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阳点头同意了,二人并州城外的一个荒无人烟之处落地后,便径直往并州城走去。
并州是秦阳的家乡,是云罗国南部的重镇,读书人甚多,素有才子之乡的美称。秦阳的父亲秦德就是并州有名的大儒,担任并州书院的院长。
秦阳七岁那年,并州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并州书院收了一个从外地来的学子,此人叫尹天扬,他并州书院住了半年,所住的寝舍壁上提了一些诗。
尹天扬走后不久,州府就接到举报说宿州书院有人作反诗,州府雷厉风行,立即查封了宿州书院,果然尹天扬住的那间房子的墙上,现了几辱骂当今皇上的反诗。
州府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将宿州书院的稍有名望的读书人一多人全部拿入京城问罪,至于家属刚是史无前例的全部就地问斩。
秦阳的父亲作为犯被拿入京城问罪了,秦阳的母亲、妹妹、还有没成家的叔叔却都被宿州城官府拿住,全部问斩。秦阳当时乡下的一个远亲家,元亲害怕官府追到这里来把秦阳抓去断了秦家的根,因此连夜将秦阳带到了宿州城。
奇怪的是,宿州城也生了类似的案子,仍旧是一名游学书生,宿州书院住了半年后,遗留下当朝的一本**,官府查上来,将宿州书院的一多个读书人全部拿入京城问罪,家属则由当地官府问斩。
宿州书院也被官府拍卖,被一人买下来后,做了妓院。秦阳逃到宿州后,正好妓院招贤纳才,老鸨见秦阳颇机灵,就让他做了一个小伙计,专事后堂杂务。
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也为了混口饭吃,秦阳妓院整整待了年光阴。
一心想报仇的秦阳天天琢磨杀皇帝的办法,他和街头混混打成一片,甚至想过组建一支义军杀进京城为父母报仇。
后他还是觉得通过读书,考功名,殿试时与皇帝血溅金殿。
往事一幕幕从秦阳记忆深处浮现出来,秦阳一脸冰霜地进入城。他们走并州城长的那一条长街上,这里曾经是并州繁华的街道,以往都是行人如织,各种商贩布满街头,现却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几个人。
故地重游,睹物思人。秦阳后一次这条街道上是和他的母亲和妹妹,那时他刚满七岁。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目,妹妹天真可爱的笑容如昨日。
长街的头,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书院,并州书院。秦阳的父亲曾是这里的院长,这里曾经有上名知名的儒家贤达,数千名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子,但自从尹天扬的案子犯了之后,一切都变了,先生被杀了,书院解散了,十多年过去,这里已经破败不堪。
秦阳一直怀疑尹天扬有鬼,这个尹天扬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故意陷害并州书院。秦阳七岁那年曾书院见过尹天扬一次,此人阴沉的面容和对儒家经典的造诣都给秦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曾四处打听过尹天扬这个人,但从没有打听到他的下落。官府的的处决人犯的公告上,也没有此人的名字。其实不仅是秦阳对这个尹天扬产生了怀疑,就是整个学界,并州反诗案、宿州**案之后,都猜测尹天扬和宿州留**的书生,是受了某人的指使,故意陷害这二个书院的。
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出神地看着并州书院山门顶上几株风颤抖的野草,秦阳推测着当年尹天扬陷害自己父亲的动机。
秦阳的仇人名单上,皇帝朱雷排第一,这个尹天扬绝对排第二。可惜尹天扬不像皇帝那么好找,尹天扬的那笔帐只好算到皇帝朱雷头上了,这对秦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黙黙地陪着秦阳,肖月的眼眸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柔情和怜爱,她看着秦阳宽大的背影,突然走上前,从背后抱住了秦阳,头靠秦阳的背上,柔声说道:“秦阳哥哥,你还有月儿,月儿是你的亲人。”
秦阳握住肖月儿细滑温暖的小手,对肖月儿说道:“我们走。我们去官府。”
