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保媒大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总而言之,李承道不给李靖拒绝逃脱的机会。
儒学的经典性,李承道否认不了,但要儒学统治天下、世人逐之,想想,睡梦中也会被笑醒。
其中,上层的统治阶层,尤其是未来一代,所受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明言其为关键,相比之下,不为过。
“老夫不认为,一群初出茅庐的羊羔,能比得上我大唐身经百战的兵士”
书桌旁,李靖手边放着的,是从底层兵士处收集、调查来的宝贵经验。
“有些东西,从士兵身上是得不到的。譬如,战争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一张大唐疆域图上,李承道指了指西南角的吐蕃所在地“中原人到达这里,会有一系列的异常的身体反应,大唐的兵士知道?”
“异常的身体反应?隐王殿下具体是指?”浓眉皱起,不单是士兵,李靖同样不懂得,他口中的异常反应为何物。
“初入吐蕃高原,通常每一个中原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人,也许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中原人在未适应之前,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动,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到了晚上立马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李承道直勾勾地盯着吐蕃高原,沉默了一阵子“如果……如果大唐与吐蕃交战,又是在客场作战,猝不及防的大唐士兵,至少会丧失一半的战斗力,变为吐蕃士兵眼中待宰的羔羊”
而在李靖听来,或许,李承道只是在危言耸听。大唐与吐蕃相邻不假,但要发生战争,不容易。
一阵短暂的沉默。
“大唐没有必要与吐蕃发生战争。吐蕃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也没有与大唐发生战争的能力”简略地分析,李靖得出了结论。
无它,对于吐蕃的现状,李靖多少了解一些。
“卫国公的推断,也仅限多少年前的情报了吧”李承道拿起笔,在地图上给李靖圈出了吐蕃的整个一大部分。
“卫国公知道的是,吐蕃羌族四分五裂,部族林立。一旁更有鲜卑人的吐谷浑部,作为强敌牵制。吐蕃要想入侵中原,难于上青天。但卫国公绝对不知道的是,吐蕃羌族的雅隆部,出了个不得了的年轻人物。其祖辈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部族的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为部族壮大创造了条件。而这个年轻人,在部族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极有可能征服吐蕃高原上的诸羌部。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乃至鲜卑人的吐谷浑部,全部可能被他征服。如此统一了吐蕃高原,内部又得以稳定,卫国公认为,他有没有可能崇拜汉武帝刘彻一回,将身边这位邻居赶跑,享受一下这片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
“隐王殿下所说的,全部皆是猜测,不是吗?”双目中精光一轮,李靖眯起眼睛,淡淡道。
吐蕃要入主中原,也会是吐蕃在客场作战,而不会是大唐在吐蕃的主场作战。这一点,十分明显。作为军事专家的李靖,在自己的主场,不会认为自己会输掉战争。况且,他担忧的,从来不会是这些。
“是啊,我只是猜测;吐蕃对大唐用兵,大唐也是在主场作战。卫国公是这样认为的吧”李承道指着这一大块区域,一下一下点着“那,吐蕃要一而再、再而三骚扰大唐边界线,会如何?陛下会不会想要一劳永逸,派人带兵打出去,企图彻底打垮吐蕃,将吐蕃重新变为四分五裂的状态?亦或者,这么大一片区域,陛下要是心动了,生出将其占为己有的心思怎么办?敌军攻入内地,大唐的军事防御形式不利,需要卫国公训练的特种部队去往吐蕃,破坏敌人的后勤保障,断其粮草补给线,又如何?”
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李承道转过身来,笑对着李靖“这么大的区域,堪比汉武帝的功绩,陛下不心动,我也会劝服他的。卫国公觉得,这个理由如何?”
