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量力而为
不可否认,集团军溃散之后,罗耀武确实动过继续反击的念头。
当时,罗耀武至少向叶振邦提出了这个想法,即利用东北军掌握主动权的机会,调遣主力部队北上,围歼不知进退的集团军。只不过,这仅仅是个想法而已,与叶振邦分析了战场局势之后,罗耀武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了。
以当时的情况,围歼集团军不是办不到,而是难度太大、风险太大。
从当时的战场局面来说,如果要围歼集团军,罗耀武至少得让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火北上,协助第四十集团军作战。因为第四十集团军已经天津北面的防线上消耗了几乎所有兵力,打到二月十七日的时候,该集团军还能作战的官兵只剩下了五千多人,而且个个带伤,协同作战的三个编集团军的情况也很糟糕,剩下的战斗人员加起来还不足一万人。
可以说,如果不是集团军无心继续进攻,而且第四十集团军得到了民兵与武装平民的全力支持,加上第十五集团军控制着补给线,恐怕集团军溃散之前,第四十集团军就将崩溃。
受此影响,必要的时候,罗耀武还得让第十五集团军火南下。
虽然对第十五集团军来说,南下不成问题。指挥山区防御战的时候,黎卫东充分利用了熟悉地形环境的民兵与游击队,第十五集团军只起到了支撑作用,战斗损失并不大,官兵的精神状态也非常理想。但是其他几个集团军的状态就很不理想了,南面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均已疲惫不堪,几乎所有官兵都是靠意志支撑。比如集团军溃散后,很多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官兵直接倒战壕里昏睡了过去,搞得罗耀武下达了追击命令之后,战地指挥官不得不用鸣枪报警的方法把士兵唤醒。
不管怎么人,人的精力与体力都是有限的,铁打的兵都需要休息。
可以说,让部队始终极限状态下作战,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这不但会增大部队的战斗伤亡,还会对官兵的士气产生影响。
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要知道,补充给东北军的第一批主战装备已经十七日上午到达保定,多半天之后就能送到北京与天津。按照刘诚志高统帅部得到的答复,只需要半个月,东北军就能够获得让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恢复战斗力的全部主战装备。事实上,东北军所能获得的主战装备要多得多,主要是补充给东北军大多囤积山西,只要铁路线打通,就能快运往北京。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让主力集团军就地休整,半个月之后,两个有突击能力的主力集团军就能恢复战斗力,再过半个月,其他五个主力集团军也能恢复部分战斗力。如此一来,一个月之后,东北军就将获得客观的战略反攻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把几个主力集团军拉上去打,导致伤亡过大,显然很不划算。
事实上,罗耀武也非常清楚,快让部队恢复战斗力,早起战略反攻,才是将北京保卫战由战役级别的胜利变成战略转折点的有效办法。如果过于注重战役上的得失,而忽视了战略上的得失,东北军就很难战略上取得主动权。
争取战略主动权,也是陈必时一贯观点。
重要的是,一个月之内,美日联军肯定无法恢复元气。
虽然集团军覆灭之后,美日联军还剩下b集团军与集团军,而这两个集团军还有十个美军主力师与十六个日军主力师,战斗力不可小觑,但是这二十六个主力师的情况都不乐观,特别是集团军的六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都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损失了大量兵力,即便b集团军的情况稍微好一点,第二骑兵师基本上没有损失,第一零一空突击师的建制也较为完整,只有第四步兵师与第五步兵师的情况有点糟糕,这支美军也持续作战了数个月,急需休整。
对美日联军来说,大的问题还是士气。
要知道,这是美日联军北方战场上遭遇的第一次会战级别的惨败,三个集团军的将近七十万大军覆灭,仅美军就损失了十一个主力师、九个国民警卫队师,而日军的损失加惨重,有十四个主力师、二十一个二线师被全歼,还有八个主力师与十三个二线师被击溃,阵亡的日军官兵高达三十五万。
如此沉重的打击,使得美日联军的官兵再也不会相信能够打下北京。
可以说,要想从这么惨重的打击恢复过来,除了快向前线增兵之外,还得想方设法的打一场胜仗。
暂且不说美日联军如何打一场胜仗,仅仅向前线增兵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廊坊反击战打响后不久,美国国会否决了由五角大楼提交的一份扩大征兵范围的法案,并且明确要求,今后的所有军事决策,除了要得到白宫的支持之外,还要获得国会战争委员会的支持。
也就是说,美国国会决定不再向国战场增兵。
虽然天津会战之前,美国6军的规模已经过一百五十万,还有一百二十万的国民警卫队,但是除掉部署国内、世界各地的部队、以及还接受训练没有形成战斗力的兵之外,部署国战场上的美军也就只有一百七十万左右,除掉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损失的大约三十五万,就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五万,其半数部署南方战场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编部队或者国民警卫队,而部署北方战场上的大约七十万美军,仅负责东北占领区事务的就有四十五万,还有五万留朝边境附近,剩下的十五万全部集华北地区的几座主要城市里面。
由此可见,就算美军兵力不少,可是真正能够拉上去打的,还真不多。
以当时的情况,帕特里奇多只能从东北地区抽调十五万占领军,加上华北地区的十五万部队,组织起一支三十万的美军。暂且不说这些美军的战斗力,除掉b集团军与集团军的美军之后,也就直有二十万左右,而要控制像承德、唐山与秦皇岛这样的大城市,二十万美军并不算多。
何况,东北军肯定会设法变小胜为大胜,起战略反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帕特里奇怎么也不可能把这二十万部队用来起进攻。
对帕特里奇来说,加上b集团军与集团军,用三十万美军守住华北,就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了。
与美国一样,日本国内也增兵问题上遇到了麻烦,只不过是不一样的麻烦。
长崎毁于核打击的刺激下,日本全国上下仍然对这场战争保持着一股近乎于疯狂的漏*点,即便已经有部分日本人醒悟了过来,可是日本各地,踊跃参军的年轻人仍然大大过了日军的征兵规模。
主要问题就是,日军的训练水平、以及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远远跟不上战争消耗。
日军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与日军的训练水平、以及使用不太顺手的美制武器装备有很大的关系。总结教训的时候,一些偏执的日军将领甚至认为,这是日军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
如此一来,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日军的表现就不会好起来。
受此影响,增兵问题上,日本当局一直举棋不定。不增兵的话,日军国战场上肯定会以惨败收场,特别是北京会战打响后,东北军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让日本国内上下都认为,日军兵力太少了。增兵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大的伤亡,终因为承受不起伤亡而不得不承认战败。
站日本当局的立场上,是否增兵就是一场赌博,准确的说是增加押上的筹码。
别忘了,日本本来就是一个具有赌徒性格的民族。已经押上了不少筹码,而且未见得会输得一干二净的情况下,日本当局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认为通过增加筹码,能够把之前赔掉的全都赢回来,从而铤而走险。
只不过,二零一五年的二月份,日本当局肯定无法向北方战场增兵。
事实上,以日军的扩充度,即便一个月之后,也不见得能够增派作战部队。
如此一来,东北军恢复战斗力的这一个月里,美日联军没有能力起反击,多只能加强华北地区、特别是唐山与承德的防御部署,做好抵抗东北军战略反攻的准备,也就让东北军能够安心休整。
毫无疑问,就算打掉了集团军,东北军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打下唐山与承德。
如此一来,是否围歼集团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做出这一判断之后,罗耀武也就放弃了继续打下去的想法。
既然得等到一个月之后才有能力攻打唐山与承德,为什么不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放下武器,好好的睡上一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