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中大臣都自称正人君子,孔圣门徒,不屑于阉党为伍,但为了对付他们更为讨厌的陈渊,他们也只能委曲求全,先与公公们达到短暂的联合了。
“如此我们便更有胜算了。”众人放心下来,但深知皇帝脾性的温体仁却不得不泼他们冷水了。
“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还得想个万全之策才行。”
“先前不是已经说好,用李自宛的死攻击陈渊吗?”有人疑惑说。
“我已经得到宫里的消息,这事虽然让皇上很不舒服,但却没有激发起他狠下杀手的决心。”
“怎么会这样?”
大家不是很明白,平日里对他们心狠手辣的皇帝,怎么现在对这件事上反而变的溜溜捏捏的了?
“那我们就多在这个问题上下下文章,反复参奏陈渊乱杀内臣。”有人提议说。
温体仁还是摇了摇头,又言:“我们文臣平日里和内臣水火不容,为何在这件事上为内臣说话,皇上必会担心其中有勾连之事,到时反而适得其反,让陈渊更得圣心。”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啊?”
众人不知所措,全都看向温体仁,希望他这个主心骨在这个时候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温体仁仔细思考了一阵,说:“如果只光凭这一件事,是断不可能扳倒陈渊的,只有在这之上深挖些东西,才能有所突破。”
“那到底该深挖些什么呢?”
“这世上最让陛下担心的是什么,那我们就挖什么?”
“你是说……造反?”
……
第二日朝会,一切似乎与平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太监高喝,皇帝坐上龙椅,然后众朝臣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便开始了今天无聊朝会。
“各位爱卿有何事启奏。”崇祯到是对待每一天的朝会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样子,照例开口说出每天的开场白。
然后有臣子出列,言“臣御史赵东阳有本启奏,臣要参五省总督陈渊。”
又来!自从陈渊主持新政以来,像如此的乱七八糟的参奏每天都会发生,弄的崇祯也有些烦了,便随口问道:“爱卿所参何事?”
那赵东阳在下面挺直了身子,故意放声说:“臣要参陈渊图谋不轨,意图谋反之事。”
“什么?”
这如重磅炸弹般的消息立即引爆了朝堂,让崇祯和一帮不知情的大臣都为之一振。
“怎么回事,陈渊要谋反?”
“不会吧,是这人瞎喷的吧!”
“怎么不可能,陈渊常年领军在外,说不定就是个赵匡胤。”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让整个朝堂都乱做了一团。
崇祯对这样的话虽是震惊,但却也是不信,便问赵东阳:“爱卿说陈渊有谋反之嫌,可有什么依据?”
“依据就在他斩杀的李自宛公公身上,他为何要冒巨大的风险斩杀内臣,自然是因为李公公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那就是陈渊有谋反之嫌。”
说着,他掏出了一封手信,双手捧呈递着,说:“这是李自宛给序微臣的书信,其中就有言陈渊有谋反之举。”
王承恩下去将书信取来,交到了崇祯的手里,崇祯展开一看,果然是有言陈渊谋反之语云云。
这封信自然是那伙子文臣伪造的,但对于崇祯来讲却是个实证无疑。
加之崇祯之前对陈渊的种种不满,此时一并爆发了出来。
他一拍案台,怒吼道:“陈渊不知好歹,实在是有负于朕恩。”
下面的赵东阳趁胜追击,接着言:“军中都传言,陈渊之亲军榆林军实乃御林军,可见其实乃早有谋逆之心。”
别人是越说越信,崇祯越来越觉的陈渊不可靠,慢慢变的疑神疑鬼,回想起朝日的种种,也越来越认为陈渊生有反骨。
“好个陈渊,立刻指旨,着命锦衣卫下去拿了陈渊来京师问罪。”
在陈渊还在西安享受着嘉奖令之时,几日之后捉拿令又至,顿时让陈渊傻了眼。
“……逆臣陈渊,枉费朕心,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现革去一切职务,着锦衣卫捉拿回京,另榆林军从者,吴元清,陈岩二人也革职查办,随陈渊一同回京调查!……”
陈渊等没有准备,就这么如此被抓,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
这是温体仁一党的胜利,也是旧实力对新势力的胜利,此事的后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大明朝日后的走向。
诏狱的大牢之内,月前陈渊被关押在此,现在的情况,他不得不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事如果处理的不好,他将落了个和袁崇焕一样的下场。
他用脚想都知道到底是谁害了他。
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个旧势力最大的代表,也将是自己推行新政的最大阻碍。
原先他只以为和他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就惹不到他,可是如今看来,他还是想的有些太简单了。
这个世界,还真的存在我不犯你,你还犯我的人,这个温体仁看来是必要和他决一生死了。
北京长安街,温体仁从皇宫办完功回府,几个轿夫抬着他从此而过,两旁还有数个护卫为其开道护航。
突然在人们都没有注意之时,突然有石块飞来,直砸向其轿顶。
“是何人袭击。”护卫们赶忙警惕了起来,却不想有更多的石块飞遁而来。
“狗贪官,去死吧!”
“去死狗贪官!”
……
伴随着这些的石块,还有一众的谩骂声,百姓们群青疾愤,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护卫们放大眼睛想找到带头者,却见人人都是带头者,人人都参与到了攻击的行列中。
温体仁在轿内被砸的七荤八素,听着外面的声音,却是一刻也不敢出去轿外。
“快带大人先离开这。”
护卫们赶紧先保护着温体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期间不断有轿夫与护卫被石块砸伤,显得狼狈异常。
当今首辅竟当街被百姓如过街老街般人人喊打,这起事件简直引爆了京城官场,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都传到皇帝那儿去了。 肱股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