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要帐鬼(2)
他小孩子没多想,觉得凉了正好,夏天吃凉饭还省事了。就扒了着吃了。吃了以后可就不好了。半夜起来拉肚子,一会儿一趟,都快把茅房给淹了。直接喷出来的都是水了。双腿直接脱力,躺在炕上直哼哼。家里都慌了,忙问他是不是吃了什么脏东西了,要不就是喝了刚打上来的井水凉着了?他有气无力的说:“没有啊,就是吃了点放凉的饭。”大伙都奇怪,那时候孩子不比现在这么娇气,吃凉饭喝凉水是常有的事情。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凉饭就拉肚啊。忙去找大夫过来。赤脚张过来看了看,给开了点止泻的药让家里人喂了下去。还是不管用,除了拉肚,还吐上了,连胆汁都给吐了出来。到了第二天上午,孩子已经满脸苍白,就剩下闭着眼睛在炕上喘气的力气了。家里人着急的直打转,没办法,只好请刘奶奶过去给看看,是不是撞邪了。
刘奶奶听了赶忙过去,刚开始也没看出什么来。就详细问了问具体怎么回事,发病之前可是撞克着什么东西没有?要不就是去坟地了?那孩子的妈肯定的说没有,这孩子根本没上山,就吃了点凉饭,回来就变这样了。刘奶奶也纳闷。这时候孩子的奶奶过来给孩子喂饭了。孩子都这样了,根本吃不下饭,就熬得稀粥。老太太插筷子插习惯了,没注意是粥,想扶起孩子吃东西,就将筷子往粥里一插,然后弓身去扶。当然筷子在粥里是插不住的,就这么倒下才对。谁知道这筷子竟然在稀粥里立住了,在一碗不太粘稠的粥里纹丝不动。等老太太给孩子垫好了被子扶起来,回手拿粥的时候,刚端进来还冒着热气的粥,就这么变凉了。冷冰冰跟隔夜了似的。老太太奇怪了说:“怎么这么大一会儿,这粥就没热乎气了?这喝下去不得接着拉啊。这么稀的粥,筷子咋还不倒了?”那孩子看见了气喘吁吁的说:“昨晚上就这样,我端出去的饭一转眼儿就凉了。我还没多想呢,就给吃了。”
刘奶奶看了这个情况,心里有数了。一拍大腿说:“你昨天吃饭,也把筷子插饭里了?”
那孩子点点头。刘奶奶哎了一声说:“怪不得你得这样的病呢。就说全屯子就数你家不讲究。这插筷子在碗里有说道都不知道?你们上坟的时候难道没看见,那摆在坟头上的馒头米饭才插筷子,是上供给死人吃的。好家伙,你们自己家吃饭,还往饭里头插筷子,可不是摆明了这是供给死人的么?虽说是屯里头,离坟地远,但要说这周围,野鬼可不少,见到你们这么上供,还不都抢着吃呢。鬼都阴气重,他们吃完了,饭可不就凉了。你们再接着吃鬼剩下的,那不染病才怪。大人还好,这小孩儿身体娇嫩的,怎么受得了。这不就阴气侵入体内了。再这么作一阵儿,直接就算给野鬼当替身了。啧啧。”
一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病根儿。忙拉着刘奶奶问怎么解决,是不是能请仙家给求点药。刘奶奶点了一袋烟,抽了一口说:“这事儿不用劳烦仙家儿。自己弄也不难。你们先蒸好一锅饭,今天晚上到村口去,在锅里插上筷子请野鬼吃。然后送过去的人放下锅插上筷子,念叨请众位过来吃饭,放过我家谁谁谁,说完立即往家走,不能回头,回来的路上,在哪里绊个跟头或者住了脚了,就蹲下在原处抓一把土面子。回来用那土面子撒在稀粥里,让这孩子喝下去点。如果当晚上不拉稀了,估计就能好了。”大伙也不知道这种奇奇怪怪的解决方式到底是什么说道,但是还是按照她说的去办了。
果然,当晚上送饭过去的是孩子的父亲。回来的路上就觉得身边冷飕飕的,不由自主的打冷战,快到家门的时候,更是觉得脚发软,迈不动道儿了。想起刘奶奶说的话,连忙蹲下抓了一把土面子。蹲下的功夫,眼睛的余光忽然瞟到后面一堆人影在疯抢着盆里的米饭。这下把他爹吓得,连滚带爬的就往家里跑。回到家,大家看他连呼哧带喘的,忙问他怎么样了。他也顾不上说话,举起手将手里的土面子撒在了媳妇递过来的饭碗里。媳妇加了点热水,连忙给孩子灌了下去。过了不大一会儿,孩子就要上茅房。一家人搀扶着进去了。孩子拉了一堆黑乎乎臭烘烘的稀粑粑,回到屋里就说饿了。还别说,当晚上拉肚就止住了。只是精神还差点。
养了好几天,终于将身体养了回来。从此他家人都长了记性,筷子从来都平放在饭碗上。再也不敢将筷子插在饭里了。你呢?有没有这种习惯?快快改了吧。
狩猎。
冬天农闲的时候,村里人会招呼着集体出去打猎。那时候山上的的林子还是很密,虽然没有熊,豹这样的大型猎物,野鸡野兔什么的都不少。每次出去,都是浩浩荡荡十几个人。每个人都牵着自己家的大黄狗,带着干粮和土铳子,那时候猎枪很少,屯子里也就那么两三支。有的半大小子跟着去长见识,直接扛着锄头就去了。反正人多也没什么危险。
