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赤地正是雨季

第24章 苏 菲

赤地正是雨季 吴岩WY 11400 2021-04-07 00:4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赤地正是雨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就在殷欣与Alan在为情所困的同时,苏菲也在经历着痛苦的感情煎熬。

  苏菲的爱人名叫高远,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在大学教书。别看高远出身在书香世家,思想却很守旧,很大男人主义。他跟苏菲读大学本科时就是同班同学,当时他就被苏菲的美貌和学习成绩所吸引,开始暗恋苏菲。

  当时,苏菲的各科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高远把苏菲当成是一个追逐目标,暗中使劲,刻苦攻读,所以他的成绩在班上也算得上是跟苏菲旗鼓相当。本科毕业时,系里推荐了苏菲继续攻读研究生,高远报考了研究生,当他得知苏菲选的是主修木结构专业时,他也选了这个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高远考取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两个人又成为了同班同学。在研究生班,只有他们两个人是本科时的同学,自然走得比较近,顺理成章,两人成为了男女朋友,研究生班毕业时,他们举办了婚礼。

  苏菲留校任教,高远去了另外一所大学攻读博士。两个人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和学业,晚上回到家中,当别的人家都是坐在沙发上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却是一人一张书桌,各忙各的,直到晚上上床睡觉,两人才有机会说几句话,而这样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因为苏菲做研究课题需要熬夜,高远写论文也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向前奔跑着,无暇顾及彼此的感受,他们之间也很少沟通,既使是说话也是谈论一些跟学术有关的话题。其实,他们两个人的生活不像是一个家庭,他们那个家只能算是一个男女混住的集体宿舍。

  苏菲和高远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两人结婚之初,苏菲刚刚留校任教,她认为刚一开始工作就要孩子影响不好,再有,教学工作她还不熟悉,有了孩子就无法专心工作,高远也觉得两人还年轻,迟两年要孩子也没多大关系,所以当时苏菲一说先不要孩子,他马上就同意了。

  几年后,高远在父母和亲戚的巨大压力下,跟苏菲提出了要孩子的事情。当时苏菲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还在做研究课题,又刚刚被提升为了讲师,她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有孩子,何况高远还准备要读博士后,所以,高远刚跟她提要孩子的事情就被她拒绝了。自此以后,只要一谈到这个话题,两人便开始争吵,把苏菲搞得是心烦意乱。刚好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新加坡在招聘建筑工程师的广告,于是就背着高远去报了名,又去面试。她选择去新加坡工作,一方面是想到国外看看,开开眼界,学点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想躲避高远在要孩子问题上对她不断施加的高压。

  当高远知道了苏菲背着他、已经拿到了去新加坡工作的准证,而且准备马上离开上海时,他大发雷霆,他觉得苏菲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么大的事居然都不跟他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更加让他觉得痛心的是,苏菲这一走,恐怕他们之间的这段婚姻也就到了尽头,在他周围有太多夫妻,因为一个出国另外一个没出去,最后两人分道扬镳的例子。

  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持因公护照被派出国进修或者学习,其中很多人都没有回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损失,后来再被派出国的人,夫妻两个之中只能走一个,因此劳燕分飞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刻,高远知道苏菲认定要做的事他是根本拦不住的,可是这么多年对苏菲的感情又让他舍不得放手。在苏菲准备去机场之前,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苏菲再考虑一下留下来,可是苏菲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痛苦至极,没有去机场送行。

  在高远的科研单位,有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女研究生,看到高远经常萎靡不振的,有时就陪他聊聊天,当她知道了高远跟苏菲之间的事后就经常开导他。其实,在高远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很自私的想法,就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女人跟自己平起平坐,这天下,是要靠男人去打的,女人只要在家里生孩子、做家务、做好他坚实的后盾就行了,可是苏菲不是他希望中的女人。苏菲走后几个月,他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苏菲这样的女人他是无法驾驭的,苏菲是那种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女人,而他需要的是一个小鸟依人、能让他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两个人的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于是,他决定放弃,这样苏菲才收到了那张离婚协议书。

  苏菲收到了离婚协议书后非常难过,她离开中国还不到半年,跟她一起生活了几年的丈夫就这样一纸“休书”把她给“休”了!她想不通。在她看来,她不过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想到国外走走看看,学点知识,这都没有错啊!可是为什么高远就是不理解她呢?为什么夫妻之间的婚姻生活,仅仅因为两个人的暂时分开,就这么轻易地土崩瓦解了呢?难道现代人的婚姻就这么不堪一击吗?她一直以来都很崇拜古代那些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还记得她在大学读本科时,有一次上《中国历史》课,授课的老师讲到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当讲到夫妻之间应该互敬互爱、不离不弃时,讲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儒生叫刘庭式,他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后来考取了进士,做了密州的通判官,当时密州的刺史是苏东坡,他非常赏识刘庭式的才学和人品,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刘庭式将来会前途远大、鹏程万里,有不少的达官显贵上门提亲。

