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带着军需来大明》

带着军需来大明_分节阅读_第89节

  D-大事。

  已经当了皇帝有一段时间的朱祁钰渐渐喜欢上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虽然说他现在并不能够大权在握,完全的说了算,但已经基本上控制局面。其中的六部就有两部的尚书换成了他中意的人选,分别是户部尚书金濂和兵部尚书仪铭。

  两人分别取代了跟着英宗前往南京建都的王佐和邝野。这两位新尚书因为得到了朱祁钰的重视,心中很是感激,自然如果是这位代宗有什么要求的话,能够满足的定然会有所表示。

  六部中工部尚书石璞原本就是有些墙头草,以前王振在的时候,就没少行巴结之事,现在金英成为了掌印太监,更是早早的靠了过来,如此一来,也可以算是代宗的人的。六部中有了三部心向自己,朱祁钰更有感觉到心下满意。

  带着愉快的心情来上朝的朱祁钰,大有要一展身手,与朱祁镇好好拼一拼治国本事的意思。只是这一切的雄心壮志,随着朝堂上跑进了一名急报军情的信使进入给打破了。

  “报,前方重要军情。”信使一入大殿之中,便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可以看的出来,这一路奔波他是马不停蹄,以至于都有些虚脱的意思了。

  “说。”听到是前线军报,朱祁钰正了正身子,然后一脸充满期待的目光看向着这名兵丁。

  “禀皇上,石亨提督中了瓦剌大军的埋伏,大军重创,提督大人突围而出,正在抵抗着敌军骑兵的突入,请小的先一步来禀报皇上,请再派援军,做好大战的准备。”信使一口气说完这些之后,就感觉到眼前一花,随即累晕了过去。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选将之议

  “快,将人抬下去,好生医治。”金英站在朱祁钰的身边,看着晕倒在地的集合,向着朝堂外的虎贲将士们说着。说完之后就感觉到身边有人影愰荡了一下,不是代宗还会是谁?

  朱祁钰正准备一展拳脚,做一位名君,一统天下的时候,突闻前方打了败场,这一刻他哪里还能够镇定下来,当下是神色大变,以至于身形都变得有些颤巍巍的。

  “众位爱卿,如今我们可以调动的兵马还有多少?”忽闻厄报的朱祁钰强打起了精神,便将目光落在了新任兵部尚书仪铭的身上,期望着对方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仪铭,字子新,仪智季子,高密人。代宗即位,寻以潜邸恩,授礼部右侍郎,又很快提升到兵部尚书位。属于是火线提升的官员。

  初来兵部,因其资历尚浅,并没有完全的掌控住兵部呢。现在就出了问题,这让仪铭十分的头疼。

  可终是有能力之人的仪铭,还是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心中一番思索来到兵部所看到的各方奏报统计了出一个结果,“回禀皇上,如今京师中只有五千城防兵,若是继续急调的话,三天之内应该还可以调来五千人。若有半月时间,倒是可以凑上五万人马的大军。”

  堂堂的大明京师,兵力竟然如此之少,这个结果很是出乎了朱祁钰的意料。

  但他知道,即然仪铭敢于这样说,这结果应当在无疑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瓦剌大军到来,应要如何的面对呢?

  说起来,京师会有这般的局面也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与历史中完全不同的是,土木堡之变后,代宗朱祁钰听信了于谦之言,采取的是防卫战,这就有了京师守卫战,并打败瓦剌大军的事情发生。

  因为杨晨东的到来,于谦早早就被“请”到了赤嵌城,为其所用了。出主意的人没有了,石亨领了军权,就来了一个主动出击,将京师和其周围的大部分兵力都主动的派了出去。外加朱祁镇在南京称帝,也带走了一部分的兵力,这便使得京师突然间兵力空虚了起来,在面对瓦剌大军的时候自然就是束手无策。

  此时,不仅是朱祁钰,便是群臣也是互相瞪着眼,找寻不到更好的主意。

  人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兵力拿什么去打仗,靠嘴说吗?

