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之荣亲王》

红楼之荣亲王_分节阅读_第153节

《红楼之荣亲王》 西边乌蒙 6954 2021-04-26 18:42

  《红楼之荣亲王》来源:.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伶仃大醉宝玉哭(2)

  “这倒是甚合本王胃口,今儿既然来了,本王一定要好好和宝玉你多喝几杯才是啊!”

  北静王府,客厅。

  水溶一番话,让原本有些束缚地贾宝玉,心里的防备渐渐放了下来,原本两个月以来的软禁生活,让他的心已经死了,除了王夫人之外,整个贾府之中,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信的人。

  就连一项疼爱自己的老祖宗,也因为几万两银子,就将自己囚禁起来,若非北静王下帖子邀请自己赴宴,恐怕他还要在那个小小的怡红院中,继续过着枯燥乏味地囚禁生活。

  而今,北静王这个高高在上的王爵,却对自己如此这般,想到这里,他再次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王爷厚爱,在下惶恐万分,受不起,受不起啊!”

  水溶见贾宝玉这样轻易就相信了自己,心里暗道:“难怪紫英说,贾环身边地人比较好接近从而控制,若贾环也如这般好说话,那就好了。”

  想到这儿,他又将这个想法甩出脑海,若贾环真如这般好控制,他也没必要烦恼如何收入贾家为他所用了。

  “哎。”

  心里长长叹了一口气,随即脸上再次洋溢着笑容,和颜悦色地笑道:“哈哈哈哈,宝玉何必自谦,你我虽然这才是第二次见面,但本王已将你引为知己。

  俗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宝玉与本王性格相合,就算再加机遇又又何妨?

  有人初见,便如同相逢已久,只恨相见恨晚,有人相交一辈子,却依旧吵吵闹闹,白头如新,以为仇恶。

  如今本王与宝玉,岂不是就如同前者?

  若宝玉不嫌本王事务繁杂,但有时间,便可直接来府上聚聚,喝喝酒,聊聊天,也为人生一大幸事啊。”

  “哈哈哈,王爷既然看得起,那在下就真的不客气了,但有机会,定然来王爷府上,与王爷一醉方休,如何?”贾宝玉也大笑着说道。

  闻言,水溶拍手叫好,也是一副激动不已的样子,笑道:“哈哈哈,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

  话罢,只见十几个丫鬟开始上菜,片刻间,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山珍海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有见过的,有没见过的,单看菜色,就能让人感觉到胃口大开,食指大动。

  “些许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宝玉切不可拘束,来来来,本王敬宝玉一杯!”

  身为主人,北静王自然要尽地主之谊,不管是言语措辞,还是一举一动,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恰到好处之感。

  加上他本就相貌不俗,在贾宝玉所认识的人当中,水溶的相貌,足以排进前三。

  就算是秦钟,相貌虽然比北静王好上一些,但是却没有北静王这般通身的气派,却又不显得咄咄逼人,实在是让贾宝玉钦佩不已。

  二人共同举杯,一连三杯下肚,贾宝玉的话匣子也逐渐打开了,能说的不能说的,他都直言相告了。

  水溶本就想趁机将其灌醉,然后询问一些隐秘之事,如今贾宝玉自己想要喝醉,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当即亲自倒酒夹菜,细声安慰起来。

  喝着喝着,贾宝玉醉意上头,又见第二次见面的水溶,就如此这般真心待他,回想起黛玉以及三春,还有贾母,他不禁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旁,北静王听到这句词,当即品味半天,好一会儿才喃喃自语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好绝的句子,没想到宝玉竟然有这样的才华,道尽人生啊。”

  “宝玉真是大才,让本王叹为观止啊,不知这诗可还有其他句子?”水溶急忙问道。

  虽然水溶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可是并不妨碍他喜爱让人流连忘返的诗词,再加上老北静王本就有意培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自然也是不会丢下的。

  然而,贾宝玉醉意上头,随即咬牙切齿地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哈哈哈,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王爷,这首词可还能够入得王爷的眼?”

