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肥妻有点田_分节阅读_第196节
用。”
“好用就好。”
东西弄出来就是给人用的。
只要成本能够控制住就好。
宋时初跟牛氏说了一会儿,走到王霖身边:“有什么想法没?”
“你说的想法?”王霖指了指被他改造成书房的房间:“进去说?”
宋时初跟着王霖走进书房。
一个粗糙的书架,上面摆着不少书,许多书的边边角角都卷了,倒是这些陈旧的书并没有被虫蛀。
从中抽了几本书。
宋时初回头笑着看向王霖:“你曾经想过考科举?”
“我这长相如何考科举。”王霖指了指自己脸,他的长相只要进入京城就会被人关住。
然而,王大梁这个人,经不起关注,他身上的疑点太多。
没有人帮助没有善后,只要用心一查就能查出王大梁的身份,顺藤摸瓜,他的身份也会被暴露。
一个没有权势的皇子,被人知道了,是死的可能的还是回到皇宫当皇子的可能比较大。
宋时初盯着王霖看了一会儿,恍惚对上一个女人的脸,皱眉思索一会儿,脑子里闪过一道身影,是在冷宫里唱歌跳舞的人。
那女人已经疯了。
但是手里还抱着一个布娃娃,仿佛布娃娃就是心里的依靠。
书架上的书很多,还有几本治国之策。
而且在上面还有些笔记,
盯着王霖看了一会儿,宋时初想到家里的卫太傅,这人可是三朝元老。
见识是常人比不上的。
看过这些书若是说没有想法宋时初是不信的,所以有些问题根本不用去问。
“太子逼宫未成功,现在成了晋安王,二皇子本事太差,一直被晋安王压着,现在京城朝堂就是两股势力在胶着,那些人全都盯着一点点的内斗,至于外面的事儿……”宋时初说着看向王霖。
王霖关上窗子,哑然说道:“外面百姓的疾苦没有人关心,生活在富足中的人,自小被灌输的思想是争夺那个位子的人,眼里也只有那么位置,或许会关注一些民生,但是那些关注是为了让自己更上一层,还是真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呢?”
他也明白自己说的这番话似乎有些酸溜溜的。
但是……
事实不就是这样吗
但凡太子或者那位二皇子能够关注一下外面百姓的生活,现在县城还会有这么多流民。
一个小小的县令都能把一个县城治理的游刃有余,这样人就只能做一个县令吗?人才的选调是怎么回事?
王霖承认自己有些愤世嫉俗,看见外面那些可怜的人,如果还不愤世嫉俗一下,他就不是年轻人了。
“你知道你说了什么吗?”宋时初反问。
王霖笑了笑:“你来这里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扶持我?”王霖一点儿也不含蓄,有些问题,在某些人看来,心知肚明你知我知就不用再说出来了。
但是王霖不一样,既然是这么想的,既然我们可以做盟友。
还自己的地方还不能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那过的得多憋屈。
是个谈成的,不是艹出来的人设。
宋时初看的明明白白。
在后世那个披着人设过日子的时代,她慧眼如炬,在这个时代,会艹人设的不多。
眼前这个也不像。
“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以后去学堂念书,有问题不懂的就去请教姓卫的还有姓祁的,争取让自己充实一些。”宋时初说完离开了王家。
走出王家没一会儿,就碰见从外面回来的王大梁。
在王大梁手里还提着两只兔子。
兔子都是雪白色的。
前些天下了大雪,白色毕竟容易跟雪隐蔽在一起,所以白兔活下来的概率要比其他的颜色大。
现在积雪一天一天的融化,地面恢复土黄色,白色就会变得很显眼,一些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带着保护色的兔子就会很惨。
这不就被擅长打猎的人给带回来加餐了。
“家里不是还有狼肉,怎么又去打猎了?”
