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王朝教父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朝教父 璟珝斋主人 7798 2021-04-25 12:35

  伯明翰成立于1875年,初期的名字是「小希思联队」(Small Heath Alliance),但一直活在同市球队阿斯顿维拉的阴影之下。

  六十年代初期,伯明翰连续两届于欧洲博览杯决赛出战巴塞罗那及罗马两支欧洲劲旅及获得英格兰联赛杯后,伯明翰的名字开始为人所注意。

  然而伯明翰在1989年沉沦,记下球会史上首次在丙级联赛作赛的纪录。但这挫折却激起球队的斗志。当时主教练法兰西斯倾尽全力为球队争取升级,但在三次升级附加赛中,却先后不敌瓦特福德、巴德斯利及普雷斯顿而黯然出局。

  在布鲁斯上任后,伯明翰的成绩稳步上扬。他们在2002年5月升级附加赛中点球大战击败诺维奇,令球队终于实现升上英超的心愿。

  伯明翰城足球俱乐部是位于英国工业大城市伯明翰城的球队,1875年,该队正式成立,前身名叫“Small Heath 联队”,后来球队几次更改名称,从“Small Heath”直到1945年正式确立“伯明翰城”(Birmingham City)的名称。

  在建队早期,伯明翰城成绩平平,直到1963年,他们才赢得了第一座也是至今唯一一座主要赛事的奖杯,在该年的英格兰联赛杯决赛中,伯明翰城击败了同城死敌阿斯顿维拉,这也是该队历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次畅快胜利。

  在70年代和80年代,伯明翰城在甲级联赛和乙级联赛之间沉浮不定,几次降级又几次升级。

  从1986年到2002年,伯明翰城进入了俱乐部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在1985/86赛季,他们从顶级联赛降级,两年之后,又在历史上第一次降入了英丙联赛。

  经历了多年磨难,伯明翰城在1991/92赛季杀回了甲级联赛,但在1993/94赛季,他们因为净胜球的劣势,被同地区的西布罗姆维奇挤掉了级,降到了英乙(当时已是第三级别联赛),之后的几年,伯明翰城重返英甲,并力争重返英超,但都未能如愿。

  2001/02赛季,前曼联传奇后卫史蒂夫·布鲁斯接掌了伯明翰城的帅位,他带队在该赛季实现了突破,他们在附加赛中击败了诺维奇城,20年来首次杀入英超。

  在升入英超的前三年,伯明翰城的名次分别是13、10、12,但在2005/06赛季,伯明翰购买了福塞尔、宾纳、彭迪安尼等多名知名球员后,反而出现了大滑坡。

  如果不出意外地话,在这个赛季,伯明翰将会惨遭降级的厄运,掉落至英冠联赛。

  虽然伯明翰的成绩很差,但不得不承认,在主教练史蒂夫·布鲁斯的出色经营下,伯明翰已经成为了英超一股不可轻侮的力量。

  经过重返英超首个球季的整固后,伯明翰于2003/04球季引进了邓恩和厄普森,以及借用了福塞尔,这一季他们甚至还一度有机会争逐参加欧洲联盟杯的资格,但最终只能取得英超第十名。

  2004年夏天伯明翰进一步加强阵容,引进射手赫斯基和中场大将伊泽特,并且延长了福塞尔的借用合同,可惜后者因为膝伤今季无缘再上阵,到了2005年夏天,福塞尔终于正式从切尔西加盟。

  再加上福塞尔、宾纳、彭迪安尼等名将的加入,伯明翰的实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即便是成绩不理想,可这并不能说伯明翰就是一直弱旅。

  这已经不是刘辰第一次和伯明翰相遇了,在联赛第十三轮的时候,利物浦就已经在圣安德鲁斯球场,以零比二的战绩,战胜过伯明翰了。

  此番作客安菲尔德球场,伯明翰的主教练史蒂夫·布鲁斯发誓要一雪前耻。

  比赛开始之后,刘辰发现自己的前进压迫式进攻对伯明翰居然没有丝毫的作用,这让刘辰感到了十分的震惊,他震惊的不是自己的战术对伯明翰没用,而是伯明翰的阵势居然如此的稳固。

  刘辰精心准备的前场压迫式进攻,在伯明翰稳健的防守下,逐渐打散了。

  他从座位上起身,走到场边来,眉头紧皱地盯着球场。

  前场压迫式进攻,又称之为高位压迫,按照原本的历史,这种打法第一次是出现在2007-08赛季的德甲,当时的多特蒙德还只是个在德甲联赛排名第13位的球队。

  随着克洛普的上任,多特蒙德开始了逆袭。以联赛排名6位结束赛季以后球队从精神上战术上渐渐开始了蜕变,2010-11,2011-12赛季在德甲联赛连续获得联赛冠军。

  2012-13赛季在欧冠更是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欧冠第二名。在多特从联赛下游球队一跃成为可以与拜仁比肩的强者的过程中,克洛普及其战术思想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GegenPressing。