  如果靠嘴就可以取得胜利的话,国家也就没有必有去养活着大量的军队了。

  众臣之中,徐有贞眼睛珠子不断的转动着。凭借靠上了杨晨东的关系,他又升了官,已经不在都御史的系列中,而是去了太常寺成了少卿

  ,主管一国之祭祀大事,正四品官员。

  能够提升的这么快,自然有杨晨东帮其使了不少银子的原因,也有原太常寺少卿黄养正跟着英宗去了南京,因此而有了空缺职务有关。

  官至正四品,徐有贞已经有了一个施展其抱负的舞台。此时此刻,看到皇上包括众大臣们都是一脸为难的样子时,他很想站出来提出将京师南迁之事,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事实在历史中,徐有贞的确是提出这个观点的主要官员。可是现在,这样的想法在脑海中不过就是一闪即逝,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英宗已经前往了南京,此时他们在去是什么意思,怕是一场内讧将不可避免,而带着败军之师的朱祁钰有多少的胜算,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

  无法在提出南迁之事了,徐有贞的眼睛珠子连续转动之后,便想到了另一个可行的方法。当下在其它臣子还在想着要怎么办的时候,他已经手拿笏板。一步站出而道:“臣有事启奏。”

  “徐爱卿快说。”眼见大家都没有了主意,可有一臣子却仍有建议提出,朱祁钰顿时有了一种看到希望的感觉。

  “臣启奏皇上,前方大军突败,京师岌岌可危,此时首做之事就是调集京师附近的兵力勤王,其次就是要挑选一名可领军的大将,以挡敌军于城墙之外,即可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不错,调兵在后,选将在前。”朱祁钰听闻感觉到十分有理,当下就对着兵部尚书仪铭说道:“仪尚书,你即可发文调集京师附近的军队前来保卫京师。”

  “臣遵旨。”仪铭答应一声之后即手持笏板退出了朝堂。

  “好,下面大家说一说,谁可领兵与瓦剌大军一战?”朱祁钰的目光向着朝堂之上的群臣身上扫去,眼中的渴望之色,十分明显。

  只是这一问,朝堂上下尽皆是静声一片。

  先有土木堡五十万大军惨败,接着石亨将军率十五万大军亦不得胜,如今朝中不过仅仅只有几千人马,纵然等待三日之后,兵力也不过万余罢了,那拿什么去抵挡精锐的瓦剌骑兵呢?

  能够屡败大明军他的瓦剌骑兵,此刻已然让众臣们谈虎色变了。

  群臣都不说话,这可是急坏了朱祁钰,“怎么,我泱泱大明,竟然连一个可以统帅三军的大将军都有了吗?”

  重文轻武,一向是明朝朝堂之上的基本国策。其实不仅是明,便是从最早的汉开始,在到唐、宋皆是如此。毕竟武强文弱,于国家的安稳局面不利。而在明朝这种状态更为明显,平常的时候,武将见到文官的时候,是很少能够挺直着腰杆的。就像是当初喜胜一样,不过就是一个锦衣卫的千户就可以欺负一个名将张辅,侵其田产,便可见一斑了。

  也就怪不得朱祁钰这一问,下面的文官不言,武官不语。

  “当真就没有一位勇将敢于面对瓦剌敌军吗?”朱祁钰怒气之下大声的质问着。此时此刻他真的想大吼一声,“你们都不去,难道想要朕御驾亲征不成?

  只是一想到兄长朱祁镇的下场,朱祁钰的这点想法,很快就消失了一个无影无踪。他可不想做第二个败军的皇帝,万一到时候在被对方给俘虏了,那可如何是好?

