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终于决定讨伐曹操,这一消息因一纸“讨贼檄文”而传遍四海,顿时天下震动。曹操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急忙聚集文武,商议对策。
在战与和之间,文官们有着不同看法。其中孔融认为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孔融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毕竟袁、曹实力悬殊,他们皆担心若何袁绍硬拼,兵败之后必然危及自身。
甚至就连曹操此时也有议和之意,只是他并非完全害怕袁绍的实力,而是此时开战对他来说劣势太过明显。本来他伐吕布就是为了取得徐州作为自己的战略后方,结果现在又被刘备重新占据,一旦此时和袁绍开战,他将两面受敌,甚为不利。
然而荀彧却笑道:“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道:“袁绍雄踞四州,地广民富、兵精粮足。更有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等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等忠义之臣。其部下颜良、文丑皆勇冠三军,高览、张郃等人俱世之名将。如此何谓袁绍为无用之人?”
荀彧笑道:“兵贵精不贵多,丞相麾下精锐皆可以一当十,袁绍兵多何用?其虽有四州,却皆苦寒之地,人口、赋税、钱粮岂能与丞相所拥之中原相比?至于袁绍麾下文武,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水火不容,早晚必生内变。而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荀彧这一番话犹如一道强心剂打入曹操体内,另起信心倍增,此时他又想起昔日郭嘉对他说的“十胜十败论”,便更加坚定了打赢此战的决心。
孔融被说的哑口无言退回班内,此时曹操说道:“我意已决,一战便要和袁绍决一雌雄。只是如今袁绍与刘备联合,我军本就兵少,若两面受敌则难有胜算。对此,诸位有何良策?先灭刘备,亦或先退袁绍?”
郭嘉上前说:“袁绍大兵压境,然中间有大河(黄河)阻拦,丞相可派部分精锐分守白马津、延津两处渡口,阻扰袁军渡河。丞相则当亲自领兵征讨刘备,待扑灭刘备,再全力对付袁绍。”
曹操问道:“如此,则需有善守之人坐镇两处渡口及后方两处要塞,何人可担此重任?”
郭嘉举荐道:“白马渡口及要塞可令东郡太守刘延亲自坐镇,而延津两处在下举荐于禁将军,且可令其总督白马至延津一线战事。只要能阻袁军三月,丞相便能在这期间灭了刘备,更有充足时间做好和袁绍决战的准备。”
此时曹操看向于禁,问道:“于禁,我若与你精兵五千,令你与刘延联手,阻袁军于北岸三个月,你可能做到?”
于禁出列答道:“末将能做到!”
“好,此战若能胜你便是大功一件!”曹操喜道。
于禁听罢拜谢而后再回班内。
之后,曹操又命琅琊相臧霸巩固齐、北海、东安等地,以防袁绍弃南线不顾,从东面进攻,同时也能切断刘备和袁绍的联系。接着又派贾诩前往关中,协助钟繇安抚关中、抵御西凉。最后又再决定派一人前往荆州安抚刘表,于是孔融举荐一人。
孔融道:“今有平原祢衡,字正平,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辩才无双,或可使其前往荆州见刘景升。”
曹操一听,不由说道:“孔文举既然识得此等大才,何不早荐?”
孔融说:“只因其心气颇高,在下恐冒犯了丞相。”
曹操却说:“但凡有大才者,身上难免有些傲气,欲招揽天下豪杰,岂能没有肚量?莫非文举认为操乃是心胸狭隘的小人?。我看这样,明日我于相府设宴,宴请百官,望文举务必将其请来。”
孔融一听大喜,满口答应。
程昱见曹操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便将原本欲说的话咽了回去。其他人似乎对弥衡也不熟的样子,宇文宪倒是熟得很,毕竟“祢衡裸衣骂曹”的故事太过精彩。
对付袁绍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曹操出征刘备也需要几日准备,所以曹操才有想要设宴一见弥衡这位传说中的“大才”。
众人退出相府后,程昱、荀彧并排走。荀彧问程昱道:“仲德方才有话要对丞相说?”
程昱说道:“本欲告知丞相,那弥衡不过一介书生,且狂妄至极,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怎奈丞相求贤若渴,在下亦不好说什么。”
荀彧却道:“若弥衡若真如仲德所言,相必明日他也见不到丞相,或者说他根本不想见丞相。”
程昱一想似乎不无道理,便道:“如此丞相岂非自取其辱?”