  刘庭式在考中进士之前,他在乡下已经跟一位女子订了婚,只是还没有给聘金。就在刘庭式考中进士之时,这位女子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双目失明。于是,就有朋友对刘庭式说:“跟你定亲的那位女子眼睛已经瞎了,为了你自己的前程和未来,就再选一门亲事吧。如果真的还想跟这家结亲,那就娶她的妹妹吧。”刘庭式却说:“当年我跟她订婚时,已经把心许给她了,现在她的眼睛瞎了,可是心没有瞎,如果我违背初心,就是昧了良心,这种事我做不到。”后来,刘庭式娶了这位双目失明的女子,两人婚后和睦相处,非常恩爱,还生育了几个子女。

  当时,老师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能够以刘庭式为楷模,做一个有情有义的炎黄子孙,将中华传统传承下去。

  此刻,苏菲想起这个故事,不禁有些自嘲:自己长得如花似玉,又是大学的讲师,居然不如古代一个双目失明的农家女子!同样都是知识分子,古代的知识分子,能够身居高官而不背弃糟糠之妻,现代的知识分子,跟妻子仅仅分开了半年,却提出了离婚的要求,究竟是谁出了问题?哪里出了问题?

  苏菲想起了这些年跟高远在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两个人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一定有他们值得留恋的地方,她也是舍不得。她把那份离婚协议书收进了行李箱里,没有签字,也没有写回信。

  转眼到了华人新年,年三十晚上,苏菲参加完同乡的聚会,马上给父母的家里打电话,电话是母亲接的。

  “菲菲,你在新加坡还好吗?”今年是母亲的耳顺之年,她的话语十分的平和亲切。

  “妈,我挺好的,家里也好吧?”苏菲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有些激动。

  “都好,小葑刚交了一个女朋友,前几天带到家里来了,挺不错的。”母亲高兴地说。小葑是苏菲的弟弟,全名苏葑。

  “是吗?太好了!”听到自己那个小不点儿弟弟都有女朋友了,苏菲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菲菲,你跟高远的事怎么样了?”母亲的语气转为了认真严肃。

  苏菲停了一下,她不清楚母亲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母亲听苏菲没说话,就说:“前两天,高远来家里了一趟,把你们之间的事跟我和你爸说了,他看上去挺痛苦的。”

  苏菲听着母亲说话,没有说话,想象着高远跟父母谈话时的情景。

  母亲接着说:“高远有他的看法和想法,不能说他做错,而且他现在在单位有一个很谈得来的女同事,他们有意结婚。”

  “什么?”苏菲一愣,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虽然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我跟你爸也是不能接受,但是后来一想,既然两个人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还勉强凑合,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的意思是,要不然你就……成全他们吧。”母亲的话说到后来有些颤抖,可想而知,她也是在为女儿经历的感情挫折而难过着。

  苏菲的眼泪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她点着头答应着:“哎。”

  放下电话,苏菲泪如泉涌。她走到住家附近的小公园,找了一张露椅坐下,耳边听着不远处家家户户吃年夜饭时热闹的喧哗声,还有打麻将洗牌的哗哗声。她仰望星空,看着只剩下一条细线的月亮,想起了十几年前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当时有一位署名潘晓的年轻人给杂志社写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年轻人对人生的困惑,她首次提出了“主观为自我,客观为他人”的伦理命题,她在信的结尾感叹道:“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当时这封信一经刊出,立刻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一场持续了长达半年多、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现在这个问题又开始在苏菲的脑际盘旋。

  苏菲心里很清楚,高远要的,无非是让她回心转意、回归家庭,做一个围着他、孩子和灶台转的女人,可是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可能像古代的或者现代的非知识女性那样整天在家里忙活。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破四旧”的辛苦跋涉,好不容易才把女性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难道现在又要给自己套上一个锁链、走回头路吗?“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菲绝不是那个要走回头路的女人。

  在中国的中学课本里,有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苏菲想起了这篇名著中的这句名言,“壮丽的事业”和“人类的解放”对她来说太过宏伟和遥不可及,但是不虚度年华是她能做到的,从现在开始她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苏菲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她从来不把自己的内心暴露给别人,她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个青春靓丽、充满自信的、漂亮的、有才学的中国女工程师的形象,可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便会蜷缩着身体、把头埋进枕头里、压抑地哭泣。

