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权臣

第340章 二十八条

大宋权臣 王风 5726 2021-04-07 01:48

  大中祥符三年,党项的覆灭,为大宋彻底控制河西奠定坚实基础,没有人否认,也无法否认。

  如果说收复定难五州、灵州是开始,大宋禁军再也不用为军马发愁,组建训练强大的马军,已成为定局,归义军的收复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甘州,还不到时间。不过,人们心里跟明镜一样,有王璇这个刺头在,迟早的事。

  王璇大放异彩,汴京新闻长篇刊登剿灭党项前因后果,奋声疾呼,无论是谋划还是战略战术,王璇乃主持西北第一人,功勋彪炳,不在开国勋臣之下。

  冯立虽不曾走到前台,却在幕后控制舆论,为王璇不断摇旗呐喊。

  作为商人,他是合格的,剿灭党项之战,用了大量水泥,木轨,很大一部分都是商社所出,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作为政客,他正在逐渐成熟,知道运用舆论,抬升王璇,只有王璇的地位稳步上升,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御史可不愿意了,你一家小报,竟对朝政指指点点,太不像话了。于是乎,联名上奏,要取缔小报,严惩汴京新闻,整肃民间风闻,以儆效尤。

  却不曾想到,遭到来自士林的反对,说什么:肆意打压清声,与汉代党锢无异。

  冯立何等人物,岂能任由御史欺负,立即聘请大儒,发动子午书院师生口诛笔伐,对御史台进行反击。

  顿时,朝野上下乌烟瘴气,鸡飞狗跳,连赵恒也没办法。

  王璇作为中心人物,并未受到影响,高层知他的功勋,在回到汴京第五天,迁朝请郎,兵部员外郎,龙图阁侍制,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云骑尉,赐配金鱼带,成为储相。

  明眼人都明白,王邵功勋使然,这不过是个过渡,恐怕不多久,朝廷要出一位年轻执政了。

  其中,倒是有个小插曲,还是汴京新闻爆的料。

  朝廷本要王璇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承旨,兼领尚书左司,王璇却以资历浅薄为由,三次推迟而罢。

  翰林学士与翰林学士承旨,两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翰林学士不过是荣誉职衔,没无实际职掌,只为朝廷作为高级人才储备;翰林学士承旨却是翰林学士中的领袖,是中枢重要的参事官。

  一般,由资深翰林学士出任,王璇三十余岁,遽然显贵,一旦担任承旨,升迁两府,几乎是板上钉钉,毫无悬念。

  尚书左司则掌吏、礼、户三部九司,是尚书省实际上的庶务官,可接入三部庶务,直入中枢备参,权力极大。名为执政助手,实际上直接向天子奏事。

  王璇的推辞,再次掀起士林一阵风波,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他不贪权位是实实在在的,即便是嫉妒,也不敢过份宣扬。

  曾有人宣称王璇持功估价,沽名钓誉,立即引来士人抨击,有人在汴京新闻上辩解,谁人能立靖平西北之大功,推辞显官不就。更有甚者,直接提出,国朝立国以来,三十余春秋,担任执政者大有人在。王璇功绩资历,完全胜任两府执政,朝廷给予承旨左司,显然有失公允。

  王璇却一反常态,任由牛鬼蛇神乱舞,他是稳坐钓鱼台,

  大内,御花园听雨轩

  赵恒心情一片大好,看王璇的目光,亦是温和的。本意挣回面子,自欺欺人的祥瑞降临,封禅泰山,最终以剿灭党项而告终。

  面子大大挣了回来,他岂能不欣喜若狂,对待王璇越加亲厚。

  “卿家,在河西四年,消瘦许多。”

  “为家国谋划,一身血肉,又算什么。倒是陛下,谈笑间,从容不迫。”王璇自不能鞠躬,寇准便是前车之鉴。

  “卿家为国殚精竭虑,朕心甚慰,如今天下承平,卿家是朕的大臣,再不婚配,太不像话了。”赵恒笑咪咪地,整一笑面虎。

  王璇一怔,暗自叫苦,却不曾想到今日宣召进宫,竟会是做媒,头顿时大了,你这皇帝管的也太宽了。

  不过,想想,他已过而立数年,虽有回鹘侍妾,再不婚配实在太不像话。

  “怎么,卿家百万军中,谈笑风生,真不过说了句,就让卿张口结舌,实在大煞风景”赵恒见王璇一脸苦味,肚子好笑。

  王璇苦笑一声,道:“陛下,臣已有侍妾,却也不急。”

