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流水迢迢》

流水迢迢_分节阅读_第10节

《流水迢迢》 箫楼 9448 2021-04-26 18:38

  安澄再等片刻,不见裴琰说话,轻声问道:“相爷,那查江姑娘的事情―――”

  “不用再查她了,她既费尽心思逃跑,必不是暗探,就一野丫头而已。只是我还要用一用她,暂时放这里吧。”

  崔亮开了药方,命安华前去配药煎熬,又取过银针,在江慈面上及手臂上扎上数针。江慈疼痛瘙痒渐止,只是全身疲乏,象被寒霜打蔫了的花朵,耷拉着头坐于床边。

  崔亮见她颈中还缠着布条,布上血迹成团,解开看了一下,皱眉道:“怎么受伤了?”

  江慈有气无力答道:“被猫抓伤的。”

  崔亮凑近细看了一下,疑道:“不象是猫抓伤的,倒象是被兵刃所刺。”

  江慈侧身往床上一倒,头刚好磕在瓷枕上,又坐直来,想起今夜被一蟹一猫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无端吃了这些苦头,心中气极,“啊”地大叫一声,往后便倒。

  崔亮正转身将银针收入针囊,听到江慈大叫,叫声中充满羞恼,知她还有几分小孩心性,笑道:“别气了,下次注意别再吃这么多便是。”

  他将银针收好,又步到铜盆前将手洗净,安华端着药碗步了进来。

  安华步到床前,见江慈倒于床上,嘻嘻一笑:“江姑娘,还是起来喝药吧。”

  江慈一动不动。

  安华笑道:“再不喝药,等下可又会痒了。”

  江慈还是一动不动。

  崔亮觉有些不对劲,快步行到床边。安华忙放下药碗,俯身将江慈扶起,只见她双目紧闭,面色乌青,气息微弱,竟已晕死过去。

  月落星隐,晨雾四起。

  裴琰只睡了个多时辰,便醒了过来。他想起一事,心中一动,正待去蝶园请示母亲,见窗外仍是灰蒙蒙一片,知时辰尚早,但再也睡不着,索性起来,到院中练剑。

  崔亮步入慎园,正见院心里白影舞动,剑气纵横,冷风飕飕,寒光点点,宛如白龙在空中盘旋,又似冰雪在草地上狂卷。

  裴琰纵跃间见崔亮立于廊下,轻喝一声,一招雪落长野,满院的晨雾似都在他剑尖凝聚,又直向院中桂树迸散,“喀”声连响,桂枝纷纷断裂,散落一地。

  裴琰收剑而立,转身向崔亮一笑:“子明今日怎么这个时辰到我这处来了?”

  崔亮微笑道:“相爷好剑法,崔亮有幸一观,实是大开眼界。”

  侍女小厮上来为裴琰接过佩剑,奉上香巾,裴琰擦了擦脸,又掷回盘中,转身向房内走去:“子明请进来说话。”

  二人在西花厅坐定,侍女们奉上清茶和洁盐,裴琰轻嗽数口,吐于漱盆之中,侍女们又接过他脱下的武士劲衣,替他换上淡青色绣边织锦衣袍。

  裴琰挥挥手,众人退了出去。他端起参茶,饮了一口,抬眼间见崔亮面上略带迟疑之色,笑道:“子明有话直说,你我之间不必客套。”

  崔亮饮了口茶道:“崔亮冒昧,不知相爷可曾听过,宫中有一味奇药,名‘仙鹤草’的?”

  裴琰点了点头:“不错,宫中医阁内是有这一味药,但数量稀少,是专为圣上炼制丹药而用。子明问这个做什么?”

  “江姑娘中毒了,性命堪忧。”崔亮微微低头,声音隐带忧虑。

  裴琰端着茶盅的手在空中一滞,望向崔亮:“怎么会中毒的?”

  “是她脖子上的刃伤所致,那兵刃上是喂了□□的。”

  裴琰眉头轻蹙:“听子明的意思,她所中之毒,要用‘仙鹤草’来解?”

  “正是。”崔亮抬起头:“相爷,不知相爷可愿救小慈一命?”

