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大夏龙雀_分节阅读_第675节
内侍、宫女,收揽人心,都是需要钱财的,我郑氏别的没有,这点钱财还是有的。”郑烈摸着胡须正容道。
“父亲,女儿在宫中并没有其他的花销,陛下赏赐了不少钱财,不需要父亲的支援。”郑佳瑜摇摇头,说道。
“哼,皇宫是什么地方?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陛下虽然生命,皇后虽然仁慈,但下面的那些家伙未必是好东西,若是没有钱财打点,你在宫中还不知道被欺负成什么样子了。我荥阳郑氏好歹也是天下世家之一,郑氏贵女岂能被别人欺负?”郑烈冷森森的说道:“不仅仅是你那里,就是你堂姐那里,我也准备了钱财,供你们在宫中使用。”
郑佳瑜先是一愣,忽然她想到最近宫中出现的事情,也点点头,说道:“父亲所言甚是,前段时间,天气炎热,赵妃派人去取寒冰解暑,没想到被内廷拒绝了。”她说所的赵妃指的的是赵樱子,现在地位远不如郑佳瑜,当然还是因为天子好久都没有召赵樱子侍寝。
郑烈顿时笑道:“内廷司真是找死,天子的女人也敢得罪,谁也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会记得她。娘娘,在宫中,你不必害怕谁,但也不要害谁。陛下英明神武,想要在这个方面动手脚,那就是找死。”
“女儿记住了。”郑烈在这方面经验丰富,郑佳瑜听了连连点头。
“陛下不久之后要狩猎,为父已经准备让你二兄跟随陛下身边。”郑烈忽然说道。荥阳郑氏诗书传世,可是现在为了应付大局,郑烈也知道要做出改变了。
“父亲,为何会如此?”郑佳瑜忍不住询问道。
“陛下号令天下,一统宇内,文官想要成为勋贵,何等困难。只能从武将身上着手,立下军功,再加上为父身上的虚爵,或许能得到一些封地。”郑烈一脸苦涩。这种局势,他是没有办法,除掉低头,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父亲想让女儿做什么?”郑佳瑜沉默了片刻,才询问道。她知道郑烈这个时候来见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怀有身孕,更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提携一下荥阳郑氏,恢复郑氏的荣光。她并没有拒绝,因为她也需要荥阳郑氏的支持。
“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你二哥一二。”郑烈毫不犹豫的说道。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布局===
銮驾内,李煜看着手中的奏折,微微有些不满,冷笑道:“魏征手下尽是一些铁头,不知道变通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找到的。”
“陛下,朝中御史敢于建言,陛下应该高兴才是。”杨若曦瞟了李煜一眼,说道:“臣妾可是说了,若是没有这些御史,那些将军们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了呢?”
“这个权万纪,朕刚刚册封了几个勋贵,他倒好,仍然跟在后面盯着这些人。平常一些小错误在在这个时候都给找出来了。”李煜将手中的奏折丢在一边,表示自己的不满。
“臣妾倒是听说,这个权万纪是一个正直刚烈之人。若是可以的话,以后臣妾还想让他教导秦王呢!”杨若曦却有不同的意见。
“秦王身边是需要这样的人才,但太过刚烈了,未必是好事。”李煜摇摇头。只要是人都是这样,都不喜欢一些人直言犯谏,都喜欢听好听的。
“他迟早要面对这样的人。”杨若曦眉宇之间多了一些忧色,这个时候抢先一步,也未必是好事,所有人的目光都会盯着李景睿,稍微有点错误,就会无限放大,他的身边需要有个人盯着,魏征和关东世家走的进,萧瑀更不用说了,江左世家萧氏出身的人,仗着在士林中的名声,经常有倚老卖老的嫌疑,这是后宫萧氏天然的同盟,现在多了一个权万纪,出身天水,属于官宦之后,并不是世家出身,正好符合杨若曦的要求。
“也罢,既然若曦指定了这个权万纪,那就是权万纪了。”李煜也没有反对,左右是也一个辅佐李景睿的人,多一个权万纪不多,少他一个也无所谓。
有的人就是这样,只要有机会,就能一步登天。权万纪就是这种人,心怀正义,就算是皇帝不喜欢,也不得已而用之。
“臣妾听说又有大臣准备给各位皇子单独选师父了?”杨若曦忽然小心翼翼的说道。
“嗯,是有这么回事。”李煜点点头,不在意的说道:“朕已经说了,这些皇子都应该在一起单独学习,但并不阻止他们请老师。若曦,你应该知道,想要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有了一个好师傅就行了吗?朕小时候的师傅是什么样子,朕都不记得了,但绝对比不上李世民、李密之流的,可是后来,朕赢得了天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自己没有能耐,再好师傅也没有用。景睿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但自己若是不认真学习,如何能行?”
