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已经修改了,昨晚忘记了,抱歉-。-!睡醒看到评论才发现没改...亲们再看一遍吧。。)
不去挽留,并不一定是因为不懂。而是想让所爱之人幸福,所以宁愿遵从对方的心意让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阿常都不会后悔。
当年对她是如此,如今对靖王妃也是如此。
先前蓝锦甯埋怨他笨,体会不到靖王妃的想法。可如今转念一想,笨的却是自己。有时候不明白其实远比明白要来的难得多,看的太明白,就会如靖王妃、如她一样心死,万念俱灰。
而对什么都不甚明白的梁乐祥,却一直站在原地不曾动过。守候有时候也是一种追逐,失去并非是用很的,只要坚定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偿。
只可惜,世人习惯了失去便放弃,人世间罕有能够一心一意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路狂奔下去的“智者”,艰难困苦、华服美食,都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桎梏。
君以为,为何诸子百家纷争无数,只得一个孔圣人?为何百年春秋,才出了一个秦始皇?三国鼎立之时,吴蜀最终还是惜败曹贼;中共党争,弱势却将强者打的节节败退,***引领万千泥腿子赶走了数百万军阀;万千农民辛勤耕作,汗滴禾下土,偏袁隆平当了杂交水稻之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单就蓝锦甯的前世便能例举许多,然而这种多,在千千万万的基数面前,显得渺小而微弱。
因为大部分人面对困难,选择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避。
可就算明白,也是无法劝说的。就像阿常说的那样,不去阻止未必就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知道,即便陈氏从这个世界消失,她还有崭新的人生。
下一次,她一定能更幸福些。
蓝锦甯想,与其说阿常那些话是再说陈氏,不如说是想要说给她听的。
既然明白了,也打定了主意不去理会,蓝锦甯自然也就不会再多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她每天依然会再陈氏跟前伺候,却不如先前那般时常和她说说话,只是默默的让她觉得更舒坦些。
在旁人看来,世子妃好像是放弃了。虽然她依然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但看温柔顺从的模样,分明是不想再劝了。靖王爷和韩侧妃心底都有一种莫名的寒意,为何连阿常和锦甯都放弃了陈氏,为何他们会这么轻易的松手?
锦甯看在眼里,只是淡淡的。随他们去猜测,她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当事人通常都是平静的。而他们身边的人却开始依依不舍,哪怕明知到已经无法挽回了。蓝锦甯看如今的靖王爷就是如此,人活着的时候不见他多么关心,更多的则是有心避开——虽说是因为心中存有芥蒂,又或是觉得亏欠的关系,但他仍旧是放弃了的不是么?既然如此,就算陈氏此时好转过来,他们的生活也依然不会发生一丁点的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靖王爷难道想只是这样守着她一辈子么?
已经足够了,锦甯在心底对他说,如果有缘,自有再续前缘的一日。
相比之下,韩侧妃的心思要显得单纯的多。她和陈氏相处了这些年,陈氏不争不抢,也不会为难她,而她本也不是那种一心惦记着正妻之位的女子。十多年下来,怎么着也能算的上是朋友了。眼见她一日日的越来越没有生气,会担心也是正常的。
哪怕,陈氏若是没了,她成为靖王妃的机会是最大的。
对于韩侧妃来说,将军府给她的教育是温和的。韩将军是个粗人,将军夫人本来亦不是什么风雅之人,要他们死守规矩原就不可能。对于女儿,他们也只希望她过得好,过得顺心,没什么太大的奢望。而做不做靖王妃,与顺不顺心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对韩侧妃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情,她自然就不放在心上。
至于其他人,则被梁乐祥和蓝锦甯赤裸裸的无视了。阿常对亲人的定义只是血脉关系,蓝锦甯则捎带上了韩侧妃,其他人与他们而言,跟陌生人没什么两样。
四月底,太后丧。
太后丧,也算是国丧,包括京畿周围的几个大城,通都染上了素色。除了不知人间晴暖的百花依然故我的绽放,几乎不见一点喜庆的颜色。
蓝锦甯与梁乐祥跟着靖王爷进宫为太后守丧,他们连太后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也不知道是宸帝刻意的,还是太后离去的太突然。
皇宫一夕之间褪去了金碧辉煌,通被粗麻素葛所遮掩。皇后与嫔妃们穿着丧服,跪在慈宁宫为太后的亡灵祈福。太后的尸身就摆在大殿,面容瞧上去极为平静。她并非是病死的,因此显得十分安详。太庙的大和尚们来了十多人,团团围坐在蒲团之上,闭目敲击着木鱼,口中念诵《往生经》,一时间,慈宁宫便如佛堂一般肃穆庄严。
以皇后为首,位列最前方,然后是四妃。接下去便是身为孙媳妇的太子妃并一干皇子们的大妃。由于靖王妃病重不能前往守孝,便由韩侧妃代替她最后尽孝,占了靖王妃的位置,在一干大妃之中显得极其扎眼。
韩侧妃是靖王爷三个侧妃中最年轻的一个,按理说怎么也轮不上她的。然而谁让她生了儿子呢?无子的妇人,身份终究是要卑微一些。
两位侧妃的面色都不好看,锦甯就在她们身旁,自然能看出她们脸上伪装的悲伤和真是的不忿,不禁觉得好笑。其实大伙都明白,以靖王爷的性子,若是靖王妃去了,只怕是不会再娶一个娇媚的少女做续弦的,韩侧妃被扶为正室的可能性最大,而且她的身份也足够了。
她们自然是无望的。
这座宫殿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为太后的去世而悲伤的呢?也许皇后能算一个,太后素来是支持太子爷的,她走了,太子也少了一个极大的助力,皇后自然是要难过的。
蓝锦甯收回落在皇后身上的目光,低头埋首。哭,她是哭不出来的,但这世上能让一个人流泪的法子多了去了,装装样子还不容易么?