没错,有这种攻出去想法的,是李承道的怀疑心理在作怪。
唐朝,尤其是贞观年间,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骄傲,甚至登上了神坛。如此,倍受推崇之下,一些人的怀疑接踵而至。有人开始怀疑,怀疑唐朝贞观之治的繁华与强大的真实性。前面的唐宋两朝军事对比,是一个例子。有人认为唐朝统治者美化了文成公主入藏,实际文成公主不过是战争失败的和亲事实;在西~藏吐蕃,她是在给松赞干布做妾做婢,也是一个例子。
作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李承道很不合格。你要问他哪方是正确哪方是胡扯,他不会给问者准确的答案。因为,他哪个都不相信。
前面的唐宋军事对比,他没办法验证了。那么,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就等着看看吧。看看到底谁是真,谁是假;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
他有这个机会,大唐与吐蕃之间,有这么一仗要打。
否则,平淡的生活总是会让人觉得,天地间充斥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淡淡的无聊忧伤。这生活会有点温暖,有些伤感;同样,会有些无聊,甚至,有些厌恶。
反正,有他没他,大唐与吐蕃之间,当有一场战争这一事实,不会改变。松赞干布,也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莫非,隐王殿下与吐蕃之间,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忽地,此般想法涌上李靖心头,令得他眉头紧皱,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李承道与孙道声称走遍天下,那么自己的这种猜测,不是没有可能。他宣称要说服陛下,更可以看成是一种侧面证明。如此,他的话语有几分真假,便值得商榷了。至少,不会是全信。
“百闻不如一见,卫国公可以派人入吐蕃侦查一番,自然便可辨得晚辈所言是真是假。或者,等对方遣使臣入朝,卫国公再亡羊补牢。与晚辈所言真假一样,为时已晚与否,晚辈不敢不保证”
对方始终未奉茶,故废言废语了不短时间的李承道,舔了舔嘴唇,将话题拉回到原意上来“让这群学生接触些周围国家的动态,会让他们头脑清醒些,让他们明白歌舞升平永远不会存在,士子向往的垂拱而治永远不会实现。这一点,对大唐的军人,对大唐,都有好处……当然,这些全部是晚辈的一己私见,可取与否全部在于卫国公。现在,晚辈更愿意与卫国公讨论的,是崇文馆学生阶段考教的问题”
千扯万扯,离不开权力,与争权夺利的迷失。
对此,自诩站在山顶的李承道,一样逃脱不掉。对于唐朝……李承道终究不能成为李承道。某些即成的事实,改变它,与不改变它,与李承道,无所谓。他,从来不愿意成为英雄。
但,排除怀疑心理之外,唐朝的政~治条件,任由李承道发挥的舞台,他希望,其他人别来打扰。破坏,更不要。
“学生的考教,隐王殿下不妨出一张考卷,由此测试他们的学习”
书房内,门窗紧闭。阳光透过窗纸,将房间映照得足够明亮。使得那淡黄色的灯光,只能安安静静的燃烧着,仿佛不存在一般。
“不实践,晚辈费尽心思开这门课干什么”李承道摇了摇头“卫国公放心,陛下会同意的。尤其是,这场考教会安排在他回来长安之后,立即”
耽搁时间的事,在李承道心中被排除掉了。李世民的回归,意味着新一轮、同时最为激烈的一轮士子热潮的到来。作为始作俑者之一,李承道必须要先一步从中逃脱出来。顺便,将这群能够造成影响的家伙带出长安城,让他们插手不得;包括,即将召回的李承乾。
“晚辈认为,他们需要一位夫子带队,顺便有一位稳重的将军保障他们的安全。卫国公以为,哪个将军合适?”
给你个台阶,给你个理由,给你个机会,你要不要,是你的事……
李承道从卫国公府出来的时候,天还未黑。
时值黄昏,如血的夕阳挂在天边,将天际染成了橘红色。远远看去,鳞次栉比间的那一片天空,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承道站在道路中央,仰望着那一片天空一阵子,方才与身边的高通交代道“将今天我在卫国公府与李靖的对话一字不漏地重复给你们的陛下。其他的我不管,第一我要绝对安全的考教地点,第二我要李承乾在考教开始前回来”
嘶哑的嗓音至此落下,转身再转身,回到原地原方向的李承道又说道“麻烦,带路去长孙无忌的府上,我去找长孙冲……走后门就好。这一趟,我不希望被别人看见”
点点头,高通找来了人,李承道却依旧站在原地。
“算了,那两幅画还没挂上吧”李承道挠一挠头,放弃了造访长孙无忌府院的打算。
“没,打算晚上再行动的”走了两步的高通停住,转回身。
“让人去找长孙冲,说我约他到怡红楼一聚,他家的怡红楼”得到肯定答复的李承道,朝着自己能够找到的怡红楼方向,起步而去。
长孙冲啊,长孙无忌的长子……如果长乐的确喜欢这位温文尔雅的表哥,自己要怎么办才好?棒打鸳鸯?任由两个人自由发展?完善他们的命运轨迹?难道要为长孙无忌圆梦?
头疼啊。
为什么长孙冲要真心喜欢表妹呢?
为什么李世民要最爱长孙皇后呢?
为什么长孙无忌权力心如此重呢?
为什么李渊不老实地做太上皇呢?
头疼……
遥远的彼方,李世民与武照,早已启程。挂念着长安、挂念着心中的人,两人皆有些归心似箭。由是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他们的行程很快。长安城李承道露面之时,他们已经在半路上了。
遥远的长安,某种意义上算是消息鄙陋的李承道,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他正在怡红楼的角落中,带着黑色的斗篷帽,喝着免费的茶,等着长孙冲的到来。为了不浪费,他连一碟小点心都没有要,遑论陪酒的酒女了。估计,要不是他桌面上放了一把制式唐刀,与身边的高通,怡红楼的人早就出来将他赶出去了。
而长孙冲一袭素衣低调赶至之时,经引导见到他这副德行,不由得挑了挑眉毛,嘴角微不可察地抽了抽。
反观李承道,在等到来人走至自己桌旁之后,则是悄悄地翘起了嘴角,在斗篷帽子之下。 保媒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