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种日子过惯了,来讨生活还由得他们挑三捡四的吗,有得住不错了。
赵发达领着着他们一帮人,去了梁川造房子选址的地方。在赵发达的指挥下,一伙人麻利地卸下牛车马车上的各种锅碗瓢盆和工具,几个人拿着斧子柴刀等工具上山去伐竹子,几个人去河边的旱地里去收茅草,他们分工明确,手脚灵活,虽然晚上要睡在这破草棚子里,但是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终于又有活干了,总比一直窝在家里面强。
果然这专业的和半路出家的就是不一样,梁川原来搭两个小破草棚就搭了一个半调子,不伦不类的。细观他们的草屋,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而且是长期在他乡为他人造房从而掌握的建造技术,他们不像梁川去砍这些硬木来搭房,他们利用柔软有韧性的枝条就搭成了框架,这个季节虽然北风还是时不时呼啸而来,但是檩条关节绑好了,房屋还是相当结实的,而且就住一小段时间,没必要在这个草屋上花太多的功夫。他们的土灶用石块砌起来,糊上点泥巴防止漏风,灶火升起来已经开始烧水了。
梁川和何保正也跟过来看看,造房的基址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何保正看着人家螺城的好后生心中感慨万千,他是这一方土地的保正,虽然说在何麓村辈分比他大的,资历比他老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老人大都不问世事。他看着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走出去了一批又一批,出去了却咸有几个真正回来光宗耀祖的,大抵音信全无,村子里现在都是老幼和妇孺。自己多么希望自己村的年轻后生能跟螺城的年轻人一样,脚踏实地的,这样的日子多好,才是农家人的本分!而不是天天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发财大梦!他看着这伙人的头家赵发达,人家一把年纪了,还拼写一口气带领乡民讨生活,所有的晚辈都敬重他,不像自己,挂着一个保正的名头,自己只会守着几亩瘦田刨食,他的心里也是很有落差。
明天就能破土动工了,梁川心里也很是激动。感谢那大蜚山的那群江湖义士给他送了这么多金银珠宝,现在虽然生活过日子还没有什么来钱特别稳当的门路,可是这又不急,衣食住行这些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了才能去考虑那些不是,况且人现在虽然多了一点,但是吃着那些抢来的金银不还能吃个十年八载的,省着点用嘛。
天色渐渐晚了,招弟和李初一也都回来了,李初一这个人现在是吃饱了没事别着把柴刀就带着黑鼻在山上到处转悠,但是转悠有转悠的好,回来那背篓里总不会是空空地回来。招弟现在没事干,艺娘看叶小钗她们的身子还没好全,治病的草药用得又很快,就让招弟去跑腿,需要什么买什么。
夜幕降临的时候,何麓村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如此热闹。今天这伙螺城师傅的动静太大,搞得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人心惶惶,都以为又有什么事儿要发生,不少人耐不住好奇心,偷偷地跟过来远远地观望,就看到这伙人行到何麓那人迹罕至的进山的村后头,便停下来安营扎寨。没有期待的热闹可以看,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终于还是回去了。
没有热闹可以看,他们却也瞧出了一丝不对,这帮人身上带着墨斗石凿的,除了盖房起厝的师傅会带这些东西,谁会带?何麓一个穷得钉铛响的地方,现在难不成还有人请得起这么多的师傅来盖房子?要盖多大的房子?