  春节过后,苏菲在高远寄来的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把信寄出去后,她即感到轻松又感到茫然若失,几年的婚姻就此画上句点,不能不让人唏嘘。

  这天傍晚六点多,MrEric在办公室忙完了他自己的事,他拿着公文包关了办公室的灯,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一走出办公室,他发现整个办公室只有苏菲的办公桌那里还亮着灯,就走了过去。

  因为过年之前加班加点赶工,过年后,大家一方面还都没从过年的休息状态恢复过来,另一方面很多进度已经在年前赶出来了,所以现在,几乎公司里的每个职员都还想要放松放松,一般上,办公室里是没有人加班的。

  看到苏菲的办公桌那里有灯光,MrEric不禁心中感到诧异。

  MrEric走到苏菲的身边,看到苏菲的办公桌上铺着图纸,电脑还开着,她的人却趴在图纸上。他站了一会儿,然后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苏菲的肩膀,说:“累了,就回家吧。”

  苏菲坐起身,抬眼看到是MrEric,赶紧擦了擦眼睛,整理了一下头发。

  MrEric看到苏菲双眼红肿、满脸都是泪痕,他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心如刀绞,看苏菲这个样子,他很是心疼。他轻声说:“来,收拾东西,跟我走。”

  苏菲站起来,关了电脑,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桌,拿了皮包,跟着MrEric走出了办公室。

  苏菲上了MrEric的车,她不知道MrEric要带她去哪里,她现在的心情不好,去哪里都无所谓。

  一路上,苏菲的表情凝重,MrEric侧头看了她一眼,安静地开着车,从始至终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MrEric驱车来到了一间餐馆,他和苏菲下了车,走进了餐馆。

  苏菲和MrEric坐在餐厅的角落,这间餐厅远离市区,两人又是坐在角落,所以非常不引人注意。

  MrEric叫了两个西餐套餐,然后他看着苏菲,轻声问:“告诉我,出了什么事?”

  苏菲低着头,用小勺搅拌着杯中的咖啡,小声说:“我们……离了。”说完,她的眼里噙满泪水。

  MrEric看着苏菲,很替她难过。他知道这个时候,苏菲的内心是最脆弱的,非常需要有人来安慰和爱抚,如果他现在年轻20岁,还没有家庭,他一定会将苏菲拥入怀里,然后吻她、告诉她,现在不是世界末日,还有他,他会疼她爱她。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有家庭,他也不再年轻,他的大儿子跟苏菲都没差几岁,他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做不了,更不能给她任何承诺。两个人只能是静静地坐着,谁都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侍应生送套餐过来,苏菲的是三文鱼套餐,MrEric是牛肉套餐,两个人慢慢地、安静地吃了起来。

  MrEric吃了几口食物,对苏菲说:“既然事已至此,就别再想了,多想想今后的日子。”

  苏菲的眼里依然有泪水,她点了点头。

  MrEric又说:“等一下如果你有时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苏菲抬起一双泪眼,问道:“去哪里?”

  MrEric笑了笑,卖了一个关子,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苏菲也笑了笑,突然感觉那份三文鱼好像开始吃出点味道了。

  晚餐后,苏菲跟着MrEric来到了西部的一间会馆。

  一走进会馆,很多人都跟MrEric热情地打招呼,MrEric都一一微笑着回应,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苏菲。

  这间会馆有两层楼,虽然地方不大,但里面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楼内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从门牌来看,都是跟华族文化有关,比如:书法室、读书室、茶艺室、华乐室等,来的人多数是中年以上的华族,偶尔会看到一两个印度人。

  MrEric在这间华族文化协会兼任秘书长,他告诉苏菲,他们这个组织完全是民间的,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华乐表演、书法比赛和茶艺研讨等,而且还会组织会员去台湾、中国大陆等地旅游,如果苏菲感兴趣可以加入他们。

  苏菲在这个会馆里呆了两个小时,她所见和所闻都令她耳目一新,她被新加坡华族社群对中华文化的满腔热忱和不离不弃的精神所震撼、所感染。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去了书法室学书法,又去了茶艺室学茶道。老师讲课的时候,她认真学习,她跟高远离婚的事,早已被她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文化会馆的两个小时,让苏菲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人也变得开朗了。回家前,她填了表格,成为了协会的会员。

  从这天起,苏菲不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开始接触新加坡的社会,接触新加坡的华人,开始融入新加坡的社群。每个星期,只要她不加班,她都会跟MrEric一起去会馆。在会馆,她学习书法和茶艺,也去听华乐演奏,还参加读书会,聆听大家对某些华文书籍的心得和看法。渐渐地,去会馆成了她工余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她感觉只要跟MrEric在一起,她就会很充实,很踏实,她越来越离不开MrEric。