荀彧道:“若有人能令其前来赴宴,我料其必言语失当惹怒丞相,如此丞相自然对其嗤之以鼻。今后丞相量才选将之时便不如如此轻率,定然会先观人品而后观其才。”
程昱问道:“如此甚好,可谁人能劝其前来?据说此人唯与孔北海(孔融)及杨修交好,杨修黄口小儿不足用,孔北海怕也说不动弥衡。”
此时荀彧正好看见了走在前面的宇文宪,便说道:“这等事文人出面是不行的,须得武将前往。”
于是,宇文宪就这么被坑了,次日他便奉“曹操之命”前往孔融府上请弥衡。
此时孔融正犯难呢,曹操让他带弥衡去相府赴宴,弥衡却因为看不起曹操不去。孔融苦口婆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弥衡依然不为所动。
正巧宇文宪带着一队虎贲卫士前来,孔融见状大惊,暗道:“莫非因我等迟到,曹操动怒?”
孔融出门相迎宇文宪,二人礼毕,宇文宪说道:“在下奉丞相之命来请弥衡先生前往相府。”
孔融一脸为难的说:“这个,麻烦将军转告丞相,其今日身体不适,恐不能赴宴,在下其实也正欲前往相府向丞相当面解释。”
宇文宪却说:“可否让在下入府中一见,看看得了何病?回去之后也好向丞相交差。”
孔融心说宇文宪一进去不久露馅了,于是说道:“这就不必了吧,在下虽将军一同前往相府不救行了。”
宇文宪又说:“先生欲往相府是先生的事,在下却又有在下的事。丞相命我来请弥衡先生,我纵然不能请到也当见到,否则回去丞相问起是否亲眼所见,我如何应答?还望先生不要难为在下。”
孔融实在担心曹操要是知道弥衡装病不见他必然为他自己招来大祸,可眼下宇文宪咄咄逼人,孔融真不知如何是好。
宇文宪见孔融还不让开只好来硬的了,当下便硬闯进府,孔融哪里拦得住。只见宇文宪带人进到内堂,看见一位二十出头、书生打扮的人正在看书。
宇文宪上前问道:“敢问足下可是弥衡、祢正平?”
只听那书生道:“金甲红袍,头戴紫金冠,你便是那杀了吕布、夺其妻女的无耻淫贼宇文宪吧?”
“大胆!”宇文宪身后卫士听到那书生辱骂宇文宪便上前呵斥,宇文宪虽然之前流言蜚语听得不少,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当面这么说他。正所谓“佛也有火”,饶是待人向来谦和的宇文宪此时也有不少怒气。
不过那书生这么一骂,宇文宪也可以肯定眼前此人就是弥衡。随后赶来的孔融听到弥衡这么骂宇文宪,不由说道:“正平怎可如此失礼?”
实际上孔融对于宇文宪的“那件事”也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的,只不过事情也已经过去那么久,而宇文宪除此之外给孔融的印象并不坏,因此孔融对宇文宪还不算特别排斥。何况宇文宪是曹操的爱将,孔融虽然讨厌曹操,但他对曹操扫平诸侯还治下百姓太平之事又心存感激。所以眼下,孔融虽与弥衡是好友、忘年交,但见弥衡无端辱骂宇文宪,亦是看不下去。
宇文宪则对弥衡说:“看来足下便是弥衡了,丞相及百官在相府已等候多时,烦请足下与在下速往,莫要让众人等急了。”
“我道今日相府为何如此吵闹,原来是一群豚犬齐聚,向盗贼摇尾乞食。”弥衡这边回了宇文宪的话,又对孔融说:“文举兄万不可去,否则惹来一身污秽悔之晚矣。”
孔融对于弥衡的这一性格是无奈的,但在宇文宪看来,这种人不过是只会刷嘴皮子罢了。放在后世,怕是被人打死在街头都没人可怜。
宇文宪不想再和弥衡废话,于是说:“若足下不肯走,那只能怪我等无礼了。”
谁知弥衡听完哈哈大笑,站起来说:“尔莫非想用强?也罢,一介匹夫只知蛮力,不怪尔。想必吕布妻女尔也是如此夺来的吧?只是其却也不知廉耻,本为吕布之妻女,刚刚丧夫、丧夫便又嫁与夺亲仇人。无耻淫贼和**荡妇倒也是相得益彰、天作之合,此等佳话必定流芳百世、千古不朽。”
“弥衡疯了”,此刻孔融是这么想的,“弥衡找死”,这是在场虎贲卫士所想的。而宇文宪则没想那么多,上前一拳将弥衡打翻在地,只见弥衡嘴角鲜血直流。 曹营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