  “好凄美的词,宝玉之才,本王叹服啊。”水溶夸赞道。

  只可惜,贾宝玉虽然醉了,可却也有心里的坚守,当日贾环所作的诗,他怎么也不会将其占为己有。

  他大笑道:“王爷,在下这里还有一首,不知王爷可有兴趣一听?”

  “哈哈哈,当然有,青莲居士斗酒诗百篇,今日若有幸一见宝玉佳作,本王自是高兴啊。”水溶很给面子,直接附和起来。

  闻言,贾宝玉抬起酒杯,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随即朗声道: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一诗念完,北静王目瞪口呆,这首诗将人讽刺到了极点,难不成贾宝玉在讽刺本王不成?

  还没等水溶开口询问,就见大脸宝泪流满面,悲伤不已地说道:“王爷,这首诗又如何?”

  水溶见状,心想应该还有其他缘故,立刻说道:“此诗写出来,莫不怕得罪人吗?若是知道这诗中所写之人,恐怕都未必还有勇气苟活下去啊。”

  “哈哈哈,哈哈哈,王爷说的是,真不知道,这诗中所写之人,是如何有勇气活下去的呢?”贾宝玉失态了,直接一边哭一边大笑起来。

  “宝玉何故如此啊?”水溶劝慰道。

  “哈哈哈,王爷不知,这两首诗都是贾环那个该死的滚蛋所作。

  第一首就连王爷都如此赞叹,可见他的诗才确实厉害,我是自叹不如的。

  可是王爷,这第二首诗,就是他写出来讽刺于我的,您听听,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哈哈哈,身为同宗兄弟,他这般刻薄,如此讽刺于我,我真不知道,我家老祖宗为什么当初没有看清楚他这刻薄的嘴脸。

  我是他的兄长啊,就算我再不对,也不能这般讽刺于我啊,这比拿刀杀了我还让我难受啊!”

  贾宝玉这般诉苦,倒让水溶倒吸了一口凉气,幸好这首诗不是写他,若是以后他得罪了贾环,且变得不死不休,恐怕还有很多恐怖的诗词流出,到那时,他该如何自处?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三章 劝宝玉水溶之谋(3)

  西边乌蒙提示您:

  北静王府,客厅。

  言语如刀,刀刀催人老,这般犀利要命的诗句,幸好不是落在自己头上,否则水溶还真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发动十万虎威军,将贾环灭口?

  看着贾宝玉痛哭流涕的样子,水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样的事情都被他碰上了,而且还让贾环留下了这般令人心神惊骇的诗句,一旦流传出去,贾宝玉定然名声尽毁。

  “都说莫要得罪读书人,果然有道理,这种事情落在谁身上,恐怕都不好受吧。”

  水溶暗暗想到,心里也对贾环的忌惮更上一层楼。

  “宝玉,不必如此难过,想来这首诗已经写了很久,却不曾流传出来,本王也算是爱诗之人,也让底下人搜罗面世的诗词,却也没有听过这首诗。

  宝玉若是相信本王,这首诗就当你没说过,本王没听过,贾环也没有写过,如何?”

  贾宝玉一听,虽然醉意上头,可也明白水溶是为了自己好,若这首诗真从自己嘴里传了出去,恐怕任谁也不会同情自己。

  “多谢王爷,是在下孟浪了,还请王爷恕罪!”

  “哎,宝玉言重了,本王说过,以宝玉为知己,自然要为宝玉你的名声着想。

  要本王说,你应该振作起来才是,身为荣国府二房嫡子,皇宫之中,又有贤妃娘娘深得皇上疼爱,只要宝玉你随意发挥出自己才能一二,定然也能够混个人上人来当当。

  到那时,就算这首诗流传出去,又会有谁相信?

  贾环那边,这样的诗词想来是他游戏之作,他定然不会承认是自己所写,否则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也是一种影响,会给人留下一种尖酸刻薄的印象。

  而你一旦做出点成绩,就算有人问,你大可以问问他,这首诗里所写,与你有任何关系吗?

