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明文魁

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问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8200 2021-03-28 12:10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主考官房的外间里。

   方从哲低垂着头,待林延潮询问时,对方目光一闪,一颗汗珠从发鬓处滚落。

   林延潮观察入微自是看到了方从哲这一变化。

   “总裁此乃本房朱卷,七篇之中第二题破题都有四个一。”

   林延潮点点头道:“我早看见了,这外头风言风语,故而令有些读书人心怀侥幸之心而已,虽说有些心术不正,但我等取士还是以衡文为准,只看好坏,若文章无误,不可任意贬落。”

   方从哲听了心底一颤,立即道:“是下官多虑了,打搅总裁,实在是无地自容,下官告退。”

   “慢着!”

   林延潮笑了笑,此人倒是机敏见风头不对,脚底抹油立即要跑。

   林延潮道:“方编修,可否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者有何实据在手?不妨说来,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出你口入我之耳,不会有第二人听到。”

   但见方从哲定了定神,当下道:“回禀翰长,侍晚生也并无确凿的实据,但侍晚生心底想的只有一事,那就是翰长的清名。翰长三元及第,开创了不亚于朱王二子的经学,天下读书人无不敬仰。”

   “天下读书人盼翰长任主考官如旱地盼甘霖,望卷子能为翰长赏识,列入门墙,致致用之学,为天下苍生一尽绵薄之力。”

   林延潮听方从哲这几句话,不由称奇,此子拍马屁的功夫,自己真是甘拜下风啊!

   如此诚恳,我都要信以为真了。

   方从哲说着说着,似乎连自己也感动了。他道:“但若是有人破坏如此国家取士之典,为了一己私欲也就罢了,但是碍之翰长的名声,令之白璧微瑕,侍晚生无论如何也不愿看见。眼下听闻了风声了,侍晚生虽不敢确认此事,但只要有万一危害翰长清誉的可能,侍晚生也不容再作什么计较,禀之翰长。”

   林延潮点头道:“好一番有理有据之言,不说为了本官,你心底有无秉持公心?”

   方从哲毫不犹豫地道:“侍晚生更是为了翰长清誉。”

   林延潮点点头于房内踱步。方从哲见此立即道:“翰长是否不信任侍晚生?”

   林延潮看着方从哲反问道:“你可知其背后是何人授意吗?”

   方从哲道:“听闻是宫里的大珰!”

   林延潮冷笑道:“你不怕得罪他吗?”

   方从哲垂头道:“侍晚生不怕。”

   林延潮失笑道:“方编修,好了,你这些子虚乌有之言本官都已是听见了,此事不要再问了,你回房安心阅卷就是。”

   方从哲变色道:“下官……”

   林延潮道:“来人,将方编修赶出门去!”

   方从哲没料到林延潮这么快变脸,顿时大惊失色。

   而主考官房内自有值从,听了林延潮号令后,当下数人上前将方从哲轰了出去。

   “学士……翰长……”

   方从哲被主考官房的人直接赶出了门,一脸落魄地走回同考官房口中喃喃地道:“为何如此待我?难道我说了不该说的话?我本以为林学士是朝堂少数能持公心之人,难道我看走眼了?”

   这一幕被不少考官也是看在眼底。

   赵用贤也是同考官他看到了这一幕,当下命人打听了一番,然后得知了真相。

   两名同考官在赵用贤房里商议,他们都是朝堂上的清流,闻知此事后都为方从哲不平。

   赵用贤此刻正义感爆棚地道:“朝廷取士,自有章程,不说其他就说本房朱卷内,也发现了数篇以四个一字破题的文章,此事绝对有蹊跷在内。”

   一名同考官道:“不错,方编修不过是说了应当说的话,林总裁如此实在有包庇其事的嫌疑。”

   另一名同考官道:“我看八成又是申吴县在背后示意,林总裁碍于他座师的面子,倒不是一心徇私。”

   赵用贤正色道:“此言差矣,别说是座师,是亲爹也不行。朝廷取士之地,怎么能成为他人卖官鬻爵之所,如此下去乌烟瘴气,读书人寒窗十年有何意义?”

