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69节
D-非就是城墙和粮草优势。
一旦废掉他的粮仓,守军必定军心大乱。
那时攻城,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去吧!”
刘兴明此刻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天子!
...
...
“陛下,小刘将军求见!”
内侍韩淼自打东征以来一直伴驾左右,亲自伺候天子的起居。
相处的时间久了,他对天子的喜好习惯可谓一清二楚。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明白。
“哦?宣他进来吧。”
“遵旨!”
军营之中没有太多的讲究,韩淼得了朱由榔的允准便走出账外,对刘兴明笑道:“小刘将军,陛下宣你面圣呢。”
刘兴明感激的点了点头道:“多谢公公。”
他整理了一番袍服深吸了口气平复一下心情。虽然不是第一次面圣了,可是刘兴明还是觉得有些紧张。
他的父亲刘体纯时常告诫他在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绝对的恭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逾矩。
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人头落地。
刘兴明一直谨记在心,生怕惹恼了皇帝。
进入帐内后,刘兴明当即跪倒行礼。
“臣皖国公子刘兴明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兴明来了啊,赐座!”
朱由榔一直想要拉拢这些十三勋的后代。
在这些勋二代中,刘兴明算是能力胆识都较为出众的。
朱由榔自然想要重点培养他。
“陛下,臣此来陛见是因为有了重大发现!”
刘兴明遗传了刘体纯的耿直性子,开门见山的说道。
“哦?说说看。”
朱由榔饶有兴致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在乘坐热气球侦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建筑疑似东虏的粮仓。虽然不能断定,但八九不离十了。”
朱由榔闻言眼前一亮:“粮仓?”
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巴陵城城坚兵多,他明军进军湖广以来最难啃的骨头。
如果能施展巧力废掉粮仓,将有助于明军拿下巴陵。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朕欲双管齐下(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刘兴明算是给朱由榔提了个醒,粮仓这一点他怎么没有想到呢。
若能加以利用,收益将是巨大的。
一旦清军断粮,军心就会瞬间崩溃。
即便有再多士兵也无济于事。
相反士兵越多,断粮的弊端危害就会越放大,军心崩溃是一定的。
只是粮仓往往在城中腹心,若是放在往日,要想一下捣毁粮仓几乎是不可能的,可现在朱由榔有了热气球,要想化腐朽为神奇并不难。
“朕决定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
朱由榔思忖再三还是下了决定。
“请陛下吩咐,臣愿为陛下效死力!”
“捣毁东虏粮仓的重任便交给你了。朕要其烧为灰烬,颗粒不留!”
朱由榔的眼神中满是杀气,朗声说道。
...
...
巴陵城中,周培公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亲自登上城头。
他扫视了一番,疑惑道:“明贼围而不攻,是为何意?”
要说巴陵城中的存粮够吃足足一年。
跟清军拼消耗,想多了吧?
明军即便拿下夷陵、襄阳,也不可能把城中的粮食全部搬走当做行军军粮。
按照周培公的估算,明军的粮草只够多则三个月,少则一个月消耗。
长期耗下去明显是明军吃亏。
围城打援?
这也不像啊。
首先湖广的清军基本都集中在北边,武昌的兵力更是占据了半数左右。
此番周培公增援巴陵,就带来了武昌不少兵力。
短时间内总督大人应该不会再派援军来了。
所以这一条也可以排除。
这么看来明军的举动真的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周培公最善于忖度人心。
在他看来这很是不同寻常。
“周先生,本官觉得明贼这是虚张声势,不足为惧!”
魏先年一脸媚笑道:“这样耗着不是挺好嘛,明贼不进攻我们也不主动出击。就这么耗着好了!看看谁先扛不住!”
周培公却是皱眉道:“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不踏实啊。我总觉得明贼要搞个大动静出来。”
虽然不知道明军的目的是什么,但周培公就是有直觉,明军肯定要搞事情。
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他坐立不安。
“加强巡逻戒备吧!我听说明贼喜欢挖掘地道,怕是他们想要瞒天过海。”
思来想去周培公也只能想到这一个理由了。
挖掘地道需要时间,经常要半个月以上。
明军围而不攻很可能就是给挖掘地道打掩护。
不过周培公不会给明军这个机会。
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挖出地道简直是痴心妄想。
“周先生没必要一直在这里耗着。不妨先回去休息,有什么动静我第一时间通知周先生。”
魏先年谄媚道。
...
...
明军确实在掘地,不过却不是为了挖地道,而是想要炸城墙。
朱由榔一直想要把棺材炸城这一套战术完善起来。但江陵守将直接投降让他的计划落空。
好不容易巴陵清军决定坚守,朱由榔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至于热气球奇袭捣毁粮仓的计划,可以并行嘛,并不相互影响。
如今朱由榔手中有成套的棺材,若是不试一试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陛下,地道还是挖的像上次一样?”
