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之荣亲王》

红楼之荣亲王_分节阅读_第84节

《红楼之荣亲王》 西边乌蒙 6918 2021-04-26 18:42

  和贾环两人,一边放下茶杯,一边笑道:“年初,多亏了环哥儿派来的李大夫妙手回春,救了我一命,不然我撒手去了,玉儿一个人可该如何是好?”

  “姑父吉人自有天相,些许魍魉小人,又怎么能对姑父的安危造成威胁呢?”

  贾环随意客气了一句,他当然知道林如海骨子里也是个狠人,不然也做不出让自己为诱饵,引诱八大盐商进入瓮中呢?

  对面林如海见贾环不接招,反倒是顾左右而言他,心里忍不住叹息道:“二兄那样忠厚老实的谦谦君子,怎么会生出这样的一个小狐狸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贾环能够在神京就派遣医术高明的李大夫前来相救,也算是情深义重了。

  再一个,他通过黛玉知道,在荣国府中,最维护她的,便是眼前这孩子。

  不仅如此,林如海还知道贾环很多事迹,原本想着将婚书送去,请贾母做主,无外乎就是知道贾母想把黛玉嫁给贾宝玉。

  而且在那之前,这个孩子还是个喜欢调皮捣蛋,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出息的,不光如此,林家也算是列侯之家,再不济也是个翰墨世家,从身份上来讲,荣国府二房嫡子的身份,也配得上。

  但是到后来通过黛玉得知的一系列事情,反倒让林如海心里有了反悔的意思。

  一想到自己命不久矣,林如海忍不住叹息道:“环哥儿身上,如今已是有了举人功名,可有想过更进一步,步入朝堂为国家效力?”

  见林如海沉默半天,又问了这话,贾环这才笑着回答道:“自是有这个想法。

  不过,侄儿如今不过一九岁稚子,肚内学识墨水都还差得远,准备下一科再行考试。

  如今,还是先继续进学,顺带打理好宁国府也就是了。

  等过几年侄儿年岁稍大一些,就算考取功名也不会那般引人注目后,再行为国家效力,也是不迟。”

  闻言,林如海思索片刻,随后点头笑道:“不错,不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你这般年纪想要步入朝堂,确实惹人注目了。

  而且就算能够考取,恐怕也要雪藏一段时间,当今皇上虽然喜欢重用年轻一辈的学子,可你这年纪,确实太过扎眼。

  再一个,当今皇上和太上皇还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二者之间必定要分出一个胜负,这个时候步入其中,难免会行差踏错。

  等过几年这个风口过去了,到那时一切皆已经尘埃落定,你再金榜题名,便能一展身手。

  或居中央靠近中枢,或下放为一放父母,皆是上上之选。”

  林如海这话算得上老成持重,同样有些语重心长,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贾环早就和孝康帝搅在一起了。

  不说别的,光是那一年一百万两银子,恐怕在孝康帝和太上皇之间角逐中,就起到了很是关键的作用。

  而且,他也不奢望自己做的事太上皇一点都不知道,毕竟透过戴权,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太上皇的目光早就扫过了他的头上。

  另一个,在贾母房中杀死的那个天字一等,若是不出意外,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太上皇必定会察觉。

  “姑父说的是,侄儿也是这般考虑的。”贾环微笑着应道。

  见他从善如流地点头回应,林如海同样笑了一下,只不过眼神之中,多了一丝赞赏。

  “那你此次下江南,是为了求学?”林如海又问。

  “是的,姑父,侄儿想着,若是有机会,便在江南待上一段时间。”

  二人聊了一会儿,贾环也只是点到为止,包括戴权说孝康帝想让他说服林如海的事,他也不打算立刻做,毕竟此时此刻,他仍旧不知道林如海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而且,这种事情事关整个林家,若是搞不清楚就贸然打草惊蛇,万一林如海对太上皇的忠诚超过了他的预算,从而泄露了消息,恐怕他这辈子在孝康帝手下都别想着出头了。

  这对一个下属来说,显然不是好的做法。

  就在二人刚刚聊完,就听外面一个丫鬟恭敬道:“老爷,小姐说如果您和环三爷聊完了,就让奴婢请环三爷去后院一趟。”

   正文 第二百零三章 久别重逢喜欢聚

  扬州城,巡盐御史府衙。

  客厅内,林如海听得外面有丫鬟这般说,面色顿时一滞,随后快速回过神来,又露出笑意道:“哈哈哈,这倒是我的失误了。

  玉儿回来后,常常听她说起你的事迹,想来你们之间许久未见,也是有许多话要说。

  既如此,你便先去后院见见玉儿。”

  贾环起身行礼,微笑道:“多谢姑父体谅,侄儿多时未见林姐姐了,心里也确实想去见一见!”

