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田上人间

第74章  马家新屋建成了

田上人间 沙漠雪莲90 6402 2021-04-07 02:19

  第七十四章马家新屋建成了

  还不待甄肥肥反击,老人就在屋里嚷着端饭吃了。

  甄肥肥狠狠挖了三个家伙一眼,放下粪箕,回去帮忙抽筷子端饭上桌。十多个人,围满了整整一桌,一方大多都挤着三个人。毛毛和星星夹了点菜到房里去了,老妇人和甄肥肥也没有上桌,端着碗坐在门槛上吃。

  饭桌上,汉子们商量着明天打跟脚的事。自不用说,打跟脚这事还得劳烦德高望重的七叔。只不过跟脚打好之后,就开始要打墙了。也是时候找个木匠来制作墙板了。

  老人下午没有上工,跑了一趟草岭村,请来了方圆几个村子手艺活儿做得最好的陈木匠。陈木匠不仅木工活做得好,有时也可以兼做些篾匠活儿。

  甄肥肥听说了这个后,也抽空跑了一趟,让陈木匠帮做墙板的同时,有时间帮打两个茶被和簸篮。

  这些东西家里少不了,而且屋子一做好,自己也该找点事干干。做这么大一间屋,也不知完工后要不要扛债。就算不背债,屋子做好后家里的生活也不好过。况且自己还差大佬席元龙的六十两白银呢!他虽然不会催着她给,但她自个儿也得自觉点,否则下次见了脸上也无味不是?

  这些日子,自己也曾跑过两趟苏京,运去个一两百斤葛藤丝,但自那次以后她没有再去过那位老板娘家,反而到了苏京其他的地方,另外找了几家丝厂看着卖了。

  眼看一年一季的葛藤丝做不了多久了,甄肥肥心里也在盘算着别的活计。前些日子听林婶说到哪里去端什么蚕种,八成是快赶上端夏蚕蚕种的日子了。

  这过去养蚕可没什么桑叶,家里的一点地管吃的、种菜都凑合,哪还有闲地薪桑叶。就算是有地,村里也还没出现什么桑叶苗。听说还要到大山头上去打什么扁担桑回来喂蚕,哎,累!一回蚕看到手,女人们也不知留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照着甄肥肥的性子,是真的不想看这蚕,一个是因为麻烦,二个也是因为怕那软软的小东西。

  甄肥肥什么都不怕,唯独怕那些没长骨头的软软的小东西。比如毛虫、洋辣子、蚂蝗、蚕,还有土里的蚯蚓,明明她比这些东西要高大得多、强悍得多,可她就是怕,发自内心里的怕!

  当然,现在或许好些了,毕竟上山打山货那么久,也遭遇了不少这些东西。刚开始怕得大叫,习惯了也就麻木了。再说了,自己只负责摘叶子,让老妇人帮着上叶也还是行的。

  这也就是甄肥肥一再坚持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房子做得更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住人养蚕,她以后还要空个房子来堆货,什么货现在还不好说,沿路再看吧。关键还是要看行情,行情不好,收再多东西也白搭。

  下午回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要等到她把一桌菜炒好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跑到外面,问了几个人,大家都说天热弄点凉的东西吃吃不错。

  回到房,问了一下老妇人家里可有什么凉和的东西。老妇人想了半天,记起前些日子娘家托人捎来些荞麦。

  荞麦性凉,大热天的尤其是干活的吃点荞麦可真是不错。甄肥肥不知道怎么做,而且家里做荞麦疙瘩的材料不见得都有,只有照着以前做过的小麦粉疙瘩或者米粉疙瘩的方式来做。

  荞麦粉放置的时间似乎有点久了,有些粉都凝成团了。甄肥肥让毛毛从隔壁屋的李婶那儿借来筛子萝,将粉反复的筛筛。这种细粉做出来的疙瘩软和滑腻,粗粉做出来的口感则要差很多。