   “我等只要拼着谁家钱多,多画几个墨圈就是,此事我必不会置之不理,必诉之以公道。”

   几人连同赵用贤房里的阅卷官都是击节叫好道:“当朝论争砺锋锐,搏击当路这八个字,舍汝师兄外还有何人?”

   “一正朗朗乾坤,还一个清平世界,唯有汝师兄了。”

   “汝师兄,真不愧为我朝堂清流之表率,君子中的君子,正人中的正人。”

   叫好声无数。

   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又遭到打击报复。

   赵用贤道:“大家放心,此事我先禀告给王总裁。他自会替我们有所主张。”

   “但是王总裁入阁后与申吴县可是走的很近啊?”

   赵用贤道:“放心,王总裁何许人,眼底容不得沙子,此事必会秉公处置。若是不行,我当另行上奏天子!”

   众人当下叫好,然后赵用贤亲自去主考官房禀告了王锡爵。

   次日叶向高来禀告林延潮道:“赵汝师昨夜去主考官房秘谒王阁老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可知赵汝师所为何事?”

   “听闻就是与鬻卷就关,就是那四个一字。”

   林延潮点点头道:“肯定吗?”

   叶向高道:“我有问过他们都不肯说,大概是因为你我乃同乡之故,但越是隐瞒越是八九不离十。”

   林延潮笑着道:“正如我之所料。如赵汝师这些正人君子,若是看到鬻卷的事未必会管,但若知这鬻卷的事与我有关,必然不会放过。”

   叶向高问道:“所以宗海你故意气走方编修,让赵汝师以为此事有你牵涉其中?”

   林延潮点点头道:“此事瞒不过你。”

   “可是现在赵汝师将事情捅至王阁老那去,他身为主考官必会怀疑你是否参与了鬻卷,

   这事可以毁了他的仕途,他会与你干休吗?宗海,此举虽维持了考纲考纪,自己的良心,但于你而言如此,得罪了王阁老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我自有办法,进卿,你能来通风报信,我已是很感激了,下面的事我会安排了。”

   叶向高见林延潮如此,当下长叹一声退出了考房。

   会试第三场,各房同考官都在各自房里改卷,忙的是焦头烂额。

   但是对于王锡爵,林延潮第三场考试不结束,他们就不用改卷。

   第三场是三道策问。

   这一日林延潮早早抵达了考场,对他而言,这并非是一场普通的策问而已。

   对于这个国家而言,理学提倡先知而后行,读书人功夫不够,容易理论与实践日益割裂,使得读书之风趋于虚浮,不入实用之地。

   八股取士之风一直持续到清朝的光绪年。

   到了这时朝廷才意识在经义取士虚浮的地方,立即将科举更改至实用的策问,但为时太晚,西方的新学已冲击而至。

   现在而言策问缺点也很大,儒家一向强调思不出位,读书人作读书人的事,官员作官员的事,君主作君主的事。

   天子可以向大臣问策,但向读书人问策就……就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普及版,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者天下能有几人?

   对于会试而言,举人监生已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举人监生的身份是介于读书人与官员之间。举人监生没有考中进士,也是可以直接的授官。

   所以策问无疑就是让这些读书人在当官之前,先作功课了。

   就算答的想当然,但考官也可从考生回答里,看出考生为官理政的思路。

   从唐时的诗赋明经取士,再到宋的经义取士,再到明的八股取士,清末策问取士,再到后世的公务猿考试,虽然未至理想中论贤举贤之道,但要看到一直更切合于当时的时代。

   而今林延潮主导之,就是要将策问提至与经义并重的地位。一来是他私心在其中,二来也是身为会试主考官,在其职思其位的道理。

   君子思不出位的道理,不是不要往长远去想,而是优先专注于眼前应当为之事,脚踏实地把他做好,为力所能及之事!