“带宋赟去适应。”王大梁没有隐瞒。
村里人现在都知道他是那种隐姓埋名就跟话本里的高人一样的存在,但是因为宋时初这个更显眼的人存在,分在他身上的目光就烧了很多。
村里的人嚼舌根的时候也不会说起他。
尤其是村子里的人变多,以后,会任性发言的人更少了。
===第450章 读书的目的===
万一被别有居心的人听了去,在传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话,以后再有什么困难,就没有人帮助了。
村长经历的过,知道以讹传讹。
吩咐过,除了吃的喝的其他的不许谈论。
王大梁递给宋时初一只兔子:“宋斌说,你爹……那谁宋叔快不行了,如果有时间你让瑞祥看看去,到底是亲爹。”
瞧着宋时初眼神发生变化。
连他递出去的兔子都不要了。
王大梁苦笑一声,他不是多事儿的人。但是到底是当爹的,宋时初在宋德田那边吃亏了,但是宋瑞祥却没有吃大亏。
人活在世界上,如果能少给人留下把柄就少些留比较好。
以后闯出去,如果被人说个不孝,指不定会损失多少好处。
“我没打算多事,你不乐意就算了。”
“行了知道,我会跟大哥说的。”她不是亲生的,对宋德田那些怨恨也因为自己了解身世以后减少了很多。
但是宋瑞祥不一样。
到底是亲儿子,即使有些不公,那也是亲的。
宋时初回到家里,让银瓶往县城送消息。
不长时间,银瓶就从县城返了回来:“消息已经传过去了,宋大爷说明儿带着孩子过来一趟,对了大娘子,奴婢在县城见到毛氏了,毛氏那边的账本,宋赟小公子没在,是不是得找个人接手一下。”
“是的接手一下,去让青青查账,她认识字了也会算账,以后长大了要嫁人,如果能活技能太少,要被人欺负了。”
宋青青跟宋柔柔两个孩子性格差距还蛮大的。
青青性格柔软,有些像宋灵香。
如果没有单独生活的本事,会被未来的男人给欺负了。
她不是性格独立的人,对于成亲,目前来看更多的是倾向于父母之命。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全都考虑了,找了性格好又门当户对的,谁又能保证人会一成不了。
随着时间流逝,不管谁都会发生改变,唯一不一样的是自己掌握在手里的生活的技巧跟本事。
“青青姑娘跟毛氏?”银瓶听见有些担心
看一眼宋时初,见宋时初一脸笃定没有任何改变想法的意思。
银瓶就没有继续劝说,成亲以后,她的想法也没有那么天真了。
这个世界对于女人的不公很明显。
想要过的好,就让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如果寻到成亲的男人太拉胯了,完全可以踢了换一个。
皇帝的女儿可以面首无数。
普通人家的女儿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为什么?还不是普通女人没有权利去反抗。
青青姑娘是应该锤炼一番。
宋青青的正绣花,银瓶就把事情给交代了一番,手里的秀绷子差点掉地上。
“查账,毛氏的、”听见毛氏的名字,宋青青本能的缩了一下脖子,但是小表弟不再见,如果她当表姐的不去监督一下铺子里的生意。
似乎说不过去。
柔柔天天帮着小姨给人治病抓药。
娘也得忙着大棚菜的事情。
家里只有她跟小白比较清闲,但是小白是男孩子,喜欢念书。
宋青青点点头,将任务给接了下来。
查账啊,她应该学会的,娘亲前几天还提过,让她去跟着后爹学习这些。
和毛氏吵架是吵不过的,但是她主要任务是查账,根本就没有理由吵架,若是害怕了,可以跟后爹把张二狗要来,让张二狗陪她走一趟。
宋青青努力给自己心里做建树。
见宋青青没有因为畏惧就后退,银瓶回到宋家在宋时初面前把宋柔柔好好夸赞了一番。
时间流转。
很快就到了开学的时候。
学堂钟声敲响,所有的孩子,按着年纪排队站在校园的操场上。
卫太傅跟祁老先生分别说了一些话,就把场地让开,宋时初咳嗽一声走了过去,这会儿还没有喇叭,下面的靴子若是稍稍不配大声说几句话,上面的人发言就会被压住。
然而,宋时初站上去的一瞬间,下面立马安静下来。
随后是热烈的掌声。
掌声鼓舞,许久在宋时初控场下停歇下来。
看着下面一张张稚嫩的脸,宋时初突然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些大,原本建一个学堂就是随便搞搞,可以让孩子有个地方念书,管理有别人,教师是别人,甚至学堂里指定规则的也是其他人。
她出了出资建造了学堂,出了将学费压低到最低,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做。
但是这一张张的脸,一双双的眼睛落在她身上,那眼里的崇拜尊敬如何也做不了假。
突然的,她觉得,她应该做的更多。
“孩子们,既然来了这里,就好好学习,争取有个一技之长,我是女人不是夫子不是先生,甚至所谓的官身也只是小小九品,能够教导你们的不多。
学习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光宗耀祖重整门面,而是为了自己。