李定国显然对棺材炸城不太有信心,有些心虚的问道。
“嗯地道还那么挖,不是地道的问题是棺材。”
朱由榔对于问题的本质还是认识很清楚的,他沉声道:“也不用特别着急,最好等到东虏的后院起火。”
比起刚刚出征时,明军现在从上至下都很自信。
这当然是因为明军连战连捷,一路攻城拔寨。
信心是积累起来的,现在在明军将士们的眼中,东虏也不过如此。
战力一般,贪生怕死,甚至不战而降。
真不知道东虏的战斗力是怎么吹出来的。
此番东征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皇帝陛下。
天子对于大局的把握堪称完美,恰到好处的布局让东虏落入圈套而不自知。
等到东虏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这种步步紧逼的感觉让人暗爽不已。
“陛下,臣听说东虏在洞庭湖有一支水师。如果战败他们会不会乘船逃走?”
洞庭湖水师可谓全湖广清军的精锐。
巴陵紧挨着洞庭湖,如果清军战败确实可以及时转移。
以洞庭湖水师的规模甚至可以把城中数万清军全部转移。
“晋王说的不错,这算是个隐患。”
洞庭湖不比长江,封锁住江岸就能锁死清军退路。
洞庭湖太大了,清军完全可以向各个方向逃窜。
如果等到清军跑路明军再去追击肯定追不上。
要想杜绝这个隐患,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朕觉得可以双管齐下派一支偏师去捣毁东虏水师。”
“陛下英明,只是不知这统兵人选陛下可有想法?”
“朕觉得临国公便很合适。”
郝摇旗、贺珍、刘体纯、袁宗第等将领被朱由榔分别留在郧阳、襄阳、夷陵、江陵等重镇驻守。
如今朱由榔身边的大将除了李定国就只剩下了李来亨。至于党守素虽然不失为一枚猛将,但不太适合单独领兵,更适合充当一个先锋的角色。
虎贲军朱由榔是绝对要留在身边的,李来亨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陛下英明,临国公骁勇善战。只是...只是他真的善于水战吗?”
李定国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李来亨在夔东的驻地是兴山县。
兴山并不临水而是在深山里。
比之巫山刘体纯,大昌袁宗第、大宁贺珍等,李来亨的水战经验确实不会那么丰富。
但其实仔细想想,之前几次文安之组织的联军围攻重庆战中,李来亨都是参与了的,而且兴山出兵是十三家中最多的。
所以李来亨是有水战经验的,只是不如袁宗第、刘体纯丰富而已。
“眼下也只有临国公适合统兵的。朕还是相信文督师的眼光。”
朱由榔提起文安之的旧职就是在提醒李定国。
李定国如何听不明白?
“陛下英明,是臣多虑了。”
李定国有些惭愧道。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一百八十章 祸害大清(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李定国选择单独召见李来亨,这让李来亨受宠若惊。
这些年来夔东十三家的日子过得很苦,朝廷除了封爵之外没有给一文钱、一粒米的支持。钱粮都得靠十三家自己想办法。
这些东西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
李来亨一方面要安抚各家情绪,一方面还得响应朝廷号召。
其中心酸也只有李来亨自己清楚。
文督师号召大伙儿攻打重庆时,夔东各家也都是积极响应。可以说,大伙儿真的没有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天子。
没办法他们因为那段灰色的过往自然会被朝廷忌惮,终归不能成为嫡系,享受嫡系的待遇。
至于大西军余部,同样是“反贼”出身,却因为李定国的拥立之功而彻底蜕变成为了忠君爱国的典范。
要说起来李来亨心中还是有些别扭的。他觉得他的那些叔伯们心中也一样会别扭。
好在这些不痛快的经历都远去了,苦日子已经过去,好日子已经来了!
陛下对他们还是信任的啊,不然不会命夔东诸将镇守打下来的湖广重镇。
更不会把刘体纯的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指点。
现在陛下又要命他前去攻打洞庭湖水师,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在和天子接触之前,李来亨一直觉得皇帝是个高高在上的存在,威严冷漠不近人情,不食人间烟火。
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他的主观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至少从这些日子的相处看来,李来亨觉得天子十分公正,完全没有偏向于某一支军队的情况。
要说机会,天子也给了他们机会。
至于能否把握的住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一举捣毁东虏水师,不负陛下圣恩。”
“好,朕相信临国公不会让朕失望的。”
朱由榔又勉励了李来亨一番,李来亨直是感动的要哭了。
他真的没有想过天子会如此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
“朕在这里等着临国公的好消息,到时朕亲自为临国公宽解战袍!”
...
...
“府尊,明贼果然在挖掘地道。府尊真是英明啊!”
面对下属的溜须拍马,魏先年十分得意。
“明贼如此明目张胆的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真以为本府看不出吗?雕虫小技,班门弄斧!”
魏先年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成语典故都说个遍,以此显示他的博学多识。
“府尊要不要现在就下令准备好水缸,再命人日夜探听?”
“这些小事还需要我来教你做吗?”
魏先年有些不爽道。
“属下明白,属下明白。”
“慢着!”
