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州河山皆华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隆武十三年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桃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个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南直隶宁国府泾县,一支由三艘小船组成的船队从清弋江上驶来,最终在停靠在县城北门外的码头。
还没等仆人放好跳板,周天正便已抢先一步跳上了岸,贪婪地吸了一口带着水草芳香的新鲜空气,他等到这一天的到来等得实在太久了。
去年初,周天正由左府军第一近卫营营官调任新组建的第二戍卫镇副总兵。因为第二戍卫镇常驻南京,所以从那以后他便一直带着家人住在那里。当时他的调任还引起了不少议论,毕竟戍卫镇只是驻防地方,无论是重要性还是立功的机会都不能和主力镇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北方的鞑子已经日薄西山的情况下,调到戍卫镇也就基本意味着失去参与北伐获取军功的机会。一个屡立战功的近卫营营官被调到这样一个不怎么重要的位置,是不是有点被发配的意思。
但周天正却并没有在意这些,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营官或许还能胜任,职位再往上的话就有些吃力了。他的调任也是左都督府组织考核后的结果,如今左府军中人才辈出,在考核中他确实没有竞争过其他人,所以对这一安排他并没有什么怨言。
到了南京上任后,离家就已经比较近了,但由于当时南京距离明清对峙的徐州一线并不是很远,第二戍卫镇的任务也并不轻松,所以周天正一直也没有工夫回家去看看。去年九月,大明开始北伐,清军节节败北,到今年年初,河南、山东相继宣告光复,南京对于大明来说也就成了真正的大后方。这时候周天正终于能够请上几天假回家看看,这也是他多年来的夙愿。
“爹爹,爹爹!你跑得好快呀,虎儿都快追不上你了!”五岁的儿子刚一上岸,便挣脱了仆人的手跑向了周天正。
“哟呵,虎儿跑得也很快啊!”周天正哈哈大笑,抱起了儿子。
随后,他的妻子杨氏和两个更加年幼的女儿以及一众仆人、丫鬟也纷纷上了岸,带着大包小包,差不多已经是他在南京的全部家当。这一次出发前,他就已经和妻子商量好,让妻儿们先回老家居住。等过个一两年,鞑子被彻底铲除之后,他也会辞去军职回老家来居住,这辈子都不再离开了。至于日后的生计也丝毫不用担心,且不说他这些年来在军中所获得的朝廷赏赐和左府军内部颁发的奖金,隆武十年泾县光复之后,官府把当年属于他周家的房屋田产也全部发还给了他,安安稳稳地当一个富家翁已经绰绰有余了。
一行人从北门进了县城,先找了个客栈暂时歇了下来。周天正叫来管家吩咐道:“你去租几辆马车来,我们在城里吃完中午饭就回周家庄。记住,不要惊动县衙。”
管家答应下来转身去安排了,周天正站在临街的二楼客房窗户前打量着他已经快有十二年没来过的泾县县城的模样。
自从弘光元年之后,泾县已经有十几年没经历过战火,三年前的光复也是和平光复,所以人气比较旺盛。到了这个时辰,临街的店铺已经相继开了门,一些小贩也已经挑着各自的货物来到了各自往常的位置,街道上的行人渐多,喧闹的一天渐渐地拉开了序幕。
光复已有将近三年,泾县县城里的士民百姓都已经重新换回了弘光元年之前的服饰,只是头发暂时还长不出那么长,能够挽出的发髻比较小,和过去还是有些差别。
沿街的叫卖声渐起。突然,街道上出现的一个宽袍大袖、秀才打扮的人吸引了周天正的目光,吸引他目光的不是别处,而是秀才头顶上那完整的发髻,绝对不像只留了三年。
“难道此人当初也是不愿剃发,逃往了南边避难,光复后才回泾县老家的?”周天正顿时有些好奇。
就在周天正有些好奇的目光中,秀才怒气冲冲地在街边扫视了一圈,终于发了目标,上前几步来到一个小贩的摊子前,指着那小贩怒斥着什么,小贩当然不敢得罪秀才老爷,连连告饶。
说话间,秀才伸手往头顶上一取,竟把整个发髻都取了下来。周天正有些意外,原来这人戴的居然是假发,随后他也发现了那小贩摊子上的货物,不是别的,竟是一顶顶带发髻的假发。这时候,周天正差不多猜到了事情的原委,应当是这秀才买了小贩的假发后发现并不好用,回头找小贩算账来了,顿时不禁哑然失笑。
吵闹处围观的人渐渐增多,周天正看了几眼也不再关注了。这时,一个仆人上来禀报:“老爷,这是店家送的宁国府时报。”
“哦,拿来吧。”周天正知道,在庞帅的主持倡导下,如今像武昌、长沙、南昌、南京、广州这些大城中都办了报纸,主要刊登一些时新要闻等,目的在于开阔士民百姓们的眼界、起舆论的导向作用。没想到如今这泾县竟也有了报纸。
他拿过来一看,报纸只有区区四个版面,印制水平也一般,主要以文字为主,和他平时看的《南京时报》相比差远了。但仔细想想,这也难怪,在这种识字率不高的小地方,报纸的受众并不会很多。这《宁国府时报》想必也是官办的,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印制粗糙也在所难免。
今天这宁国府时报的头版头条便是《千里边关尽汉骑,九州河山皆华夏》,说的是楚国公、左军都督府都督、征虏大将军庞岳和右军都督府都督王东日已经率北伐大军的主力收复京师,大明王师的红旗时隔十三年后再一次插在了北部的边墙上,奴酋福临仅率少数残部逃往辽东。
这条消息,周天正在离开南京的当天就已经在南京时报上看过,算算应该是上个月的事情。当时他和身边的所有战友一样,兴奋得不能自已,神京光复,也就意味着鞑子彻底完蛋,大明离中兴之日已经不远了。
但今天这宁国府时报上似乎又加了几条新的消息,比如:镇西将军孙可望、安西将军李定国等已率军攻入陕西,收复了西安......
