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怀孕生子,那是在生死线徘徊,不光生产的时候要谨慎,整个孕期都让身体状态尽量更好。
钱家知道周磊大嫂怀孕时,也为他们高兴。
不过,两家没定亲,没合适的名义,自然也不好送礼品。
就教周磊买点骨头回去,每天熬着骨头汤给她嫂子喝,这东西不贵,味道好还有营养。
……
(万能的骨头汤再次飘过。哈哈……)
……
周磊提着骨头回去,周母疑问眼看着周磊,这是啥意思?
周磊就把钱母说的再重复一遍,周母心里也是感激的。
人家厚道,他们就更应该对人家姑娘好。
等晚上用骨头汤煮面条时,周大嫂多吃了半碗饭呢。
周母看的高兴,多吃点才好。
都是粗茶淡饭,也不用担心营养过剩,农村孩子出生,都是瘦小瘦小的。
营养过剩那是传说,现实情况,别营养不良他们就满足了。
大骨头耐熬的很,熬的越久味道还越好呢,骨头都能熬酥了。
周大嫂每天一个鸡蛋,还有骨头汤,气色是越来越好。
周母瞧着骨头便宜还受用,干脆一家人都补补身体,他们这农家人的身体,看着挺好,但上了岁数马上就不行了,穷人不长寿,也是因为身子亏空太狠,。
营养跟不上,还要干力气活,能不亏吗?
……
转眼,又是一年新春佳节。
钱多多觉得这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了,没啥感觉呢,这一年就过去了。
总让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啊~
日子好过了,年礼准备的也更丰富。
这一年说起来,也是有不少好事情的。
他们钱家就不说了,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钱二爷那边,三伯也有了儿子,现在还没过百天呢。
钱三伯跟三婶这几年,因为没有儿子,两个人总有点提不起劲。
他们也疼爱女儿,可是,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啊!
如今,终于有了儿子,钱三伯那是走路都带风的。
不过,大家也没笑话他,都很理解他!
甚至,钱多多都能理解一二。
她看不起那些重男轻女的人,可她却能懂想要儿子的心,听起来很矛盾吧,其实,也不矛盾。
这个世道如此,女人立世艰难,不管你多能干,从性别上,便输了一半。
就像钱三伯两口子,他们不重男轻女,可如果他们这辈子都没有儿子,兴许会被别人指着脊梁骨骂,说他们绝户。
儿子,不光是为了防老,为了后代延续,也为了能在这世俗中好好生存。
钱母也算是活生生的例子,她爹娘在世时,甭管她多受宠,等撒手之后,她啥也不是。
她没有兄弟撑腰,便寄人篱下,受人蹉跎;她爹娘没有儿子,辛苦挣得家业也守不住,甚至,都没人正经给他们点上一烛香火。
因为断了血脉,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们,钱母的二伯娘敢那么谩骂钱母一家,还不是因为那一脉没了人,不然,她如何这样嚣张?
但凡钱母有个兄弟,哪怕是个傻子,只要是个男的,武二伯一家就不敢这样光明正大的霸占一切。
世道如此,也不怪人们对儿子那般执着。
钱家跟钱二爷家,都很开心,他们钱氏又一辈子齐全了。都有了儿子,才有盼头。
这一年里,只要钱小弟回村里,便会去教钱二伯的两个儿子识字。
正儿八经的血脉族亲,能帮一点算一点,不管如何,识点字都是有好处的。
这也是为何钱家跟钱二爷两家经济条件差别那么大,关系却没有落下的原因。
大家都是真心念着那份血脉情分。
这个年过的都很开心,等年后拜年的时候,他们又听了一桩好事。
钱小姑怀孕了,这可比年轻媳妇怀孕还让人高兴。
钱小姑生了儿子之后,一直都没怀孕,前些年还盼着,后来这年纪上来了,那些心思也就淡了,唯一让人觉得安慰的便是,第一胎便生了一个儿子。
钱小姑今年可是小三十了。虽然没过三十岁生日,但这年纪着实不小了。
这个岁数,称不上老蚌怀珠,那也是大龄怀孕了,在平常人家,女人最佳怀孕时间只有十年,十八到二十八。
也有个别例外,身体条件特别好,特别好孕的,那是特殊人群。
正常情况,大致就是这个时间段,也算是人们自己摸索的规律。
为什么条件这么苛刻?
当然跟生活条件有关了,女孩子容易体寒,农家姑娘,只要能干活,哪个没有上山下水?
待到嫁人之后,怀孕生子,生孩子,更是损耗身体。
有些可能一次便伤个彻底,有的兴许养个一两年,身子就恢复一些。
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的情况,那些富贵人家,打小锦衣玉食,那身体机能,可不是他们平民百姓能比的。
像他们这些平凡人家,钱小姑一直没有身孕,又错过好时间段,不管是婆家还是娘家,也都死心了,谁知道,三十的人了,竟然怀上了。
惊讶之后便是止不住的喜悦。
钱家跟钱二爷家都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去看钱小姑。
除了高兴,他们心里也担心钱小姑身子能不能受的住,毕竟,年纪真不小了。
等看到钱小姑状态不错,才算放心,尤其是钱奶奶,真的是松了一口气,她当然希望儿女们子嗣多一些,可自己孩子的身体,更要紧啊!
钱奶奶跟钱母一再叮嘱钱小姑,好好养着,千万不能大意。
钱奶奶还特意跟钱小姑的婆婆聊了一场,话里话外都是希望多上点心,不能只顾胎儿就不管大人。
两个人老姐姐大妹子的,一番交流,听到那一家人的保证,才算让钱家人安了几分心。
至于彻底安心,那要等母子平安之后。
……
欢欢喜喜过完年,新的一年,继续努力。
转眼间,一月便过完了。
迎来美好的二月。
从一月底开始,钱家人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准备着什么。
钱家人在钱多多及笄后说‘明年’为女儿看亲事。
如今可不就是‘明年’? 悠闲农家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