  把粉筛好后,倒个小盆里,添上冷水和粉,从筷子萝里抽跟筷子将其搅匀,成为一个整的粉坨。

  毛毛和星星从房里跑出来了,见娘要做疙瘩吃,便嚷着过来帮揪疙瘩。甄肥肥正愁时间紧,这会儿有两个小鬼来伸把手也不错。

  从盆里拿出粉坨,双手将它的两头搓细,然后分别让星星和毛毛从两头一小团一小团的把它揪下来。

  自己就趁着这伙工夫,把锅点着。烧锅开水,等疙瘩揪好后可以直接下锅。

  甄肥肥塞了把火出来后,便看到两个孩子跪在板凳上,认真的揪着手里的粉坨。

  毛毛干事向来认真,不仅保持手上的速度,每个疙瘩的大小也相差无几。

  星星呢,这小家伙难得有点兴头,也一板一眼的揪着手里的粉坨。只是你要瞧见他揪的是些什么东西的话,估计一抬手将这小家伙扔了的心都有了。

  星星揪的疙瘩是出奇的大,一个能抵毛毛揪的仨。毛毛说过他两次,可星星好不到一会儿,总是趁着毛毛不注意的时候揪个大的。毛毛无奈,久了就懒得说他,反正有她跟着帮他收尾也没什么大事。

  “这个星星!”甄肥肥其实很了解星星这孩子的心思。就像她小时候包饺子一样,总是想着往饺子肚里多塞点馅,哪怕将饺子的肚皮撑破也在所不惜。

  还记得那个时候,老妈一边拿着手中的饺子,一边紧张的叫她:“别撑了,别撑了”时的情景。吃饺子的时候专门找馅多的盛,破皮的、陷外流的就把它搁个锅里,留给别人吃。

  不过这疙瘩可没有馅儿,这小家伙知不知道他这么做只是枉然啊?

  疙瘩下锅后,甄肥肥偶尔拿着锅铲将它分开,其他时候只用把火闷着头烧。为了让疙瘩的味道好点,甄肥肥打了两个鸡蛋放在汤里搅了,又添了些蒜沫星。男人们喜欢吃辣,但甄肥肥怕他们热天上火,又担心两个娃吃不着,便少放了点辣。

  星星和毛毛趴在锅台上,脸颊上残留着一个个斑白的粉点,看着锅里的疙瘩不停地舔着自己干干的嘴唇,凑近小鼻子深嗅着。

  甄肥肥觉得好笑,将两个孩子拉过来,舀了盆水。挨个的一个个扳着手指头将他们的小手洗干净,又给他们擦擦小脸。等锅里的疙瘩熟了的时候,拿起筷子一人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才把这俩小东西打发走——

  人多,男人的胃口又大,大半锅的疙瘩你一碗我一碗的很快就到锅底了。饭不够,家里几个人没敢多盛,等着别人吃完才能动。

  可怜的阿旺,盛了几个小疙瘩硬生生的陪他们在桌上坐了那么久。等到人们吃完了回家之后,拿着空碗来到锅台。伸伸头望着锅底的一点疙瘩汤,敲了两下碗,没好意思说。

  这一举动可真是大出甄肥肥的意料,这个阿旺竟然开始敢表达自己的心意了,尽管只是那么轻微的、稍不留神就会忽略的一个动作,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甄肥肥从他手里接过碗,将疙瘩汤盛给了他,又嘱咐他慢点吃,说一会儿还可以热饭吃。

  把锅匆匆洗了,拿出中午的剩饭,就着滚锅热热。碗柜里没什么菜,只好摸了两个腌鸡蛋蒸了。

  鸡蛋要等着人多的时候做菜,怕老人怪她不晓得省,甄肥肥没敢多摸,就摸了俩。

  吃饭的时候,将两个鸡蛋破了八瓣。两个孩子一人两块,大人就吃一块,苦弄着将一餐晚饭凑合过去了。

  到了第二天,正式的开始打屋基了。汉子们抬石头的抬石头,砌跟脚的砌跟脚。甄肥肥也没闲着,前两天挑了那么多的土,也不能让它就搁那堆着,要是碰到个天阴打雷下雨的,把沙冲走了岂不可惜。

  甄肥肥一早问过老人,老人说这屋基里的土可以用来薪园。家里的菜园地不多,而且离家都还比较远,平日里摘个菜扯把蒜都要跑好大一会儿。甄肥肥就想着,反正这外面的道床那么大,把一角辟出来、用这多余的土填块园也不错。