周天正知道这孙可望一直盘踞云南听调不听宣,此次之所以肯奉诏从西路北伐,多半还是为了一己之私利考虑,要是让他占了陕西,和四川、云南连城一片,岂不又是第二个大西国......
但这种想法也只是在他脑海中一闪即逝,他随即便否定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因为他相信左府军,相信庞帅,在当今这天下,已经没有谁再是左府军的对手。
或许再过不久,辽东光复的消息也能传来了......此刻,周天正的心里充满了肯定。
......
傍晚,周天正带着家人抵达了泾县县城以南三十里的周家庄,他阔别十二年之久的老家。
十二年过去,物是人非,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泾县光复后,官府把原属于周家的田地、宅院等都发还给了周天正,并派人去了一趟南京,把地契、房契都送到了他手里,只是由于之前有任务在身,他一直没有时间回来。
已进入周家庄,周天正和妻儿就下了马车,仆人们也都下了马。沿途的村民都一脸好奇地看着这些看上去来头不小的陌生人。当年周源清组织义师反清,兵败罹难后,整个周家庄都被清军屠戮一空,如今的这些村民都是官府后来从外地迁来的,所以并不认识周天正。
周天正并不以为意,一路上微笑着跟村民们点头示意。村民们更觉得这位大官人为人和善,也报以善意的笑容。
不久之后,终于到了庄内的周家老宅门口。去年底,泾县县令组织人手将周府修葺一新,里面所缺的家具也全部补齐,等的就是周副总兵衣锦还乡的一天。
周天正站在大门口看着门楣上写着“周府”的牌匾,一阵前所未有的酸楚刹那间便填满了整个胸腔,眼泪夺眶而出。从军十余年,他自以为早已看透了生死,不会再轻易动感情,但此时才真正发现,故乡、家园一直占据着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大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一个白发苍苍的瘸腿老者走出来,远远地看了周天正一会儿,顿时呆住了,又过了一会儿才颤抖着问道:“你是......少爷?”
周天正也认出了面前的老人,赶紧上前扶住他,满含泪水地点点头,激动地说道:“全叔,是我!我是正儿,我回来了!”
老人正是当年周府的管家周全,在周源清兵败后,他逃往南方避难,泾县光复后才又回来。官府知道他是当年周府的管家后,便把周家老宅交给了他打理。
周全老泪纵横、嚎啕大哭:“少爷啊,我总算等到你回来的这一天了!当年我对不住老爷啊!老爷夫人都遇了害,那么多乡亲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逃走了!我不是人,我无能啊!老爷对我恩重如山,我却连老爷的尸首都没保住.......鞑子,鞑子是一群畜生啊......”
周天正紧紧地抱住周全,同样泪如泉涌:“不要说了,全叔!看见您老人家,我就好像又看见了我爹和我娘。今后,您老就是我的亲人长辈!您老也不用再担心,天下马上就要太平了,鞑子完蛋了,再也不会来了......”
周天正的妻子杨氏和几名丫鬟同样泪流满面,仆人们也都红着眼圈低下了头。只有他的儿子虎儿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这些大人们为什么会哭。
......
周家庄北面一座小山的山脚有一片坟包,当年遇难的周家人都埋葬于此。但周源清的墓却是空的,当年他遇害后,清军连他的尸首也没有放过,后来泾县县衙为周家人整修坟茔时只能以衣冠冢代替。
周天正在周全的指引下来到父母的坟前,点起带来的香烛后跪倒在地,连连磕了几个头。他的妻子也带着最大的儿子虎儿过来跪下磕了头。
“爹、娘,正儿回来看你们了。如今中原光复了,鞑子完蛋了,你们的仇,还有天下所有汉人的百姓的仇都报了。我也没给您二老丢脸,这些年我在战场上亲手杀了无数鞑子......”周天正泪流满面,“现在我带着妻儿回来了,周家也有后了,再过不久我就会辞官回家,守着咱们周家的田地宅院再也不离开了。十几年了,孩儿是真的想家,真的想你们啊......”
......
晚上,周天正抱着儿子坐在后宅的小花园里,看着夜空中的一轮皓月出神。他记得十二年前,他从军离家前的最后一个夜晚,父亲就是在这处小花园里对自己作了最后的一番叮嘱。那一晚的月亮也正如今天这样明亮,似乎十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变过。
“爹爹,你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吗?”儿子虎儿突然问道。
周天正微笑着点了点头:“对,爹爹就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爹爹小的时候,你爷爷也经常像这样抱着爹爹坐在这院里看星星。”
虎儿又好奇地问:“那爹爹你后来为什么那么久都没有回来呢?”
“因为当时我们打不过鞑子,而现在,鞑子打不过我们了。”
“为什么现在鞑子打不过我们呢?”
周天正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温和地笑道:“因为呀,现在我们汉人里有许多像庞大帅那样的大英雄!”
清风徐徐,小花园中月色如水,一如十二年前。
(全书完) 九州河山皆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