何麓山脚下渐渐飘起了缕缕炊烟,螺城师傅埋锅造饭,没有什么酒肉,糙米下锅留着一点猪油炒出来的小青菜。
有米饭吃这生活怎么样?梁川回忆起当初受伤的那些日子,艺娘生怕不够自己的治伤买药钱,楞是顿顿小米粥吃着,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就冲着这一口雪白的米饭在爬摸打滚,他们的日子在何麓人,不在凤山人的眼里俨然可以算是幸福的了,毕竟有手艺在身上,还是古代较受人尊重的匠人。
这一条溪边上,生活的艰辛明天睡醒了还要继续面对。
《荡宋》正文 第八十二章破土动工
艺娘一大早就叫上招弟一起去凤山集市,今天是开工的大日子,昨天夜里和那个风水先生合计过了,先生掐指一算正好今天就是盖房的吉日,早上要准备好三牲祭祀一下土地公。
土地公与灶王爷都是民间老百姓最熟悉的神仙,其司职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日常的诸多话动,往往都要先敬个神,祈祷诸事顺利。
所谓三牲就是猪肉,鸡或鸭或鹅还有鱼一条,半部都是半生熟的,用于祭祀土地公,如果是自己家里祭祖的,那就要全熟的。
再搭配着香梨,青枣,柑橘,甘蔗, 山上的山味如香菇,木耳,冬笋等时鲜,斟上三大海碗下亭楼里买回来的绍兴黄酒。满满当当的一桌酒肉果蔬供品,祈祷合境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土地爷在房子完工前都会日日供俸,香火不停。
风水先生在香案前穿着道袍,嘴里神神叨叨地念着旁人听不懂的各种咒语。梁川领着艺娘,手顶着香虔诚地跪在地上,先拜天公,然后再拜土地爷。
梁川的嘴里也神神叨叨地念着:上苍你既与我来此一游,游必有因,虽弟子现在未曾领悟天机,但是人生在世,孜孜以求,不求大富大贵荣华显赫,但求一生平,周遭亲友平安无虔,此则足矣。今天弟子在此成家立业,人生逆旅漫长,还望满天神灵保佑!
艺娘看着梁川在自己的边上,嘴里念念有词的,她本也是诚心之人,有学有样的,把自己的心愿一并诉与各路神灵,没有其他多的念想,就是希望梁川别再碰到几个月前那种灾劫,万事平安就好,别无所求。
李初一看着梁川这个年轻人,他自许人事看得透彻无比,却怎么也看不透梁川这个人。因为梁川自已的房子被烧了,但烧了就烧了吧,令狐先生不是也说了,这个房子烧了结束了一个因果。他在大蜚山赚了一大票金银,换作一般的话早就拿着这些金银去花花世界醉生梦死了,这个小子竟然没有。
他还真的造起了大宅院,准备收留他们这些天厌之人,自己见过的人无数,他在想什么自己还真看不清道不明,继续看下去,不知道会不会看到更有趣的结果。
招弟则是一脸崇拜地看着梁川,想想自己当时发现他的时候,黑白无常可能都已经走到半路,这真没想到大难不必,后福无尽!也被县里面的官差带走过,没事人回为了,去山贼窝里走了一圈,还是没事人地回来了,三哥说了大宅子盖好后自己就跟着他了,想想自己也快有一个窝了。
何保正看着梁川真的着手造房了,心里五味杂陈的,自己的地界出了这么号英雄少年,小小年纪就能自己请来螺城的造房师傅,说干就干,这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也看得见,梁川一家人大大小小六七口人,六七张吃饭的嘴,既没看到他们劳动,也没看到他们生产,这钱。。年轻人有志气有胆略是好事,可是国有国法,走歪门邪路可不行啊。。
叶小钗她们三个在家里休息,梁川本来想叫上她们一起来热闹的,但是叶小钗说今天是梁川的大日子,三个人身体有恙,恐大好的仪式沾了晦气,任梁川怎么劝三个人也不肯来。
风水先生说了,年煞在西北,这几年内在西北当有一大劫,保是这劫无需多虑,大利在东南,东南将是福贵所在传奇之地。
赵发达站在房子地基的中心点,接过小徒弟递过来的铜锣,往西方敲了六下,这是驱煞,接着转过身子向着东南方向破土。赵发达用铲往地下挖了一尺有余,破土的仪式就算大功告成了。
祭祀甫一完成,伴随着招弟点燃一串九百响的鞭炮,一群人纷纷向梁川祝贺道喜,梁川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枚铜钱,礼轻情意重,示意大家一起分享这喜悦。赵发达他们带的小徒弟一个个接过钱,虽然银钱少,但是一个个心里都是相当感激梁川的,因为梁川给了他们这个活计,做完这个,每个小徒弟都能分得不少钱。他们拿过钱,满心欢喜地放在怀里,拿起自己的工具,在地基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在古代建造房屋前要“打槽”,类似现代建筑打地基的意思,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之后在垫层上面砌水平的基础墙,梁柱的基础也在这一步完成。师傅们知道梁川就想盖跟何保正家差不多大的屋子,在基础墙上预留出位置,安装柱顶石,作为今后柱子的“地基”。
造房子的事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现在自己也可以好好合计合计接下来的打算了。梁川在地基上看了一小会,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这个年代,光靠人力完成这些土木工程其实进度是相当缓慢的,看了半天,最多也就是那地基从一分挖到一尺,一栋大宅子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赵发达看着梁川那个样子,也不是对这盖房很有兴趣的样子,对劝他道说这风大尘多,还是回家去歇会吧,这里有他这把老骨头在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梁川还是信得过赵发达这个老师傅的,笑了笑对赵发达说这里的事就完全仰仗他了,说完便拉着招弟回去了。路上梁川从怀里掏出了两锭束腰形的一两的银元宝,递给了招弟,他可不会随身带着几贯钱那么多,对着招弟说道:“招弟这钱你拿着,以后你也要独挡一面,免不了有要用钱的地方,男子汉大丈夫口袋里没钱可不行!”