秦阳现很想找官府的茬。秦阳本来想杀掉皇帝后再来找并州官府的麻烦,现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们走出长街,往官府的方向走去,突然看到一堆街上围着看一张官府的布告。
秦阳和肖月儿走上前,将布告看完后,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说道:“走,去十字街头。”
语气都带着一些愤恨。
十字口街今天要处决一批人犯,这些人犯并非是十恶不赦之人,而是一些士的家人,那些犯案的士都被押到京城去问罪去了,他们的家属则并州问斩。
离十字口街还有二三里路,已经远远地听到一片暄闹和哭喊。
远远地看到一大片人围了十字口街那个广场上,暄市和哭喊就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
数名官兵围成了一圈,将围观的姓阻隔外,圈子里则是刑场。
刑场上有五十多个待决的人犯,男女老少都有,老的一个有近八十岁,小的可能只有五岁左右。
他们被五花大绑捆着,跪地上排成一排,都低着头抽泣着。他们的后面则是拿着鬼头大刀,**着上身,露出一身横肉的刽子手。
秦阳看了一眼待决的囚犯,又将目光移到了监斩台上,监斩台周围站着三十名官兵,监斩官穿着官府坐一张太师椅上,他旁边还安着一张太师椅,此时空着,显然还有一个没有到。
监斩台旁边,另有一园台,园台四周已经点燃了盏灯。这个园台和盏灯引起了秦阳的注意,按照云罗国的刑制,刑场的布置和行刑的时间都是有成例的,这个园台和灯盏都不应该刑场上出现。
这个园台和那盏灯让秦阳觉得有些诡异。
肖月儿也注意到那个灯了,小声问道:“那些灯是干什么的啊?”
秦阳说道:“不知道。”
他身边那人接口说道:“连这个都不知道,这是官府请来的仙师布的灯坛,专门安魂用的。”
“安魂?”秦阳诧意道。
魂是阴性之物,极怕阳气,“”为大阳之数,用灯安魂,秦阳可是闻所未闻。秦阳感觉这其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秦阳突然想起,肖月儿父亲被杀头时那个刑场,也有这么一个园台,这么盏灯。只是他当时见识浅薄,没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已。
秦阳正想那个园台和盏灯的用途,他身边的几个姓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你说张先生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会诽谤朝庭呢?你看他那娃才八岁也跟着遭罪哩。”
另一个略尖的声音道:“你说那么大个娃,懂啥啊,官府怎么连一个八岁的娃也不放过。”
又一个低沉的声音道:“张先生的学生写章诽谤朝政,牵连到了张先生,这是诛灭族的重罪,朝庭怎么会放过他的家人。”
先前那沙哑的声音道:“奇怪的是张先生被押送京城问罪,为什么他家人却这里被处决呢?”
秦阳听到这里,心里也很想知道答应,按理说同案同处,为什么自己父亲和张先生却是送到京城问罪,而自己的家人却并州处斩呢。
那低沉的声音道:“谁知道呢,反正近几年的字案都是这样,有名望点的儒士都是送京城问罪,问罪的结果都不知道,而他们的家人却是当地问斩。十多年前并州书院的反诗案不也这样吗?秦先生被押送京城问罪,他的家人却都并州问斩。”
秦阳想了想,他世俗界时,看到和听说的类似案子,朝庭确实都是这么处理的。而且那些被押送到京城问罪的有点名望的士,都没有公开问斩。
那沙哑的声音又道:“上次听你说秦家有二人幸免于难,是不是真的啊。”
秦阳听到这里,浑身一震,还要听他们说下去。
那低沉的声音附着那人沙哑声音的耳朵低语起来。他的声音虽然小得很,但秦阳却是听得真真切切,他一把将那出低沉声音的人一把抓住,颤声说道:“你,大叔,你说的是真的。”
肖月儿也听见了那低沉声音的说的话,一脸喜色地看着秦阳。
那出低沉声音的人四十来岁,面色微微黑,穿一身青袍,看起来像一个商人。
他看见秦阳激动的样子,吓得浑身抖,低声唉求道:“刚才我什么也没有说,求小爷饶过我,千万别报官啊。”
秦阳的举动,把刚才说话那几人吓得可不轻,他们趁秦阳抓住那青袍商人的时机,转身就跑,隐入了人群。
秦阳连忙将手松了一些,赔礼道:“大叔,刚才多有得罪,这里说话不方便,要不我们借一步说话。”
青袍商人无奈地看了秦阳,只好点了点头,秦阳布了一道简单的禁制,将他和青袍商人与外界隔绝起来,使外人听不到他们的说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