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儿到的时候,这边施粥已经算是告一段落,她来只看到有些小点儿的孩子还在吃包子。
看着那些孩子对一个小小的肉包都视若珍宝,柳玉儿也打心底泛起了酸,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乞讨了多少日子,才辗转到了凉城,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吃到一顿像样的食物了。
柳玉儿快步走至董璃身前,眼睛还是看着那些孩子,叹息的道:“这些孩子好可怜哪,我们怎么才能帮他们哪?”
董璃无奈的道:“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暂时只有食物,这么多孩子,就算是能帮他们一时,也帮不了他们一世。我估摸着,等朝廷赈灾的措施下来,他们还是要回他们的故乡的。毕竟那里是他们的根。”
柳玉儿看着董璃,却也不得不赞同她的想法。
时间很快转到正午时分,董璃跟柳玉儿正在粥棚后面的院子里歇息,见日头大得很,想到正守在外面的灾民,有些不忍。就吩咐小厮再去外面搭两个大些的凉棚,好让那些灾民暂时躲一下,免得风吹日晒。
小厮自是领命而去,心里也替那些灾民高兴,能碰上董璃这样大方的人。
棚子倒是不费事,反正那边的院子已经被董璃她们包了下来,就算占了前面的地儿,也不会有人说二话。中午的午饭,柳玉儿就让任姜氏在屋子里歇息,外面热得很,自是不能让任姜氏在外面站着,有他们这些小辈在就好了。
也许是施粥的消息传了出去,也许是更多的灾民来到了凉城,总之中午时候来乞粥的人已经比早上又多了二十几个人。
好在粮食准备的是足够的,倒也不担心出现什么乌龙。
又过了几日,任府没有停止施粥,不过灾民的数量也没有增长太大。有些人在这边喝了些粥,有了气力,便也继续上路,或去寻找自己远方的亲戚,或去在外面寻找一线生机。留在粥棚这儿的,大多是真的不能再走的老人和妇孺。
凉城人的心都还是好的,在任府施粥的时候,不乏有灾民生病。第一次是任府派人去请了大夫,往后就有药馆自发的每日派一个医师过来转转,也好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当然,也都是分文不取,让灾民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日,又有一个灾民发起了高烧,是个妇人,一直胡乱的呓语着。此时还没有到每日大夫来看的时候,所以那妇人的孩子,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找到了任府的小厮,希望活菩萨能救救她娘。
董璃跟柳玉儿恰好也在粥棚这儿,便一同出去看了看。
董璃见那妇人瘫睡在墙角,双颊潮红,口中不住说着些什么。又听那丫头说,她娘是发高烧不退,便伸手在那妇人额上试了一下,果然是烫的厉害。
赶忙一边吩咐小厮将那妇人抬到了后院,一边吩咐人去请大夫立即过来,又着下人去取了井水,用毛巾浸湿,给那妇人贴在额上。
小厮的行动倒是迅速,很快将大夫叫了过了。
那大夫是个中年人,听说那妇人是高烧,也没顾上跟董璃说什么,就给那妇人诊治起来。先给她把了脉,又试了试她额上的温度,之后查看了她的咽喉舌苔,又翻看了她的眼睛。最后竟是舒了口气,说没什么大碍,想必本来身子就弱,夜里又受了寒凉,所以才发了高烧,吃些退烧药也就没事了。
柳玉儿是个藏不住话得人,对于大夫先前叹的一口气甚是奇怪,不由问道:“大夫,你先前是以为她是得了什么病呢?”
那大夫迅速的写完药方,递给了在一旁等候的小厮,让他速去抓药。而后才对柳玉儿道:“不瞒柳小姐,一般洪灾过后,偶尔的会伴随着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以前也发生过极难根治的传染病,所以不得不担心啊。好在,这位妇人经我诊治,也就是一般的高烧,没有其他的大碍,应是无事了。”
柳玉儿柳眉微皱,“应是无事?那就是大夫你也没有把握?”
