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番外篇: 当年抄家
第810章 番外篇: 当年抄家
柳清州出营帐时,苏扇正要进帐篷。他跟易安约好要出去狩灵……
“广陵候。”苏扇弓腰。
柳清州讽刺道:“别来无恙。”
“下官有些东西恐怕是广陵候想要的。”
柳清州斜了他一眼没有放在心上。
安笙抱膝在床榻上养病,见柳清州回来了,她剜了他一眼。“听说你特意赴了易安公主的约。”
“我跟她摊牌了。”柳清州宠溺的揉揉她的脑袋。
安笙冷嘁,她不悦道:“她都向皇上请旨跟你成婚了。”
“那也得看我答不答应。所以我特意跟她谈了此事。”
“易安会答应你吗?她对你可是年少情深。”安笙真的忍不住想要掐掐他。
“没什么年少情深,不过是利益关系。”柳清州若是知当年的举动会带来这么多麻烦,宁愿当年从不认识易安。
安笙就知道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说道:“用我帮你摆平吗?”
“我的事情,自然是自己摆平!”
……
夜里,一群面目姣好嫩白的男子被绑起来扔到草场上等候处决。
“我们可是易安公主的人!你们放肆!”
苏扇给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纷纷将刀剑架在他们的脖子上。“笑话!你们非官非宦怎会是公主的人?”
柳清州披着银白色的披风立在草原中央,目光清冷无情的睨着他们。
“侯爷,您救救我们啊!我们是公主的……内侍宦官罢了。”面如冠玉的男人哭哭啼啼的辩解。
柳清州细长的一挑,他似笑非笑的看向苏扇,“是吗?他们当真是宦官?”
“侯爷,方才臣查证过了,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男人!恐怕是邻国派来刺客,想要伏击公主也说不定。”苏扇抱拳答道。
“来人,把他们拖下去斩首示众!”柳清州无情的宣判。
“我们要见公主!我们是公主的人!敢动我们,公主是不会放过你的!”男人凄厉的哀嚎,眼泪都吓出来了。
就在这时,易安急忙赶过来。“这都是本宫的内侍。侯爷,你们误会了!”
不等柳清州说话,苏扇便道:“微臣照看公主多日,发觉这些奸人分明不是宦官却顶着内侍之名徘徊公主左右!微臣实在担心公主!”
“你……”易安狠瞪他,几近咬牙切齿。
柳清州一如既往的脸上蕴着温柔的笑,“公主可有什么话想跟我们说?”
“本宫……”易安语塞,这种事要她怎么说呢?
顾御宸跟易庭向这里走来。易庭的脸色阴沉晦暗,他上前一把抓住易安的胳膊,“别闹了。”
“我没有闹!他们陪我了那么久,怎能全都杀死?”易安说道。
顾御宸冷声道:“白璐国若是出了刺客,怎么想易焕国交代?”
“臣已经决定,将他们就地正法……”柳清州抱拳。
男人们发出哀嚎:“我们冤枉啊……我们都是公主的人!我们不是刺客!”
“公主救命啊。”
易安极其不舍,心痛不已。他们都是她这么多年来找的像柳清州的人……陪她很久了,她真的舍不得。
“公主,怎么他们跟你很熟的样子?”柳清州含笑问道。
易安气得差点咬碎银牙,她挣开易庭的手,走近柳清州。“你到底想做什么?柳清州,你不会吃醋了吧?”
“我只是想要公主一个态度。”柳清州小声说着,“公主若是不在纠缠,明日离开白璐国,我便放过他们。”
“你……”
柳清州忽而声音变大,他回头看了一眼男宠。他装作疑惑的口吻:“你们非官非宦,居然养在公主身边……那你们的身份是……”
易安、易庭的心都咯噔一声。
公主养男宠,若是被天下人知道,还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到时候一提易安,就想到易焕国!
易焕国还有何颜面在诸国中立足?
“易安……”易庭咬牙切齿说道。
易安眼一闭,跺了跺脚,急促说道:“他们是我的亲信……侍卫而已。”
柳清州再一次小声问道:“公主可是答应了?”
“是……”易安的声音很小,夹杂着愤怒。
柳清州跟苏扇拱手跟易安赔不是。“得罪了,看来是我们多虑了。”
易庭松了口气,立即打圆场,“呵……侯爷跟苏大人也是关怀公主,何错之有?”
“太子能体谅甚好,毕竟公主的事不容丝毫马虎。”顾御宸转身离开。
易庭给易安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赶快回营帐。
当夜,易安便带着十几个男宠离开了狩猎场,离开帝都。
天亮时,所有人都拔营离开。
安笙听说易安走了,当即就想到是柳清州干的。
她扯扯柳清州的衣袖,娇憨好奇的问:“你是怎么解决易安的?她对你的感情很深呢。”
可惜,在那些男宠面前,他算不得什么。
“并非是我。”柳清州实话实说。“都是苏扇想出来的。他接洽公主后,发觉每晚都会有不同的玉面公子在她的营帐侍奉。”
安笙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她怎的也没有想到一个公主的生活如此淫靡。
她搓了搓胳膊,几分感慨,“没想到苏扇还会帮我们。”
“这是他欠我们的。”柳清州觉得礼尚往来理所应当。
……
安笙回广陵侯府后,休息了一个时辰,便赶去了画阁。
几日不在,画阁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风生水起。
就在安笙查完账目,准备回府时,苏扇上门来。“安笙。”
“易安的事柳清州跟我讲了,多亏了你。”安笙对他释怀的笑笑。
苏扇的脸色却不好看。他将一本拓印本从袖中拿出,递给安笙。“本来不想说的,但你有必要知道。”
安笙觉得苏扇的表情过于严肃了些,她的心跳瞬间加速。“究竟是什么东西?”
“你自己好好看看吧。”苏扇转身离开。
安笙觉得莫名其妙的,她给柳清州买了只荷叶鸡回府,遂翻开拓印本看了起来。
这是四年前的财务流动。
上面用红笔记载着一笔十万两的赈灾资金归入了赵尚书手里,然后入不敷出,朝廷又播了银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