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童年
楚燎原一直是他们村子里的骄傲。
他是他们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
楚燎原并非土生土长的云城人,而是出生在一个不太发达的省市里的一个偏远的山区里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里。
楚燎原的父母都是在外地打工得民工,自己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他和妹妹一起住在村子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的生活。平日里除了上课,就是帮奶奶做一点农活,贴补家用。
楚燎原的父母平常一年都不会在家,因为工作的地方实在是太远了,回来真的是很麻烦。而且来回的路费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楚燎原的父母会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趟,给楚燎原和妹妹带回来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好东西。也会在这一娘中,在家里待几天,做做农活,把平时奶奶和楚燎原做不了的事情,尽量赶在这几天做完。
每年过年的时候,就是楚燎原最开心的时候。不只是因为可以不用上课,可以有很多好吃的可以吃,更重要的是,楚燎原可以在过年这几天,见到爸爸妈妈。
但是,今年已经十一岁的楚燎原,都两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
本来说好的过年回来,但就在一切都要准备好的时候,计划被临时放弃了。只因为老板说,过年只要不回家的,在厂子里工作的员工,就给发三倍的工资,还给包一个大红包。这在那个年代来说,可以说这老板已经是很有良心、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老板了。所以,父母为了挣钱,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还有他们自己的父母,自然是放弃了回家这个念头。
那一年,楚燎原过的一点也不开心。
转眼又一年了。
今年和去年一样,为了那三倍的工资,以及那个大红包,楚燎原的父母又决定,今年过年不回家了。
但和去年不一样的是,楚燎原的父母在过年之前回来了。
原来,在楚燎原的父母决定过年不回家的时候,就想好了今年的过年计划。楚燎原的父母经过各种决策、商议后,最终决定,在过年之前请假回来。这样,同样的休息时间,请假损失的只是正常的工资,然后等过年的时候再回去工作,就可以挣到三倍的工资了。
这样算一算,也可以算作自己挣了两倍的工资,外加一个大红包,怎么算都是很不错的计划。不止是钱多了,而且也可以有时间回家了,可以见到两年没有见到得孩子,还有自己的父母。毕竟已经这么久都没有回过家了,家里还是挺惦记的。
打定主意后,楚燎原的父母便按照计划,在今年过年前,提着大包小包,回家了。
那时已经放寒假的楚燎原,天天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毕竟没有寒假作业,所以每天都玩的不亦乐乎。
在听到父母会提前回来的消息后,高兴的合不拢嘴。每天一起床,就是往村口跑,希望可以早早的看见爸爸妈妈。甚至将自己玩耍的主战场都转移到了村口,这样,就可以时时刻刻关注村口,时时刻刻看着父母是否会回来。
终于,在一个雪夜,楚燎原的父母回来了。
那时的天黑的很早,差不多五六点钟,天就已经黑了。因为天黑的早,所以晚饭也会吃的很早。五点多不到六点钟,楚燎原就吃完了晚饭。那时又没有电视,天太黑,又不好出去玩,所以,吃完饭就没有事可以做了。楚燎原就躺在床上看书。正看得入神,突然就听见院子里好像进来了人。本来以为会是邻居来串门什么的,没想到那人刚一进门,就喊了自己的名字——原原。
即使已经两年没有见了,楚燎原还是一下就听出了那是妈妈的声音。(毕竟平时也有打电话,所以虽然没有见面,但声音还是可以听出来的。)
楚燎原一听是爸爸妈妈回来了,也来不及一件一件穿衣服,顺手拿起爷爷的大棉袄,披着大棉袄,就急急忙忙的跑出来,迎接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是很久没有见过自己了,猛地看见楚燎原已经这么大了,还有点接受不了,有点认不出来。毕竟是处在成长期的男孩子,变化还是很大的。但毕竟是亲生的孩子,又看着楚燎原这么热情,没有一点害羞、人生的模样,很快,也就释然了。父亲抱着楚燎原,在屋子里转圈圈,哄他开心,并给他看新买的玩具,教给他怎么玩。
楚燎原高兴极了,没想到父母今年竟然说话算话,真的回来了,而且还回来的那么早。看来今年可以和爸爸妈妈玩很久了。一想到今年父母会和自己待在一起这么久,还会和自己一起过年,楚燎原觉得今年真是太幸福了。也许是因为去年没有过好,所以今年要双倍的过好。
没错,楚燎原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今年之所以回来的那么早,是因为不能在家过年。
但没关系,就先让他高兴几天吧,这几天就让他好好玩,让他开心开心,不要想太多。因为若是此刻就告诉了楚燎原爸爸妈妈不会在家过年,那他这几天一定都不会好好过的。
父母果然就是父母,猜的一点都没错。这几天,楚燎原确实过的很快乐。
因为楚燎原的学校是村里的学校,所以课业不重,也没有寒假作业,更没有补习班、兴趣班什么的。所以楚燎原整天就是玩玩玩。天天跑出去跟小伙伴炫耀自己的父母已经回家了,并嘲笑他们的父母没有回来。然后就和小伙伴一起玩父母带回来的新玩具。
饿了,就回家。因为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那些新颖的菜式。那些楚燎原从来没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过的菜式。不只是新奇,还有的,就是天天吃奶奶做的大米面条,已经吃的没有什么心劲了。这下接触了新东西,自然是喜欢的不得了。
每次吃饭,楚燎原都会让妈妈给自己讲大城市里的故事,楚燎原自己也会给妈妈讲自己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事。不,应该是这两年里。