三日守丧,便是她这样的也有些受不住了,太后出殡的那一天,她的脚步都有些虚浮,全靠宫女搀扶支撑着才没有跌倒。而那些宫妃、有品级的夫人们,这期间不知道晕过去多少人。
好在,出殡之前,大家通都能休息几个时辰,以便有足够的人能撑住整个场面,让太后风光大葬。虽说几个时辰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聊胜于无,有宫娥的辅助,直到太后的葬礼完成,倒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再倒下了。
皇帝七天除服,这是惯例了。宸帝并没有太过执拗的想要去扮演一个所谓的孝子,顺顺利利的结束了名义上的孝期,早朝重开。
不过,民间却还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之后才能脱下丧服,除去蒙布,且高门大阀平民百姓都是同一个待遇,所有婚丧嫁娶,都要等到一年之后才可以进行。在孝期之内,寻欢作乐便不能明目张胆,就是和自己的妻子行房,也要小心翼翼,要是一不小心中了奖,给冠以大不敬的罪名,可就不美了。
五月,石榴开的娇艳,一朵朵红色的花儿点缀在枝头上,煞是娇媚。
日光正好,明媚而灿烂,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叫人只觉得慵懒。阴了这么多天好不容易放晴了,洗洗晒晒的便多了起来。婢女们忙碌的将屋内的衣物棉被之类的摊开曝晒,书房的书籍也需要好好的晒晒保持干燥。
蓝锦甯让人把软榻挪到了外头,才叫人将靖王妃小心翼翼的挪到了榻上。虽说开了床头的窗户阳光也能照射进来,但总比不过直接晒太阳来的舒服。
平日里靖王妃的精神这个时候还不错,但也就是眯着眼睛三不五时的搭上一两句话,倒也说不上太好。身子总有一股子药味,吃什么都没味道,因此吃的也极少。
今儿一大早锦甯来的时候看她在小丫鬟的伺候下用了一大碗的粥,感觉状况不错,这才敢叫人这么大动作的将人挪出来?
“母妃,可有哪里不舒服么?”安置好了靖王妃,蓝锦甯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下,在她耳边轻声问道。
“没有,”靖王妃轻轻摇头,好似有些吃力,喘了两口气停歇了一会,感受着阳光照射到身上的温暖,才又道:“好些日子都没这样晒过太阳了。”
“等母妃好了,甯儿天天陪您晒太阳。”蓝锦甯笑语晏晏的道。
“又说胡话了,哪里能天天出太阳啊!”靖王妃浅笑了笑,她做不出太大的动作,就连笑容都这般吃力,不过今儿竟然能说笑了,倒也叫一旁的丫鬟婆子极为惊喜。
“那也成啊,咱们晴天就晒太阳,阴天吹风,雨天漫步,雪天就堆雪人。”蓝锦甯偏着脑袋,一脸贪玩:“母妃说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靖王妃笑了笑。
清浅,美好。
若是真能过这样的日子,似乎也很不错啊!
迷迷糊糊的,靖王妃似乎觉得身上又有力气了,她推开盖在身上的毯子,竟站了起来。
奇怪的是,锦甯竟然没拦着她。
前方仿佛有一个水潭,波光粼粼,靖王妃好奇的走上前,伸手想要去摸一摸,却意外的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那哪里是已经嫁了人的靖王妃,分明就是十七八岁的陈青青!
“青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虹祁贵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