  如此一来,宝玉也不用再烦恼了。”水溶循循善诱地开口引导着。

  果不其然,贾宝玉一听,顿时又觉得自己行了,还是应了那句话,天晴了,喝醉了,大脸宝觉得自己又行了。

  “多谢王爷开导。

  只不过,王爷也知道,在下于读书一道,在国子监读了三年,却屡次被考官所不满,三次都落第不举。

  如今,不瞒王爷,家中老祖宗已经不让在下继续读书了,所以走科举一道,已然是走不通了。

  至于经商,说起来这个更是让在下惭愧,在下从未接触过商贾之道,更是没办法赚取银钱半分。

  至于农业和工业,在下也是一窍不通,又如何行农工之事?”

  话音落下,水溶突然想起那句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心里失望,但却不能真让他就此消沉,随即水溶笑道:“哎,宝玉这可是钻牛角尖了啊。

  堂堂荣国府二房嫡子,又岂是需要这些途径来显赫自己?放着大好的前程路径不走,为何一定要走科举之道呢?”

  一听这话,贾宝玉尤不自知,急忙问道:“不知王爷可否指点一二?”

  “哈哈哈,你啊,还真是坐拥宝山空手而归呢,想要有一番成就,只要宝玉舍得银子走动捐个官,剩下的有本王在,宝玉还怕没有好的前程?”水溶哈哈大笑道。

  贾宝玉一听捐官,心里骤然有种不乐意,可是,转念一想,若自己真的继续沉沦,恐怕免不了以后只能被贾母囚禁在怡红院,那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

  再者说了,自己身上的骂名,已经够多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怕什么?横竖不都是让人看不起?

  万一让自己摸索出一条大道来,说不得也是一种出路,到那时,谁还敢真的看不起自己?

  想到这儿,贾宝玉用力点头道:“那不知王爷对在下捐官,有何建议?”

  “哈哈哈,宝玉想通了就好,本王还怕宝玉清高呢,既然宝玉诚心请教本王,本王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本王手下,有个指挥使,名叫孙绍祖,深得本王信任,宝玉若愿意,不妨回去请教一下贾赦老爷,请他帮你打探一下这个孙绍祖。

  若是贾赦老爷愿意帮忙,想必孙指挥定然愿意帮这个忙,等你到了他的手下,先做个副指挥使,再过几年,本王操作一二,当个将军,又有何难?”水溶笑吟吟地分析道。

  虽然不明白为何要请贾赦帮忙,可贾宝玉心里却依旧有些不情愿,若是个文官,他还能够说服一下自己,毕竟文官清贵,一个闲职他还是能够胜任的。

  可成为粗鄙武夫,这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王爷,能否在让下回去好好想想,再给王爷答复?

  一来也需要回去和家里的太太老爷老祖宗商议一下,二来赦老爷对我向来不满,请他帮忙,恐怕难度太大。

  三来,在下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骤然成为副指挥使,恐怕也很难适应。”贾宝玉推诿道。

  闻言,水溶心里不喜,更觉这个贾宝玉还真是银枪蜡烛头,白白长了一副好看的皮囊,不过为了自己的大业,他还是微笑道:“这是正理,那本王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说着,水溶亲自给他倒酒,笑道:“不过,那也是你回去之后的事儿了,今儿既然来了,自然要多喝几杯,本王与宝玉一见如故,若不多喝几杯就让你回去了,本王心里恐怕会难受好多天。”

  对于刚刚没有直接答应水溶,贾宝玉心里本就有些愧疚,所以听得水溶劝酒,也就不好推脱了。

  一来二去,推杯换盏,又是几杯下肚,贾宝玉直接喝醉了,又哭又笑的,看起来格外可怜。

  客厅内,水溶一边吃着菜,一边看着已经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的贾宝玉,嘴角微微勾起。

  虽然进展不大,可这却是一个完美的开头,相信假以时日,贾宝玉定然会对他言听计从,到那时,对于他来说,就相当于从贾家内部,插了一根钉子。

  因为天色已晚,所以水溶便让贾宝玉住下了,并且派人前往荣国府告知贾母,让她不要担心。

  只可惜,今夜注定无眠。

  荣国府,贾母处。

  躺在床上,贾母却一直睡不着,她也没想到,如今在贾府人嫌狗弃的宝玉,却成了北静王府的座上宾,而且第一天就被留宿北静王府。

  “难不成我错了?”

