  赵旭淡淡道:“我听说陛下准备迁都成都,伴驾文武肯定也得跟着动。如此一来,百姓们估计也得迁来一批。”

  李石头挠了挠头道:“是啊,咱们一路行来四川的人也太少了。真是可惜了这大片沃野了。听说四川的土地肥沃,特适合种庄稼。”

  “民以食为天,云南适合种地的地方少,要养活十几万大军不容易。”

  李石头叹道:“不过四川也不是没遭过天灾。但只要朝廷政令能够持续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呃,对了。那岂不是说咱虎贲军也要跟着留在四川了?”

  李石头忽然一拍脑袋道。

  “那是当然了,天子在哪里咱虎贲军便在哪里。”

  “这次东虏吃了大亏,估计虏酋心里不痛快,很快就要找咱们麻烦。”

  “怕什么,就他们那点花架子,叫他们放马过来好了。小爷我还没打够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兴起,直到听到号角声才想起来天子今日要来检阅,连忙整理了一番衣物冲了出去。

  紧赶慢赶总算赶在第三遍号角结束前抵达校场。

  按照军规,三遍号角声后还没有出现的士兵按照军规处置,最轻也要打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十军棍。

  这可真是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

  却说朱由榔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抵达校场,在一干将领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

  重庆大捷,有功将士自然要封赏。

  以往都是各部将领报一个清单,皇帝走流程按照清单来批。

  这一次朱由榔准备换一个模式,他会亲自来到军中表彰有功将士们。

  一来可以拉近皇帝与将士们的距离,使得皇帝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符号。二来,也利于皇帝了解将士们的诉求。

  朱由榔早有腹稿,慷慨激昂的说道:“重庆大捷,功劳不在朕不在晋王,在于各位。正是因为各位舍生忘死,竭力杀敌,重庆才能这么轻松的收复。”

  朱由榔顿了顿,扫了众人一眼:“有功自然当赏,朕决定虎贲军每人当赏五两银,杀敌者按首级数额外赏赐。”

  片刻的沉默后响起一阵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这个赏赐可谓是极为丰厚了。

  哪怕是没有杀敌的辅兵、伙兵也能得到奖赏。

  至于战兵,根据杀敌数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这个赏赐方式非常公平,不管是辅兵还是战兵都能够接受。

  天子真是圣明啊!

  李石头心里已经乐开了花,直是把今上比作尧舜一样的圣君。

  对朱由榔来说,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一笔钱。

  这些钱都是从重庆府库中抄来的。

  朱由榔留下来一些充入国库,余下的皆发给将士们。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府库中的银子,大部分都是来自城中豪商巨贾的“孝敬”。

  可惜高民瞻银子还没有捂热,就被明军割了脑袋。

  他辛苦搂来的银子也就送给了明军。

  朱由榔既得了名声又得了银子,可谓是两全其美。

  对将士们尤其是虎贲军朱由榔是不会吝啬的。

  要想马儿跑,就必须给它吃足草料。

  培养忠诚感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士兵们凭什么对你效忠?

  不是就凭你天子的身份,而是要真的信服你。

  想明白这个道理许多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朱由榔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清了清嗓子话锋一转道:“朕决定迁都成都,虎贲军作为随扈禁军亦要迁到都府。朕会分给你们每人五亩良田,可由家人耕种。免除一年赋税,一年后三十抽一。”

  朱由榔的这一套其实就是汉文帝的那一套,汉初土地很多可以随便赐予。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

  四川久经兵祸,人口损失严重,很多土地都是无主之地。

  放着这么多无主之地不去分配岂不是浪费?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光是分给将士们是分不完的。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朱由榔准备从各处移民来填平四川的空缺。

  ...

  ...

  ps:求推荐票啊,撒泼打滚泣血求推荐票啊!求追读求推荐票,嗷嗷嗷~晚点还有一更...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七十二章 从根源改变大明军制(第三更!求推荐票求追读!)

  对朱由榔来说,眼下最当务之急的事情除了迁移人口,便是强化训练新军了。

  这种强化训练不是指的老兵带新兵那种口耳相传,更不是那种单纯的走量模式,而是系统化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在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理论是最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为一名私人普鲁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