  “小慈?”裴琰轻声道,又看了崔亮一眼。

  他想了片刻,慢条斯理地饮了几口茶,终开口道:“这事只怕很难办。‘仙鹤草’,宫中仅余三株,圣上好丹药,这‘仙鹤草’又是炼丹的良药,要想从圣上手中求来一株,我看十分困难。再说,我与江姑娘无亲无故的,圣上若是问起,我也不好开口啊。”

  崔亮默然不语,良久方低声道:“我也知道极困难,但小慈她―――”

  “没有别的方法救她了吗?”

  崔亮摇了摇头:“就是‘神农子’前辈来此,也只有此药,方可救她。”

  裴琰放下茶盅,皱眉想了片刻,只听崔亮又道:“相爷,小慈她,只有十七岁,您若是能救,崔亮求―――”

  裴琰抬了抬右手,止住崔亮的话语,又站起来,负手在室内来回走了数圈,抬头望向崔亮:“子明这般相求,我便尽力一试,至于能不能求得圣上开恩,就看她有没有这个造化了。”

  崔亮眼神一亮,站起来长揖道:“崔亮谢过相爷!”

  裴琰忙过来扶住他的右臂,笑道:“子明可不要和我来这些虚礼,再说了,要谢,也应该是那小丫头来谢我,岂有让子明代谢的道理!”

  崔亮微微一笑,正待说话,裴琰已把着他的右臂往东偏厅走去,边走边道:“子明定是还饿着肚子,来,我们一起用早点,我正有些事,要子明帮我参详参详。”

  崔亮一愣,轻轻挣脱右臂,在正厅门口呆立一瞬,却终随着裴琰往东偏厅走去。

  江慈悠悠醒转,觉眼前昏黑一片,不由嘟囔道:“师姐,你又不点灯,老这么黑灯瞎火地坐着,有什么意思。”

  崔亮正坐于床头,倚着床柱小寐,迷糊中听得江慈的声音,一惊而醒,这才发觉桌上的灯火已近熄灭。他忙走过去剔明了灯火,转头见江慈正睁大眼睛望着自己,笑道:“你醒了!”

  江慈半晌才恢复清醒,想起自己是在相府之内,她又努力回想之前诸事,茫然道:“崔大哥,我怎么了?好象睡了很久似的。”

  “你脖子上的伤口有毒,昏睡两天了,幸好相爷替你找来奇药,现在你既醒了,就证明毒已解,没事了。”崔亮坐于床边,和声道。

  江慈望了望:“安华呢?”

  “她守了你两天两夜,我见她太疲倦,让她去外间歇着。”

  江慈看了崔亮数眼,见他似有些消瘦,原本明亮的双眸也似有些黯然,不由垂下头,低声道:“崔大哥,都是我不好。”

  崔亮笑了笑:“说什么呢!你又没做错什么。”

  江慈想了想,抬起头来:“也是,我又没做错什么。我只不过是爬了一回树,又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要斗,自己去斗个你死我活好了,为什么要把我扯进来,一个二个,都不是什么好人!”

  崔亮已得裴琰告知诸事,和声道:“你刚醒,别想这么多。相爷正在想法子,让你不再被那人追杀,他又费尽心机为你求来了‘仙鹤草’,救了你一命,你不要再怨他了。”

  江慈心中仍对那“大闸蟹”恨恨不已,更不相信他安了好心,只是不好反驳崔亮这话,但面上仍是愤然。

  崔亮见她满脸愤愤之色,笑着摇了摇头,又看了看窗外天色,道:“小慈,你先歇着,差不多日旦时分了,我得去应卯。”

  江慈一愣,望了望房中沙漏,道:“礼部撰录处怎么这么早就点卯?你以往好象是辰时才去的。”

  崔亮微微一笑,并不作答,走到门口又转身道:“记得辰时初服一次药。若是感觉好些,能走动了,就去给相爷道声谢吧。”

  ------------

  13 十三、风卷秋浓

  皇宫,弘德殿。

  这日小朝会,议的是三日后将与桓国签订的和约细则。

  礼部官员将抄录的和约细则呈上给皇帝、太子、庄王和静王,又各发了一份给丞相、龙图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及御史台、监察司诸大夫。

  静王展开折子看了一眼,赞道:“真正一笔好小楷!”