  看着苏菲逐渐忘掉了跟前夫的不愉快、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MrEric打心眼儿里替她高兴。与此同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感到不安。他能感觉得到,苏菲的心离他越来越近了,这也是让他日渐担忧的事情。他知道苏菲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作为长者,他要为苏菲的未来着想,考虑再三,他做了一个对他来说十分痛苦的决定。

  这天,又是该去会馆的时间了,放工后,苏菲等到六点钟便收拾东西,走出了办公室去搭电梯。每一次都是这样,她六点钟在车库MrEric的车旁等他。

  苏菲在MrEric的车旁等了没五分钟,MrEric就下来了。

  两人坐进车里,MrEric启动了车子。

  MrEric一边开车一边说:“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然后我们晚一点去会馆。”

  苏菲“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车子驶进了市区,然后开进了一间酒店的地下车库。

  几分钟后,MrEric带着苏菲走到了一间餐馆的门口。

  MrEric跟门口的侍应生说已经订了位,侍应生查了一下记录,然后带着他们二人走到了一张餐桌前,然后转身离去。

  餐桌旁已经有一位年约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他见MrEric和苏菲走过来立刻站了起来,微笑着打着招呼。

  苏菲快速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人,个头中等,样貌端正,一双眼睛不大不小,炯炯有神,头发整齐而有光泽,皮肤较白,浅蓝色斜纹领带,与西装同样颜色的西装裤,脚上一双黑色皮鞋,一看就是一个精明干练之人。

  MrEric微笑着也跟对方打着招呼,说道:“HiAdam,haveyoubeenwaitinghereforawhile?ThisisSophia.(亚当,你很早就来了?她是Sophia。)”说着,MrEric向Adam示意了一下苏菲。

  Adam迅速打量了一下苏菲,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伸出右手高兴地说:“HiSophia,nicetomeetyou.(Sophia,很高兴认识你。)”

  苏菲朝Adam微笑了一下,礼貌地说道:“Metoo.(我也是。)”

  三人入座后,Adam朝侍应生示意可以上菜了,侍应生会意,转身离去。

  Adam跟MrEric先用英语交谈了几句,内容好像是讲什么公司的案子。然后,他转头用华语问苏菲:“Sophia,请问你是中国什么地方的人?”

  苏菲微笑了一下,说:“苏州。”

  Adam一听笑着说:“苏州我知道,地方很美,人也很美。”他看着苏菲点了点头。

  开始上菜了,这是一间粤菜馆,所以菜色都比较清淡。

  席间,苏菲很少讲话,多数是Adam和MrEric在用英文交谈,他们谈话的内容都是跟什么案子有关。

  一个小时后,三人走出了餐馆。

  在等电梯的时候,Adam从西装的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个银色的名片盒,他从盒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苏菲,用华语说:“Sophia,这是我的名片,有空可以给我打电话。”

  苏菲接过名片看了一眼,才知道原来这位Adam先生是位律师,名片上他的学历有好几个,只是研究生学历就有两个,她朝Adam笑了笑。

  到了车库,Adam跟MrEric和苏菲握手告别。

  MrEric和苏菲坐进车里,系好安全带后,MrEric启动了车子。

  “你觉得这位Adam先生怎么样?”MrEric一边注视着路况一边问道。

  “什么怎么样?”苏菲已经猜到了MrEric带她来见Adam的目的。

  “Adam今年38岁,离婚两年了,和前妻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跟他,女儿跟了妈妈。”MrEric没看苏菲,自顾自地说着。

  “跟我有关系吗?”苏菲有点生气。

  “你还年轻,需要有自己的家庭。”MrEric目视前方,还是没看苏菲。

  “我说过我需要组织家庭了吗?”苏菲也不看MrEric,很显然她在生MrEric的气。

  “我是过来人,听我的,我看得出来,Adam对你的印象不错。”MrEric还在说着。

  “停车。”苏菲不想听了。

  “做什么?”MrEric侧头看着苏菲。

  “我有点不舒服,今天不去会馆了。”苏菲固执地说。

  “那我带你去看医生。”MrEric开始紧张。

  “不用。”苏菲边说边解安全带。

  MrEric无奈只好靠路边停了车。

  苏菲开门下车,她看到后面刚好驶过来一辆出租车,连忙伸手,出租车刚停下,她便钻了进去。

  看着苏菲坐的出租车快速向前驶去,MrEric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他呆愣了几秒钟,然后驱车向着会馆的方向驶去。

  殷欣和苏菲在新加坡努力地适应着异乡快节奏的工作,并调整着各自的感情生活,与此同时,在北京肖军的家里正在经历着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 赤地正是雨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