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第一狠人》

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13节

《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7532 2021-04-26 18:46

  D-大多是推广作品的。

  在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老坤

  还是希望本书有更多曝光的。

  对了签到发帖也可以增加星耀值。打赏也可以,不过要打赏人物,也就是给朱由榔送礼物。这样比单纯打赏书要划算,可以增加星耀值,也算是给书做推广了。

  老坤有个小目标,先达到二十万星耀值,现在看也不是不可能。

  希望大伙儿祝老坤一臂之力。

  最后说下更新。

  新书期嘛一天最多两更,因为要控制字数保证能上足够多的推荐。这个大家应该也理解。

  老坤这本书是没有存稿的,就是为了根据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但有时卡文确实很难受,有的时候只能一更,也是为了保证质量,总不能随便码一章发出去吧?

  老坤会认真写这本书,也希望大家能一直追读,毕竟追读才能让老坤感觉大伙儿一直都在。

  最后求波推荐票,感谢最好的你们!

  另外安利一下书友群:309429159 欢迎进群催更~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四十四章 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当大军开拔走在狭窄的官道上时,朱由榔在心中如是感慨道。

  而这据刘耀说已经是最宽阔的官道了。

  朱由榔难以想象那些羊肠小道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道路实在过于狭窄,在一些窄口甚至不能允许士兵们并排前行。

  朱由榔也下了车辇改为骑马,所幸他前世参加过一个马术俱乐部,不至于闹了笑话。

  倒是辛苦了王皇后,早知如此就该把她留在成都。

  “陛下,前面有些百姓拦住了去路。”

  近侍韩淼凑至御前,面露难色道。

  “哦?”

  朱由榔感到十分惊讶。

  照刘耀的说法这条官道上不是应该除了山贼土匪已经没什么人出没了吗?

  “确认是百姓们?”

  朱由榔有些怀疑道。

  “都是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韩淼连忙道。

  “陛下,要不要驱散他们?”

  他担心天子厌恶这些泥腿子,便如是建议道。

  朱由榔摇了摇头,沉声道:“不必了,朕亲自去看看。”

  这一段的道路稍微宽阔了一些。饶是如此,朱由榔驱骑前行还是有些艰难。

  好在士兵们十分识趣的闪到两旁给皇帝陛下让路。朱由榔花了些时间总算从队伍正中来到了最前列。

  李定国此刻手攥马缰正警惕的注视着眼前的百姓。

  见天子来了,他连忙行礼道:“陛下。”

  朱由榔抬了抬手示意李定国不用多礼。

  朱由榔气质本就不错,加之一身戎装加持衬显得更为英挺。

  他清了清嗓子道:“朕乃大明天子,尔等拦路于此有何事要奏禀?”

  那些拦路的百姓闻言纷纷跪倒在地叩头。

  一个花甲年岁的老者悲怆道:“大王,乡亲们被山贼土匪搅的实在活不下去了。老朽愿带全族来投,还望大王收留。”

  嗯?大王?

  这咋听着这么别扭呢。

  还大王叫我来巡山呢...

  不过细细想来这些山民久居深山之中,没有什么见识,说错称谓也是正常。

  如果他们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圣上,朱由榔反倒是要怀疑他们的身份了。

  “你们想要从军?”

  朱由榔扫了一眼面前众人。

  这阖族大概几百口人,男女老少不一而足。

  几百号人对大军的助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带着这么多妇孺老幼行军却是会不便许多,甚至会拖累行军速度。

  “大王,我们什么都能做,洗衣做饭,劈柴生火,一切苦力活...”

  老翁一脸急切,生怕朱由榔拒绝。

  这倒真是个难题。

  之前朱由榔一直希望能够在川境看到百姓携带吃食相迎王师的景象,可现在真的看到这么多百姓,却是十分难受。

  毕竟这些百姓都是活不下去赶来投军的啊。

  若还有一丝活路,谁愿意在这乱世从军呢?

