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权唐

第695章 朝会

权唐 格鱼 8267 2021-04-06 20:3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百九十二章朝会

  定王李侗奉皇命作为遣婚使护送被改封为纪国夫人的纪国公主以及被改封为安国郡主的回纥公主骨云离开长安赶赴江南大婚,因为李侗也好,纪国也罢,平日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种长途跋涉的苦,所以他们这一路上风餐露宿走走停停,倒不如苏婳从饶乐都督府出发,反而先行到了江宁。

  而过了徐州之后,在即将渡江之前,纪国突然患上病,高烧不退。李侗无奈,只好率队退回徐州,命令地方官延请名医来给纪国诊病治疗。

  虽然只是因为夜半着凉偶受风寒,但毕竟纪国体质较弱,加上前番她身体接连遭遇重创,也毕竟留下了不少隐患,老病新病叠加起来,导致她发起了高热,一连数日都卧床不起。李侗无奈,只好在徐州停留下来,准备待纪国病体养好后再赶路。

  骨云其实是无所谓的。她对于孔晟,并无半点好感,被迫与孔晟缔结婚约,也是为了保护义父磨延啜可汗的性命安全,以及维护所谓的回纥与大唐和平盟约的大局。

  所以早一天晚一天到江宁,骨云无动于衷。她其实恨不能不去江南——纪国卧病在床,她便在徐州城内城外或郊游或演习骑射武艺,自得其乐。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徐州地方官府对她极尽逢迎,最大限度地满足骨云的各种要求。

  李侗并不知情,就在纪国生病这两日间,京城竟然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太子李豫从骊山别宫返回长安。老皇帝是皇帝出于某种忌惮心理将之安置在骊山别宫养老的,因为天无二日当今天下不可能存在两个皇帝,加上前番老皇帝各种复辟的蠢蠢欲动,这才导致了皇帝下了决心。

  其实皇帝也没有第二种选择。如果他对老皇帝背后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在很多老臣的蛊惑撺掇下,老皇帝肯定对夺回皇位并不死心,因为这皇位本来就是老皇帝的,皇帝不过是趁着安禄山谋反的危机当口取而代之罢了。

  皇帝本来是狠下心准备让老皇帝老死在骊山的。但前番老皇帝突然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多时,宫里御医诊治无果,最后无奈地下了结论:老皇帝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连番变故,人生大起大落,皇位被儿子夺去,身边没有一个体己之人照料,无尽的权威沦为守在骊山别宫的孤苦伶仃,老皇帝的心情之郁积可想而知。加上上了年纪,受点风寒就诱发了伤寒重症,积重难返了。

  皇帝终归还是心软,也是孝顺之人。他再三斟酌,还是答应了老皇帝近臣颜真卿等人的第三次进表请求,让老皇帝返回长安治疗,然后安享晚年。

  而皇太子李豫守在老皇帝身边,一路护卫老皇帝返京,也不算违背皇帝的圣旨。就在李豫跪伏在麟德殿外痛哭流涕不止之后,皇帝长叹一声,也就再下了一道圣旨,念在皇太子对老皇帝的一番赤诚孝心上,准许皇太子结束在骊山的幽闭,返回东宫。但在圣旨上也警告太子要恪守礼法,为国尽力云云。

  孔晟是不知道这些情况,否则孔晟就不难猜出,李豫身边肯定有高人在背后为之出谋划策,瞄准了皇帝的软肋,还是东山再起。

  不过,皇帝的警惕之心仍然不减。李豫虽然返回东宫,但也不敢再像过去一样与朝臣结党营私,他大多数时候都在东宫闭门读书,很少与外界交往,甚至谢绝了很多原本就是太-子=党的人的拜谒。

  朝政尽数掌握在了李泌和杜鸿渐两人手里。而京城的兵权,禁军指挥使则是南霁云。当然,名义上皇帝自己亲自执掌禁军,南霁云不过是皇帝的副使。最近还有一个人被皇帝重用,那就是神龙卫副使张巡。

