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科考(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左或右,只是无法回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蓝先生,你喜欢喝两口,送个东西给你玩。”
萧隽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铜制方块牌递给蓝雨卿,蓝雨卿接过来,看上面是一些古怪的文字,他翻来覆去的端详了会,问道:
“这是什么?”
“到羽林卫门口那家吃烤肉、面食,还有上次去的那家胡同会所请客吃饭,拿这个去结账免费。”
萧隽知道,蓝雨卿虽然贵为王府大管家,他一向对自己要求很严,公私分的很清,一直就靠自己的薪水过日子,手头并不宽裕,而他还喜欢喝几口。
“哎,无功不受禄,你这样吓着我呢。”
“蓝先生还记得那天在小胡同里开解我的话吗,那次对我影响很大,心结被你打开了。再说,今天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你会有什么事找我?”
“我听说尚书省负责进士报名考试的是你儿女亲家,我想托你出面帮我报个名?”
“咦,我就奇怪了。你是新科举人,报名考进士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走去报名不就行了?”
“哎,这就是我找你的原因。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事,所以我不能出面,我希望能在报名截止的那天下午悄悄的加上我的名即可。”
“你是没把握?”
“实话跟你说吧,我报名这事没告诉任何人,不到考试那天我也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连长公主都没告诉。”
“这是好事啊,为什么藏着掖着的?”
“是上面那位,当今皇上,他要知道我报名考进士,又得想出点子折腾我了。”
于是,他把考举人发生的事一说,把个蓝雨卿笑的前仰后合。
“这考进士,卷子都是密封的,先判卷后知道名字,我只想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
“行了,我明白了,我知道怎么做了。既然收了你这样一份大礼,我也给你一个回报。国子监里有位老学究是我好朋友,我到他那里给你找些资料来。我知道,不提你的名字。”
“那就太感谢了。”
搞定报名的事,下一步就是如何在杨宁儿那儿瞒天过海了。
“宁儿,我还是想去宁夏宫住段时间。”
“还去那儿干嘛?”
“是这样的,我看了一段时间徐凤仪先生的批注,很有感触。他的有些观点我不一定认同,我想批注我自己的。正好这段时间有闲暇,好好的学点东西。”
杨宁儿伸手摸摸他的脑袋,试试是否发热,说道:“你不会吧,真以后弃武从文啊。”
“哪能啊,我这是一时的热度,也许住不了几天就会回来。”
“你带谁去?”
“还是月如,李麟。我让李麟又报了进士考试,万一他能考取,我对他哥就完全可以交代的。”
“嗯,我估计你也不会出幺蛾子,考举人已经难为你了,再逼着你考进士我也于心不忍。”
“明后年吧,如果那时我还有心读书,我老丈人不想再让我摔跟头,也许真可以试试。”
于是,萧隽带着蓝雨卿给他的国子监的教材,和尚未读完的徐凤仪笔记,又上了宁夏宫,恢复了考举人前的日子。
这次的时间更紧,不足一个月。而且难度更大,顺天府考举人是一千人里录取五十人,而考进士是全国五千人里录取五十人,很多举人已经是二考三考了。
胜故欣然败亦喜,自己找回了读书的感觉是最重要的。这是萧隽默默告诉自己的话。
进士考试的内容跟举人考试大致相同,但是进士考试更有深度。举人考试是对某一项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而进士考试则是要进行政策设计的。
比如黄河水患的治理,举人考试是对你的知识考试,你得知道黄河历年灾害的后果,治理的效果已经你自己得失的评判。
而进士的策论不要求你罗列史实,也不要求你去评判得失,你就是要拿出一套有理有据的办法来去做好黄河的治理。
首先,异想天开的会被马上淘汰,而重复前人论调的会被视着无新意也会被淘汰。说到底,这就朝廷在找出那些真正有想法有办法的人才。
萧隽之所以有勇气来报考进士就是出于这一点,对个人书、经的文化修养不再做要求,而是看个人的创新能力。
当然,个人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来源于见多识广,另一方面,前人留下的认识也尤为重要。
萧隽自己的优势在于比同类报考的人眼界更开阔,而从书本借鉴的知识太少。
这就是他要短时间博览群书的原因。
这次一个月时间很安静,几乎没人打扰,除了月如带给他一次惊喜之外。
这天,他放下书本,正在阳台上踱步,月如上来了,也许她就在他附近,只是没有惊动他。
“萧先生,你上次教我的功法是不是这样,我演示一下给你看?”
一句话唤醒沉思中的萧隽,他早已忘记了曾经因为想找人说话教过她功法。
“哦,姿势对了,以后你就默想两次穴道,然后把他们连到一起,当感觉两点一线时常发热时,就成了。去吧,继续练。”
“已经通了。”月如平静的说,但她的眼里有一丝激动,尽管她在竭力掩饰着。
“不可能,你这才两个月不到。真通了?”
“反正我的注意力一到这里就一阵阵发热,好像有个东西从这里跑到这里。”
“神奇!那你开始练第二条。这穴位是这里两个。”萧隽用手在自己身上比划着。
这次保密做得好,一直到和李麟进了考场,杨宁儿都不知道。
今年的考试题目又很偏,他这段时间看的书几乎没用。
考题是:制定朝廷的人才选拔标准。要求是三到五千字。
很简单的题目有着巨大的陷阱。现在进行的考试就是人才选拔啊,所以一大半的考生围绕着如何完善科举制度在写文章。
萧隽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多年以前在无名山谷里熟背的《素问》开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他就围绕着这五个字开始做文章,自觉阐发的淋漓尽致。 左或右,只是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