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之荣亲王》

红楼之荣亲王_分节阅读_第29节

《红楼之荣亲王》 西边乌蒙 6996 2021-04-26 18:42

  培养出来的人,到底值不值得。

   正文 第六十九章 荣国府带娃日常

  《红楼之荣亲王》来源:.

  荣国府,贾园小院。

  赵国基又闲聊了一会儿,随后离开了院子。

  贾环也整理了一下衣衫,这才从里间出来,正好看见惜春一边吃着水果冰沙,十分享受地微咪着眼镜。

  一边正在和小吉祥说着没营养的话,贾环看了看,也不在意,小孩子而已,就是要活泼一些才好。

  他今日没来得及去外面,不过也不用担心,那十个少年如今已经能够适应当下的训练量,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只有从训练中脱颖而出,才能够入了贾环的眼。

  因此,一个个训练起来,根本不需要贾环监督。

  正想着这事儿,小吉祥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走了进来。

  “三爷,今天不用出去吗?”小吉祥问。

  “不去了,今日就在家里看看书,对了,这两个小姑娘是?”贾环有些疑惑,心里有所猜想,只是不敢确认。

  闻言,小吉祥噗呲笑道:“三爷,这就是前段时间留在这里的,林管家买的来,您不记得了?”

  “记得倒是记得,就是换了衣服和打扮,变了个样,不太敢确认。”贾环笑道,随后打量了一下两个小丫头。

  “见过三爷。”

  二人同时跪拜下去,给贾环行礼。

  “起来吧,你们叫什么名字?”

  “回三爷,我叫莫盈盈。”高一点的小丫头恭敬道。

  旁边矮一点的小丫头也脆生生的回答道:“回三爷,家父姓蔡,家里人都叫我暖儿。”

  “挺好的,名字都不错,我就不给你们改名字了,你们年纪还小,也不用做什么,以后你们就跟着小吉祥就是了。

  另外,你们的哥哥也在我手下效力,只是这段时间他们要训练,过两月等训练完了,你们就能够见到你们的哥哥了。”

  贾环对这二人的兄长印象挺好,在训练中,这二人也是最刻苦的,刚开始二人都只能勉强完成他交代下去的训练任务。

  但是到现在,竟然隐隐拔尖,估计在有两月,一定会成为那十个少年之中的佼佼者。

  “多谢三爷活命之恩。”

  暖儿和莫盈盈再次跪拜下去,特别是知道哥哥跟着三爷,将来必定是有前途的,所以二人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起来吧,跟着小吉祥去玩吧,我也有事情要做。”

  贾环摆摆手,随后去到了书房。

  将墨汁研磨好,摊开一张宣纸,这才开始书写。

  直到傍晚,十几张满是小楷的宣纸一张张摆放着,刚刚整理完,晴雯就笑着走了进来,并端来一盆水说道:“三爷,已经开始摆饭了,快先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望着晴雯,贾环将手中文稿递给她,笑道:“你帮我放起来,明日要用。”

  这段时间,晴雯虽然还有些傲气,但是也在逐渐收敛,特别是在院子里的时候,没有了之前在大脸宝身边时的跋扈。

  除了偶尔厨房里有人让她不顺心,说几句嘴外,再无之前的骄狂。

  吃过饭,彩霞提着灯笼,带着入画慢慢跟在后面,贾环则是抱着惜春,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怀里惜春笑嘻嘻地说道:“三哥哥,你真好,明天我还能来你这儿玩吗?”

  “当然可以了,三哥哥这里,惜春妹妹什么时候想来,就什么时候来,而且你还要跟着三哥哥学画画和读书呢。”

  “嗯嗯,那我明天还来,三哥哥这里好玩,小吉祥姐姐也很有趣。

  对了对了,还有三哥哥这里的饭菜比较好吃,我明天早上来早一点,陪三哥哥一起吃早饭。”

  听着小惜春这话,贾环眉头有些微皱,他知道自己的饭食,专门由厨房里的王妈妈负责,加上他时不时地赏了一些银子,他的饭菜王妈妈自然也要上心许多。

  “没问题,只要惜春妹妹起得来,那就跟着三哥哥一起吃早饭好了。”

  说着话,走着路。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惜春住处,惜春奶妈见贾环进来后,赶紧上前行礼,笑着道:“四小姐出去了一天,要不是知道在三爷那里,我都不放心呢。”

  看得出来,这妇人年纪不大,面相上看,是个性子温和的,贾环笑道:“不必多礼,惜春妹妹得你照顾的不错,不知你家男人是否也在府里当值?”