魏先年沉声道:“本府不说,真怕你不懂。别光顾着摆水缸,沿着内城墙挖一条水渠把水引过来。本府也不急着打草惊蛇,就要等着明贼自投罗网。等到他们挖掘好地道进到其中,快到城内时我们再把水渠中的水倒灌进地道中,定能把明贼悉数淹死!”
地道内空间很狭窄,突然倒灌进水士兵根本来不及逃出。
魏先年就要来一次狠的,杀杀明军的威风。
...
...
周培公来到巴陵后发现这里和他想象中很不一样。
他本以为像巴陵这样的重镇应该是军纪严明,文武同心。
可他看到的却是散漫的军纪,文臣武将之间互不信任,勾心斗角。
虽然这些官员各种掩饰,但事实却是掩盖不住的。
问题出在朝廷上吗?
周培公觉得不尽然。
如今湖广的文武官员有不少都是前崇祯朝的,他们投降之后就被清廷原地委任,继续干着原来的活。
他们的任职地点没有变,工作范围没有变,那么变得是什么?
变得只是他们身上披的一层皮而已。
是侍明还是侍清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官员肯定在前崇祯朝就已经是这个模样了,他们把稀烂的作风做派带到了大清,祸害一个崇祯还不够,还要接着祸害大清。
这真是一群蛀虫啊。
周培公不是崇祯朝的读书人,更不是崇祯朝的官员,故而他一开始怎么也想不到偌大一个王朝怎么说崩塌就崩塌了。
原来四海升平,怎么突然之间就遍地狼烟了?
当时他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他亲眼见到这一切后算是明白了,问题就出现在了这些官员身上。
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关键是他们不仅贪污还不作为。
渐渐的这个圈子就把整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
想要好好做事的受到排挤得不到重用,溜须拍马擅长逢迎的却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长此以往,天下之人怎会不反?
这才有了崇祯末年的遍地流贼。
剿了一个又冒出一个,无穷无尽矣。
在崇祯皇帝眼中这些人是贼,但在这些人眼中朝廷何尝不是贼?
所以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了人上。
留着这批祸害在,迟早要把大清也给搞垮了。
如今永历小儿舍了这些祸害,靠着一群泥腿子反倒是混的风生水起。
残明也渐渐起势,隐隐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照着这个势头下去,情况有些不好说啊。
周培公其实倒不是忠于大清朝廷。因为他也没有做清朝的大官。
他是总督胡全才的私人幕僚。他忠于的只有胡全才。
因为胡全才是清廷高官,所以周培公必须跟着效忠清廷。
其实在周培公看来满清和明朝是半斤八两的。
满清无非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十分轻松的夺下了江山。
但只要有这群祸害在,内在的情况就不会变,迟早会搅和的大清鸡犬不宁。
看来剿明倒在其次,如何把这些毒瘤根除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事情的矛盾也在此。
大清立国不久,自己培养出的人才还太少,不足以完全取代这些毒瘤。
即便这些人才全都顶上来了,上位者也不能一口气全部换掉。因为他们要保证相对的稳定。
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慢慢加温,循序渐进把人换掉。这需要时间,周培公当然明白。
但现在的问题是永历小儿不给你时间,想要趁你病要你命。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一百八十一章 都烧起来吧(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随着热气球的升空,刘兴明的心情越来越激动。
这一次他要执行的任务十分重要,关系到明军能否兵不血刃的拿下巴陵。
虽然他驾驭热气球已经十分熟练,但难免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天子已经明确表示,要将东虏粮仓一举捣毁。
明军带来的粮草已经足够消耗一段时间了。多出来的这些粮草也无法带走,倒不如毁掉。
这样一来东虏军心涣散,溃败是迟早的事情。
刘兴明当然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故而从一开始就抱着一次成功的心态。
在上一次的飞行中,他已经记下了粮仓的准确位置,这一次便要直奔目的地而去。
“将军,还要再升高一些吗?”
“嗯先升高,等到了巴陵上空再下降到合适的高度。”
如今这个天气十分晴朗,空中没有什么雾气,十分适合热气球飞行。
刘兴明心中的把握又增加了几分,默默道成败在此一举了。
...
...
“陛下,地道已经全部挖好,要开始炸城了吗?”
面对李定国的询问朱由榔没有立即答复。
他抬头看了一眼越飞越高的热气球,过了片刻道:“先等一等吧,等到粮仓被烧,再动手。”
朱由榔想要的效果是内外两开花,这样对清军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对刘兴明朱由榔是很有信心的。一来是因为巴陵清军并没有见过热气球,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二来刘兴明的经验丰富,且打出了信心,这种时候最能发挥出他的优势。
他已经跟刘兴明事先约定好,只要城中冒气浓烟,便是明军炸城之时。
现在朱由榔只盼望着这一刻快些到来。
...
...
人长时间绷着一根弦是会崩溃的。
如今巴陵城头的清军就是大抵这么个状态。
明军在城外围而不攻,双方就这么对峙着实在是太难受了。
虽然知道明军在挖掘地道,但短时间内地道肯定不会挖好。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种状态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