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永平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后记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的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接昌宁,西接保山,北连云龙。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884平方公里,下辖老街镇、曲硐镇、龙门乡、杉阳铗、永和弈族乡、厂街弈族乡、水泄彝族乡、龙街镇、北斗舁族乡5乡4镇。有73个村民委员会,1543个自然村。境内居住有汉、弈、白、回、苗等22个民族,总人口有17.09万人(2002年末数),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9%,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
县政府驻地老街镇,东距昆明498公里,距大理市99公里,西距保山市98公里,地处昆明至畹町和大理至保山的中间地段。有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933米,最低海拔1130米。境内主要特产有薄壳泡核桃、腊鹅、花椒、鸡、松茸、蜂蜜、香菌、云木耳、香菇、豆豉、白木瓜、白皮大蒜、牲畜皮张、泡辣子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永平古称博南,具有悠久的历史。1993年5月发现并发掘的新光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境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层位最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对遗址中发掘的大量文物进行科学测定,发现早在3700多年至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发掘出的石器和陶器等大批文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石器均为磨制精巧的石斧、石锛、石刀、石镰、石铲等。陶器为陶罐、陶尊、陶壶、陶钵、陶盆、陶杯、陶勺以及空三足器等。
永平置县历史较早,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朝廷便在永平设立了博南县。
西南丝绸之路又称“蜀身毒道”,由四川进入云南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灵关道,另一条为朱提道,两条驿道在楚雄南华会合后,统称为博南道,由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古称博南)、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国。
博南古道是自唐代以来印度佛教向我国内地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古道沿线寺院密布,庵堂林立,信徒众多,香火旺盛,佛教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尚有万松庵、永国寺、西山寺等。
永平境内民族众多,有傈僳族、弈族、回族、傣族等多种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由于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也各具特色。
民国《永平县志》栽:永平境内的土著民族,“史称”“西南夷”数十种,著名号,《唐书?南诏》及《蛮书》等,則所栽颇详。永平僻处边隅,旧为哀牢国地。归化虽远在汉室,而生聚依土著之民。其较著者,为土家、罗武、苗人、傈僳诸种。自元明以来,汉、固之从军游宦来者日众,于是汉、回、土夷习俗,渐同汉化。彼此通力合作,尔我互无诈虞。居今而言,民族以无何畛域之分矣。
由于“博南古道”的开辟,马帮商贾南来北往,丝绸原产地四川成都的“巴蜀文化”、古道沿途的六夷、七羌、九氐等古老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南诏文化等多种文化,也随着古道栽体而纷纷进入永平,使永平这个南方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古老驿站,成了各种文化汇聚交融的“大熔炉”。
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及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博南文化的多元性格局,使博南文化既具有巴蜀文化的诡异神秘,又具有边疆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既具有中原文化的厚实凝重,又具有南诏文化的仁厚祥和。并最终形成了博南文化兼收并蓄,互生互补的多元性、兼容性、共生性、广泛性特征。同时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浑厚凝重的民间艺术、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这些珍珠般散落于民间的文学艺术,既是勤劳勇敢的永平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同时对我们研究永平文化的演进历史和发展进程,也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永平民间故事中的神话《太阳和月亮》、《姓氏与族源》、《石公鸡》等非常古朴,反映了当地古先民富于想像而又质朴纯真的自然观。传说中的《摇头河、落尾山》、《鸳鸯塘》、《龙抬土》以及《金光寺》、《永国寺》、《挂红山》、《锁水阁》、《花桥》、《晃桥》、《蟒蛇山》、《天神庙》、《老爷神》等都属于永平独有而别处所无的特色故事。风物习俗故事中的《永平白族不吃马肉》、《羊生日》、《猡武人不吃羊肉》、《苗族敬老母猪神》、《苗族芦笙与鼓》、《彝族做“草丧”》等都生动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于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畜的关爱,对于给自己带来欢娱的乐器寄予的崇敬与赞美。
童话、寓言中的《瓷碗土碗一个味》、《庄稼哥找仙女妈》、《乌鸦和喜鹊》、《“爹不在”扒水雀》、《一棵奶浆树》、《布谷鸟》、《小绿雀》、《黄连铺“蝙蝠洞”》、《神树》等,都带有童稚的纯真和拟人化的教喻,使人进入一个童话世界而流连忘返。
笑话把永平人的语言美特性典型地表现出来,如:《父教子,子学父》、《打赌》、《比赛》、《智盗玉花瓶》、等许多段子都显示了这一特性,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领悟和启迪。
永平县卷编幕过程中,得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各位专家、编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直至编选和文字梳理,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044年 9月144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永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