  张巡的忠诚和才学深得皇帝的赏识,如果不是神龙卫目前无人掌控,他肯定早就让张巡出阁拜相了。

  老皇帝和东宫太子返回长安之后,倒是相安无事。但没有两天长安就风起云涌,来自江南各大世家的代表接连赶到天子脚下,分别通过各自背后的京城权贵、以各种方式控告江宁郡王孔晟。

  不少朝臣在朝会上参了孔晟一本。汇集起来,关于孔晟,罪名主要有这么三项:其一是假传圣旨、在江南作威作福;其二是欺压世家和士子,掳夺世家财富、疯狂敛财;其三是擅自废黜朝廷均田令。

  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所谓控告,皇帝一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一些个江南豪门跑到京城来告黑状,皇帝心里多少有些不喜。再者他对孔晟有着基本的了解,知道孔晟根本就不是贪婪之人,没有人比皇帝更清楚,孔晟名下的孔氏商坊拥有着怎样的财富总量。宫里围绕着皇帝的一应用度、神龙卫的所有开销,说穿了都是孔晟个人之力在支撑,这样的人你指责他在江南疯狂敛财,皇帝怎么可能相信?

  但架不住控告的人实在是太多,皇帝迫于无奈,只好假意让李泌出面让有司查办一下,打的本来也就是拖一拖的主意。同时暗中嘱咐李泌,给孔晟下一封书函过去,让他注意一下不要在江南搞得沸反盈天。

  这两天的朝会搞得皇帝很是厌烦,但最近朝廷政务繁多,平定剿灭史思明的河东叛军问题,朝廷国库捉襟见肘的问题,乃至是不是要恢复科举取士的问题……都一起纷至沓来困扰着皇帝。这种事关天下根本的大事,皇帝不可能自个儿做主,必须要通过朝会来讨论确定。

  但只要一开朝会,一个控制不住,就会异化成对孔晟个人的批斗会。不少朝臣打着各种旗号不厌其烦地上书,请求皇帝罢免了孔晟的郡王爵位和总领江南山南两道的军政大权,至少也要制止孔晟在江南的胡作非为。

  皇帝很无奈。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冲着孔晟来的人,背后站着的应该还是太子李豫。别看李豫这几日老老实实呆在东宫,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李豫的手段和性格,他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打压孔晟的良机。

  但只要李豫不公开站出来,皇帝也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今天的朝会,皇帝心里就有些烦躁。那么多的国家大事没有人讨论,朝廷养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能真正为他分忧解难的也就是李泌杜鸿渐这么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人除了争权夺利、除了互相构陷之外,就没有别的本事。

  皇帝端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神色阴沉地扫视着大殿上喋喋不休的某些人,心里有气却无法发泄出来。他深沉的目光突然停留在静静站在一侧的保持着异样沉默的皇太子李豫身上,心头暗暗有些后悔。

  但老皇帝病体沉重,如果他不允许老皇帝返回长安治病,就会落下不孝的骂名,被天下人诟病。而皇太子李豫跟随老皇帝一起返京,天天都去太极宫向老皇帝请安,又上书表示痛加悔改,如果他再继续将他圈禁在骊山别宫,也不是一个长法。

  李豫似乎是察觉到皇帝锋锐的眼眸投射过来,却是面色平静,古井不波。

  前番被皇帝驱逐在骊山别宫,这让李豫突然意识到,自己印象中软弱可欺的父皇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对付,尽管朝中半数大臣投向自己,但因为兵权不在自己手上,他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也不得不向皇帝低头认错。

  禁军兵权被皇帝亲自掌握,而副将南霁云出自孔晟门下。掌控神龙卫的最近受宠的张巡,也是孔晟举荐之人。李豫这两天一直在琢磨着,如何下手拿下这两人。只要将这两人拉到东宫门下,皇帝就变成了失去翅膀的鸟儿。

  李豫没有轻举妄动。他知道皇帝正紧盯着他,皇帝身边神出鬼没的影卫肯定不间断监控着东宫的动静,他在长安城中的一举一动都不会逃脱皇帝的视野。

  当然,李豫也不着急,反正他最忌惮的孔晟已经远在江南,远水难解近渴。而最近江南世家豪门连番来京告御状,正中李豫下怀,他趁势而为,能扳倒孔晟是最好,扳不倒也无所谓,至少要搞臭孔晟的声名。