   这就是林延潮的道理。

   对于今天而言,看似普通,但却是他撬动时代车轮的一步。

   一会儿王锡爵到了至公堂,林延潮立即上前见礼。从王锡爵看了林延潮一眼,虽未表露出什么,但神色有些疏离。

   林延潮心知赵用贤必是把方从哲的事告诉他了,所以他在怀疑为什么自己没有将有士子考官鬻卷的事告诉他。

   不过王锡爵没有透露口风,而是向林延潮问道:“策问的卷子都发下去吗?”

   林延潮道:“回阁老,就等着考生入场。”

   王锡爵点点头道:“这三场的策论,仆看过并不好答啊,是否批卷上放宽一二。”

   林延潮道:“下官之前已让考生可自携书籍入场,已是放低了难度。至于批卷上,下官看以往策问实是太走过场,下官之前看过一篇今年乡试的程文。”

   “题问班氏《汉书》果何所本?《艺文志》与刘氏《七略》有何异同?《古今人表》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

   “然后考生答曰:“班氏《汉书》实有所本,《艺文》与刘氏《七略》实有异同,《古今人表》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而如此的卷子尤盛行于乡试会试之中。”

   王锡爵也任过乡试主考官,知道这都是现在策问题的现状。

   比如上题问,汉书以何为本?考生回答确实有所本。

   艺文志与七略有什么不同?考生回答确实有所不同。

   古今人表的书里不列今人,可不可以仍叫这个名字?考生照搬,答说可以说。

   反正三场考试实对虚,考生们谓之勾策题,亦曰对空策。人家疑问你肯定,这样考试都给考生过,可见第三场纯粹走过场。

   林延潮陈词后向王锡爵一揖道:“请阁老信之下官。”

   王锡爵深深看了林延潮一眼,似等他向自己说什么话,但林延潮闭口不说。

   王锡爵等了一会点点头道:“也好,望此场考试能善始善终吧!”

   林延潮心底一动知王锡爵话里有话,不过他没有解释什么,看着王锡爵走到主考官位子上坐下。

   不久数千考生入场完毕,第三场策问题目发了下去。

   众考生一看题目纷纷倒吸一口凉气纷纷道,这三道题目也太难了吧。

   第一道,论王通拟经之得失。

   第二道,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第三道,刑赏忠厚之至论。

   看到最后一题,众读书人都才松了一口气,第三道题目可以用经义答之。

   但第一道?第二道?

   一名考生仰天问道:“王通是谁?云中子?云中鹤?”

   另一名考生则是揉着额头心道:“这贾谊我知道!那篇过秦论也读过!五什么三什么是何物,这道题根本就不能答。苦了苦了。”

   还有一名考生自言自语道:“看来三道策问,但最后一道可以用经义贴之,前两道题略微讲一点史学,但也可以往经义上靠。”

   “就算第二道答不出,第一道总能答吧。不如试一试,幸亏三道策问只要答两道就好了,只是每篇一千字实是难也。”

   由于林延潮允许第三场考试可以考生自己携带书籍以及小抄,所以不少携书入场的考生都是拿起书翻了起来。

   孙承宗拿到卷子时,看了坐在他身前的考生一眼,这考生居然考试前用马车载了几箱子书,然后用扁担挑了书箱入贡院。

   什么叫学富五车,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

   开考前,此人还笑着问孙承宗,你就拿了笔墨纸砚,什么书都不带,要不要借你几本书壮壮胆?

   孙承宗闻言笑了笑,笑着谢绝了。

   可是此人虽是一副老子早有准备的样子,但是这几道策问题目卷子一发下来,也是脑子发懵,抓耳挠腮地翻书找答案。

   孙承宗摇了摇头,不说别的,第一道题目就不好找。

   王通是隋唐史书都不为他作传的人。因为他自己模仿孔子写了一本续六经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被后世儒学批判这不是儒学‘述而不作’的道理。

   所以史书上很少人愿意提王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