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的手艺,出了镇子,也只能算普通,她从不标榜自己绣艺是最好的。
因此,她的教学更认真。
她把她懂的用心往下传授,她强调基础必须扎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万一自己孩子们接触更深的绣艺,她们也能一通百通!
再高大的东西,也是由根源延续出来的,不变的基础,不同的精彩。
花婆婆让姐妹两个勇敢下针,不要担心绣错,错了可以再来,有时候错的多了,反而记得更深刻。
刚练手就缩手缩脚,害怕这害怕那的,这可是学习的大忌!
花婆婆不会告诉她们下一步该往哪扎,她把理论告诉她们,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决定,她只看结果,出了问题再纠正。
不做出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别人说再多也是枉然,而把事实摆在眼前,让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错误,别人再加以指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个上午,姐两个一片叶子只绣了一半,而这一半含了三种针法,花婆婆说,不让她们急着绣花朵,就把叶子绣好,熟悉掌握三种针法,一点一点来,把针法都学完了,就可以独立完成一副绣品。
按这个进度,一两个月就能把东西学完,那么教一年的学费岂不是亏了?
并不。她们教学费不仅学手艺,还希望以后跟师傅多交流,她们需要经验指导。
就像村长家的娟子,她跟着花婆婆学了有两年多了,除了一开始的半年时间,时常到花婆婆家,后面就隔三差五的去一趟,可学费还是坚持在交,每次绣成一副作品,都会跟花婆婆交流一番,有个师傅指导,总归受益匪浅。
就像学子想要拜名师,他要的不是教他识字,需要的是点拨思路,开阔认知。
到中午的时候雨也停了,两姐妹拿了一块布盖在绣架上,花婆婆说,一副作品需要时间,而这期间一定要细心保护好绣面,离开绣架就要用东西遮起来,搞脏了,一切就白搭了。
拿着来时穿的蓑衣,套上草鞋,告别花婆婆,两姐妹慢慢的往家里走。
她们也想走快点,可这一脚下去满脚泥的,着实不好走。
到家以后把蓑衣放在柴堆上晾晒,把草鞋脱了,用个木棍刮去上边的泥,放在屋檐下晾着,出门了再穿。
穿在草鞋里的布鞋,也蹭了很多泥,草鞋又不是全封闭的,只是护着点鞋子罢了。
下午继续绣叶子,花婆婆说,叶子也是分很多种的,有些叶子还需要不同的针法,总之,刺绣,这里面学问也是挺大的。
一天,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晚上睡觉前,把豆子给泡上,等发好芽,正好路也晒干了。
就这样,三四天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期间,钱多多给家里人每人都做了一双手套,都很喜欢,以前做什么都是直接用手,手上有时会刮伤刺伤,有了手套,不能说百分百就不受伤,可比赤手空拳好得多了。
这几天的练习,叶子的针法已经熟练,不过,叶子绣的嘛,还真不好评价,总感觉不是很好看。
花婆婆早看出她们的纠结,只是等着她们自己察觉问题,自己开口。
当然,三五天不开口,花婆婆能接受,若十来天还不开口,那就只能说明,刺绣的天分真的有限,学的再好,少了灵气,就没有突破。
还好,只三四天的功夫,两姐妹就纠结上了,纠结,有的时候也算是好事。
“婆婆,我跟妹妹讨论过,总觉得我们绣的叶子不好看,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钱多多有问题就想问出来,能憋这么久,是因为之前针法学的不够好,提出这个问题,担心花婆婆认为她不认真,一样没学通,还总是惦记着别的……
“能发现问题是好事,能提出来更是好,以后啊,有不懂,有疑问就要问。”花婆婆没直接回答她们的困惑。
两姐妹互相对视一眼,笑眯眯的点头,表示知道了。
有这一个小插曲,两姐妹才真正的放开性子,跟花婆婆的相处越来越好。
“大体来说,没什么不对,一片叶子,绣线颜色配对了,也有了叶子的形状。它也不对,因为只是干巴巴的相似感,却不真实,叶子边缘以及纹路,都没有逼真的感觉,好的绣活是可以以假乱真的。我能说的就是这些,道理是一样的,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你们可以去收集点树叶,花草植物的叶子,仔细研究,我想这样可以帮你们解开疑惑,到时候咱们再一起交流自己的见解,也能取长补短,学无止境,要虚心学习。”
花婆婆的话,有些官方,但也是真理!实践出真理啊。
下午学习结束后,钱多多想起一个事情,她觉得花婆婆能给她一个好的参考。
“婆婆,咱们镇上哪家刺绣铺子,或者是衣服首饰铺子名声好啊。”钱多多想卖手套方子,总要先打听下情况。
花婆婆绣活不错,她应该跟这些铺子打的交道多,她能给合适的建议最好,若花婆婆也不清楚,就只能自己去打听了,钱多多心里还是觉得花婆婆是了解的。
“你们要买什么吗?”花婆婆疑惑。
“不是,就是琢磨出点新的东西,家里人商量着想拿去卖,不知道哪家铺子合适。”钱多多没说卖什么,她会告诉花婆婆,但不是现在,她想着等事成了,做一副手套送给花婆婆。
“哦,像你说的那般,镇上有两家,我的建议去红袖坊,这家掌柜实诚些,这家铺子在县城也有店面,里面东西也挺齐全,不过,价格也高些。另一家春意阁不细说了,你们就别去了,人家只接待有身份的人。买东西就去艺品居,东西比较适合咱农家人。”
花婆婆没多问要卖什么,既然大人知道,那就是安全的事。若只是孩子独自要做的事情,那自然要多问了,总要确认下别做错事。 悠闲农家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