  李豫本来没打算站出来去触及皇帝敏感的神经。但昨日晚些时候,江南盐漕转运使宋宁的儿子宋彬赶来京城,向他转呈了宋宁参奏孔晟和关于江南民乱的急报,这让李豫狂喜过望。

  那些指责孔晟疯狂敛财在江南胡作非为的罪状,根本不会让皇帝看重,但江南盐漕却是非同小可,如今大唐朝廷财力粮米有半数来自江南,这关乎大唐国运和财政收入,皇帝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没有钱什么也干不成,不要说平叛需要钱,就是养活长安这些权贵都需要大笔大笔的钱粮。

  而且,还关乎江南民乱。十几万人流民的小规模反叛,朝廷未必放在心上,但如果因为江南民乱而耽误阻塞了朝廷盐漕转运,李豫几乎可以想象出皇帝暴怒的场景。

  所以,李豫觉得机会来了。

  孔晟完了。

  一念及此,李豫突然转身走出,面向皇帝拜伏了下去:“父皇,儿臣有报!”

  皇帝的眸光瞬间变得锋利起来,心里冷笑起来:“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吗?这两天装得一本斯文,朕就知道你终归还是会按捺不住的。”

  皇帝淡淡笑了笑:“太子有什么话说?朕洗耳恭听!”

  李豫声音凝沉,一字一顿道:“儿臣接到江南盐漕转运使急报,因为江宁郡王孔晟在江南废黜朝廷均田令,导致德清县士绅袁瑛一伙聚集本地流民十万人叛乱,诛杀本县县令,攻占县城,烧杀掳掠,江南百姓苦不堪言……而盐漕转运使衙门在德清囤积的盐漕百余车,被叛贼劫掠……”

  李豫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字字句句却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大殿之上。皇帝脸色骤变,霍然起身颤声道:“太子,所言当真?”

  李豫不动声色,从怀中掏出宋宁盖有江南盐漕衙门火签大印的文书奏表递了上去:“事关重大,儿臣岂敢妄言?!这是江南盐漕转运使宋宁的急报,请父皇过目!”

  朱辉光赶紧下来为皇帝取过。

  皇帝接过去随意翻看了两眼,脸色旋即变得无比的阴沉。

  孔晟无论在江南怎么折腾,皇帝都不曾当真,因为他了解孔晟,孔晟绝不是那种贪财好物之人,他在江南闹出来的动静八成是因为他要从江南本土权贵手里夺取权力,引起了强烈反弹罢了。

  但江南盐漕却不一样!

  如果失去了江南盐漕,大唐朝廷就运转不下去。这是他对江南盐漕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宋宁虽然才是四品官,但在他心里还是有一定位置的,至少他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官的存在。而天下间四品五品的地方官多如牛毛,没有一个人能像宋宁一样直达天听。

  大殿之中,朝臣噤若寒战。

  李泌和杜鸿渐迅速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李泌迟疑了一会,还是上前躬身道:“请问太子殿下,江南民乱阻塞盐漕,为何朝廷户部没有接到江南盐漕衙门的急报?而更有甚者,江南地方官府也没有向朝廷发来急报……反而是太子殿下先得了消息?”

  李豫冷冷扫了李泌一眼,淡淡道:“李相,你的意思是本宫谎言欺瞒父皇和诸位大人吗?”

  李泌躬身下去:“老夫不敢。但事关重大,李泌参知政事,不得不问,弄清缘由。”

  李泌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

  皇帝在震怒之后,阴沉的目光更是投射在李豫的身上。消息自然不可能有假,宋宁想必还没有胆子假传急报。但地方官府的急报没有来,江南盐漕官的急报没有报到直属管理衙门户部,户部的人毫不知情,反而消息传到了东宫,如果李豫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皇帝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可李豫既然站出来,自然就有应对之策。

  李豫没有理会李泌,而是向皇帝拜了下去:“父皇,江南盐漕转运使宋宁昔年曾与儿臣有旧,因此次民乱阻塞盐漕,系江宁郡王孔晟所起,而宋宁深知孔晟位高权重又是父皇的宠臣,唯恐消息被人压住,耽误朝廷的军国大事,所以才不得已斗胆请儿臣转呈父皇,直达天听。有不妥之处,儿臣愿意领罚!”