  “什么话,侍妾岂能代替诰命夫人,卿家正当壮年,想必开封的显贵,挖空心事要把自家的姐嫁给卿家。”赵恒挺乐的,索性开起玩笑。

  王璇一阵大囧,说实在的,自从回来后,的确有不少世家托人说媒,令赵夫人应接不暇。

  “可惜,卿家错过秦王幺姐,宗室内公主、郡主要么已许配人家,要么年岁不配,至于那些县主,还不配卿家身份,看来卿家与我赵家无缘。”

  王璇不禁苦笑,赵恒并无不悦,不过这玩笑开的,实在令人受不了,还有硬把宗室女塞给别人的。不过,赵恒能说这些,表明对他并无芥蒂。

  笑话,他曾掌握天下精兵,有安邦扩土奇功。当日,朝廷旨意下后,若有一丝犹豫,可能不会有今日之轻松对话。

  一介文官,交了兵权,不过一书生,名声再盛,赵恒但需待之国士,无需再有其他担心。

  但他不得不放低姿态,道:“陛下,臣不过侥幸边功,一心为朝廷效劳。时至今日,还是等待,希望鸾凤回归。”

  赵恒却有几分不悦,道:“卿家再说景家女儿?听说景家夫子任教子午书院,在士林中名声见隆。”

  王璇亦知景慕任教子午书院,其才学八斗,为人宽厚,绝不藏私,为学子所拥戴,声名逐渐传开。

  “这个且不说,景家的姐还不知在何方,卿如今已是壮年,再不婚配,生养子嗣。”赵恒淳淳教导,仿佛慈祥长兄。

  王璇心中跟明镜一样,他的婚姻必须提上日程,托是不可能了。不然,赵恒绝不可能再委他重柄,这不是没有先例。

  一个不要子嗣之人,便是不孝之人,其心绝不可测,虽然很可笑,在这个时代,正如南人不可谓相一般,都有其合理性。

  他不得不引以为戒,道:“陛下,臣亦是在考虑,如今天下承平,百业待兴,臣是应该选一佳偶。”

  如果可能,他真的很希望景影回来,两世为人,风雨十年,很多事看开了。

  赵恒微微一笑,欣慰地道:“这就对了,臣的大臣,岂能形孤影单,这要传出去,我的脸面往哪搁。”

  王璇一怔,他抓住赵恒用词中的一个字,几乎不敢相信,却能听出是随心而发,就像朋友之间的谈话。

  他心下稍稍安慰,笑眯眯地道:“既然官家说了,那臣就打听打听。”

  他也把陛下的正式用语,改成了比较随意的官家,却见赵恒并不以为意。

  赵恒听着舒坦,道:“好了,别给朕打马虎眼,你的那点事,我不掺和,不想再被别人拒两次。对了,昨日卿家上陈工商十八条,朕已看了,颇有见地,朕意着两府会商。”

  前后用词完全不同,私谈玩笑和公事,泾渭分明。

  王璇心下一凛,面不改色,却是心潮澎湃,暗道别急,还有更牛的,绝对让你惊爆眼神。

  前日,他通过银台司,上陈对引法、将作、市舶等改良建议二十八条。

  机会选择尤为重要,他在西北大捷后,当此国人兴奋之际,抛出多年的心血,把高潮持续上推。喜事连连下,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限度,明显放宽很多,他正是利用难得的机遇。

  “臣谢陛下。”

  “卿幕府中,那位上官秋竟推却知州,朕与宰相商议过了,虽贡举第一,毕竟未经过殿试,遽然授授予大官,却不太合适。”

  当赵恒慢吞吞言语时,王璇心下暗惊,由于上官秋无意官场,他并未上奏保荐。

  赵恒竟说起上官秋的风尚,岂能不让他心惊,虽不能说赵恒心生忌惮,却也是帝王之术。

  试问,一位才华卓越的谋士,连知州也不屑一顾,留在他的身边,天子若不过问,那才是怪事。

  “卿家认为,该授予何等封赏?”