一两银子差不多是一贯钱,招弟这辈子都没有拿过这么多钱,拿到手进而的时候还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说道:“三哥,这钱我可不敢收啊,你要吩咐我用钱的时候再给我吧,放我身上我怕丢了。”
“二两银子就把你吓成这样,我告诉你,咱们盖这栋大宅以后师傅买的材料的事都由你负责,我就不管了,到时候所费何止是二两,二百两都要从你手上经过,你必须学会这些花钱用钱的道道,日后手上有了大钱,你才不至于连怎么用钱都不懂!这二两是给你当零花用的,以后路上碰到点什么想买就买,没了再来找我要!”梁川将那二两银子硬塞给招弟。
招弟推辞不过,也就收下了那钱,说道:“三哥,买材料这个事太重要了,我怕我做不好,你叫李大哥去做吧。。”
梁川恨铁不成钢,狠狠地往招弟屁股上踹了一脚,说道:“不会就不能学吗,多跟那些师傅学学,平时有事没事多问问人家,要买什么材料自己再跑去凤山多看看,凤山没有卖就去兴化,嘴和手脚勤快点,什么都能学会,学不会就是你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
“造房这些事都让我来负责吗?出了错怎么办?”招弟忐忑地问道。
“出了错就要补救啊!”梁川又抬起脚,准备给招弟狠狠地再来一脚。
招弟屁股一挪,躲了过去,立马往回跑,从这一刻起就准备专心地泡在造房这项伟大的事业上。
梁川回到何氏宗祠,李初一今天没有去山里面转悠,而是在宗祠门口的空地上劈柴。又是这熟悉的一幕,李初一劈柴的那功夫简直是一门艺术,当真是快准狠诠释得淋漓尽致,简单的农活能让享受到视觉上的快感。
梁川第一次看到李初一就猜测李初一肯定不简单,背景相当的毛复杂,后来何保正来了,把李初一的经历交待了一遍,果然跟自己想的八九不离十,这一身横硬功夫就是在战场上搏杀出来的!
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日也不短了,这拳脚功夫已经用上了好几回,虽然几次拼杀下来,自己现在还能喘口气,但是想起几次身处险境,虽然现在是三九隆冬,但是脊背上还是会冒出小汗珠,特别是想起那次在山贼窝里与跑掉的山贼头子的那次恶斗,要是李初一再晚来一会就可以给自己开追悼会了。
这功夫到用时方恨少啊。
梁川一双贼眼滴溜溜地盯着李初一,脑子在盘算着,李初一一看这画面就知道是这小子肯定又有了什么坏水,把手中的活停了下来,两只眼睛像能直接洞穿人的心扉一样,直接了当地说道:“怎么?有事?”
梁川有点不好意思,咽了一口口水,极尽谄媚地靠近李初一,走到他旁边说道:“别停呀,你这一斧子使得出神入化,连劈柴都劈出了境界,让人看着都舒服!”