  “大王,族里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还望大王收留。给大伙儿个活路吧。”

  老翁再次悲怆道。

  理智告诉朱由榔收留这些百姓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就这么拒绝一群走投无路的百姓他又实在做不到。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bsp; 那样他还有什么民心可言?

  “陛下不妨把这些百姓暂且编入辅兵营,等到了奉节再做筹划。”

  李定国看出了朱由榔的为难,连忙出面解围道。

  不得不说李定国的这个建议很不错。

  这些百姓只是为了讨个活路才来投军,未必是真的想要从军。

  再说那些老幼妇人肯定是不能在军中久留的,届时到了奉节还是应该尊重他们个人的意见。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留下来,不愿意留的朱由榔也不想强求。

  他们一路上充做辅兵替大军做事,也不算白吃粮食。

  朱由榔颔首赞同。

  “不过男女必须分营,抵达奉节前不能相见!”

  李定国见陛下认可了他的建议便继续补充道。

  男女分营?

  这倒不算是个新鲜的说法。

  事实上原先的西军、闯军等农民军中都有男女分营的习惯。

  这自然是为了保证行军的效率。

  农民军和官军有很大不同,往往是拖家带口。因为时常需要转移躲避官军的围剿,就需要进行男女分营。

  不然打起仗来男人担心女人小孩,小孩女人又挂念自家男人,人心散了这仗就没法打了。

  而且男女行军速度也不一样,若是要停下来等,那势必拖的稀稀拉拉不成样子。

  只有男女分营才能保持一定得效率。

  届时女人老幼为了追赶男丁也会尽可能的加快脚程,行军速度也能保证。

  李定国是西军出身,当年跟着张献忠走南闯北自然知道农民军的这一规矩。

  如今他的身份虽然变成了官军,但也面临当年农民军的同样问题。

  这种情况下当机立断男女分营行军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定国觉得既然陛下动了仁爱之心,他身为人臣应该尽可能的给陛下提供实用的建议。

  这才是尽到臣子的本分。

  “晋王说的不错。”

  朱由榔思忖片刻,认为李定国说的很有道理,便冲老翁道:“老人家,你们可愿意分营行军?”

  “这...”

  那老者显然有些犹豫。

  分营行军就意味着抵达奉节之前他们族人中男女老少必须分开不能相见,这确实会引起思念之苦。

  但细细想来他们投军就是为了混个活命。

  若是能够活下去,受点思念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老翁终于咬牙道:“大王,我们愿意男女分营行军。”

  朱由榔点了点头。

  “既如此便把他们男女分营,编为辅兵吧。”

  上天有好生之德,身为天子朱由榔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多百姓死在这里。

  “何不做安安饿殍”这种混账话他实在是不能理解。

  “谢大王恩典!”

  老翁连忙叩头致谢。

  “都起来吧。”

  朱由榔叹了一声。

  乱世人命如草芥,像这寨子的苦命人有很多吧?

  要个个都帮朱由榔肯定是帮不过来的,所谓救一人不如救天下。

  只有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样的惨状才会越来越少。

  蜀道难,行路更难。

  朱由榔觉得双肩上的份量又重了不少。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四十五章 真假

  贵州,经略府。

  洪承畴正和赵良栋等将领商议作战策略。该来的将领都来的差不多了,唯独少了吴三桂。

  这令赵良栋十分不爽。

  “洪经略,平西大将军如此狂悖,完全无视洪经略的命令,洪经略应该狠狠参他一本。”

  洪承畴自然不会像赵良栋这么意气用事,虽然他心里也嫉恨着吴三桂,但至少人前不会表现出来。

  “平西大将军不是说了嘛,他有恙在身不能来军前议事。”

  洪承畴捋着胡子悠悠说道。

  “洪经略信他的鬼话?吴三桂的话要是能信,母猪都能上树!”

  这话直是把洪承畴逗乐了,他花了好久才把心情平复下来,清了清嗓子道:“擎之,年轻人火气不要那么大嘛。”

  “洪经略,末将是替您气不过!”