  GegenPressing 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前场压迫式逼抢。现在多数被称为高位压迫战术。顾名思义,就是指球队的整个防线前提,中前场有组织的实施围抢,逼迫对手仓促出球,从对手的后场就破坏其组织进攻的一种足球策略。

  这个东西来自西班牙和巴塞罗那提供的tiki taka(每个球员都在跑位,通过不断的传球来达到最大限度控球的全攻全守的)战术体系中。

  瓜迪奥拉曾如此阐述:现在最像巴塞罗那的多特蒙德,这是很有意思的话;我觉得巴塞罗那所谓的这种控球战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中前场逼抢,这一点本赛季的多特蒙德做得最好。

  “高位压迫”在巴塞罗那巅峰时期可谓懂球帝口中的时髦术语,“宇宙队”的战术赚足了媒体的眼球。巴塞罗那和多特蒙德当时所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被归因于高位压迫战术,其中多特蒙德更是一度被看做该战术流派的代表。

  不过,对于高位压迫究竟是什么,多数人基本是一知半解。

  其实除了巴塞罗那和多特孟德之外,还有很多球队在活用这个战术,但多特与其他球队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使用战术的目的。

  何谓“高位压迫”?

  高位压迫(译注:Gengenpressing。德语词汇,gegen-反,反对,pressing-压迫)意为在失去球权后立即形成对对手的压迫,换言之,就是在由攻转守时保持有秩序的压迫,整体围绕皮球展开逼抢。

  在理想的情况下,最好能够立即夺回球权。其目标有二,一是防止对手的反击,一是拿回球权。在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们更多把这种战术称为“counterpressing”而非“Gegenpressing”。

  意指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手的反击(counterattack)。克林斯曼在2008年曾提到过“即刻重获球权”的说法,可以说是一言道明了该战术的核心意图。

  如何成功应用高位压迫?

  高位压迫的成功应用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球队的整体站位以及丢球前所采取的战术形态。球员之间的站位必须足够紧凑,以便能够在本方丢球的瞬间形成集体压迫。

  以短传为主的球队一般已经具备这一条件。而同时,球员又不能靠得太近以致无法覆盖足够的防守区域。通常来说,在控球时保持良好队形会有利于在丢球后立即展开就地反抢。

  部分教练会使用这样的概测法来让球员更容易理解站位的要求——围抢队员压缩在一块尽可能小的空间,同时相互之间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以避免站位重叠。这一粗略而简便的要求通常会使球员在面对复杂状况时无所适从。

  许多球队还会面临结束高位压迫的时机选择问题,也就是说,如若未能通过反抢夺回球权,应在何时停止这一态势?何时实施战略撤退?压迫时间多长?投入几名球员?

  这一问题尤为难以答复,因为球的位置总是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此有一个通用法则——五秒原则,即在丢球后的五秒内竭尽全力以最大强度实施压迫。

  如果球队未能在丢球后的五秒内重获球权,同时又没有立即抢断成功的良机,就需要回归防守阵型。对于不同的球队,这一时间段可能会有所变化。

  教练最好能够让球员对压迫战术的基本战略要素有所了解,以使球员能够随机应变地掌握就地反抢的时间。

  球队的提前预判和迅速反应也很重要。

  当控球权发生变化时,球员应当已经在跑位中。与球权变化的预期相适应,球员应当能够及时地判断丢球的方式和情境,并准确地作出相应的运动反应和认知反应。

  球员必须时刻期待着球来到脚下,同时对丢球的可能性持有相当的警觉,以便适时作出反应。总而言之,对场上局势和队形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有几个具体实施高位压迫战术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其中,中场的封锁对该战术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球场的中间位置,对手在倒脚、视野和传球方面都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哪怕通过球员的弧形跑动控制了中场的某一边,对手仍可利用剩下的那边来大做文章。理论上讲,通过高位压迫,要把对手的持球路线挤压到边线或者靠近对手球门,远离中场的位置。

  这样,对手将没有机会展开倒脚,传球的选择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对手取得进球最为便捷有效的路径将被剥夺,无法实施真正的快速反击。