为了荣耀的延续。
为了生活的质量,为了以后可以将生活变得美好,都努力的找准自己的方向,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因为某个方面学得不好就气馁。”
简短朴实的话代表者宋时初内心深处最为剧烈的感触。
宋时初话落,这次没有掌声,只有一双双迷茫的大眼睛。
对于宋时初说的东西,他们或者听懂了,又或者没听懂。
在宋时初往下走的时候,那这句话给记了下来,现在不懂以后会懂的,人总会成长的,等变成大人了,就明白了。
宋时初走下去以后上去演讲的是罗县令。
孩子们对于当官的从心里会有一种畏惧的感觉,看见罗县令,话都不敢说,于是依旧是安静的,罗县令也不在意,极为亲切的说了几句话。
原本他还准备了一些比较文绉绉的稿子。
但是听了之前宋时初讲述的东西以后,他突然觉得跟这样还没有念书多久的孩子说一些比较深的东西,孩子也理解不了,讲了只是浪费时间。
于是就把读书的作用说了一下。
简单说了县城的账房需要会认字算账,县衙的文书需要会写字,外面代写信的也得会写字,总归认识字了,就能找到各种各样挣钱的渠道。
认字越多挣钱越多。
===第451章 难题===
罗县令极大的将孩子读书的乐趣给调动起来。
孩子虽然都是孩子,但是谁不想要钱呢。
虽然说,钱财这个东西有些庸俗
人活一辈子,奋斗的争取的争夺的似乎也就是这种庸俗的东西。
罗县令走下去的时候,孩子们给的掌声极为热烈,罗县令脚步都虚浮起来,回到办公室看见宋时初:“看见那么多孩子真诚的看着你,感觉怎么样?”
“压力挺大的,仿佛这些人日后成长为什么样子,都跟我息息相关,还觉得学堂笑了,很多科目没有开,如果有人想要研究种地,比如说怎么提高亩产,怎么科学种地,却没有先生教导应该怎么办?”
宋时初说完发现罗县令看她的目光很奇怪。
罗县令咳嗽一声,盯着宋时初好哒一会儿:“我觉得你在内涵我。”
“您误会了……”天地良心,怎么可能。
她只是方才说的时候忘了罗县令有三个奇葩儿子。
现在突然觉得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喜欢种地好啊,喜欢种地才能有精力研究提高亩产的方法,有很多东西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杂交粮食,可以让粮食产量大大提高,那样一来,才是真的太平盛世。
毕竟,不管土豆也好,红薯也好,短暂的是吃上几年,其中掺和一些其他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一直吃常年吃,对于肠胃的影响是不能估量的。
人吃五谷杂粮才是正道。
看向罗县令:“听说您大儿子喜欢种地?”
“……”罗县令脸色有些不好看,只要是当过官的,甭管官身大小,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同样在这个方面努力一下,升官发财或者收住家业。
种地?
这个爱好非常让人不理解。
听见宋时初的话,本能的笑脸快要绷不住了。
“您这心态就不对了,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够在行业里做个领头羊,或者真心热爱,总归日子不会太差,所以您心态不够端正,要么这样,把儿子送到我这里一段时间,我来指导,以后肯定让您大吃一惊。”
宋时初搓搓手开始诱拐起来,脸上配合着露出狡猾的笑。
罗县令听了宋时初的话,头皮开始发麻,如果不是自家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还给他生了孙子,他都要怀疑宋时初要诱拐儿子了。
“你说正经的?”如果种地真的能种出出息,他是乐意的。
宋时初用力点头。
后世袁爷爷在种植上的功劳,谁敢忽视。
谁会忽视。
谁敢质疑,谁会去质疑。
如果真的有脑残,那大概是吃饱了撑的。
“行,这个村子风水不错,我让他过来住在这里。”罗县令深深吸了一口气,做出这辈子一来最为正确的选择。
宋时初也笑了起来:“必然不会让您失望的。”
研究种地也不会只有罗县令的儿子一个人。
想来,祁文承也会插一脚。
那人聪明有想法,唯一的坚持就是想要在历史上留一个名字。
现在有了机会,他是不会放弃的。
罗县令离开村子,宋时初远远看向小操场上站着的满满当当的人。
希望这个学堂能够坚持下去,能够保初心,建造学堂可不是为了培养那些为了权利富贵去汲汲的人。
是为了更好生活,更好的创造未来。
培育出各方面的人才,夜色降临,小院的灯光还在闪闪发热。
宋时初抬眼盯着挂在廊下的灯泡,一时间有些思念宋赟,小孩子学的东西如果不能继续复习,如果不能自己去自学,很快就会忘光。
后世经常会有人自嘲说,高三才是自己一生中知识储存最多,学识最为渊博的时候。
对于普通人来讲,也的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