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风军

我在秦国做武王 陈四奇迹 3974 2021-04-21 23:06

    离开了蜀郡,一路北上,先经过汉中。

    这一趟汉中之行,嬴荡算是重走故路了。

    汉中郡府,乃是南郑,一座可以承接关中、巴蜀和荆襄南庸四郡的重地。

    南郡郡守,那是大秦公子赢熋,自从他被秦王再次重用以来,就一直发愤图强,兢兢业业,在他治下,经过了四年的发展,汉中郡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但汉中之难,难在多山也,且地势分裂,几县之间,都有大山相隔,相互通行,极其不便,想让这样的地方富裕,以现在的能力,是非常难办的,赢熋能做到现在,已然是不错了。何况汉中对秦国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粮产,而是军事交通地位。

    公子赢熋,久在军中效力,熟知大秦军务,也能明山河之势、行军之路,如今,在汉中去往关中、巴蜀两郡、新境四郡的要道上,每三十里便设立一座驿站,在驿站附近的山上,还有一座烽火台。

    不管是哪个地方出现变故,消息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往汉中,在紧急情况下,汉中郡守可不需禀明秦王,便宜行事,秦国十郡郡守之中,赢熋是唯一一个能统率大军的人。

    三条要道,以南郑为中心,往正北、西南、东南而去,连接秦国南北,只有这路好走了,秦国各郡的交流就多了,联系也能紧密起来,成为一个真正整体,利于对巴、蜀、荆、襄、南、庸、六郡的治理。

    战国诸侯争夺城池,一是为了抢夺城池,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抢夺人口,天下这么大,这个时候人丁又这样的稀少,多这么一点地,少这么一点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城池中的人丁。

    只要有了人丁,就可以创造财富,就可以暴兵,增加攻击力,这样才是最速的变强手段,至于像是国内变法,提倡改革,鼓励生育,增加粮食耕地这些策略,要想转化为国力,至少要二十年之久,因为只有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当初的男孩才可以长成男人,才可以上战场杀敌。

    秦王这十郡之策,教化之策,还有日后的兴农之策,水利之策,都是长期的战略,而短期的强盛,还是要靠攻城掠地。

    谋划义渠,只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谋划河东,则是为了更多的人口,强大自身的同时,积弱魏国,只要三晋没了,那平定天下的目标,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而谋划南郑,则是为了将新纳入的土地彻底化为秦土,化为秦国的国力,这也一样重要。

    汉中继续往北,乃是关中之地,嬴荡在还未踏足关中的时候,转了一个弯,一路往陇西郡府绵诸而去。

    所经栎阳,雍城,俱是秦国大城,秦国的旧都,这一条路,可以说得上是秦人的兴衰之路。

    秦人最早崛起于陇西,立国于绵诸,此处也可以被称之为秦城。

    秦氏的先祖乃是非子,非子当年因为给周孝王养马有功,便被封为子爵,封赐秦地,而这秦地,就是今日之绵诸。

    绵诸,乃是戎狄部族之名,此处曾被戎狄绵诸部族统治,因此而得名。

    武王伐纣,周人东迁,所以将这陇西之地给让了出来,在周孝王时,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当年,这一片地域,尽是戎狄林立,这些戎狄们,部族众多,他们不尊周王号令,每一部族,都自立为一国,秦人正是在这一片土地中崛起,几百年来,与戎狄各国的征战就一直没有停歇。

    绵诸之地,与栎阳是崇山相隔,只有翻越了这一片大山,才能进入绵诸城。

    秦国每一郡,都有其重,秦王此番巡视,每去一地,都有其目的。

    陇西郡的重要之处,不仅是意味着可以令西地安定,更是可以将秦国的势力、甚至整个华夏的势力扩展出去,往上到闻名中外的河西走廊,一路西进,以最好的姿态,最强势的文化,进入中亚诸国,威加地中海。

    绵诸城,被群山环绕,修建在一片狭长的平川当中,自从进入陇西郡,四周就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势,似乎群山在这里没有尽头。

    陇西郡的各地,就夹在这山地当中,一条条的小河,形成了一片片冲击平原。

    一路所行,在四周的大山之上,都立着不少城堡,城堡都是用黄土所建,墙高而池深,易守难攻,若说他们是城池,未免也太小了一些,所以才称之为堡也。

    每一堡约有百丈见方,每一山头,似乎都能看到这样一座,城堡当中,还有烟火缭绕,大门口有行人进进出出。

    顺着城堡的门口,有一条小道,一直蜿蜒崎岖到了山脚下,若是想要接近城堡,这就是唯一的一条路。

    在山脚下有一条大河流经,大河带来了大量的冲击平原,在城堡居住中的秦人,他们的田地就在这下方。

    正值盛夏,是陇西最太平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水草肥美,牛羊都能吃得饱,树上的果实也能吃得饱,所以也就不会有人以身犯险,强抢粮食。

    可等到冬天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下大雪的时候,游牧民族们遭受了灾难,再冻死些牛羊,他们活不下去了,就只能铤而走险,相比挨饿的滋味,还不如被秦军砍杀了算逑。

    这不是文化的较量,这是关于生存的争夺,生存的事情不能解决,那这杀戮,也就永远不能平息,让游牧民族载歌载舞的并非是马克沁,而是能吃饱饭的政策,只有肚子吃饱了,心才能安定。

    绵诸城的南北两面,地势皆高,南面降水多,北面降水少,但无一例外,受到高原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都难以种植粮食,肥美的草场倒是很多,这就导致了游牧民族多于耕种民族,其次,陇西郡之北,便是狄道,名为狄道,便因戎狄也!

    大周七百多年的历史,将华夏的文化圈扩散到了如今的地步,可对于戎狄的治理,取得的成效就不是那么多了,戎狄还依旧是戎狄,陇西以北,依旧还没有被华夏涉足。

    秦国正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城,一座能沟通南北的大城,来改变这一切。

    有荒山,有平川,有大河,有绝壁,有沟壑纵横,也能有秀丽青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样的风景,嬴荡此生都未曾有过一观,他边走边看,将美景尽收眼底,等到傍晚之时,在远方的天际线上,才出现了一座土黄色的城池。

    城池不高大,也不雄伟,但却足够坚固,能容下绵诸城的所有人,也能挡得住陇西所有的战争,在这里,像是十万大军攻城,各种器械都用上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城池够用就行了。

    城池下方,旌旗展开,旌旗之下,正有一队威武的锐士候在那里。

    他们骑兵和部族各占一半,嬴荡远远望去,只见其大纛上书写二字大风。

    这支闻名秦国西陲、令戎狄闻风丧胆的锐士,正是叫做大风军。

    何为大风,无所不至,无孔不入,迅疾如风,即为大风。

    想当初,公孙丑曾言,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来专门剿灭乱民,要让他们闻风丧胆,要让他们知道,一旦触犯了秦律,将是无处可逃。

    大风军不在多,而在精,共有八百之数,其中骑士四百,步卒四百,尽皆挑选陇西精锐之士组成,其中还有不少都是戎狄部族,他们的氏族很早就臣服于秦,成为大秦子民,自然也可入这大风军了。

    大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浑身上下的甲胄兵刃,皆是精铁铸造。

    利剑、长戈、劲弩!

    这样一支军队,面对乱民,必定是碾压。

    秦王远远望去,只见军容肃穆,律令严明,一股股的煞气,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儒生也能此手段者,非公孙丑是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