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飞向太空港

第41章 尾声:走向新大陆

飞向太空港 李鸣生 4813 2021-04-07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飞向太空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会清寒。

  一个月后。

  美国洛杉矶长滩。休斯公司总部大楼。

  这是一个阳光温和的上午。孙家栋和乌可力款步走进休斯公司副董事长鲍夫曼先生的办公室。鲍夫曼先生急忙迎出,张开热情的臂膀,同两位中国友人紧紧拥抱。

  鲍夫曼:“孙家栋先生,祝贺你们啊!”

  孙家栋:“鲍先生,也祝贺你们啊!”

  鲍夫曼:“你们打上天的卫星,现在工作得很好!”

  孙家栋:“是吗?那太好了!鲍先生,您对中国的这次发射,不知有何评价?”

  “太棒了!”鲍夫曼伸了伸大拇指说,“我个人认为,中国这次有三点干得非常漂亮。”

  “哦,请问有哪三点?”孙家栋问。

  鲍夫曼说:“一是气象预报准确;二是发射时间准,说九点半发射就九点半发射;三是卫星入轨精度高。而且,发射成功后,向我方报轨道参数也非常及时!”

  孙家栋问:“卫星入轨的偏差数测算出来了吗?”

  鲍夫曼说:“测算出来了。本来按我方原来的要求,不能超过一百公里,但经我们的测量结果表明,只偏差了五十四公里。后来我们又做了进一步计算,实际只偏差了九公里!这个数据,是我们休斯公司打了八十多颗卫星,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

  鲍夫曼一说完,便激动地站了起来,来回地踱开了步子。

  这时,休斯公司另一位主管卫星工作的高级助理也兴奋地说:“休斯公司自从1962年开始发射第一颗卫星到今天,我一直是参与者。这么多年来,还从未打过这么高精度的卫星。方才董事长说到的三个方面的情况,已在我们公司传为佳话!”

  “是吗?”孙家栋站了起来。

  “是的,是的!”鲍夫曼先生接着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一直在兴奋地谈论着中国的这次发射。有人说,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也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有些看起来很容易办的事情,就是办不好;但有些很复杂的事情,比如像这次发射‘亚星’,条件这么差,时间如此仓促,却居然又干得如此漂亮!而且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吃惊!甚至在计划上还撵着美国人走,逼着美国人提前。过去,我们是竖一个大拇指;现在,我们是竖两个大拇指!”

  鲍夫曼先生说完,双手伸出大拇指,比画着走到二十层楼高的窗户前,“哗”地拉开了天蓝色的纱幔。

  窗外,人流如潮,云层似海。孙家栋仿佛看见,一轮鲜活的太阳,正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是的,历史记住了1990年4月7日。

  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腾飞的一刹那,全世界都感到了远东中国的分量,同时也感到了人类智慧与力量的伟大。在世纪末的惶惶岁月里,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中国以新的形象,再一次受到世界的瞩目!“亚洲一号”卫星的冲击波,很快就传遍了地球这个小小的村落。

  美国休斯公司一位负责人说:“这次发射成功,是美中在太空方面长期合作的开端,并将成为继续改善美中两国人民关系的基础。”

  联邦德国的德新社驻京记者报道说:“这次卫星发射意味着,中国以其经过考验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商业市场,与美国人和欧洲人竞争的努力取得突破。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被外国专家认为是可靠的。中国的口袋里已经装着另外一些外国卫星的发射合同。”

  泰国《中华日报》发表社论说:“事实证明,中国发射卫星技术优异,而收费比西方国家便宜,将有更强的竞争力。”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火箭将美国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商业竞争者。”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对中国来说,‘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外交成就。”

  日本东京消息说:“中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卫星,作为一颗超越亚洲各国和地区间的‘政治篱笆’、象征信息国际化的卫星而引人注目。”

  苏联《消息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第一次把美国卫星送入轨道,说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终于开辟了这条通往国际商业服务市场的艰难道路。开辟了亚洲远程通信和通信发展的新阶段。亚洲问题专家相信,‘亚洲一号’今后将于亚洲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方面、实业方面和经济方面产生影响。”

  台湾地区《台湾时报》报道说:“事实上,此次中共‘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其值得注意的并非卫星本体,而是中共发射技术之精良。‘长征三号’火箭自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至今已六次发射通信卫星,次次奏捷,使得科技水准迈向先进国家之列,甚至有超越欧、美的趋势。海峡两岸的政治较量从海上到天空,从无形到有形,明显的在科学方面台湾确实是紧追在后。中共能,台湾为什么不能?眼看中共成功地发射了首枚商用卫星,台湾的科学界在跳脚之余,怎能不反思自己呢?”

  一位香港人士说:“这次发射终生难忘。这不单是一次技术性发射,它提高了中国的威望,使人们看到了中国的高技术形象。国内有这么好的技术,我们要研究投资的可行性问题。比如在香港搞卫星制造业,利用内地的技术人才,利用香港的地位和资金,搞合作。”

  …………

  然而,中国火箭发射国外的商业卫星,东方与西方携手架设空间桥梁,这毕竟还是第一次。严格说来,在通向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道路上,中国才刚刚迈出了一小步。一切还刚刚开始,也仅仅是开始。

  美国让中国发射卫星,除了信任中国的航天技术外,还有诸多的原因——比如价格便宜。如果我们就此关起门来,夜郎自大,顾盼自雄;只见长城,不见世界;甚至将此事作为一种民族的炫耀,满足一下民族自豪感和虚荣心,那未免也太浅薄了!

  离21世纪还有十年!

  已故现代航天之父布劳恩在二十年前曾大胆预言:“21世纪,将是在外层空间进行科学活动和商业活动的世纪,是载人星际飞行和开始在母星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人类立足点的世纪。”

  是的,下一个世纪,不再是一个民族可以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世纪。原子弹早把人类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通信卫星的升天,已把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当第一枚威武的火箭撞开通向宇宙的大门后,人类便开始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原来竟是如此的孤独、渺小和可怜!

  而地球——这个人类的母球,如今已是遍体伤痕,岌岌可危。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如同五条粗壮的绳索,紧紧勒住了人类的喉咙。生存与发展,将是未来的主题。战争,已不再是人们重视的热点。人们着眼关注的,是未来历史进程中,人类如何在新的世界和新的生存空间中和谐共处,生存发展。

  于是,开拓天疆,造福人类,已成为世界响亮的口号,成为历史赋予人类神圣而伟大的使命。尽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五十亿同类,却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因为宇宙空间将是人类另一个美丽的家园,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将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所以进军宇宙,开拓空间的战略,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更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84年年初,里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便首次将开拓宇宙空间列入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命令建立一个永久载人空间站,计划于1992年送入太空。

  1985年,里根总统还宣称:开拓和利用太空,是美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把知识和空间的边疆向后移,从而使我们达到进步和新高度的革命,更是一场把世界和平和人类自由的美好希望带到我们的国界之外的革命。

  当然,探索宇宙、开拓空间的伟大事业,绝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一年或者一个世纪的问题,而需要的是全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合作与奋斗!

  今天,中国与美国,西方与东方,第一次成功地在二十五亿亚洲人头顶的上空,架起了一座空间文明的桥梁。相信在世界的明天,全人类也将一起携手并肩,踏着阳光的阶梯,向着宇宙隆隆挺进!宇宙间一切的一切,时空中所有的所有,都将在地球纪元2000年后,逐一向人类全部展现。

  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会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1990年5-9月写于北京魏公村 飞向太空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