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人民日报里的青岛

青岛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城乡

  多方投资并重 建设服务并举

  青岛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城乡

  ■ 每年新建农家书屋1000个

  ■ 演出周周有,全年1000多场

  本报青岛8月12日电(记者:宋学春) 近日举行的2010青岛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中,“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市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吸引了郊区众多村民参加。为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2008年开始,青岛市、区两级财政投资1800多万元,为市内四区449处街道和社区图书室配送图书杂志60余万册,每年为农村投资新建农家书屋1000个。

  在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过程中,青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突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文化活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三个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和建设力度,努力建设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青岛先后投资30多亿元,规划建设和改扩建了青岛大剧院、青岛音乐厅、奥帆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同时,吸引社会投资20多亿元,建设青啤博物馆、红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烟草博物馆、万达影城、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并正在规划建设中国电影交易中心。目前,青岛国家级博物馆达到7处,市图书馆和10个区市公共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05年至2008年,全市共投资4.64亿元,改扩建了全部167处街道社区文化中心、84处镇综合文化站和3600处村文化活动室,提前实现“县县有两馆、镇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在公益文化活动开展上,青岛坚持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重要文化节会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全年演出1000多场。全市7处文化广场、6项活动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全国特色文化活动称号,形成“岛城无处不飞歌”品牌。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向市内三区困难家庭免费发放“欢乐青岛大舞台”演出票。成功举办1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11届青岛国际海洋节、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国际音乐大师班、电影表演学会奖(金凤凰奖)、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颁奖系列活动等重要文化活动,彰显了城市文化魅力。同时,大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涌现长篇小说《藏獒》、音乐儿童剧《二小放牛郎》、电影《寻找微尘》、歌曲《可可西里》等20件优秀作品。

  青岛的文化服务机制日臻完善。推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公益文化阵地、政务网“五连线”模式,形成了文化资源共享、互动开放的良好态势,文化部在全国推广青岛经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全市43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和群众艺术(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做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人民日报里的青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