  朱祁钰一脸的怒气冲冲,指责着平时养活的这些重臣都没有用,金英眼看朝堂上局势变得有些恶化了,这便小声的提醒着,“皇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倒不如先散朝,待明日早朝在做定夺便是。”

  臣子并未完全的归心,最重要的是南京那里还有一个朱祁镇可供大家去投靠,便是真的在这里发火,非旦无继于事,很可能还会引来众臣的反弹,倘若在集体出走的话,那他这个皇帝也就当到了头。

  “罢了,罢了,众爱卿回去之后好好想想,待明日早朝,无论如何要拿出一个人选来,退朝吧。”朱祁钰很是无奈。他虽然是当上了皇帝不假,但这个皇帝怎么看似乎也没有之前的几位明朝皇帝威风。

  众臣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后,即退朝离宫。徐有贞出了皇宫大殿之后,很快就联系上了安全局的人,把今天朝堂上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

  此时的杨晨东已经带着众女由鸡鸣山下往杨家庄而返。

  原本众女还想多玩几日的,但明天就是胡嫣回门的时候。这对大夫人而言可是了不得的正事,杨晨东自然要顾及到,这便提前回到杨家庄中去做准备。

  这回返的路上,安全局的人就找了过来,把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一禀报着。

  队伍已经停了下来,杨晨东正站在路边听着安全局工作人员的汇报。马车之中,巧音隔着车帘看向着这一幕,忍不住的说道:“官人又在忙着大事了,可惜的是我们却帮不上什么忙。而唯一的能做的就是让他见到我们便开心,不要惹他生气,满足他对我们的一切要求就是。”“二姐姐说的在理。”雪娘子和香娘子连忙出声附后着。

  在看胡嫣,此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那关切的眼神中已经可以看出,她的心态已经接受了大被同眠的事实。即然其它女子都可以理解杨晨东,她做为正妻,为何要不理解呢?

  道路之旁,认真听取了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之后,杨晨东感叹着,虽然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的车轮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京师保卫战还还是要如期打响的。

  已经改变了历史,杨晨东无法在精准的预测到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自然无法提前一步的做出预案来。只是即然皇上要求推荐一位武将带兵,他倒是有些兴趣。

  一来,这是自己展露头角的好机会。

  二也是巩固自己实力的扩大影响力的好时机。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杨晨东是绝对不会允许其它异族对汉族百姓生出什么想法,搞什么破坏的。

  当初邝野和王佐两位六部尚书就曾写信于他,意思是你曾救过英宗的性命,去南京发展一定比在京师发展的空间会更大,环境也会更好。但杨晨东还是拒绝了,那就是因为京师这里有强敌瓦剌,南京那里倒是平安的很。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心浮动

  不能说杨晨东的出现就是为了战争而来,但他的确是为了汉人之崛起而出现的。即然有人欲对汉人不利,那他便出手好好教训一番又何偿不可呢?

  想必经历了这一战之后,朱祁钰也等于是欠了自己大人情,这对于他以后的许多计划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吧。

  “好,事情本侯知道了,这样,你回去告诉徐有贞,明天早朝的时候让他推荐本侯领军即是。”杨晨东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形势,感觉到时机近乎成熟,是时候应该站出来了,这便把决定告诉了属下。

  “是。”安全局工作人员得到了确定的答复之后便迅速的离开了。杨晨东也很快回到了宽敞的豪华马车之中,一入这里,几女就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

  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隐瞒的,杨晨东即保持着微笑的面孔说道:“前方将士打了败仗,瓦剌大军很快就应该赶到京师脚下了。”

  “啊!”几女原本只是好奇一问,就算是杨晨东不说,她们也能够理解的。毕竟男主外的思想可是流传了几千年,可不曾想,杨晨东并没有瞒着她们的意思,还真给讲了出来,只是这个结果是这般的骇人。

  “要打到京师了?那我们...”胡嫣做为胡家的子孙,对于政·治上的事情,自然比其它几女更为敏感一些。

  “你们不用担心,有六郎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谁可以伤害到你们。只需好好在杨家庄中呆着就是。”用着无比斩钉截铁的声音说着,此时此刻,杨晨东是那般的自信,让四女着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一阵的王八之气散出,感受到四女并不慌张了,杨晨东即笑道:“好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神仙居和天外天需要正常的营业,以稳定人心。如果有可能的话,靠近它们的房市倘若肯卖,还价格合适的话,我们倒可以出手将其买下来,也是时候扩大经营了。”