“陛下的意思,臣妾知道了。”杨若曦点点头,她算是听出来了,大皇帝陛下对日后立何人为太子,实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准信,仍然是以立贤为主。
“不要想那么多,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只能尽一个做父母能力就行了。”李煜宽慰道:“不能为帝,也可以为王。江山如此之大,你还怕没地方分封他不成?”
“陛下准备分封皇子?”杨若曦惊讶地望着自己的丈夫,他知道,这个分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分封,李煜册封勋贵,都是实封,分封自己的儿子,那肯定也是如此。
“岑文本是一个聪明人,在知道扶桑发现了金矿和银矿之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封地转移到扶桑。相信不久之后,朝廷勋贵们都会将自己的封地转移出去。”李煜很有把握的说道:“毕竟封地这个东西,在前朝的时候,就出了不少的事情,现在这些人对朝廷很忠诚,但并不能保证以后也很忠诚,他们担心朕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宁愿将自己的封地转移的远一些,用来保证自己家族的安全。那些臣子们都有封地,为何朕的儿子没有封地呢?只是这个封地比较远而已。”
李煜从来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儿子留在中原,江山太大了,只能采取分封制,至于最后这些皇子们会不会互相攻打,那已经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了,不管最后谁取得了胜利,都是自己的血脉。总比好过江山落入别人手中要好的多。
想当年的大元江山是何等的广袤,最后不过百年就已经被人所灭,但成吉思汗的血脉却传的老远,蒙古人的铁骑践踏到欧洲,李煜现在要做的也是这些,海外的土地可以留给那些勋贵,但陆地上的领土只能留给自己的后代。
杨若曦听了之后,并没有说话,脸上露出复杂之色,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执掌这万里江山,但又害怕失败。
李煜并没有注意到杨若曦的神色,作为皇帝,他不仅仅要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也要为江山社稷考虑,这次离京举行秋狩,也是炫耀自己武功的一方面,他要为大夏后代君王培养勇武的气质。
铁骑在官道上缓缓前进,这次跟随李煜出征的有一万铁骑,由十三太保护卫,皇后以及四妃随行,秦王等诸皇子紧随其后。
李煜的耳边隐隐传来一阵阵笑声,那是几位皇子的声音,他们刚刚从皇庄中走出来,身上的肌肤都晒的发红,这次出来打猎,也算是一种放松。
“殿下,您可知道陛下为何将几位皇子都带来秋狩?还允许大量的勋贵子弟前行?”马车之中,岑文本笑眯眯的看着李景睿。
“母后说了,父皇这是为让大夏皇室子孙不要忘记了血脉中的武勇。”李景睿毫不犹豫的说道:“先生,这是父皇让人打造的软弓。”李景睿从一边将自己的软弓取了出过来,显得十分高兴。
“软弓在手是次要的,弓箭在心才是主要的。”岑文本正容说道:“殿下要记住,武勇不在于自己的体魄,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无往而不利,才能面对各种困难,而面不改色。这才是陛下举行秋狩的根本。当然,作为一个帝王,是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
“先生金玉良言,景睿记住了。”李景睿连连点头。
《隋末之大夏龙雀》来源:.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上林苑===
堕落的狼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队伍浩浩荡荡,除掉皇家卫队之外,还有各个大臣、世家大族的子弟这个时候也都出现在队伍之中,这些人都身着劲装,腰悬长剑,手执长弓,意气风发。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纷纷紧随其后,一时间旌旗遮天蔽日,彰显着大夏王朝雄踞天下的气派,周围官道上,商旅也好,或者是百姓也好,纷纷躲避在一边。
马车之中,杨师道手上拿着一本书,摇摇晃晃,好像看的很仔细。作为杨氏在京师的代表,最主要的不是立下功勋,而是保证朝堂之上有人知道有杨氏就可以了。
“叔父”外面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
“孝青,准备了怎么样?这次有把握吗?”杨师道看着自己的侄子,虽然年纪和自己相仿,但性格比自己要张扬的许多。
杨孝青不在意的说道:“陛下演武,自然是要准备一番,至于能不能夺得头名,那就不知道了,不管怎么样,尽力而为吧!”