  赵良栋攥紧拳头道:“吴三桂一个败军之将,端是比谁都威风。”

  “先不说这个了。先说说水西土司反叛袭扰的事情吧。”

  洪承畴话锋一转,肃然道:“当时本经略攻陷贵州,各土司皆表示臣服大清的统治。如今他们却擅起兵戈,本经略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收到这封信。”

  洪承畴取出一封书信来,悠哉悠哉的说道:“这封信乃是伪明庆阳王冯双礼的部将狄三喜所书。狄三喜已经弃暗投明,决定效忠于大清。不少伪明的情报都是他提供的。”

  在座诸将竟然没有一个感到惊讶的,事实上这是清廷惯用的一种伎俩。

  大清当年还没入关还是大金时就经常策反明廷文武官员,以此来套取明军的情报。实际效果非常之好。

  这也是明军每次行动大多落得惨败的原因。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清军已经提前洞悉了明军的动向,安有不胜之理?

  这次洪承畴又祭出此法,应该收获颇丰。

  “明军近日一定会对贵州发起攻势!”

  洪承畴朗声道:“水西诸土司都是为了配合明军的行动。”

  洪承畴说完这句话,清军诸将立时议论起来。

  怪不得水西土司们纷纷起兵,原来是里应外合配合明军即将开始的大动作啊。

  这么结合起来看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洪经略,伪明真的想要攻打贵州?他们不会以为打赢了吴三桂就能打赢其他人吧?”

  赵良栋一脸不屑道:“伪明若是真敢来犯,末将请为先锋,狠狠教训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洪承畴捋着胡须道:“或许李定国会亲自统兵。”

  “李定国算什么,不过是吹出来的吧。伪明都是一群鼠辈,矮子里拔将军,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李定国若是敢来,末将定要阵斩他!”

  虽然赵良栋带着一股狂傲之气,可洪承畴就是很欣赏。

  年轻人嘛争强好胜是好事情,若是连争的心都没有了,就成了他这样的老家伙了。

  不过傲归傲,还是要正视对手的实力的。

  在洪承畴看来,李定国属于不世出的猛将。

  别说是伪明了,就是大清也找不出一个可以跟他匹敌的人物。

  赵良栋与之相比,还是显得稍嫩了些。

  “伪明之前侥幸获胜,肯定想着一鼓作气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下贵州。”

  洪承畴顿了顿道:“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在本经略看来,避免后院起火才是当务之急。”

  “洪经略所言极是。”

  赵良栋拍马屁道:“也是该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司们一些教训了,不然他们却是不知道大清天威滚滚。”

  “水西土司中以安氏为首。擒贼先擒王,擎之你率部先猛攻安氏族寨。”

  洪承畴肃声道。

  “末将得令!”

  赵良栋抱拳领命道。

  “给本经略狠狠的打,本经略倒要看看这些土司的骨头有多硬!”

  ...

  ...

  奉节这些时日到处洋溢着欢欣的氛围。

  听闻天子即将抵达奉节,奉节文武官员都鼓足了干劲,要让天子感受到大伙儿的精气神。

  御驾亲征这种事情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今上有如此雄心,大伙儿自然便看到了希望。

  大明还是有机会中兴的啊!

  以文安之为首的官员一面清点粮草物资,一面整饬兵备,根本停不下来。

  只是这时候前线却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李国英利用十三勋前往奉节的空隙发动突袭,摧毁了一些戍堡,烧毁了一些粮仓。

  十三家采取的是军屯制度,每一粒粮食都是将士们在辛苦训练之余耕作得来的。如今就这么被一把火付之一炬,端是让人恨得牙根发痒。

  李国英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十三家主将在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等他们前脚一走,李国英后脚就搞起小动作了。

  得到消息后,李来亨、袁宗第等人心急如焚,连忙率部返回。

  原本他们是打算在奉节等天子驾临的,现在却是不得不提前回去主持大局。

  自家子侄虽然都是信得过的,但毕竟经验不足,不太应对的来这种场面。

  对此文安之自然不好干预什么。

  毕竟比起迎圣驾来说,保证十三家勋贵对于各自地盘的控制更为重要。

  而且天子一时半会也抵达不了奉节。

  等到天子真的抵达奉节了,再宣召诸位国公勋臣便是。

  文安之相信以当今圣上的英明,是不会计较这些细节的。

  或许这次在攻打重庆的情况下还可以趁机把十三家的地盘往东推进一些?