虽然平时也有打电话,但是那个年代,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话,一个村子里都不一定能有一台电话。本来是可以写信的,但是,楚燎原的父母并不认识字,所以,只能打那昂贵的电话。所以,每次电话都不能说很多,只是寥寥几句的问候,以及报平安,就匆忙的挂了。毕竟话费很贵的。虽然也有找人代写,但是也并不能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进去。
楚燎原攒了两年的故事,就天天没日没夜的讲给妈妈听。
讲隔壁的狗子一窝生了十个崽,讲张二花嫁给了李狗蛋,讲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好。
没错,楚燎原的学习成绩很好。
班里的考试,次次都是第一(虽然学校的学生不多,但毕竟也是第一名)。楚燎原的老师还说,楚燎原以后会有大出息。一定会靠着知识到城里去。
楚燎原将这些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父母,想让父母夸奖自己,夸自己聪明。可父母却说:“读书有什么用,赶紧长大,等毕业了,好跟着父母一起出去打工,这样好去大城市生活。”
楚燎原没有再继续说了。毕竟说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然后,就是在过年前的某一天早晨,父母趁楚燎原还没有睡醒,就悄悄的走了。
醒来后的楚燎原,自然是大哭大闹,吵着要见自己的父母。但是,说什么都为时已晚,该走的都已经走了,做什么都是徒劳。
此后,楚燎原将所有的心用在了学习上,毕竟,书本不会偷偷逃跑,不会背叛自己,不会欺骗自己。只要认真学,这些知识,都是自己的。一辈子都受用。这是楚燎原的老师告诉他的。
楚燎原的这一生,有幸碰见了自己的老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师——李锐。
这李锐出身不错,原本是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下乡支教。但到了这里才觉后悔。
自己虽有满腔的热血,想把同样的教育带给这些农村里的孩子,希望他们有一天可以走出这个平凡的、落后的小山村,可以靠自己的知识,在大城市里创出一片天地。而不是像他们的父母一样,靠着做苦力,去争取在大城市生活的一线希望。
但是,李锐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这里的孩子没有想要读书的,他们的想法,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等自己稍微大一点,就追随父母的脚步,一起去大城市打工。唯一能给李锐一点安慰的,就是楚燎原了。
楚燎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也是一个上进的学生,李锐看出了楚燎原身上的亮点,所以就着重培养着。希望有一天,楚燎原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靠着知识,走出这片小山村。
但是今年开学后,楚燎原的话给李锐迎头泼了一头冷水。楚燎原将父母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李锐。本来过完年开开心心的,没想到,年后迎接自己的,竟然是这种事。
李锐问楚燎原,你想学习,还是想像父母一样,去大城市打工。
楚燎原毫不犹豫的说:我想学习。
好,既然你想学习,那我就全力教你。你放心,你尽管学,你父母那边,我来搞定。
从那以后,李锐就三天两头的往楚燎原的家里跑,给楚燎原的爷爷奶奶做工作。
这让爷爷奶奶很是头疼,毕竟又不是自己让楚燎原去打工,是楚燎原的父母决定的,干嘛天天都要来烦自己呢?
可李锐却说,你们是楚燎原父母的父母,要是先给你们的工作做通了,那接下来楚燎原父母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爷爷奶奶被烦的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会帮李锐说服自己的儿子儿媳。
可儿子儿媳这边就困难了。毕竟人家在外地打工,你是不可能天天去外地去给他们做工作的。可李锐不管,天天的往那边写信,楚燎原告诉李锐,自己的父母不认识字。可李锐说,你不用担心,我知道他们不认识,可他周围有人认识。会把这些信的内容讲给他们听的。而且读信的人,也会帮我说服你父母的。
为什么呢?
因为认识字的人,是一定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我在信里给他们讲了学习的好处,以及未来对你的规划,这一定是每个父母都愿意看见的。没有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有的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意识不到学习有什么好处。另一个方面,他们觉得学习这件事对自己来说太遥远,有点高不可攀。在以前,文化人那是很受人尊敬的,没有人不愿意受人尊敬,你父母也会想的。但他们害怕,害怕那种文化人的头衔不是自己的孩子能担得起的。
所以我在信中,给他们阐述了这些,给他们讲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我相信,只要你的父母是爱你的,他们一定会让你上学的。李锐坚定的说道。
但李锐还是少想了一点。上学是要钱的。
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他不会让你免费去读书的。
楚燎原的父母能让楚燎原读小学,已经是很不容易,因为他的父母也确实是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有限的财力,也仅仅只能支撑他读完小学,如果非要继续读,顶多也就能支撑他读初中。高中、大学,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让李锐沉寂了好几天。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李锐跑到了楚燎原的家里,问楚燎原,你就说,你想不想读书?
我想。
特别想么?
特别想。
那愿意下苦么?
愿意。
那我可以资助你一部分学费,剩下的,就需要你在空闲的时候去打工挣钱了。做得到么?
做得到。
年级还小的楚燎原当时没有意识到等着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要靠知识走出这个小山村了。 地府办公室之心理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