  “回三爷话,也在府里当值,现在跟着林大管家身边,帮忙管着迎来送往的活计。”妇人道。

  将惜春放下,随口问道:“可是林之孝身边经常跟着的个子高高瘦瘦的周喜贵?”

  “哟,三爷竟然知道他,正是我当家的,蒙林大管家看中,派了他这个差事,整天忙的脚不沾地的,早早出门,晚上才回家。”妇人欣喜道,嘴上看似有怨言,实际上心里美得很。

  “周喜贵是个不错的人,做事也干练尽责,是个好的,林之孝也经常在我耳边夸赞他。

  既然知道根底,我也放心将四妹妹交给你照顾。

  她年纪小,身边跟着的入画也是个孩子,平日里你若有心,多照管一下这个院子里的事。

  若是其他下人不长眼,怠慢了,你大可以来回我,我一起处置了,另外,我会给林之孝说一声,让他每月多给你发一吊钱,当做你的辛苦费。”贾环道。

  “哎,谢谢三爷,我一定尽心照顾好四小姐。”周喜贵家的急忙拜谢。

  “嗯,去让人打些热水来,四妹妹也困了,早点给她梳洗一下,也好入睡。”

  “我这就去。”

  周喜贵家的出去后,贾环对惜春笑道:“惜春妹妹可困了?”

  “不困呢,三哥哥,要不三哥哥给我讲个故事吧?”惜春紧紧地抓住他的袖子,舍不得放开。

  “可以,讲故事没问题,不过要等你躺在床上,我再给你讲,等你睡着了我再回去。

  明天醒来,你就可以来我院子里玩,怎么样?”

  “嗯嗯,一起来就去。”惜春急忙道。

  不多时,周喜贵家的弄来热水,亲自给惜春洗漱,随后悄悄退了出去。

  惜春躺在床上,睁着大眼睛等着贾环的故事。

  见状,贾环微微笑着,这才开口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方国家的土地上,有一座修的十分华丽的城堡。”

  “三哥哥,城堡是什么呀?”惜春不解。

  “城堡,就是像宫殿一样的房子,修的非常精美,里面住着一个很漂亮的公主...”

  一边说着,惜春也静静地听着,大概一个小时后,这才沉沉睡去。

  轻轻将杯子薄被子给惜春盖上,贾环走了出去,周喜贵家的小声行礼道:“三爷,四小姐可睡着了?”

  “嗯嗯,我走了,你好生照顾。”

  周喜贵家的点头答应,贾环这才带着彩霞朝着自己的院子走去。

  行至东角门处,忽而听到一个妇人正在哭泣,时不时地说道:“你父亲早逝,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你若再不刻苦读书,你让为娘后半辈子怎么活?”

   正文 第七十章 贾宝玉怒斥八股

  《红楼之荣亲王》来源:.

  “你父亲早逝,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你若再不刻苦读书,你让为娘后半辈子怎么活?”

  荣国府,东角门。

  贾环驻足,眉头有些微皱,听出来这是李纨的声音。

  随后里面一个孩子唯唯诺诺回道:“母亲,我一定刻苦用功读书,您别哭了。”

  “你就知道嘴上应着,这些天你看看你的功课,像什么样子?

  啊?这字仍然没进步,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能贪快,就胡乱写。

  你去你父亲灵位前跪着,跪足一个时辰,想清楚了再起来!”李纨沉声道。

  “我知道了,母亲,您别再哭了,我这就去。”

  院外,贾环眉头再次皱着,他能理解李纨对于贾兰的期待和厚望。

  原著中,在李纨的教导下,贾兰成功和贾宝玉一起,考中了举人,后来贾宝玉出家,贾兰金榜题名,走上了仕途为官。

  而李纨也因此拥有了诰命,但随后也一病不起,就此离世。

  可以说,这母子二人的命运,基本上注定了。

  又听李纨和贾兰说了一会儿话,贾环这才微微摇了摇头,带着彩霞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第二天早上,刚刚锻炼完,陈宫就派府里的小厮前来告知一声,说家长的一位朋友来了神京城,他要给这个人找一下住的地方。

