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权驭大明

第239章 一语成谶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5838 2021-04-06 20:2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驭大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两百四十章一语成谶

  建极殿。

  李宏宇坐在大殿内第一排正中央的位子上,毕竟他是会试的会元,故而自然要坐在最显赫的座位上。

  一名内侍手里拿着圣旨,抑扬顿挫地宣读着万历皇帝所出的策问题目。

  通常而言,大明科举的策问题目会有三到五道。

  第一道题通常与“经学”的历史有关,有强调“经义”是立身之本的意思,考验贡士的文学根基。

  第二道题大多涉及到制度史演变,例如中央官制沿革、官吏选拔考课之法等等。

  第三道题时常问及地方的治理事宜,与水利海塘整治有关的内容也会安排在这部分提及。

  第四道题目基本上包涵了历史地理的沿革或者各类仓储积粟之法的议论,通常与经济学有关。

  第五道一般会涉及兵事和海防等议题。

  当然了,策问还会考虑到地区性的差异,如江南乡试就会问及海塘工程沿革和漕运的利弊,而北方的乡试则不会涉及到此类题目。

  与乡试和会试的前两场相比,第三场策问可谓考的是考生综合实力,否则殿试时也不会单独考策问而且还是由皇帝出题。

  通常而言,策问时皇帝也会特意强调不得故意拘泥旧式用套话官话敷衍,要求直陈胸臆。

  因此,不少考生为了出奇制胜不是言辞激烈地针砭时弊就是繁花锦簇地歌功颂德,其中歌功颂德的文章在民间百姓看来就是拍马屁。

  作为皇帝出题的最高等级的科举考试,殿试的策问自然与乡试、会试的策问不同,其题目往往跟军国要务有关。

  万历皇帝这次出了三道题目,第一道题重申了纲纪为上的治国古训,认为帝王经国治世,皆以纲纪为根本,“自古帝王,兴化致理,政固多端,而振肃人心,维持世道,则必以纲纪为首务。”

  第二道题万历皇帝先是颂扬朱氏先祖的丰功伟绩:“我太祖高皇帝肇造区夏,成祖文皇帝再靖家邦,制度典章超越千古,固可传之万世无弊者。”

  接着表示其承继帝业时的功绩,“朕缵承鸿业,绍述罔愆。御极之初,政教修明,化行俗美,犹庶几祖宗之遗烈。”

  然后语峰一转指出近年来世风日下,“夫何迩年以来,法守渐隳,人情滋玩,德意壅而不究,诏令格而不行,申饬虽勤,陵夷日甚……盖纲纪之紊,至今日极矣。”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法规松懈,诏令不通,在位者不司其职,在下者犯上作乱,本末倒置,名分尽失,纲纪紊乱,问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形?

  第三道题万历皇帝提出了君王应该如何整理国家,“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当李宏宇听见内侍宣读出万历皇帝的第三道策问的题目后,顿时怔在了那里,双目流露出诧异的神色。

  他对这个题目实在是太熟悉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万历皇帝在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殿试出的一道题目,当时的状元赵秉忠给予了作答,其答案精彩绝伦,堪称“千古一卷”,他可谓是记忆犹新。

  李宏宇对这道题目出现在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科殿试的策问中感到万分惊讶,按理说这道题目已经在万历二十六年考过,此时不应该再被提及才对。

  “难道当年没考这道题?”很快,经过最初的惊愕后李宏宇回过神来,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念头,虽然难以相信但这却是唯一行得通的解释。

  其实,当万历皇帝把杨镐制定的进攻时间从二月二十一改为三月初三,就已经意味着李宏宇在不知不觉间引发了一连串难以觉察出的连锁反应,一只小小蝴蝶扇动的翅膀已经引得不同的时空的事务都有了微妙的改变。

  显而易见,在万历皇帝所出的这三道策问题目中,第三道题是重点,前面的两道题可谓都是殿试时皇帝惯用的套路,考生们事先已经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而且就事论事没多大发展空间。

  可第三道题不同,考得是时政,虽然题目短但发挥的空间很大,换句话来说这道题可以针砭时弊也能歌功颂德,任由考生来发挥。

  “天意!”摇了摇头后,李宏宇决定不再纠缠此事,集中精神开始答题,当务之急他要把万历皇帝的这三道题答出来,尤其是第三道题是重中之重。

  “臣闻帝王之经理宇内也,必有肃然画一之法,显与一世为动荡,然后风恬俗美,而国脉永享……”

  经过一番思索后,李宏宇提笔在考卷上有条不紊地写下了第一道题的答案,“……钦惟皇帝陛下,大德膺福,惟禄位名寿之兼隆;至仁生威,暨东西南北以胥服。”

  李宏宇很聪明,由纲纪引述出治国的道理,主张“德泽法度以范人心,道术一矣”。古代圣明帝王之所以能统御四方,心服民众,正是掌握此法,以使盛世永存。

  当然了,最后李宏宇还大大地夸赞了万历皇帝,以此结尾自然是为了让万历皇帝能更好地认同他先前所说的话。

  “我太祖高皇帝,扫荡擅腥,肇造区夏,真可自我作法……列圣相承,代有阐绎,至我皇上,觐扬独至,……”