  战争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是灾难。但对于有些人而方,却充满着无数的商机。一切都要看你处于什么地位,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信息,握有什么样的主动权。

  就杨晨东而言,三样都不缺少,如果还不能在这样的局势下将利益最大化,那之前的准备和计划当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买,买,买!”

  这就是杨晨东给胡嫣四女下达的第一道命令,也是做为自己妻子的第一个任务。

  为了将事情到最好,杨家庄的地窖之中,被搬出了足足五百万两的现银来,这些都是杨晨东在土木堡之前就准备好的,为就是眼下应付眼下的局势而做的准备。

  “告诉冷松,可以加快速度了,行动要大胆一点,五日之内必须赶到京师之外。”杨晨东看着搬银子搬到手软的冷锋兄弟们,嘴上给虎芒下着命令,心中却在想着另外一个问题。银两搬动需要如此的麻烦,看来有必要考虑一下银票的事情了。

  银票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银票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票。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银票”则是真正银票的开始。但因为种种原因,系统并不完善,最终还是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下来。

  到了元代和明代,虽然进一步完善了银票制度,可依然很难得到民间的安全认可。直到清朝末年,清王朝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不得不一改长达二百年不印发银票的初衷,于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银票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银票才真正成为了可流通的纸“货币”之一。

  虽然说明朝也有官制的银票,但大是多官府对官府的内部交易方式,平常的百姓,甚至是商人都是及少参与的。制度的不完善,让这些银票随时都可能会变成废纸一张,谁又敢真拿银子去兑换呢?

  莫说是旁人了,即便是就是杨晨东自己,也是并不相信明朝政府的。这个由权宦组成的政府,更迭速度之快,有时候会让人生出眼花燎乱之感,谁又敢真将全部身家拿出来换成银票呢?或许你前脚刚兑换完,后面就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来抄家也是正常的。

  就像是杨晨东这五百万两银子,一直就没有暴露出来。他相信,若是自己真的去相信大明,或许王振早就对他动手了,而不会等到发展至现在的规模。

  正是因为银票制度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杨晨东才想在里面搞一搞名堂。后世见过国有银行的厉害,他当然能看出这其中巨大的利益了。至于风险,呵呵,有着正日益壮大的杨系新军做后盾,他还真不怕别人来打他的主意。或许他还在想着别人有这样的想法,如此他去对付谁的时候便算是师出有名了吧。

  杨晨东还在想着以后的宏图大展之时,京师中早已经闹翻了天。

  随着众大臣们一个个由朝堂回到了家中,前方打了败仗的消息也是不径而走,一时间是说什么的都有,人心惶惶之下,当天下午的时候,就有少部分的百姓出了京师城,向南方而去。

  这些人数虽然不多,但以商户居多,他们都是得到了明军大败,瓦剌就要兵临京师的消息后,害怕而走的。这些人走的时候,多半还带走了家中的不少现银。

  要么说商人重利,爱国之情远不如利益远大来的更加亲切可靠呢?

  一部分商人的出走,使得原本气氛就有些紧张的京师变得更加混乱了起来,便是一些平头百姓也开始作起了收拾行装的打算。接连两次战败,大明的精锐损失殆尽之下,让他们实在没有什么信心可以战胜瓦剌。倘然是不离开的话,怕就会凶多吉少了吧。

  更不要说,在当天下午,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瓦剌骑兵们以喝人血,吃人肉为生,一旦被其抓住的话,女子自然要受尽侮辱,男子和孩童便会成为对方的口中之食。

  这一道消息,远比人们常说瓦剌骑兵如何的英勇善战更加有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有着大批的百姓集结于城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