  在理想状态下,对方的持球队员将在群狼环伺下被迫离开中场,从而和自己的队友分割开来,只能选择回传或者横传。这自然带来谁来最终夺回皮球的问题。

  有些队伍采取围而不抢的态势,试图孤立持球队员。好的一方面是,防守队员不会被轻易突破,最近的压迫队员则有可能找到机会夺回皮球。

  不过,对手因此也得到了自由跑位的机会,放缓了比赛节奏,并创造出更多的进攻选择。

  另一种选择是直接上抢持球队员。尽可能给予持球队员更多压力,上抢队员不需要放慢速度或者保持所谓安全距离。带来的结果是,对手处理球会更紧迫,步伐加快,本方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抢断机会。

  同时,抢断更有可能失败,被突破或者形成犯规。

  最后一种选择是有意越过对手。不再尝试去扯对手后腿,最近的压迫队员并无意上抢皮球,仅仅需要按照自己原本的位置保持对持球队员的压力。

  因此,比赛的速度将加快,对手将被迫进入压迫方所熟悉的节奏。接下来的上抢将变得更加容易,有意思的是,在夺回球权后,可以立即传出一记“清楚”的传球给越过对手的球员。

  “清楚”这里指的是距离合适、空档已出,接球队员预先已经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对方身后。

  而高位压迫式进攻的优点,就是最早的破坏对方进攻体系,提高本方控球率和反击(中前场的就地围抢如能成功便快速发动进攻,因为在对方的后场,这种反击也是最致命和快速的),使对方有威胁的进攻远离自己球门。

  简而言之,高位压迫式进攻的缺点一共有两点,第一,战术复杂,由于需要高度统一的足球动作才能做到高位压迫式的抢断,这需要前锋中场后卫包括守门员都要参与,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战术。

  第二,体能要求,特别是中前场球员的体能很难保证90分钟的高位压迫(多特蒙德和拜仁欧冠决赛,多特蒙德由于上半场抢的太猛使的下半场体能不够,导致最后时候的失球)。

  我们很容易看出,高位压迫是一种复杂而难以完美实施,并且体能要求极高的战术类型。那么问题就来了,挖掘机术哪家强,为什么要使用高位压迫?它到底具有哪些优势?最重大的优势是能够保证防守的稳固。

  在现代足球体系中,绝大多数球队都能迅速完成攻防转换:无球队员高速前插,持球队员技术娴熟,能够迅速撕破对方防线送出致命传球。

  战术要求前锋和边锋总在不停地寻找对方防线的漏洞,这使得快速反击尤为危险。在这样快速直接攻防转换的足球哲学下,一支球队丢球的一瞬间是他们防守最为松散的时刻。

  如果球队想要撤回他们的防守位置,将不得不拱手奉上大片的空间,而对手可以充分利用这片空间发起致命的进攻。通过高位压迫,能够有效地迫使对手后退,遏制其反击的速度,因而加强了防守的稳固程度。

  当然,糟糕的高位压迫也会带来恶果。可见,高位压迫可以阻止对手的反击,使他们不得不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是,伯明翰却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稳固的防守。这也就使得刘辰的高位压迫战术最大的优点却成为了鸡肋。

  对伯明翰貌似没什么用。

  这让利物浦的球员们十分的难受,因为,按照刘辰指定的战术,伯明翰通过回撤防守,即使某些时候能够和利物浦一样夺回球权,球队将难以避免地丢失进攻的空间和阵型。

  再次得球的时候,球队的位置将更深,站位也已经变换为防守队形。高位压迫的巨大优势体现在,夺回球权的瞬间,球队仍处于进攻队形,整体的位置也更靠近对方球门。

  由于之前是本方控球,队员的站位更偏向进攻,如快速抢下皮球将能够瞬间投入到进攻当中。更为有利的是,在对手得球后,他们的队形将更加分散,暴露出一些此前难以获得的空间。

  但是,由于伯明翰根本就不发动进攻,这也使得利物浦就算是夺回了球权,也无法在抢下足球的瞬间,对伯明翰发动有效的攻势。

  而高位压迫的第三个优势,是提升进攻表现,按照刘辰的预计,利物浦在通过高位压迫在前场得球后,由于伯明翰正在向前移动,本方可以更好地发动反击。

  他们在短时间内经过了防守-进攻-防守的多次变换,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阵型也从紧缩变得宽松而靠前,利物浦却刚好紧紧围绕着皮球。

  伯明翰的攻防转换的步伐节奏就此被完全打乱,而利物浦却保持着有利队形,可以对正在撤退的伯明翰展开追击,或者在前场倒脚寻找机会。

  但是由于伯明翰稳健的防守,使得利物浦并没有展开前两个优势,这也让他们那原本设计好的步骤,被全盘打乱。

  利物浦的球员们发现他们的前场压迫式进攻没有起到作用,这个发现让他们很意外,显得很没准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