每次二姨想跟着凑热闹的时候,姥姥总是虎着脸不让,除了怕危险外。规矩是一般是不让女人随行打猎的,累赘。农村人还是觉得女人应该围着灶台和炕头绕乎,哈哈。虽然这一点不符合二姨的本性。
这年二姨遇到了个好机会,因为家里的鸡和鸭子都是四五年的老鸡鸭了,不怎么下蛋,姥姥就想着开春再抱一窝。于是在秋忙的时候都杀了给大家加菜补身体了。过年前,就少了很多的肉类年货。于是姥爷决定跟大伙上山打点野鸡啥的回来补充一下。
二姨死磨硬缠的要跟了姥爷去。正好刘小儿的爹也在他家抽烟唠嗑呢。刘小儿的爹从小就喜欢二姨这股闯劲儿,总想着将二姨说给刘小儿,所以挺惯着她的。见她要去,就劝姥姥说:“让丫头跟去吧,我和老弟俩人护着她,再说我家刘小儿也去。肯定没啥事。他还能帮着拎东西。再说家里多去一个人,分东西的时候也多些。”
“那屯子里其他人不会说么,就她一个姑娘家家的跟着去,不合乎规矩。”姥姥坚持道。
“唉呀妈呀,你当你家二丫是闺女,你问问全屯子人,有几个当她是姑娘了?小子都比她老实些。就她这闯荡劲儿,我老喜欢了。别说了,定了,就去。我带着。”刘小儿的爹拍板了。二姨也在一旁拉着姥姥扭着劲儿的要去。
姥姥见拗不过二姨,只好答应了。却啰啰嗦嗦的嘱咐了半天,什么不许走队伍前面,不许离开人堆儿。二姨一口一个是的答应了。一点没回嘴,这可看出二姨是真心想去了、。
到了上山那天,二姨早早的起来,将打扮的跟个狗熊似的。冬天山里冷,况且大腊月的,再说进山的话,也是有可能过夜的。
二姨穿上自己厚厚的棉袄,外面又罩上姥姥的大羊皮袄,棉鞋外面还用毡子裹了一层,带上狗皮帽子,外面还扎上厚厚的围巾。外面压根看不出来是个姑娘了。还没等出门呢,就捂出一身的汗,把过来等她们的刘小儿乐得够呛。装扮好了,二姨揣上自己做的弹弓和用火烧过的泥丸,手里拎着姥姥烧火的铁棍子,跟着大伙上山。姥爷刘叔也带好了自己的打猎工具,几个人一起出门。到了屯子口,已经等了一大帮的人了。看到二姨也跟来了。几个大叔就开起了玩笑:“呦喝,这不是二丫么,怎么跟个狗熊似的就出来了。别一会儿我们打猎的时候把你当熊。在你屁股上来一枪。”二姨可不吃亏,翻了个白眼儿说:“就你们那破准头,能打着我才怪,等我用弹弓给你们一人一个脑瓜崩还差不多。”大伙哄哄的就笑了。姥爷也不拦着,跟着一边抿着嘴乐。人齐了,大伙就一起往山上走。
走了一阵儿,二姨就觉得自己傻。也是第一次打猎没经验,别人都没穿那么多。打猎么,体力活,走走就热乎了。穿得太多反而妨碍走路。想脱下来吧,也不能扔在道边,还是得拎着,想了想,二姨又艰难的迈步跟上。
大家进山。这次由庞家的老三领队。他的枪法很准,据说打野鸡都是打脑袋,从来没失手过。二姨吹嘘说自己的弹弓也很准,打麻雀青蛙一样不失手。那边刘小儿抿着嘴笑不说话。知道二姨吹牛。二姨的弹弓是个摆设。每次跟刘小儿他们出去打鸟儿,二姨总是下不去手。有一次,刘小儿看到树上落了一只白色的大鸟,正瞄准了要打时,那边二姨忽然举着手叫唤起来,一惊就把鸟吓飞了。刘小儿埋怨二姨时,二姨却说看那鸟太好看了,打下来死了多可惜。于是她的弹弓基板上就是没事射下毛虫一类的。准头倒是有,就是没收获。
刘小儿打趣儿二姨:“二丫,你这次过来,是不是看到大家打野兔也心疼,准备叫唤吓跑了啊?你这样的倒忙帮了不少了。”
“去去去,我才不会呢,我还要自己打几只。到时候咱俩比比谁打的少谁是孙子。”二姨不甘示弱的回嘴。
姥爷回头让他们跟上,别光顾着唠嗑跟丢了。万一发现猎物大家都追着跑起来,再顾不上她俩。没等说完,那边有人一声唿哨,是发现猎物了。大伙悄悄的围过去,只见前面的洼地里。几只野鸡正在寻找吃的。听见唿哨已经警醒了。正伸着脑袋四处瞧呢。
几个枪法好的,将身后背的枪取下来蹲下瞄准。二姨也抽出弹弓来凑热闹。一阵枪响,这几只野鸡一直都没逃出去。刘小儿他们带着狗快速的跑过去,将野鸡捡了回来。果然都是好枪法,几只野鸡的伤都在脑袋上。那几个人得意的将枪收回。
二姨抢过一只野鸡来,选尾巴上好看的毛扒了几根揣起来,留着以后做毽子玩。几个人将野鸡装进麻袋,着人背着。
又转悠了两个山头,大伙的猎物增加了不少,不过都是野鸡野兔,没大猎物。庞三儿就领着大伙往狍子和野猪爱出没的顶子山走去。那山林子更密,这些动物找吃的更愿意去那边。这山挺远的。二姨都没去过。听说那里有山神老爷的化身保护的。人少了去容易迷在里面。 东北农村诡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