李初一最恶心梁川明明正派的人却常常喜欢装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脸,每次听梁川这样和他说话,他心里总是隐隐地不舒服,这一不爽,口气就更冷了三分,连看也懒得看梁川了,说道:“不说就滚。”
梁川脸上马上化嘻为常,而且还一脸严肃地说道:“我想跟你学功夫!”
《荡宋》正文 第八十三章发奋自强
李初一不知道梁川又在说什么浑话了,“功夫?”
那是什么?
梁川忘了,功夫这个词是伟大的武术家李小龙后来才创出来的,还被收录到了词典里,李初一他们这个时代的根本就不没听过这个词,梁川想了一下,说道:“口误口误,我是说你能不能教我一些。。杀人技!”
功夫分千门万类,准确地来说,梁川的这些拳脚功夫应当归于散打这一类,以击倒对方为直接目的,见招拆招,与李初一战场习来的搏杀技最为相近!
梁川的弱点不在拳脚,更在力道,而是在兵器上面。。
上次在大蜚山,虽然梁川一双大斧舞得有模有样,但是临阵对敌起来漏洞百出,要不是李初一屡屡救场,几次险要被人当场格杀。
李初一好像听到了什么无比好笑的笑话,自顾自地笑了出来,搞得梁川挺尴尬的,一个人杵在那里有点不好意思,他不明白李初一听他这话,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怪异。
李初一放下手中的斧头,就一只断手背在自已的后面,转过身去,背对着梁川。梁川也当相当恶心李初一这个作派,做人直接爽快一点不行,天天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大哥拜托,行不行你吱一声,不行我就去找别人,令狐川那手段惊天地泣鬼神,要是能跟他学到一招半式,嘿嘿。
“杀人技,杀人技再强也强不过那万人敌的权术之道啊,你天生神力无穷,不用学什么杀人技也是无人能敌,你平时出口不凡,有这精力还不如放在仕途一道,说不定更有一番成就。”
李初一想着自己的断臂,想到那战场上杀人再多却抵不过朝堂上那些所谓的文官一张嘴,心底只有无尽的叹息啊。
战场上决策的都是那些以笔当剑的书生文官,他们要手底人往西冲就不能往东跑,军法如山,纵前面是刀山火海,无辜的大头兵们也得硬着头皮上。
“我心中已有诗书万千,再钻到书堆里也是枉然,再说了,诗书读得再多有何用,咱凤山第一大才子已经蹲在兴化大狱里了,害得一个老母亲天天肝肠寸断,你说读书有什么用!”
梁川想起孟良臣那个样子,心下实在有点不忍,“在这穷山恶水里,嘴巴里能吐出十行诗,还不如一刀能杀十个贼,你说是不是。。人各有志,仕途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了,嘿嘿,你说朝堂上的那些人,是啊,高高在上之时,可玩弄千万人性命于股掌之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逆不道!李初一被梁川一席话说得内心热血沸腾,当兵的讲的就血性,而不讲阴柔,梁川的这一套说得太对他胃口了。但是,这不过是痴人说梦,那些朝堂里的人哪个不是爬了半辈子才走到那个位置,想站在他们头上?你以为是在大蜚山杀贼那般简单吗,呵,站在他们头上,梦里估计可以。
“好,好,好,你想学什么‘功夫’”,李初一真的想看看这小子怎么凌绝顶,那将是个怎么样的画面!
梁川没有犹豫,张口就来,说道:“我觉得我那两柄斧子使得还挺顺手,就是没有点章法,我看你这一斧子使得出神入化,要不咱先从斧子入手?”
“练斧吗?”李初一看梁川神情绝决,也不像是临时起意,便说道:“现在开始吗?”
梁川的眼睛里绽放着兴奋的光芒,武术啊,国之精粹,现在自己也能学个一招半式,这算不算得上是武林中人?此时不练,更待何时,“现在就开始!”
李初一指着地上的木头墩子,眯着眼看了梁川一眼,说道:“既然你有心,那好,十八般武艺自己练得称手最实在,这话着实不假,你把地上这些墩子全部劈了。”
“这么简单?”梁川愣了一下,这老小子是不是敷衍自己,把柴劈了就行吗,那不是三两下就搞定的事情。
“劈成手指头粗细!”李初一补了一句。
“什么?”梁川眼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