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是燕王僖的儿子,他的身份虽然是太子,却做了大半辈子质子。他曾经先后流亡于赵、秦两国,寄人篱下,命运坎坷。太子的光环没有给他带来尊严,反而让他受尽磨难,落魄于大国之间,奴颜卑膝、强颜欢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燕太子丹最不愿缅怀的记忆,是他在秦国的日子,想起来就会热泪盈眶、痛哭断肠,性格暴虐的始皇帝是他终生的噩梦。
经历过涉及赵太后的那场宫廷哗变之后,始皇帝饱受打击,性情大变。他正常的时候,忧劳国务、勤理政事,一副有道明君的做派。反常的时候,就会疑神疑鬼,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尤其喜欢折磨与他亲近之人。
用现代医学去解释始皇帝的行为,他是得了精神分裂。始皇帝这个病,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燕太子丹。他们在幼年相识于邯郸,算的上总角之交。一个是从小寄居赵国的质子,一个是被父亲暂时抛弃的遗子,难兄难弟在异国他乡偶遇,类似的经历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没有给燕太子丹的秦国生涯带来任何好处,始皇帝总在病发之时出现在他面前,用非人的手段,把燕太子丹操练的死去活来,用这种特殊的手段,祭奠他们逝去的美好童年。
公元前232年,燕太子丹抓住李牧大败秦军,始皇帝对他监管不严的机会,逃脱升天。带着布满创伤的心灵,拖着残破不堪的身躯,回归燕国。他从此立下重誓:此仇不报,永不为人。
燕太子丹怨恨始皇帝无可厚非,可是想要报仇,谈何容易?这件事也就一拖再拖,终于拖不下去了。
秦国灭赵,燕国赖以据秦的屏障失去了。听说始皇帝亲临邯郸,大杀赵国宗族,以报幼时饱受欺凌之仇,手法凶残、血染长空。燕太子丹恍惚之间,又回到秦国,回到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如果不解决掉始皇帝,他早晚还要再入炼狱。
生平不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燕太子丹无论为国为己,都必须奋起反击。最有豪情壮志的做法,莫过于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可是这不符合客观事实,举燕国之兵,未必能撼动秦之一毛。
硬拼不行,唯有智取。
燕太子苦思冥想之后,琢磨出刺杀始皇帝的主意。正是这个臭点子,救了跟他素未平生的负刍。
想到报仇办法的这些日子,是太子丹生平最开心的时刻。让刺客伪装成使者拜见始皇帝,朝堂之上骤然发难,将其劫持。效仿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要求秦王签订收兵协议,退还所占各国土地,并不得再从事侵略。如果始皇帝答应还好,不答应,就杀之而后快。始皇帝死后,秦国必生大乱,而秦国大将都擅兵于外,难保不生异心。只要派人前去笼络,以裂土封侯诱之,定会有人逐私利而背秦。到时候燕、赵、魏、楚四国趁机结盟,利用秦国内忧外困、忠奸相疑,将秦国打回娘胎里回炉。
燕太子丹脸上露出阴灿灿,略带满足的笑容,压在他心头的重负卸下大半,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明眼人都看出燕太子丹的想法有多幼稚,只能用漏洞百出来形容。正常的始皇帝英明神武、处事练利、礼贤下士、重用人才,不仅秦国百姓拥戴,秦军将士也都对他敬服。这也是为什么物转星移、几度春秋,始皇帝能够历经宫廷变故而始终稳坐王位、不动如山的原因。想让秦国生乱?只会给四国招致更大的兵患。
所谓乐极生悲,燕太子丹的打击来了。
鞠武是燕国的太傅,在燕国地位尊崇,燕太子丹以师拜之,对其言听计从。当他听到燕太子丹刺秦的计划后,连连感叹造化弄人,可惜了好好的孩子,愣给始皇帝打傻了。他向燕太子丹进言:“刺杀秦王,实乃愚行,万万能为之”。
一,刺杀须用凶器,刺客上朝之前,肯定要经过复杂的安全检查,如何携带?
二,刺杀需要贴身,秦国朝堂之上,百官罗列、文武俱全,如何靠近秦王?
三,倘若刺客得手,秦王被迫答应请求,事后又拒不履约,燕国奈何于秦?
四,秦王死不应允,刺客痛下杀手。秦国必然会兴兵报复于燕,燕国如何避祸?
别看燕国贫弱,还真有聪明人。鞠武对事情的分析判断精准老道,有王佐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苏秦那么大本事都在燕国栽了,鞠武也只能陪着扶不起的阿斗,坐等亡国。
燕太子丹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纵然秦国还地复韩兴赵,以六国之势,也只能坐吃山空,守不住家业。秦国想夺回失地,再发兵即可,这样流于形式的退让,对六国有什么实际意义?
鞠武给燕太子丹提了建议,应该西与魏、东与齐、南与楚联合,哥几个搞好关系共同抗秦。再北上跟匈奴讲和,引进强有力的外援,四海同心、齐力断金。
太子丹的回答是:“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然,恐不能须也。”他觉得鞠武计谋虽好,然而须时太久,徒令人心烦气躁,难解燃眉之急。
鞠武对燕国的耐心和忠诚不容置疑,他沉思良久,又出一计。这次的计谋只能用阴毒来形容,鞠武老而弥坚、矢志报国,不惜破坏自己淳朴善良的形象,想出来的办法到底是什么?
全本书-免费全本小说阅读网wWw.QuanBe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