  古人云,六岁不同席,男女大防,林如海能够允许他去后院,恐怕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去吧!”

  说完话,林如海转身朝着前院走去。

  贾环走了出去,发现正是紫娟这丫头,随即快速走上前,笑着说道:“一年不到,没曾想紫娟姐姐竟出落得亭亭玉立了啊!”

  “噗嗤!”

  紫娟捂着嘴笑了笑,眼睛上下打量着贾环笑道:“三爷这些好话,还是去和我们姑娘说才是,奴婢下人一个,哪里当得起这些?”

  “紫娟姐姐太过妄自菲薄了,我也只是感叹一下,果然扬州的水更加养人些...”

  贾环话音还未落下,紫娟便有些招架不住了,于是赶紧说道:“我的好三爷,你就别夸我了,姑娘还在等着呢!”

  听她这般说,贾环也是点头回应,跟着紫娟朝着后院而去。

  一路上,贾环打量了一下府内格局,虽然比不上江南甄家的那样豪华,但也有着扬州独特的建筑风格,比起神京的建筑多了一丝柔和之美。

  没多久,贾环跟着紫娟来到一处院子,还未等紫娟开口,贾环就已经见到目光时不时朝着这里看的黛玉。

  只见此刻,黛玉身着鹅黄色的江南绣衣,脚下穿着绣着江南特色的傲梅绣鞋,外面是一件白色的雪貂大氅,站在那里,就犹如遗世而独立的俏佳人。

  贾环快速走上前,脸上也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笑着说道:“林姐姐,我来看你来了!”

  “环哥儿。”

  黛玉刚刚开口,就感觉眼泪忍都忍不住地滑落。

  见此情况,贾环快速从袖口中,拿出一块手绢,轻轻给黛玉擦拭,柔声道:“是我的不是,让姐姐等了这么久,真是该死。”

  一听这话,黛玉一边摇着头,一边有些害羞小声说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我并没有怪你。

  而且,我也知道你要做的事情很多,这个时候前来江南,已经很好了。”

  说到这儿,黛玉止住了悲伤,很快换了笑脸说道:“还没当面恭喜环哥儿你呢,乡试之中高中一十二名,当真是厉害无比。”

  见她如此,贾环也收回了手绢,笑着说道:“那姐姐可有礼物要送我的,若是没有,我可是不依的哦!”

  “姑娘,三爷,外面天冷,还是进去再说话吧。”

  一旁,紫娟见二人说的起劲,怕黛玉受寒,这才出言提醒道。

  闻言,贾环轻轻拍着脑袋道:“走走走,我们先进去再说,我也真是糊涂了,这么冷的天,怎么就一直站在这风口上让姐姐吹冷风呢。”

  黛玉目光柔和地看了他一眼,随后便转身和贾环一同回到暖阁之中。

  进了暖阁,先是亲手将贾环身上的大氅取下,又在紫娟的伺候下将自己身上的大氅取下挂好,这才亲自给贾环倒了一杯茶,柔声道:“环哥儿,你来之前,外祖母身体可还好?二姐姐和三妹妹,四妹妹她们如今可过得还好?

