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汉第三帝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历史上,有道先生郭泰曾评价王允有王佐之才。
但是才华横溢的蔡邕,在历史上也曾被许多人所赞扬。
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
他除了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其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有许多名士死后,都以让他写墓志铭为荣。
原历史上,他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权时,强召他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刘曜穿越而来,历史已经被改变。
不过在建宁三年,即公元170年,蔡邕依然像原历史上一样,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了桥玄的厚待。
随后他出任了河平县长,之后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尽管过去发生的事和历史有雷同的地方,但刘曜绝对不会让蔡邕之女蔡琰被匈奴掳走!
历史上的蔡琰是个才女,她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便是她所创作。
可惜她命途多舛,早年嫁于卫仲道,而卫仲道早死,她便回到娘家,后值匈奴入侵,竟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她这又嫁给了匈奴人,并且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之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其赎回,却又将其嫁给了董祀。
等到后来司马一家子篡了曹魏的江山,史官因避讳司马昭的名字,将蔡昭姬硬生生改名成了蔡文姬。
死后连真名都不能留下,真是呜呼哀哉!
刘曜穿越而来,必将改变蔡昭姬的命运!
他早已暗示过蔡邕,等蔡琰成年之后,自己就会纳其为妃,蔡家必须好生照顾和培养蔡琰。
何况蔡邕在杨赐、郭禧等人的家眷至亲投奔刘曜的过程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
去年刘曜按照新的官制组建政事堂,蔡邕就被任命为了教部文教署侍郎,他的家眷都住在长安。
王允认为蔡邕之所以能当上侍郎,是因为投奔刘曜较早,以及背后有杨赐、郭禧等世家大佬支持的缘故。
故而他才自负的认为,刘曜这次召见的八人之中,真正展露过治政才能的人,且才能最大的当属自己无疑。
刘曜记得,历史上的蔡邕便是被诛杀董卓后居功自傲的王允下狱而死。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之后,录尚书事,执掌朝政。
他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自然少不了被嘉赏和称赞,于是开始飘飘然,居功自傲。
每当群臣集会,他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
当蔡邕得知董卓身死时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却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当时的清流之士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
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马日磾无奈,只得退出,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就这样蔡邕最后被冤死在狱中。
北海郑玄听闻蔡邕被下狱而死后感叹:“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之后,文武百官和士大夫对蔡邕的死议论纷纷,王允这才真正明白蔡邕的确罪不及死,后悔莫及。
刘曜这次召见王允与蔡邕,便是打算借一个问题,来试一下两人目前的才具。
他都是楚王了,肯定不会再让历史重演,蔡邕与蔡琰的悲惨命运将被改变!
于是刘曜把编户民授田政策在推广过程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阻碍大略的说了一遍,尤其强调在豫章郡遭受的阻力最大。
“王卿,诸如此类之难题,你以为该如何才能解决?”
刘曜没有给王允思考的时间,直接把问题阐述完了之后,就向他要答案。
“回禀大王,臣窃以为,此乃当地郡守治政能力有限所致!”王允恭声答道。
刘曜看向蔡邕道:“蔡侍郎,你如何看?”
蔡邕急忙站起来,走到书桌前,躬身拜道:“此等难题,臣闻所未闻,一时难以想出行之有效之方略,愿请大王治罪!”
刘曜朗声道:“寡人只是听一听你们的看法。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必太过在意此间得失!你起来罢!”
通过蔡邕的这番言辞,再结合之前对于蔡邕的了解。
刘曜相信,蔡邕是个实诚人,最适合做一个大学者,当一个大教育家,时不时给朝廷提供一些意见也行。
真要让他去当个县令,或许可能会把一县治理不错,但让他做管理许多县的郡守,恐怕他会感到吃力,甚至无法胜任。
刘曜望着面前保持鞠躬姿态的蔡邕,道:“眼下教部国史署侍郎一职仍空缺,既然蔡侍郎喜欢治学修史,那就暂时兼任国史侍郎罢!”
至于如何整理东汉乃至之前的历史,刘曜也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专门抽空与蔡邕细说,但不是现在。
“臣谢大王隆恩!”蔡邕再次拜道。
见蔡邕坐回原位之后,刘曜看向王允道:“王卿,既然你认为是郡守治政能力有限导致政策推广困难,那寡人便任命你担任豫章郡郡守,给你六个月时间,寡人要看到你的成绩!”
“臣领命!”王允激动无比,深深礼拜道。
不是刘曜故意针对或者打压王允,而是因为王允这一路走来,发展的太顺了,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
虽然曾经被下狱,但那时他年少热血,争强好胜,看不清事情的本质,做事往往凭着一腔热血。
历史上年轻的曹操在担任基层官员时,就干过许多普通官员不敢干的事情。
类似王允、曹操年轻时的作风,乃是许多有志向的年轻官二代们经常会犯的毛病。
这样的人都是人中之龙,稍加点拨和历练,便能担当大任。
刘曜放曹操、袁绍去地方上做县令佐官,便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
如今已经快接近不惑之年的王允,若是再去形势复杂的豫章郡历练一番,未来接替杨赐等老一代台相,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便是刘曜的台相培养计划!
王允何等聪慧,自然明白楚王是有意栽培,颤抖着嗓音,拜道:“臣谢大王隆恩!”
ps:求票票!月票,推荐票都要!看在我一直保持着每天两更的份上,请支持刘曜,支持汉第三帝国! 汉第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