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东夷溯源

  东夷,是一个学术上指代的名词,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汉时朝鲜,日本也被称为东夷。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与华是同位语。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后李文化,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都是东夷文明,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中原文明,关中文明,和诸多南方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不过,这个观点有很多人反对。

  作为东夷文明对华夏文明的贡献,首先体现华夏的名字上:“华”来源于“东夷之人”有虞氏舜帝姚重华,华原意为眼睛里的瞳孔,重华即为两个瞳孔的意思,而初始是指舜帝统率的一个叫重的东夷氏族里的人民。而华则指古代先圣的后代,有仁厚大德者的后代,东方的贵族。《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帝舜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可以看出,东方的部落文明大多比较温顺,民风比较淳朴和善良,人民自觉的遵守传统的礼仪习俗,崇尚自然有序,万物各得其所。可以说达到了老子所崇尚的小国寡民,安居乐业的这种很高的道德水准,所以又号称“君子之国”,“不死之国”。当然,东夷文明也诞生出许多史诗英雄,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而悠久的神话传说,东夷先民同其他地区文明的先民一同开拓出了整个华夏文明的雏形。

  从严格意义上说,东夷文明是古代中国早期黄河下游地区文明的主要代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发明了炼铜技术和弓箭等先进科技,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制造出了原始历法和古老的文字,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他们崇拜太阳和东方,多以鸟、凤、龙、蛇为图腾,少数以蜘蛛等为图腾,部落众多,人丁十分兴旺,大致分为以太昊伏羲氏-女娲部落和少昊金天氏部落,以及后期的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后羿部落,夸父部落,有虞氏部落等,还有一些嬴姓部落等。其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后期陆续西迁,进入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古代黄河南部,淮河北部的中原地区,开创了中原文明的时代,其后,来自关中的文明占领并中断了中原地区的发展,将北方的文明中心带进黄河上游的关中,使关中地区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后一个东夷部落建立的王朝商王朝,被来自关中文明的西周所灭,不仅用武力占领并洗劫了中原的人口和财富,并且胁迫东夷部落与之联盟,并灭掉了两个当时东夷大的国家奄和薄姑,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个周王室东方主要的封国--齐国和鲁国,齐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兴周800年”的姜尚,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制作周礼的周公旦,可以说对与东夷的关系当成了当时的头等大事,但是这两个王室中,姜尚是炎帝后代,东海之人,是东夷贵族,同时辅佐周王,也是西周的外姓诸侯,而周公旦是西岐贵族血统,由于都是西周的诸侯,与周围的东夷小国的关系貌合神离,有时甚至是敌对关系,随着春秋战国时代的来临,兼并战争不断,齐国精兵简政,果断抛弃繁琐的西周礼仪,改为大力推行当地的东夷习俗,并陆续兼并周边东夷小国,迅速崛起为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但是,鲁国却严格的坚守西周的礼乐文化,国家却始终积贫积弱,再加上与周边的东夷国家的战争频繁,国力日渐衰微,战国末期被楚国所灭

  但是,齐鲁两国春秋战国800年的恩恩怨怨,却为的齐鲁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孔子儒家学派的诞生为标志,东夷文明已经彻底完成了跳跃,成功的升级成为了加发达的齐鲁文明,这一文明形态至今仍是山东地区的主流文明形态,而其文化内核--儒家文化,不仅继承了土著东夷文明的实用、自然、宽容的精髓,也融合了关中文明强调阶级、秩序、尊卑的思想,前者也是齐文化的精髓,孔子从中提炼出了“仁”的思想,后者也是鲁文化的精髓,孔子从中得出“礼”的结论。于是,这一融合了整个黄河流域文明的的兼容并包的内核,也就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内核,历代统治阶级的积极提倡下,成为了统驭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基础。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