  我离开神京时有些匆忙,也没来得及与她们好好道别,如今我身在扬州,也没这个机会当面和她们说这些。”

  听得黛玉问起,贾环将茶杯放下,微笑道:“姐姐不必担忧,老祖宗身体硬朗,胃口也挺不错的,加上身边有那么多的丫鬟照顾,必然是没问题的。

  至于四妹妹跟着我住在宁国府,身边也是一大群丫鬟婆子照顾着,一应吃食比从前还要好些,个子都长高了一些。

  二姐姐和三姐姐依旧和从前一样,每日不是绣些鞋样子打发打发时间,就是去老祖宗处说玩逗笑的,倒也快乐。”

  至于大脸宝和宝钗,黛玉没提,他也懒得说些什么。

  毕竟在大脸宝身上,黛玉可是伤心不少,再一个对于宝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反正她二人虽然不至于红了脸,但也始终保持着距离。

  听得一切都好,黛玉这才松了一口气,毕竟在她心里,贾母对她是真的不错,而且三春对她也是和善,感情自然也是不错。

  二人聊了许多关于神京城中的趣事,最后,黛玉看着贾环笑道:“环哥儿这次来江南能待多少日子?你之前来信说放弃了明年三月的春闱会试,想要来江南求学,不知心里可有想过,要去那个书院?”

  闻言,贾环摇了摇头,他说是这么说,实际上陈宫早就说过,以他现在的水平,就算是想要考取贡士,想来也是不难的。

  所以他并不打算进什么书院,只不过恰好有这个借口,就在江南解决一些事情而已。

  如今听得黛玉这样说,贾环笑道:“暂时还不知道会待多久,至于书院求学,我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等确定下来再告诉姐姐。

  当然,此来江南,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也是需要回去的。

  我身上担着贾家族长一职,今年的年祭已经交给了代儒太爷,至于明年的年祭,无论如何,也是要回去的。”

  听他暂时不会离开,黛玉心里高兴,说话间也慢慢露出小女儿家的娇羞和调皮,直至中午,陪着林如海和黛玉吃过了午饭,贾环这才向林如海提出去走走,见识一下扬州的美景。

  林如海也能够理解少年人心性,自无不允,原本黛玉想要跟着,但却被林如海留下了。

  马车上,守诚亲自架着马车,在扬州城中慢慢前行起来。

  走了大半个时辰,贾环也看了看扬州城中的风景,特色,不由再次念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

  果不其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并非一句空话。”

  正当他感叹时,守诚已然将马车使向一处幽静的宅子侧门,恭敬道:“三爷,到了。”

  走出马车,贾环随意看了一下周围,随后点头平静道:“这地方选的不错,先进去看看再说。”

  “三爷请!”

  守诚前面带路,走到侧门处轻轻敲了三下,随后又敲了两下,紧接着又敲了三下。

  瞬间,侧门快速打开,里面开门的人见到守诚之后,立刻行礼道:“诚爷!”

  守诚看了看贾环,脸色有些窘迫,毕竟在三爷面前,这个称呼让他有些脸红。

  不过贾环并未露出丝毫神色,依旧平静无比,守诚赶紧过来说道:“三爷,里面请!”

  西边乌蒙提示您: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江南道八大盐商

  西边乌蒙提示您:

  扬州城,梨花巷。

  在守诚的带领下,贾环走了进去,由于守诚没有向开门的小厮介绍贾环的身份,所以也没有所谓的繁文缛节。

  但是,守门小厮却是个精明的,虽然并不知道来人是谁,但是见诚爷如此恭敬,心里也自然有了一番计较。

  不多时,走过院子,来到一处书房处。

  书房内比较幽静,一列陈设也是十分简单,虽然没有任何名贵的器皿家具,但是整个房间内却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贾环环顾四周,点头笑道:“这地方不错,难为你还能够找到这般幽静的院子。”

  “三爷过奖了,这里是我属下的一个扬州本地人所找的,由于这个院子闹鬼,所以鲜有人靠近,加上房主一家下狱而死,旁支亲戚便占为己有。

  一听我等要买下这个院子,那人便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所以仅仅一千二百两银子,便贱卖给了我们。”

  说到此处,守诚见贾环面色如常,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没见过闹鬼是什么样的,但是通过之前的了解,却是让他都感到一丝毛骨悚然。

  好在三爷似乎没有受到影响,随即又道:“三爷,买下这样的凶宅,实在是迫不得已。

  我等所行之事,皆是隐秘之事,不足为外人道。

  此处幽静,有很少有人敢来这边探望,两下合计,小人才选的这里。”

  “无妨。”

  见守诚告罪,贾环摆手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乎?