  此时的时节,正是栽芋头的好时候。甄肥肥平生最爱的食物就是马铃薯和红芋,错过了种植马铃薯的日子已经是她的一件憾事,这次红芋可不能再错过了。

  上次林婶还说要给她些红芋秧子,把地辟出来后就可以把它拿回来种种。

  花了大半天,别人在那忙活着屋子的事儿,甄肥肥就在那默默地辟着自己的菜园子。

  将一大块地分成了三小块,甄肥肥是这么打算的。一块种芋头;一块种点葱和蒜,炒菜的时候也只用跑到外面掐点,方便;最后一块嘛,种大椒,回头留点红大椒,还可以磨大酱吃。

  当然,在这些菜的中间,还可以种上毛毛和星星喜欢吃的甘蔗,春甘蔗赶不上了,种点秋甘蔗还是可以的。免得这俩孩子看着别家的孩子吃甘蔗就馋得慌。

  …………

  砌跟脚本来是个累活,在马家这儿倒也没花多少时候。一个嘛,得亏七叔经验足,大事小事他心里都有数,少绕了不少的弯子;二个嘛,房子虽大,可这新屋是建在原址上的,除了新增的地,其他的屋基可以用老屋的根基,不用重打跟脚了,也省了不少的事儿。

  山石场上打回来的石头不太够,阿旺和苗子豆子几个二话不说,提着裤腰带就上山去了。

  力气小点的,弄几根粗铁丝,找跟粗木杠两人把石头往家抬;力气大点的,直接扛着就回来。好比阿旺,扛一块石头还觉得轻得慌,往往扛两块、三块,最雷人的一次就是他左右两个肩膀上各扛着一块大石头颠颠的从山石场上跑下来了。

  仔细瞅他的脚——对,你没看错,是光脚!

  当他把那两块大石头抛在地上的时候,大地都动弹了——

  七叔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搬着石头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苗子和豆子几个虽然早就知道阿旺的本事,可看到了这一幕,还是忍不住恶寒,吞了吞口水。

  站在门口的老妇人,在一瞬间的愣神后,也眯着眼笑了,看阿旺的眼神似乎也不是那么冰了。

  毛毛撇了撇嘴,不服气的跺跺脚,甩着辫子跑回房里。而星星呢,小屁股赖在门槛上尅尅的傻笑——

  两天过后,陈木匠把家里的墙板送来了。

  一块六尺长、一尺高、八寸宽的墙板交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颤巍巍地拿着手中的墙板,苍老的眼睛热烈地凝视着面前的这块墙板,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新屋——矗立在眼前!

  接下来的事进行得很顺利,七叔将汉子们分了一下工。一帮人到山上去挑黄泥;一帮人就帮着打墙。挨着天的换个儿,谁也不必拼着谁。

  帮工的人每打两天的墙,等墙差不多堆得有米把高的时候,就歇一天火来晒墙板。说是晒墙板,其实是给时间让刚打好的墙晒干。

  打黄泥巴墙不像是做青砖屋,不能一直往上砌,需要做做停停,好让黄泥巴墙有时间喘口气。一昧的冒进,朝上堆,只会将下面砌好的墙压垮。

  当然,这段时间也不会让他们歇着。前段日子说烧瓦,因为打石头的事比较急,就耽搁了。况且那个时候没有多少黄泥土,要烧瓦也没东西烧啊。

  这下有材料了,手上的活儿干得就顺了。这些日子老天也争气,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也不用担心雨忽然来了对屋子有嘛大影响。

  男人们主外,甄肥肥就主她那一方小小的菜园子。将地平整好了,又开出了排水沟。先后将辣椒和芋头种下了,夏甘蔗还得等段时间,到八九月份才能下秧。

  墙打到后期,盖房的瓦也烧出来了,层层叠叠地码在小棚的一脚,上面盖上了密密的茅草。

  一根根被剔掉皮的数被扔到了道床的外围,只等墙一打好,就立即架上那崭新的新房。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屋渐趋成形,村里的孩子们也常常成群结伴的上老马家来玩,牵着手不停地蹦着跳着,那泠泠的笑语让这个夏天变得格外的美好!

  老人常常搬张小椅子,拿着烟锅子,坐在小棚里望着对面的新屋,感动得热泪盈眶!

  …………

  一个月后。【注:黄泥巴屋耗时短,正常人家做得快的半个月完成的也有】

  老马家的新屋终于做成了!

  鞭炮声声,甄肥肥搀扶着二老站在人群中间,笑靥如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田上人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