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这座都城显得分外肃穆威严,让人心生畏惧,不由自主的望而却步。
然而就在城门下,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整装待发,为首的正是北乾大名鼎鼎的护国大将军杜蘅晔。温润如玉的双眸最后一次扫过这座陪伴他成长的城池,那里面住着他最心爱的人。饱含眷恋的目光环顾一周之后,杜蘅晔将视线稳稳地停驻在那高高的城楼之上。
曾几何时,他也是带着一队人马,穿着红色喜袍,而那个小家伙就是站在那里吹奏着让人心生悲凉的曲子。
杜蘅晔凝视着那个地方,眼中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家伙倔强的身影。这一次,他还是要不告而别了!
裳儿,保重!
秋日的第一缕曙光总是能赶走些许的寒气,北乾的正殿之中,皇甫琰威严尊贵的正居上座,看着堂下分居两侧的文武百官,阴鸷的眼神蕴藏着天子的震慑,轻而易举的让人心生胆怯,不敢直视。
而此时的纤裳如平日一般慵懒的醒来,却因为身边人的缺席而不满的皱起了眉头。今天是到御书房的第一天,所有人都不敢怠慢,加快速度干脆利落的为纤裳梳理妆容,整好衣裳,而后跟着纤裳快步赶往御书房。
第一次踏足这里,纤裳有些莫名的喜欢,看着那些整齐的书册,还有案上的众多奏章,纤裳情不自禁的想要翻阅。
粗略的看了看那些奏章的内容,无非就是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明明可以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解决,可是却迟迟下不了决定。看来,这也正是皇甫琰不屑去理睬的原因,作为朝廷官员,拿着俸禄却不干实事,只会一味的叫苦叫穷,这样的蛀虫,早就该一并革职了。
“皇上驾到!”元公公尖细的声音让纤裳突然受了一惊,手中的奏章也随之掉落在地。
“儿臣参见父皇!”纤裳赶忙捡起奏折,恭敬地行礼。
“免礼。”皇甫琰淡然的笑着,摆摆手屏退了众人,缓缓走到纤裳的面前,拿过她手中的奏折。
纤裳一直低着头站在一旁,等着皇甫琰接下来的吩咐,却不想竟听到了意料之外的话。
“裳儿可知道岑嫔一事?”皇甫琰不轻不重地说道,顺手将奏折随意地放在了桌上,眼神流转最后定格在纤裳的身上。
“儿臣知道!”纤裳并不打算隐瞒。而且,皇甫琰都这么清楚明白的问了出来,就已经说明事情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昨晚传来奏报,岑嫔死于北乾边界。”皇甫琰平静地说着,就像一个外人一样说着残忍的事实。
“什么……”纤裳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盯着皇甫琰,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说不出一句话。原本淡漠的眼神变得飘忽不停,眉头也不自觉的皱到了一起,眸中渐渐湿润,嘴唇微张,却不知道该做出如何反应。
“有人想要见你!”皇甫琰没有给纤裳过多的时间去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大步离开了。
房门一开一合,御书房的内室里走出来两个人,一男一女,看上去倒像一对极其般配的恋人。只是这男子,长得未免也太像曾经的一位故人了吧。
“臣女冉凌烟参见盛乾公主。”
“草民宇天泽参见盛乾公主。”
纤裳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的两人,竟会是冉凌烟和她的情郎。记得那时,她问过杜蘅晔当初大婚的事。杜蘅晔亲口告诉她,冉凌烟早有心上人,所以两人才私下达成了共识,一起演了这出偷龙换凤的大戏。
纤裳还记得,当初杜蘅晔说,冉凌烟的意中人才貌双全,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之所以来到京都,是为了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如今看他的相貌,倘若没有猜错,这位宁天泽所要找的兄弟正是已经离世的岑景焕。
而杜蘅晔当时故作神秘的说,如果纤裳见到这位公子,一定会大吃一惊的,想必就是这个缘故。
一时间的恍惚让纤裳忘了回应,两人只好一直跪着,直到这些事情在纤裳的脑海里快速回想之后,她才恍然大悟。赶紧回过神让两人免礼,正欲问他们此次前来所为何事,突然一封沾染了鲜血的信封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那位岑嫔娘娘让我们交给你的。”冉凌烟淡淡的说道,脑海中又回想起那个女子临死前恳求的眼神。若非如此,她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回到这里,只为了交托一封信。
纤裳颤抖着指尖郑重的接过这封绝笔信,想到岑嫔已经离世,她心中的痛楚就像狂风暴雨一般肆虐侵袭,却又无法控制。
“她说这封信至关重要,对公主来说必有大用。最后,她还希望公主在这深宫之中,能多多保重,替她完成最后的心愿。”冉凌烟一字一句地说道,眼中亦是无法掩饰的悲伤,那样一个坚韧不息的女子竟然悲惨的死于恶人之手,就连死前也挣扎着要奋起反抗,如此巾帼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
“我会的!”纤裳将那封信紧紧地攥在手里,郑重承诺道。
随后纤裳立刻派人护送冉凌烟离开这里,却被他们婉拒。纤裳不知道的是,自从大婚之日偷梁换柱开始,杜蘅晔就已经派了人护送他们,以武林人士的身份来保护他们,远远要比皇家侍卫的身份安全的多。
纤裳有些不放心的问道:“离开京都,你们打算到哪里去?”
冉凌烟转头看向宁天泽,笑颜如花,眼中是无比的信任:“我会和天泽一起去西洛,做一对平凡的夫妇。”
纤裳微笑着看着这一对有情人,衷心的祝福道:“那就愿你们平安喜乐,岁月静好了。”
“借公主吉言。”
为了不引人注意,冉凌烟和宁天泽没有多留,简单的告别之后就赶紧离开了。虽然不知道皇甫琰如何找到他们,但是,纤裳相信,既然他们能平安的进了皇宫,皇甫琰就一定会让他们平安的离开京都。
想到这里,纤裳长舒了一口气,低头看向手中的信封。没有写由谁亲启,可是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人的气息。纤裳缓缓打开,入目的便是熟悉的字迹,正如那人院中的竹林一般,挺拔隽永,不卑不亢。而信中的内容更是让纤裳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迢迢帝路牵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