  贾母又开始自我怀疑起来,心中的思绪变来表去,久久无法睡去。

  而在宁国府,登仙阁。

  贾环在接到守诚的禀告后,心里冷笑起来,虽然不明白北静王这样做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可只要他没有放弃拉拢贾家,那么不管他做什么,出息贾珍贾敬的葬礼也好,还是留宿贾宝玉也好,不过只是为了拉拢贾家罢了。

  “呵呵,既然想玩,那就陪你们玩玩。”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宝玉回府要做官(4)

  神京城,宁国府。

  一大早,贾环刚刚锻炼完毕,戴权就前来宁国府宣读孝康帝的旨意。

  大体就是爱卿切莫太过悲伤,保重身体,以后还有大用之类的话。

  一番交谈后,贾环亲自将戴权送出门,临了,戴权微笑道:“贤弟虽然在家守孝,可别忘了主子爷仍旧十分看重贤弟啊!”

  闻言,贾环对着戴权行了一礼,随即点头道:“环记下了,还请戴大哥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哈哈哈,好说好说,贤弟回去吧,咱家这就回去了。”

  见贾环点头应下,戴权一张老脸笑得如同菊花一样。

  “呼。”

  回到登仙阁后,贾环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他又为自己争取了三年的光景。

  哪怕孝康帝流露出些许不满的意思,可终究这世间礼法,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违背。

  却说荣国府,一辆马车缓缓停下,马车周围,是北静王府的四个侍卫守卫着。

  马车上,贾宝玉闭着双眼,感受到马车停下之后,他才缓缓起身,不一会儿,便下了马车。

  “多谢几位护送。”贾宝玉并没有忘记这四个护卫,对着四人行礼道。

  见状,四人同时回礼,随即领头的侍卫笑道:“宝二爷不必客气,我等受王爷命令,送宝二爷回府,纯属分内之事。

  既然宝二爷已经安全到达,我等也该回去向王爷复命了,宝二爷,就此别过。”

  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贾宝玉也不作强留,本想给些银子,可伸手一摸怀中,却才想起自己身无分文。

  脸上的尴尬一闪而逝,他微笑道:“还请替在下变达对王爷的敬意,王爷所提之事,在下会尽快给出回复的。”

  “请宝二爷放心,我等一定转达。”

  四个侍卫聚在一起,齐齐对他行礼,这才快速离去。

  门口的小厮,见下车的是宝玉后,在四个侍卫离开的瞬间,急忙跑到他身边,恭敬行礼道:“小人见过宝二爷。”

  贾宝玉瞥了小厮一眼,随即指了指马车,这才转身朝着府里走去。

  刚刚走到前院,贾母就派小厮前来,将他叫去。

  一听是贾母叫自己,贾宝玉点点头,随即道:“我这就去见老祖宗。”

  说着,便和小厮一起朝着贾母处而去。

  不多时,贾母处。

  贾母一夜都没睡好,所以有些精神不济地斜躺在软椅上,因为早就吩咐了小厮,只要贾宝玉回来,就将他带来。

  这时,院子外有丫鬟禀告道:“老太太,宝二爷来了。”

  “宝玉回来了,快让他进来。”

  贾母急忙坐起身子,随后目光死死盯着门口。

  “宝二爷,请!”

  片刻间,就有丫鬟领着贾宝玉走了进来。

  他一进来,贾母的眼睛就不停地在他身上扫过,发现连昨天那身衣服都换了,贾母心里有些惊讶。

  随即就见贾宝玉对着她行礼,摆了摆手,贾母问道:“昨日和王爷谈的可还不错?”

  “还不错,王爷亲自作陪,孙儿到最后喝醉了,就在北静王府留宿了,让老祖宗担心了。”贾宝玉行礼道。

  见他不似撒谎,贾母心里也疑惑,难不成北静王还小,所以没有看出这孩子的劣根性?

  “你可知王爷为什么要请你?”贾母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