  答完了第一道题后,李宏宇开始酝酿第二题的答案,沉思了一会儿后落笔写道,“……而军、商俱困,公、私两穷,诚有如圣制所虑者。臣以为,法在则事事可考,法明则人人可遵。”

  在回答第二道体重,李宏宇以夸耀朱家先祖开头,中间肯定万历皇帝的功绩,最后指出了万历朝的弊病,表明依法守法是治国的关键,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至于第三道题目,李宏宇想也没想直接拎笔在考卷上作答。

  既然这道题目没有出现在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上,那么他自然要“借鉴”一下赵秉忠当时精彩绝伦的回答了,只凭这篇文章必能在殿试中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乾清宫,东暖阁。

  万历皇帝召集了内阁首辅方从哲以及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黄嘉善商议辽东军需物资的运转,以确保辽东军队能得到足够的军需补给。

  “禀皇上,辽东杨经略发来了八百里加急文书!”忽然,兵科都给事中吴亮嗣神色焦急地快步走进了屋里,手里捧着一卷急报沉声禀报道,“我军南路、西路和北路三路大军相继被建州叛逆击退,杨经略请求援助!”

  “什么?”听闻此言,万历皇帝和方从哲等人顿时大吃了一惊,纷纷愕然望向了吴亮嗣,万万没想到辽东的明军竟然会被小小的后金给击败。

  “拿来。”万历皇帝一伸手,从吴亮嗣手里拿过了那道加急公文,面色阴沉地看了起来。

  按照杨镐的禀报,三月初十,三万西路军抵达萨尔浒后遇上了后金军主力五万余人,虽奋勇激战但还寡不敌众一天之内崩溃,统帅杜松战死。

  三月十一,得知西路军战败的消息后,北路军统帅马林率一万五千人在萨尔浒西北尚间崖转入防御,但后金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精于骑射,故而一日被即被冲垮了阵脚,马林率百余亲兵撤离战场。

  三月十三,在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后,后金军集中兵力在赫图阿拉以南七十里的阿布达里港伏击了明军的南路军,此时南路军统帅刘綎还不知道西路军和北路军战败的消息,依旧冒雪率领着手下的两万兵马赶往赫图阿拉。

  三月十四,后金军击败了南路军,刘綎战死。

  三月十五日,杨镐传令行动迟缓仅行至清河堡以东地区的西南路军回师,避免被后金军围攻。

  鉴于三路失利的明军损失惨重,故而杨镐请求朝廷加派军队,再与后金军决一死战。

  “一语成谶!”看完了手里的战报后,神情冰冷的万历皇帝口中不由得缓缓说道,脸上神色异常复杂。

  他万万想不到辽东的战事进程跟李宏宇先前预料得一模一样的,后金军果真在五天内就击溃了明军的三路大军,而且西南路的明军果然连战场都没挨着就撤走了。

  “皇上,经此一败杨经略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依臣之见应该尽快调集兵力增援辽东。”见万历皇帝面色不善,方从哲迟疑了一下后神情严肃地沉声说道,说实话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明军竟然会败给后金军,而且还败得如此之惨。

  “禀皇上,现在调兵已经来不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做出决断,对辽东的城池进行取舍。”听闻此言,黄嘉善的眉头皱了皱后向万历皇帝一拱手,开口说道。

  很显然,从关内再调兵的话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而此时辽东战场上明军大败,后金军绝对会乘胜追击,届时一些偏远的城池可就境况危矣。

  “皇上,建州叛逆不善攻城,只要我军固守城池不出,那么他们将无计可施。”这时,吴亮嗣也开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当务之急是派出干练之人前去收拾残局,以辽东的兵力应该足以跟建州叛逆抗衡。”

  “传旨,明日廷推,选定前往辽东主政之人!”万历皇帝对吴亮嗣所言甚为满意,沉吟了一下后沉声下达了命令,准备挑选官员赶赴辽东收拾残局。

  方从哲等人闻言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如今主政辽东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估计没有哪个官员此时想去那里,一不小心说不定连小命都没了。

  所谓廷推,是指明朝历代皇帝因袭的选拔官员的一项祖制,凡遇重要官员出缺,要由九卿会同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协商,公推二至三人甚或更多待选,由皇帝选取任用。

  当然了,皇帝也可以直接下诏委任官员,叫“中旨”。

  明朝后期,万历、天启和崇祯廷推之风越演越烈,以至于官员们视廷推出身为正途,时常拒绝皇帝的中旨,并不是他们不想升官而是害怕领了皇帝的中旨后无法得到同僚的认同和支持,那样的话在官场上可就寸步难行了。

  这在嘉靖朝以前可是不可想象的,既跟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的性格有关,同时也意味着臣权的扩张。 权驭大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