  贾环也能理解,接着让彩霞拿来二十两银子,让小厮带去交给陈宫。

  片刻之后,惜春带着入画又来了院子,对此,贾环也是很高兴,能陪陪惜春这个丫头,照着这样情况继续下去,应该可以改变她原著之中的青灯古佛常伴的结局。

  或许是之前太过冷清,今天格外热闹,大约早上十点,黛玉和宝钗等人又一起过来,随后李纨也带着贾兰过来坐坐。

  不算太大的客厅坐不下这么多人,索性全部都来到院子中就坐。

  大家坐定之后,李纨身为长嫂,便笑着说道:“今日难道大家来得这么齐,不如我们来作诗吧?”

  听得李纨的提议,众人也觉不错,唯有大脸宝笑着说道:“大嫂子有所不知,之前我们提议在重阳佳节起诗社,环三弟还说要邀你入社呢。”

  “哦?起诗社?我也可以入社吗?”李纨有些惊讶。

  这一年多来,她虽然偶尔和大家聚在一起,但是却始终玩不到一处。

  一来见贾环崛起,对于读书一道似乎开了窍一样,因此下定决心让贾兰奋发刻苦,恨不得二十四小时守着贾兰读书写字,没这个时间。

  二来,她始终是成了亲的人家,特别是贾宝玉这个大脸宝说过成了亲的女子就像是死鱼眼珠一样,以至于只要有贾宝玉在的地方,她基本上都会避讳一二。

  如今听到贾环提议也让她入社,自然惊讶道:“环三弟,此事可当真?”

  “这有什么?环三弟还提议不管是我们,还是丫鬟小厮,只要能够作诗,都可以在重阳那天一展风采呢。”贾宝玉急忙回答道。

  听到他这般说,李纨神色有些淡然下去,只听贾环笑道:“下人丫鬟们,写诗作诗自然可以,但入社这事就算了。”

  言下之意很简单,下人丫鬟就算有些才华,但并不和我们一样,无形中增加了一个阶级,自然也让大家觉得是尊贵的。

  对面,李纨脸上的笑容这才变多,随后夸赞道:“还是环三弟考虑得周到,下人丫鬟虽然可作诗,但每天都有自己的事忙,是咱们俩对他们宽容,依着别家,恐怕他们哪里有机会?

  对了,听老爷说,环三弟已经将四书五经全部吃透,在明天的秋天就会参加乡试,可是当真?”

  这话一出,其他姐妹顿时吃了一惊。

  这年头可不敢那些话开玩笑,虽然贾府这样的豪门大院,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拟的,但对于国家开科取士这事,也不敢有丝毫小觑。

  特别是贾政一心科举,虽然未中,迫于压力以及皇家赏识,得了一个工部员外郎,但仍然心有遗憾,至今念念不忘。

  逝去的贾珠辛辛苦苦考上了秀才,最终一命呜呼,留下了贾兰这个遗腹子,到如今这般年纪,李纨都要压着他读书。

  可想而知,一但贾环明年秋围通过,在科举一道上,整个西府之中,可就是头一份了。

  见众人看了过来,贾环笑着解释道:“是有这个打算,陈先生说我的火候差不多到了,再苦读一年,可以参加明年的秋围。

  不过,这还要归功于咱们家的国子监的名额,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我可以不用参加童子试,直接参与乡试汇考。

  如果能中,自然是好事,如果不能中,也算不得什么,就当下场试试看,为下次秋围积累一些经验,也是好的。”

  虽然他嘴上说的谦虚,但是大家都能够听得出来,他语气之中的信心,想来一年之后,西府之中,就要增加一举人老爷了。

  “环三弟真是厉害,有时间也让兰儿跟着你读书,你是他的叔叔,虽年纪不大,到不管是读书还是行事,这孩子能学到一二,也能受益一生。”李纨笑道,随后将目光移向贾兰。

  贾兰会意,赶紧上前,走到贾环身前跪下,恭声道:“请三叔指点一二,侄儿感激不尽。”

  到了现在,贾环终于知道为什么今日李纨会来了,不过也不在意这些小事。

  贾兰本就是贾家后辈之中比较聪慧有出息的,他若能帮助一二,也能够为贾家这艘船航行得更远。

  “起来吧,你既然有这个心,三叔必然不能让你吃亏。

  以后你也不必去族学了,就跟着我一起,去向陈先生学习经义,偶尔听不懂的,也可以向我请教。”贾环道。

  贾兰再次行礼,随后起身谢道:“谢谢环三叔,只是族学那边...”