  王璇又是一惊,赵恒的意图非常明显,是在试探他。仓促间,道:“陛下,上官先生与臣偶遇,共赴凉州,运筹帷幄,居功甚伟。不过,其人孤傲,不屑仕途,此等国士,断不能以官职笼络,臣近日亦是在权衡,以何理由让他为朝廷效力。”

  “哦,卿家有何良法?”赵恒脸色一松,不觉笑了笑。

  王璇暗自一叹,道:“其人志向远大,在臣之上,授予高阶阶官,除清要馆职,断不可委以庶务。”

  赵恒慢慢颔首,半响才道:“那就授予他承议郎,太子侍讲,武骑尉,配银鱼袋。”

  王璇无可奈何,道:“陛下,臣却不可敢说。”

  赵恒眉头微蹙,不悦地道:“朕授予要职,他还不接受?”

  王璇一怔,立即道:“并非如此,上官子暮为人散漫,喜好美酒、美食、美人,生平愿醉卧美人怀,最怕约束,要他出仕,还不如杀了他。”

  赵恒一阵大笑,指着王璇,道:“你倒是交个妙人,既然他有愿醉卧美人怀志向,朕就成全他。美人,朕无法赐予他,那就另赐御酒百坛,锦缎百匹,银百两,钱五十万,任他游戏花丛。”

  “陛下处置得当,臣想上官子暮,必然惊喜若狂,欣然受命。”王璇暗自松口气,心中不断给上官秋赔不是。

  为了平息赵恒的猜忌,不得不把上官秋形容成胸无大志,贪图酒色之徒。不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不愿入宣德门,等待你的将是雷霆手段。

  “陛下,臣还要讨个差事,不知陛下能否应允。”王璇心下盘算,别的职位暂时不要可以,但这个差事,他绝不能放手。

  赵恒稍有诧异,王璇可是拒绝差遣,今个竟当面来要,他一下子来了兴趣,笑道:“卿家但说。”

  王璇摸了摸鼻尖,道:“臣求枢密院机速司差遣,还望陛下恩准。”

  赵恒眉头微蹙,道:“卿家退却尚书左司,却是为此,孰知机速司乃西府兵柄,为士人所轻。”

  王璇却不以为意,什么是为士人所轻,这不扯淡嘛!

  如今,西北最大的隐患被清除,吐蕃彻底被压制,大宋占据河西绝对优势,北方契丹业务大的动静。国内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枢密院机速司,却有些鸡肋。

  一些文官要么请撤消机速司,权归各房,要么把机速司彻底变为文官机构,或是划归尚书兵部管辖,大有争权夺利的势头。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机速司经几年的大发展,三大机速局主持对外刺探,已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尤其,其对内承担反间谍的差使,插手了本应属于皇城司、刑部、开封府的权力,他们自会竭力反对。

  随着韩国华的去职,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机速司的恐怖潜力,纷纷要求限制机速司的发展。

  “陛下,西北虽已平定,但契丹忧患仍在,回鹘尚把持甘州,机速司任重道远。臣不才,愿领机速司,主持对契丹事务。”王璇语气坚决,大有不答应绝不干休味道。

  赵恒无奈一笑,道:“卿家多虑了,如今党项灭族,四海一片升平,卿家当辅佐朕,处理政务。”

  王璇脸色当即黑了,什么叫四海升平,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赵恒自欺欺人的搞封禅·,恰如其分的宣称太平盛世。

  他所坚持进行的西北大战,使大宋国土空前扩张,河西局势一片大好,连强横的契丹,也不得不遣使朝贺。赵恒本就迷失在盛世的华赞中,此时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他不禁为之哀叹,剿灭党项虽有大利,却也有大弊。

  “陛下,臣作此请求,是经深思熟虑的,陛下卧榻之旁仍有人酣睡,臣总机速司大向,陛下择能臣领事,朝廷遇事则占先机,善莫大焉。”

  赵恒一怔,旋即陷入沉思。

  王璇很有信心,他已决定从容处理私事,全力以赴去奔向理念,现如今,对于他而言,才是真正的开端。 大宋权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