“陛下演武,若是能取得头名,自然是有赏赐的,现在各大世家都将目光锁定军方,陛下雄才大略,不久之后,还会有出征的时候,你若是能取得头名,自然是有领军的机会。”杨师道声音很清澈,看着杨孝青,说道:“到时候,有我杨氏相助,封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叔父,我们难道不应该找皇后娘娘吗?”杨孝青忍不住说道:“我们杨氏天生就是辅佐秦王的,这个时候皇后娘娘应该为我们说话才是。”
杨师道看了对方一眼,心中暗自摇摇头,事情哪里有这么简单,弘农杨氏若真的靠近李景睿,对杨氏或者对李景睿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没事的时候,多去秦王那里走走。”杨师道指着杨孝青,说道:“陛下对世家多有误解,认为世家是朝廷的祸害,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秦王身上。”
“是。叔父,小侄知道了。”杨孝青连连点头,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杨氏这么想的,其他的世家大族也是这么想的。
“行吧,你下去多准备准备,记住了,自己的营帐自己搭建,记住了,前往不能找其他人帮忙。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陛下的掌控之中,谁的表现好,谁的表现差一些,陛下偶读看在眼中。”杨师道叮嘱道:“表现不好,如何领军上战场。”
杨孝青听了恍然大悟,很快就说道:“叔父放心,那些武学弟子虽然不错,但哪里比得上我们世家子弟,朝廷的兵书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真正的兵法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那些寒门子弟哪里知道这些,他们能读书识字,都是陛下的恩典了。”
大夏的书籍虽然越来越多,纸张和印刷术的普及,书籍已经不能制约寒门子弟的求学之路。但正是如同杨孝青所说的,核心的书籍仍然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尤其是兵书,更是那些世家大族的生存根本。大夏武学之中所学的,不过是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等兵法,更多的还是将士们在指挥作战时候的经验,有些是李靖等人攻陷出来的。
这也是世家大族鄙视武学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些人也是看清楚了,大夏的官员都是从武学或者学院中提拔出来的,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世家子弟也不得不进入武学之中深造一番。
“去吧!”杨师道摆了摆手,让杨孝青离去之后,自己又缩进了马车之中,他靠在车厢里面,双目中光芒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十天的时间,大队人马就已经到了最终的目的地,作为前部先锋的向伯玉等人早就准备妥当,将李煜等人迎了进去。
“陛下,大军行营暂时驻扎在此地,向北是草原,西北部是山区。臣等在这里还发现一口温泉。”向伯玉介绍道。
“陛下,这里风景优美,山川错落有致,臣认为可以在这里建一个行营,陛下处理朝政辛苦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修养。”岑文本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心旷神怡,忍不住说道。
李煜点点头,这个时候,因为靠近北方,十分凉爽,和燕京的闷热不一样,呆在这里,心情却是很不错,感觉十分凉爽。
“等等吧!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就在这里修建一处行宫。”李煜从善如流,说道:“到时候,大家一起来,放松放松。”
“若是如此,这里不仅仅要修建行宫,各种地方都要重新打造一番。所耗甚多啊!”范瑾迟疑道。
“常年来此,是要在这里修建一处行宫,行宫可以慢慢修建。”李煜不在意的说道:“等过段时间,安南、扶桑的俘虏到了,可以让他们来修建。”李煜没有任何仁慈之念,这样的苦力,都是找俘虏前来。反正这些俘虏不值得珍惜,死了就死了。
“陛下,既然要修建行宫,还请陛下命名。”岑文本又说道。修建行宫多是以当地的地名而命名的,但这个地方一片荒凉,位于三郡的交界处,还真的不好命名。
“你们说说看,这里起什么名字好?”李煜并没有说话,而是转身问自己的几个儿子。这次随行唐郡王李景隆、秦王李景睿、赵郡王李景智、周郡王李景桓、齐郡王李景琮几个年满九岁的皇子随行。
“据闻在前朝,上林苑乃是天子狩猎之所,儿臣认为此地可以为上林苑。”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却见李景睿出言了。
“父皇,儿臣认为父皇驾临此次,此地上承圣上恩德,不如起名为承德。此地可为承德行宫。”李景隆忽然说道。
李渊点点头,深深的看了李景隆一眼,这小东西还是有点能耐的,在后世中,有个地方也是叫承德,而且位置和眼前相当。
“上承天子恩德,唐郡王所言甚是,臣认为这个名字妥当。”韦园成连连点头。其余的众人也纷纷点头称是,不管名字是不是妥当,但其中的寓意,让人没有拒绝的可能。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承德两个字虽然不错,但也有拍马屁的嫌疑,而上林苑的确是皇帝专门打猎的场所,似乎也很不错。
“臣认为上林苑更为妥当。”杨师道眼珠转动,说道:“按照陛下的想法,此地不过是用来打猎的、修养的,上林苑正是如此。”
李煜又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而下面的臣子们脸上也露出一丝迟疑来。虽然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但现在秦王和唐郡王都说话了,事情就变的有些不一样了。
“你们呢?可有其他的建议?”李煜看了其他的几个儿子一眼,言语之中多有一些鼓励之色,而大臣们也纷纷看着其他的郡王,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若是皇位争夺之中,那就不是小事了,不要认为李景隆、李景睿这些孩子年纪比较小,就不知道这些,生活在皇家,那就不能这么想了,在很小的时候,有其他想法的人肯定都会表现出来,尤其是现在,皇帝陛下显然是有意试探几个孩子的才能,这些孩子就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父皇,您看那座山峰隐约像白塔一样,不如叫白塔行宫。”李景智指着远处的山峰发表自己的看法。
“儿臣认为二哥的上林苑很不错。”周郡王李景桓沉思了片刻,摇摇头说道:“除此之外,儿臣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来。”
“儿臣也想不出来。”齐郡王李景琮毫不犹豫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