  “不用担心,我会和老爷说的,而且族学的先生年事已高,平日里身体不是很好。

  陈先生学问已经到家了,只是因为适逢其会,不然估计已经进翰林院了。

  你跟着陈先生学习,不会比在族学里差的。”贾环保证道。

  得了这句保证,李纨自然是喜不自胜,连连道谢,贾兰也是有些高兴。

  三人聊得不错,刚刚快要结束,一旁的大脸宝就不耐烦地说道:“除了四书就是五经,真是无聊透了,难不成谁都要学那些之乎者也,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成?

  再者,八股文不过是后人饵名的钓禄之所罢了,要是我就从不潜心玩索。”

  听他这般言论,李纨脸色不太好看,又不敢发怒。

  只见贾环笑了笑说道:“宝二哥,自然不是谁都有心于经史子集,经义八股之类的。

  像宝二哥这样天生的富贵闲人,自然是不屑的。

  不过,这话可不能再说了,一来老爷若是听见,你估计讨不了好。

  二来,这天下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他人心心念念的考取功名,自然也有人家的道理,你说呢?”

   正文 第七十一章 荣国府熙凤掌家

  《红楼之荣亲王》来源:.

  荣国府,贾园小院。

  众人听得贾环这话,纷纷觉得有道理,包括李纨脸上的神色都好了很多,她如今就是心心念念地想让贾兰考取功名,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理想。

  被贾宝玉这么一说,她的追求又算什么呢?

  然而,大脸宝天生对考科举反感,于是大声斥责贾环道:“难道非要学那起子读书人,搞什么文死谏不成,武死战?

  难不成就为了青史留名,在金銮殿用头撞柱子就是对的?

  他们岂又知道,皇上需不需要他们这样做?

  再者说了,一个个读书人,读书不为修身养性,偏要入仕为官,说什么为民做主之类的。

  不过都是些蠢碌罢了。”

  这家伙天不怕地不怕,只管说出心里想说的,丝毫不顾及李纨脸上那已经淡下去的笑容。

  就连一旁,黛玉也是眉头紧蹙,他父亲林如海,以科第(探花)出身,历任兰台寺大夫,如今更是担着扬州的巡盐御史,贾宝玉这一杆子打下来,竟是将其囊括其中了。

  见状,贾环赶紧笑道:“宝二哥,个人自有个人的命数喜好。

  且不说别人如何,就单说宝二哥你,固然不喜四书五经,考科举步入仕途,咱也没必要非要反对是不是?

  寒门士子苦读多年,都想着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并无错处。

  宝二哥情寄花间山水,喜好野史话本,这也无错,也不必去同那些人一般,经历这科举之苦。

  然一如之前所言,人各有志,科举入仕宝二哥不喜,倒也是别人穷极一生都想去实现的。

  这实际上并不冲突,宝二哥以为呢?”

  “话虽如此,可我就不愿与那些沽名钓誉之辈同流合污!”贾宝玉冷冷道。

  听他这回答,贾环真的无语了,这家伙就是个不谙世事的草包,就算不喜欢你也没必要说出来不是?

  说好听点,是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

  说难听点,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张嘴,或者说是他在府里骄纵惯了,天老大,他老二的,定要所有人都顺着他,才能称了他的心意吧。

  贾环微微笑了笑,也不再多言,他早就知道这家伙就是这个性格,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笑道:“罢了,我是说服不了宝二哥你了,但是宝二哥呢,也说服不了我。

  咱们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从今往后,也别再提这些。

  喜欢诗词歌赋,那就去琢磨一二,喜欢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那就研读好了。

  咱们贾家立足于神京城百年多矣,后辈子侄之中,只要不是游手好闲,草菅人命,那也随得他去。”

  说到这儿,他又看向贾兰笑道:“兰哥儿既然喜欢读书,以后想要考科举入朝为官,也是极好的。

  你宝二哥这个人性子就是这样,他虽不喜欢,可不代表这就是错的。

  以后你就跟着三叔我一起,向陈先生请教便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