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越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八三)越裳
世之言越裳氏者,多以为在今越南之地,此为王莽所误也。贾捐之弃珠崖之对曰:“武丁、成王,殷、周之大仁也,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蛮荆,北不过朔方,是以颂声并作,视听之类咸乐其生,越裳氏重九译而献。以至乎秦,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然地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太原。”《汉书》本传。寻贾氏之言,越裳必尚较闽越为近。若谓在今后印度半岛,未免不近情理矣。
以越裳在今越南之地者,盖本于《后汉书》。《后汉书·南蛮传》曰:“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耇,曰:久矣,天之无烈风雷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于王。”《注》曰:“事见《尚书大传》。”古人引用,多不尽仍原文。此事散见古书甚多,陈恭甫《尚书大传辑校》辑之甚备。《后汉书》而外,咸无“交阯之南”四字,知非伏生原文矣。《后汉书》上文曰:“《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其西有啖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乌浒人是也。”引《礼记·王制》,杂以《注》文。其啖人之国,见《墨子·鲁问》篇,辞句亦有异同。不知为此辞者所据《墨子》与今本异,抑引用改易,然“今乌浒人是也”六字,则必为此辞者所加,“其西”二字,亦必其所改,承上文“故曰交阯”言之也。“交阯之南”四字,亦同一例。
《汉书·平帝纪》:“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赐号安汉公,及太师孔光等皆益封。”此事亦见《莽传》,但云“风益州令塞外蛮夷献白雉”而已,知越裳之名,必莽妄被之也。《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三年,“日南徼外蛮夷献白雉、白兔”;《章帝纪》: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南蛮传》:建武十三年,南越徼外蛮夷献白雉、白兔”;“肃宗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皆无越裳之名。《论衡·恢国》篇亦云越裳,盖东汉人已受其欺矣。
越裳之地,当不远乎鲁。何也?曰:其事傅诸周公,一也。其所贡者为白雉,而夏翟为《禹贡》徐州之贡,二也。《周颂谱正义》引《大传》,越裳作越常,陈恭甫谓旧本如此。窃疑《鲁颂》“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常即越裳。越为种族之名,常其邑名。以越冠裳,犹之《史记·楚世家》谓熊渠封少子为越章王,而其地后亦称故鄣耳。《左氏》越有常寿过,疑即此国人。《毛传》谓常为鲁南鄙,其地当近海滨,故以无别风淮雨,占中国之有圣人也。
别风淮雨,见《文心雕龙》。按《文心雕龙·练字》篇云:“《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傅毅制谏,已用淮雨,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陈恭甫疑彦和见误本《大传》,此恭甫误也。别风即飓风,后人不知,乃易贝为具。凡风皆有定向,惟别风不然,一若东西南北,同时并作者。东与西相背,南与北相背,故曰别。名之曰具,义亦可通,但古无是语耳。《辑校》云:“《御览·天部》一本引作天之无烈风,东西南北来也。下六字当是注文误入《传》。”是矣,而不悟此六字正是别风之义,转以彦和所见为误本,不亦千虑之一失乎?淮雨盖汇雨之省,言雨四面而至,意与别风之东西南北来同也。
越裳,《汉书注》引张晏曰:“越不着衣裳,慕中国化,遣译来着衣裳,故曰越裳也。”附会可笑。师古曰:“王充《论衡》作越尝,此则不作衣裳之字明矣。”《贾捐之传注》。《鲁颂》郑《笺》云:“常或作尝,在薛之旁。六国时齐有孟尝君,食邑于薛。”《郑笺》果是,则其地距鲁甚近;而《御览》引《大传》云重译,《文选》应吉甫诗《注》引作重三译,王元长文《注》引作重九译,贾捐之亦云九译,则仲任所谓语增者耳。抑三与九亦但言其多,非如后世文字之必为实数,不能因此遂断为远国也。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