  皇帝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李豫的解释很勉强,但谁也说不出破绽来。实际上,就算是宋宁是东宫的人,这也丝毫不影响此事的严重程度。

  皇帝脸色阴沉似水,坐在龙椅上冷着脸环视众人道:“江南民乱,阻塞盐漕,关乎朝廷根基,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李豫躬身下去:“儿臣以为——”

  李豫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皇帝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了:“太子稍安勿躁,且听诸位爱卿商讨。”

  李豫嘴角一抽,默默地退了下去,但他眼眸中的阴狠之色一闪而逝。

  众人面面相觑,都沉默了下去。李泌深吸了一口气,道:“皇上,臣以为,此事若属实,朝廷自然不能怠慢。一则,要立即出兵剿灭民乱,二则立即恢复盐漕转运。臣不才,愿意请旨,主办此事。”

  皇帝刚要点头允许,李豫在一旁冷笑起来:“李相,江南民乱盐漕阻塞,朝廷理应立即出兵平乱,立即恢复盐漕。父皇,以儿臣之见,可命李光弼从洛阳出兵直抵江南,护得江南盐漕安全。更重要的是,导致此次民乱和朝廷盐漕损伤的罪魁祸首孔晟,若不裁处,江南氏族民心自不安稳。”

  杜鸿渐笑了笑,出班道:“太子殿下,民乱阻塞盐漕,根由必有,但就因为江南盐漕官的一封急报就将罪名加诸于孔郡王之身,是不是太草率了?再者,李光弼大军正与郭子仪合兵一处,围剿河东史思明,这个时候若再分兵江南,首尾必不能兼顾。”

  “陛下,事发江南,江南还有数万江南官军在,不如下诏命孔郡王率军平叛,以孔郡王昔年平乱河南光复东都洛阳的赫赫威名,区区民乱其实不足挂齿。”

  李豫放声狂笑,声音却变得冷漠起来:“杜相,江南安定至今,哪怕是中原乱起,安贼铁骑横行,那江南亦繁盛如故。可孔晟去江南开府不足半载,江南便民乱平生,而江南士族官绅怨声载道,进京告御状者纷至沓来……如此种种,杜相敢说这与孔晟没有半点关系?”

  “孔晟奉皇命开府江南,执掌江南山南两道军政,江南民乱盐漕阻塞,他难辞其咎。父皇,儿臣以为,若不严惩孔晟,则无法服众!目前河东史思明叛乱未平,江南若不安稳,必然导致朝廷国库空虚,从而祸乱整个天下,还请父皇三思!”

  李豫言辞慷慨,掷地有声。

  李豫话音一落,不少太子派系的朝臣纷纷出班附和,一时间大殿之中乱成了一锅粥,皇帝脸色铁青,心里的怒火在一点点升腾着。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担忧的一瞥。两人虽然有心为孔晟说些公道话,但奈何局面和形势已经在李豫的推波助澜下不受两人控制,甚至也不受皇帝控制了。

  如果皇帝不惩罚孔晟,恐怕真的是难以面对这些朝臣了。

  皇帝心内波澜起伏,但真的是怒了。正如李豫所言,此事孔晟难辞其咎。反正自打孔晟一去江南,江南就乱了,平静了几十上百年的江南繁盛地,孔晟在江宁开府后就发生民乱,是不是太巧合了一些?

  皇帝缓缓起身,一步步走下丹墀来,神色越来越难看。

  他环视众臣,阴沉的目光从李豫身上一扫而过,淡漠道:“传朕之诏命,罢孔晟总领江南山南军政之权,罚俸半年,择日返京,朕要当面责罚。此外,命江南处置使杨奇速率军平乱,恢复盐漕。告诉杨奇,若是江南盐漕有失,朕饶不了他!” 权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