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六硫化物热液与大气参数
创造生命的过程比创造行星的过程要复杂太多太多,生命是复杂的元素组合之后的产物,其中的各种基本原子的组合方式多达数以亿万计,这比起单纯的恒星物质要复杂得多得多,我创造一颗恒星,只需要制造出氢氦元素,然后让其依靠自身引力产生压力造成核聚变就行了。但是创造生命,却是无比艰难,生命需要的条件达到了让人稍一思考就头痛的地步。宇宙射线、太阳风、一定频率和强度的闪电、海水酸碱度、温度变化率、海水的流动性、大气成分比例、有机物的浓度、无机盐的分布状态、地壳的稳定性……等等等等,创造出一个像脱氧核糖核酸这样地球生命所必要的分子结构,并且要保证这个分子结构存在时间足够久,需要对环境变量进行的微调次数大到恐怖。
比起创造宇宙时的宏观尺度上的调控,对于生命创造的细微指数的调控,更为严苛,某个量稍许的变动,就有可能导致生命无法产生。
当然,我可以通过直接对环境参数的改动来加快生命的诞生,比如说,我可以通过改动某个区域的海水分子运动速度参数来提升其温度,但是这种直接靠“神力”干涉的创造生命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靠环境演化自然而然产生的生命,如果靠我的力量直接干涉,比如说提高海水温度等,就算能够短时间创造出生命,一旦我停止对环境的维持,生命也会死亡。我需要的是通过自然环境的自然演化,自然而然形成的与环境能够完整相容而不需要我用神力创造人工环境来维持的生命体。
而且,用蒂兰圣雪的话来说,如果我直接用神力维持生命环境,那么,那种生命永远不可能到达高层次,因为如果靠我的神力直接创造出了智能生命体,那么智能生命体创造的文明也有可能是以我的神力为基础发展文明,而不是靠对自然能力的利用,这样的文明恐怕会长期受到宗教主宰,很难靠探索自然来形成一个科学的文明体系。
生命的诞生说到底是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盐键,疏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我只需要创造出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环境,然后保存这个参数值,之后再通过重复性地操作,不断重新模拟,就有可能合成出最原始的复制基因。
“蒂兰圣雪,分析目前大气和原始海洋的主要成分。”我掐着人中,缓缓道。
蒂兰圣雪迅速回答道:
“主人,由于新地球地壳内大量气体伴随着火山活动逸出地表,目前的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汽、甲烷、氮、硫化氢和氨,以及少量的硝酸、氦气和双氧水,以及1.7%比值的氩气。二氧化碳比值为93.9%,氮气比例为3.67%,水蒸气比例为0.15%,一氧化碳为0.089%,其他微量元素比值都在0.05%以下。”
“呵呵,看来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比例比现实中原始地球的大气稍微要高一些嘛。这对于形成生命倒是多少有点优势。”我参考着大脑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比值,一边计算道。
“是的。原因是主人你带去的大量冰核陨石带去了大量的水蒸气。”蒂兰圣雪道。“此外,海洋的酸度比较高,原因是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氯酸和硫酸物质溶解在海洋之中提高了海洋的酸度。”
综合蒂兰圣雪的汇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禁笑道:
“原始海洋存在大量的硫化物,而且本身是缺氧状态,还真是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呢。”我把光膜的坐标调整进入了海底下三公里处的底部,在这样的深度太阳光是照射不到的,但是光膜可以直接通过鉴定物质引力时空的微弱影响力来构建出能够供我肉眼辨认的图像,所以即便是在光线无法抵达的海底深处,光膜的内层也可以通过探测海底地形构造和各种沉积物的基本粒子分布结构,再通过这些基本粒子的结构来计算出在太阳光照射下其能够反射的全频段的光谱,最后投影出最适合我肉眼观察的二维图像来。
在大约三公里深的海底下,我看到了在海底地壳的断裂处与火山口中不断冒出了“黑烟囱”,这些黑烟囱直径从十厘米到数十米不等,而高度有的达到数十米,有的则高达数百米,这些黑色的烟囱非常类似于地表上火焰燃烧时产生的烟灰。这些柱状圆丘一般的黑烟囱在海洋上升对流影响下,缓缓地沿着海底裂缝往上冒出,并且在海洋中缓缓扩散开来,无数的黑烟囱在海底下并排冒出,乍一看,就像是一座由黑烟囱组成的海底森林。
“检测一下这些‘黑烟囱’的热量和成分。”我淡淡地道。
蒂兰圣雪道:“探测完毕。这些黑烟囱的主要是由海底裂缝下富含着金属硫化物的高温热液在上升对流作用下造成的,平均温度在356摄氏度,从海底裂缝中喷出的硫化物热液,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也就主人你所看到的景象了。”
“温度是大多数类型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达尔文本人说过,生命可能诞生于一摊热水,看来这黑烟囱倒是满足了海洋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呢,呵。如果黑烟囱持续的时间足够久,诞生出某种能够靠吃硫化物维持生存的生命体也不稀奇。”
“是的,在这些黑烟囱之中,也含有并含有甲烷、氰根离子无机盐等物质成分。”蒂兰圣雪道。“但是对于生命诞生来说,仅仅是黑烟囱,还不能满足所有的条件。”
“知道,对于生命诞生来说,高强度的闪电和宇宙射线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宇宙射线和闪电,都是很容易创造的条件。”我微微笑着,把光膜的坐标调整出了海洋,重新回到了陆地之上,此刻,大地之上依旧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整一片天地都是黄褐色,天空之中只有一轮橘黄色的太阳漂浮着,由于原始新地球大气稀薄,无法对太阳光有效散射,所以在原始新地球上看太阳明显要比现实地球上看太阳要小,而且新地球上的太阳光强度也要刺眼很多。在新地球上,天空不是白色的,而是一片黑暗,只有太阳是唯一的光源,在黑色的宇宙背景衬托下,橘黄色太阳的临边昏暗效应我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我让蒂兰圣雪调整了时间跨度,瞬间跳跃了两百万年,而在两百万年后,我的新地球上终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事,也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这件事,就是全球性的大暴雨。
随着新地球表面温度从一开始岩浆大喷发阶段逐步冷却下来,大气圈的温度也在逐渐地下降,随着温度的下降,大气之中的水蒸气开始渐渐冷凝成水雾,这些水雾分子附着在大气尘埃之上,凝结成了小雨滴,并且随着全球温度持续下降,小雨滴数量日益增长,终于在地面温度下降到一百度以下时,这些大气中的水滴开始大规模地落下。
两极的温度最低,大气气温下降最快,所以新地球降雨先从两极开始,逐步向着温度较高的赤道地区蔓延,不过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整个新地球都沉浸在了恐怖的暴雨之中。
这是新地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雨。
全球性大暴雨直接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全球性的雷电,随着水蒸气形成的雨云在大气对流作用之下在全球飘动,而恐怖的雷电森林也在全球各地覆盖,尤其是水汽最为充足的海洋之上,雷电的分布更是集中,这些雷电就像是一片倒置在天空中的荆棘森林,又像是一只从天空笼罩着大地的魔爪,不断地产生惊人的轰鸣声和温度达到两万度以上的闪电。在现实中的地球中,全球平均每秒有600道闪电产生,并且有100道袭击地面,而在原始地球中,闪电的数量则是多到了恐怖的数十万次,其原因是多重的,一是因为大量火山喷发制造的高温低压区容易出现闪电。二是因为地面温度下降造成的全球性的大规模降雨更容易形成大量闪电。
闪电能够用大气中的氮气和氢气生产氨气,而大量的氨气,显然是形成有机物,更是形成生命的关键所在。 我当上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