  皇帝听言将折子展开细看,也微微点头:“不错,结体严密而不失圆润,劲骨于内而超然于外,精华内蕴,庄重劲美,实是难得的缜流小楷。”

  他望向礼部尚书王月雄:“这执笔撰录的是何人?”

  “回皇上,执笔撰录此细则的乃礼部撰录处执笔崔亮,平州人氏,曾中解元。昨日方书处程大人因方书处人手紧缺,已向微臣借调了此人至方书处当差。”

  皇帝微笑点头:“原来是平州解元,难怪一手好字。在你礼部当执笔确也委屈了他,调到方书处甚好,这样,朕就可以每日见到这崔解元的妙笔了。”

  他转向静王和声道:“静王,前日朕还赞你的字体有进步,但和这位崔解元比起来,可得再下些功夫。”

  静王躬身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一旁的庄王面上隐有不悦,轻不可闻地哼了一声。

  礼部侍郎将和约细则高声诵读了一遍,话音甫落,右相陶行德跨前一步行礼道:“皇上,臣有异议。”

  “陶卿但奏无妨。”

  陶行德瞥了面带微笑的裴琰一眼,道:“此和约乃裴相一力促成,和约细则,臣等也是今日方才知晓。按理说,裴相近年来主理与桓国间一切军政事务,臣不应多心。但这和约中有一条,臣实是有些疑惑。”

  皇帝面色和悦:“陶卿有何不明,裴卿就详细解疑吧。”

  裴琰低头道:“臣遵旨。”他又转向陶行德,笑得十分谦和:“陶相请直言。”

  陶行德展开手中折子,道:“和约中,涉及月落山脉的归属问题。自我华朝立国以来,月落山脉便一直是我朝附属夷地,月落一族上百年来,也一直以附属夷族的身份,向朝廷进岁纳贡。

  “裴相此次拟定的这份和约中,却与桓国将月落山脉一分为二,以桐枫河为界,北面归桓国,南面归我朝。如此一来,岂不是将我朝附属夷地割了一半让给桓国,更等于间接承认,以往为了月落山脉而起的数次战事,我朝竟是战败一方。本相实是有些不明,还请裴相解释。”

  庄王点头道:“陶相言之有理,年前我朝与桓国的战事,是我朝胜出,实不必如此,还请裴相解释。”

  见右相与庄王都如此说,各部尚书及御史大夫们也轻声议论,殿内一片嗡嗡之声。

  裴琰面上挂笑,不慌不忙道:“和约中为何将月落山脉一分为二,两国各取一半,考虑有三。

  “其一、月落山脉桐枫河以北,乃火石地貌,地产贫乏,民谚中素有‘桐枫北,三尺焦,童稚子,双泪垂’之说;而桐枫河以南,物产丰富,土地丰饶。所以看似是一分为二,实是舍贫瘠而取富庶,我朝并不吃亏;

  “其二、桐枫河以北,因物产贫乏而致盗贼横行,纷乱不断。月落族长为平息纷乱,多年来数次请求朝廷派兵支援镇压。但这些盗贼极为难缠,自承平三年以来,当地驻军死于清剿战中的达数千人,朝廷不堪其扰。此番将桐枫河以北归于桓国,实是将一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了桓国,至少可以牵制桓国数万兵力;

  “其三、月落一族,内部争斗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明月教在其族内势力渐大,该教矢志于建立月落一国,摆脱我朝附属夷族地位。此番我朝与桓国将月落山脉一分为二,而和约中划分边界的疆线,恰好经过明月教圣地,两国分治之,可以削弱其势力,免其作乱势大。

  “综合以上三点考虑,将月落山脉一分为二,以桐枫河为界,实对我朝有利无弊。至于陶相所说国体问题,上百年来,月落一族虽进岁纳贡,朝廷却一直未下诏封其属号,并不存在丧权辱国,割让疆土之说。”

  裴琰侃侃说来,句句在理,殿内大半官员纷纷点头,低声附和,只右相陶行德一系官员默不作声,均将目光投向右相与庄王。

  庄王瞄了陶行德一眼,陶行德一时想不出话来驳斥裴琰,情急下道:“裴相打的倒是如意算盘,难道桓国君臣就是傻子,看不出这和约对他们并不利吗?”

