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最后的三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在武城山稍作停留之后,蜀军骑兵又开始火速地向襄武方向突进了,牵弘再次地传来急报,称羌人围攻襄武甚急,渐有不支之状,请求刘胤速派援兵救援。
一旦襄武城破,遭殃的将是陇西的老百姓,救兵如救火,刘胤不敢有丝毫地耽搁,指挥虎骑营的骑兵,急速前进。
在通往陇西的大道上,蜀军又击破了两支到处劫掠的羌兵,不过和拨罗昆的卑禾部落比起来,这两支羌兵的人数更少,显然是称不上部落的,只能称其为族群。这些羌兵四处劫掠,横行无忌,没想到这回却撞到了铁板
毫无疑问,蜀军取得了碾压性地胜利,羌人死伤无数,余者是望风而逃。刘胤下令蜀军不必追击,襄武的形势紧要,容不得在路上耽搁。
襄武的守军只有二千余人,皆是原先牵弘的部下,做为陇右重镇,襄武自然受到入侵羌人的青睐,近三万的羌兵将襄武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牵弘兵少不敢出战,只能是一面向天水求援,一面紧闭城门,死守城池,二千的守军已经全部进入到城墙上的一线防御阵地之中,就连城中的老百姓也前来帮忙守城。金城陇西的几座县城陷落之后,听说都惨遭了羌人的屠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其状惨不忍睹。襄武城的百姓巩惧不已,一旦襄武城陷落,必然会遭到同样的下场,所以百姓之中的青壮皆自发地登上了城墙,没有武器,以棍棒代之,没有弓箭,拆了自家房舍,搬来砖石权当武器,整个陇西的百姓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死守卫襄武城。
羌人以骑兵为主,攻城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但蚁多咬死象,毕竟羌人有着比襄武守军多几十倍的兵力,襄武城再坚固,也架不住几万的羌兵轮番猛攻,连攻了几天,襄武城已是芨芨可危。
围攻襄武的,不光有西羌王麾下的烧当部落,还有卑湳、婼、参狼、钟等中小部落,和拨罗昆的卑禾部落一样,卑湳等中小部落在先零部落战败之后,都归附了烧当部落,成为烧当部落的附庸。此次西羌王姚柯迴发动紧急征召令,要求所有西羌各部落都出征陇右,这些附庸的部落莫敢不从,纷纷加入到烧当部落的进攻队伍。
不过对他们而言,这也是有好处的,西羌王姚柯迴下令称,所有劫掠到的人口、物资、粮秣、牲畜都归各个部落所有,不必上供,这个消息传来,西羌各部落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劫谅所得不必上交,全归自家部落,这无疑同变相的重赏没什么区别。这些羌人部落早已是劫掠成性,就算没有西羌王的命令,也会时不时地滋扰一下汉人村落,如今整个西羌的全部部落都出动了,这无疑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可以去袭击更大的城池,夺取更大的利益。
陇西郡城就在眼前,在羌人各部落头领的眼中,这儿遍地都是黄金、财物、奴隶和女人,只要攻破襄武城,这些东西就都是他们的了。
在巨大利益的面前,这些羌兵似乎疯狂了,利用简陋的云梯,甚至是绳索,对着襄武城发起了猛烈地攻击。羌人的单兵素质是极强的,这一点汉人士兵真心没法比,弃马而步战,这些羌兵一点也不比步兵逊色,襄武城的城墙屡屡出险,战斗进行地十分地惨烈。
牵弘亲自站在城楼之上督战,这一战势关着襄武的存亡,牵弘一点也不敢大意,指挥守军和百姓一次次地打退了羌兵的攻势。
但羌兵的攻势太过猛烈了,从城上向一望去,蜂拥而至的羌兵多如蝗虫,扑天盖地,刚打退了一拨,又一拨又凶狠地扑了上来,杀之不尽,除之不绝。襄武城的守军力量过于单薄,应对羌人如此大规模的攻势,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但是牵弘不能放弃,他很清楚,这些胡夷都是灭绝人性的,一旦被其攻破城池,恐怕城中无人可以幸免,牵弘身为陇西太守,护佑一方百姓平安便是他的职责所在,他既不能投降,也不能逃跑,唯有拼死坚守,等待援兵的到来。
好在全体陇西军民都很清楚他们面临的处境,谁也不想沦为羌人的奴隶或被羌人屠戮,在绝望的关头迸发出来的求生意志往往是最坚定的,所有军民誓死而战,没有一人畏惧后退,虽然不知道希望的来临还有多远,但他们拼尽全力,只想把这个希望留住。
“大人,来了……来了……”一名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牵弘道。
连续地拼杀了一整天,牵弘也几乎快累垮了,趁着羌人进攻的间隙,他正要坐下来喘口气,却有士兵急切喊道,牵弘愣是没明白过来他倒底什么意思。
“什么来了?说清楚!”
“援兵!是援兵来了!”那名士兵缓了一口气,道。
牵弘的眼中光芒大炽,顾不得浑身的疲惫,从地上一跃而起,扑到了城墙的垛口处,向远处张望。
果然,在东面大地上,一股赤红的颜色席卷而至,那些迎风招展的大旗上,清晰可见大大的“汉”字,果然是蜀军的援兵到了。
蜀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对羌人的阵地发起了冲击,明显地可以看到那红色的洪流已经冲入了羌人的阵营之中,将羌兵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虽然攻城的战斗还没有完全停止,但强度明显地降低了,许多的羌兵已经开始后撤,襄武城终于是转危为安了。
一霎那,牵弘激动的是热泪盈眶,几天的坚守,终于成功了,不容易呀!
襄武城的军民已经在欢呼雀跃了,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每个人才都感到生命的可贵,这支援兵来得太及时了,襄武城保住了,陇西的万千黎庶也因此而免受劫难,许多人喜极而泣,涕泗横流。
这一刻,陇西的军民是幸运的,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们的。 最后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