  三爷这辈子还没见过的稀奇古怪之事多了去了,倘若能够见识一二鬼怪,想来也算是不虚此行。

  再有,此处地形我看过,很适合当做基地。

  而且周围人流较少,也适合监视,倘若有人跟踪,很快也能够发现。”

  说到此处,贾环停顿了一下,随即接着说道:“不过,万事万物,总有两面性,这里虽然幽静,便于监视敌人。

  但是,同样的,也容易暴露尔等行踪。

  吩咐下去,以后来此,大可不必掩饰行踪,当做寻常房子居住即可。

  行了,先把江南八大盐商的资料拿过来我瞧一瞧,如今我等身处扬州,我又是巡盐御史林姑父的侄儿,想来已经有不少人将目光落在我们身上。

  若是不先将情况了解清楚,说不得恐怕被人卖了还要给人数钱呢。”

  闻言,守诚也是点头附和道:“三爷所言甚是。”

  话音落下,守诚便拍了拍手,片刻之后,书房外便有小厮进来,对着守诚行礼道:“诚爷。”

  “去将所有盐商的资料取来。”

  “是,诚爷稍等。”

  说完,便转身离去。

  见状,贾环点头赞赏道:“看来你做的比我想象的好,至少御下一道,你做得就不错。”

  “三爷过奖了,小人所招人手,基本都是在江南活不下去的苦命之人。

  这世道,只要能够活下去,做什么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得守诚这般回答,贾环表面并不做评价,只是点了一下头,表示听完了。

  守诚看着面色平静的贾环,心里也不知道三爷是否对他的行动满意。

  不过,虽然没有夸奖,但至少没有责骂。

  能够做到这点,想来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三爷的要求之高,他们可是见过的。

  不多时,两个小厮抬进来一个箱子,随后恭敬行李完毕便退了出去。

  守诚快速打开箱子,将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再恭敬地递给贾环道:“三爷,这是江南八大盐商之一的赵家资料。”

  “说说看!”贾环并不接过来,只是闭目说道。

  见他这般,守诚也并不意外,随后恭敬的介绍道:“三爷,赵家盘踞江南已有三百多年,是八大盐商之中势力最大的。

  整个江南地区,赵家手下控制的官盐私盐,可占三成。

  另外,自从十年前赵家家主赵山海去世之后,赵家全部势力被如今的赵家家主赵风华接手,如今赵风华三十九岁,于二十一岁时考取举人功名,之后却并不再考,只一心经营赵家在江南的生意。

  赵风华共有二子一女,长子赵英贺才华横溢,二十一岁时考取进金榜二甲第六名,如今二十四岁,在苏州府下担任一方县令,未闻有贪赃枉法之举,很得当地百姓爱戴。

  次子赵英祥,一直跟在赵风华身边,如今十九岁,并不考取功名,只是听说此人聪慧程度不下他兄长,颇得赵风华喜爱。

  三女姓名不详,年十七岁,嫁给了扬州知府充当继室夫人,由于知府大宅中护卫众多,我等也不敢轻易打草惊蛇。

  不仅如此,赵家旁支之中,也有很多族人在江南各个地方为官,算得上是根深蒂固。

  而且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赵家家主赵风华都十分尊敬,据打探,这些人读书入仕之前,所花费用全都是赵风华提供。

  ......

  以上,就是赵家资料,所查不详之处,还请三爷责罚。”

  听完之后,贾环睁开眼睛,微笑道:“看来这个赵风华,倒是个厉害的人物,赵家有此人,幸甚幸甚。”

  守诚见贾环只是感慨一句,也是忍不住点头佩服道:“三爷说的不错,在赵风华接手赵家生意之前,赵家仅排江南八大盐商之末。

  短短十年时间,便一跃成为盐商之中的执牛耳者,确实非常厉害。”

  “继续。”

  将赵家资料放好后,守诚又继续介绍第二家,第三家,一直到黄昏时分,才将江南八大盐商的情况全部介绍完毕。

  主位上,贾环喝了一口茶,这才开口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江南八大盐商能够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发展至此,当真没有一个庸手。

  如今江南八大盐商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相互在林姑父的手下安然无恙,可见这八家在江南的势力根深蒂固。

  不过,有些东西看起来坚不可摧,固若金汤,实际上不过有外力一致对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