  裴琰笑容渐浓:“桓国君臣并不是傻子,他们自有他们的目的。”

  “裴相请说。”

  “桓国肯与我朝休战,订此和约,东线退回岐州,而取月落以北,实是意在桐枫河。”

  “何解?”

  “桓国位处北域,河流稀少,不能保证全国的农林灌溉用水,所以稍有旱情,便粮食绝收,百姓忍饥挨饿。桓国多年来与我朝的数次战争,看似是其他起因,其根本还在于争夺水域。此次和约订后,桐枫河以北我朝再无驻军,桓国可修渠开槽,将桐枫河的水引入其境内,而解多年缺水之忧。”

  陶行德冷笑道:“既是如此,那为何裴相还要将桐枫河拱手让人?岂不是让桓国得利,更加势大?”

  裴琰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躬身递上,内侍取过折子,又奉给皇帝。

  皇帝展开奏折细阅,脸上逐渐露出赞许的笑容,掩上奏折道:“裴卿好计策!如此一来,桓国虽得桐枫河水源,却又制肘于我朝在上游修建的堤堰,妙极!”

  裴琰躬腰道:“谢皇上!臣恭请皇上准户部向工部拨发工银,征有经验的河工,在桐枫河上游、定幽一带选址建造堤堰。”

  皇帝笑道:“准了,裴卿就看着办吧,户部、工部一应听其差遣,不得有误。”

  裴琰再行礼道:“臣还有一事需奏禀皇上。”

  “奏吧。”

  “此番与桓国的和约,实际上是给桓国下了一个圈套。桓国得引桐枫河之水,定会在下游以北修渠开槽、广辟良田。所以我朝要在上游定幽一带建造堤堰一事,需得十分保密,待桓国明春耗费巨力、广开渠槽良田之后再进行此事,期间不得泄露任何风声。还请皇上下旨,今日殿内之人,不得泄密,以防桓国并不上当。”

  皇帝面色一肃:“诸卿听着,今日所议之事,若有泄密者,诛九族!”

  众臣知兹事重大,忙皆下跪磕头:“臣等谨遵圣谕!”

  陶行德与庄王对望一眼,无奈地磕下头去。

  裴琰从弘德殿出来,已近正午。天上云层浓厚,秋风卷起落叶,衣袖生寒。他立于盘龙玉石柱旁,想起方才与右相陶行德的一番激辩,忍不住冷冷一笑。

  脚步声响,静王悦耳的声音响起:“少君辛苦了!”

  裴琰微微仰头,望向天空中浓浓的乌云,默然良久,道:“终于起风了!”

  静王也负手望向天际,点了点头:“是,晴了这么久,南安府大旱,可不是件好事。看看这场雨,能不能解解旱情。”

  他默然片刻,又道:“少君,明月教一事,不能再拖了,今日看朝中景况,只怕该教正在京内渗透其势力。”

  “是,萧无瑕多年筹谋,此次定不甘心其根基所在被一分为二,只怕反击手段将会十分激烈,我得尽快把他给找出来,才能安心。”

  静王低声道:“那为何少君今日还要在朝堂上公开你建造堤堰的妙计?就不怕方才众臣之中有被星月教渗透之人?”

  裴琰微微一笑,并不作答,转身拱手:“王爷,我先走一步。后日我母亲四十寿辰,她本是不喜热闹张扬的人,但我还是想替她操办操办,还望王爷能给我几分薄面,拨冗驾临,回头我会命人送上请帖。”

  静王讶道:“原来后日就是令堂的寿辰,少君怎么不早说,本王也好准备寿礼。届时,本王一定会亲来给夫人祝寿。”

  裴琰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