  也许可以顺势拿下夷陵?

  夷陵是文安之的家乡。但如今夷陵尚在东虏手中。

  文安之已经许久没有回过家了。

  如今他已经七十余岁高龄。

  人活七十古来稀,他真的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虽然文安之希望自己能够看到陛下光复两京中兴大明的那一天,但若是他万一熬不到那一天,要是能够看到夷陵再次回到大明治下,插上大明的龙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人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是怀念家乡的味道。

  夷陵,夷陵啊!

  希望老夫有生之年双脚能够再次踩在夷陵的土地上!

  ...

  ...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四十六章 今非昔比

  向奉节行军的过程中,朱由榔从老翁口中了解到像他们这样结寨自保的村子在四川有很多。

  乱世人命贱不如狗,城头变幻大王旗。说不定前一刻四川还姓朱,后一刻就改姓张了。

  当然绕了一大圈,四川现在又姓朱了...

  普通百姓们为求活命,往往以村子为单位结寨自保。

  这样即便是有人想要来拉壮丁、苦力、夫子,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匹夫一怒,流血十步。

  或许他们最终不能改变结果,但拉上一些人垫背还是做得到的。

  像他们这样的微末小民在那些大人物眼里卑微的如同蝼蚁一般,只有抱团取暖才能稍稍让那些贵人有所忌惮。

  但是若是惹上大股悍匪,仅凭几百人是不可能抵挡的。

  是以老翁他们才想着举族投军。

  虽说在这乱世投军当兵也是九死一生,但至少还有活下去的希望。继续留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两权相害取其轻,他们做了最现实的选择。

  朱由榔也曾经想过沿途收编这些民风尚武的寨民。但细细一想这样还是太不现实了。

  北伐大军的粮草是定额分配的,多加上几百人还好说,要是加上几千上万人,一定会加速粮草的消耗,这会增加攻打重庆的风险。

  而重庆之战是朱由榔谋划许久的关键之战,丝毫不容有失。

  还是那句话,救十人百人不如救世人天下人。

  身为君王,以天下为重才是大仁。

  ...

  ...

  不得不说,四川的风景还是很秀美的。

  时值仲春,花红柳绿草木葱葱。

  朱由榔骑马前行,看到如画美景心情稍好了一些。

  “陛下,当初卧龙先生纵马蜀中时心中一直想的都是北伐大计吧?”

  不知何时李定国凑了上来,仅仅落后朱由榔半个马身。

  “应该如此吧。”

  朱由榔对诸葛亮还是很推崇的。

  内修外攘,固政安邦。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诸葛亮近乎是一个完人。

  但正因为他是一个完人,未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就显得那么惨然那么悲怆。

  都说遗憾美,可在朱由榔看来遗憾怎么都算不上美。

  “蜀汉的实力还是弱了一些。”

  朱由榔摇了摇头。

  其实三国之中,就数蜀汉的实力最弱。

  别说和曹魏比了,就是和孙吴都比不了。

  这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曹魏有整个北方。那时北方还是政治经济中心。

  相反南边都是蛮荒之地,远不是明朝时天下繁华所在。

  相对来说荆州还是比较繁华的。

  失了荆州后蜀汉缺粮少钱,就基本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了。后面诸葛亮数次北伐,做的一切努力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更多的是孤愤无奈。

  而南明如今的局面跟蜀汉何其相似,甚至还要更差一些。

  毕竟连个合纵连横的人都找不到。

  要想不成为别人眼中的悲情英雄,就一定要把地盘尽可能的扩张。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bsp;湖广是一定要取得,而取湖广的前提是先取重庆。

  从这个角度看,朱由榔的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