大夫叹了口气,“往年爆发的传染病总是不一样,在发生大面积的感染以前,我确实不能肯定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新的病。只是从脉象以及舌苔来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碍。不过,我还是建议一般的人没有必要就不要再进这个房间了,只留下那么一两个人来照顾。”
柳玉儿恼火,刚想训斥那个大夫医术不精,却被董璃拦了下来。
董璃自是知道传染病这东西有多恐怖,而且有些病的初始症状跟发烧也类似,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化验的手法,无法判断出病人究竟是什么病,只能靠大夫的经验来判断,不免会产生误差。
这些柳玉儿都是不明白的,但出于对董璃的信任,柳玉儿还是不再吭声,任由董璃安排各项事务。
董璃派人将那大夫送了回去,又召集了在这边忙活的仆人和丫鬟,问他们谁愿意主动去照顾那妇人。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刚才大夫的一番话已经被众人知晓,大家都是跟那妇人无亲无故的人。若是那妇人真的是传染病,照顾她的人该怎么办?没人愿意去牺牲自己,何况还是为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
董璃叹息,却也没有办法,她总不能逼着谁来照顾那妇人,若是有个万一,那她可就是罪孽深重了。
这时候众人正在犯愁,那妇人的女儿便站了出来,“我照顾我娘就可以了,求你让我照顾我娘。”
董璃有些犹豫,“你毕竟是个孩子,哪里能照顾你母亲周全。”
小女孩急急的道:“我可以的,”说着噗咚跪了下来,流着泪道:“求您让我照顾我娘,我知道我娘的病,若是拖累了旁人,我娘就算是病好了,也不会安心的,我毕竟是她女儿,我能照顾我娘。”
董璃又扫视了所有在场的人一圈,但见大家都低着头,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也没得办法。只得亲手将那小女孩扶了起来,“罢了,我会安排人在外面给你准备必须用的东西,你就好好照顾你母亲。”
小女孩感激的对董璃猛点着头。
大概是处于对小女孩的内疚,当董璃问谁来煎药和负责送饭的时候,那些仆人和丫鬟都自发的提出要来帮忙。董璃便就在那些人里挑了三个人出来,专门帮忙小女孩准备一些东西。
兴许是大夫的药见效,也许是老天爷见那小女孩日夜照顾她娘,也是心有不忍,在用药三天以后,那妇人已经能下床走动了。
当董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是一块大石落了地。还好真的只是发烧,不然后果可就难料了。
只是当这边暂时安定以后,远方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此次洪灾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不仅没有及时的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就连原本该发给灾民的粮食和药物也没有到位。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灾民越来越多,那么多的人也无法顾得上每日的清理,开始有轻微的传染病在蔓延。
这些消息也只是坊间传言,并没有谁能给一个肯定的说法。但董璃注意到凉城里的灾民确实越来越多。
好在为了各家的名声着想,不仅仅是任府开设了粥棚,越来越多的在凉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加入了这个大军。不管是真的为了灾民,还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总之这样都是灾民在得益。倒也无妨。
不过当有传染病的谣言散布出来的时候,凉城的县太爷不得不为凉城里的百姓着想,暂时关闭了城门,不允许新的灾民进城,同时也对凉城内部现有的灾民进行登记和诊治,看有没有人身体有什么不适,以免造成传染病在凉城内部的流传。
董璃即使觉得那些灾民可怜,也是没有办法,这些事情不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扛得起责任的,应该是朝廷来负责才对。
按道理来讲,朝廷应该在洪灾发生不久以后,就派出赈灾的特使才对,不可能过了半月有余依然没有任何的措施。哪怕让当地的衙门暂时开放粮仓,也能解灾民的燃眉之急。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人做。
这个世上从来不缺八卦的人,就在凉城里面的人也在猜测纷纷的时候,流言慢慢的流传开来。
坊间都在说,之所以赈灾的特使迟迟没有到来的原因,是因为朝廷内部产生了纠纷。
成王和祟王对于赈灾持着不同的看法,二人各持己见,皇上为了顾及各方的利益,加之此次受灾的地区并不是太大,便也就拖延了开来。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当今皇上的昏庸可见一般。难道为了维持所谓的各方利益,就能至若干的灾民于不顾?何况若是真的因为治理不及时,造成传染病的产生和蔓延,只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因为流言的传开,原本就算是愿意收留灾民的城镇,也开始封城闭户,不再管路过的灾民,以免真的有传染病蔓延开来,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