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之悠然锦绣

第102章 海水煮盐

穿越之悠然锦绣 十月的风 2886 2021-04-06 17:47

  可是,渔民毕竟住在海边,就算没有自己亲手煮过,也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又有几个是不会的。再说,煮盐又不麻烦,不摸索都会,又怎么禁止的了。所以,在杀了很多人后,朝廷就颁布了一系列对渔民们苛刻的条例规范。

  李心悠听了很是恼火,这,明明是在自己家门口东西,用之不尽,凭什么不让动?觉得这朝廷管的太宽了。

  可是,后来想想,盐,关系到的毕竟是民生大业,只要控制了盐就是控制了整个人类的七寸,这要是朝廷不严密把控,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把控了,那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

  没见很多拍摄的电视剧中很多古代的官员犯案就是盐案吗?

  还有很多的盐商,各个都是家财万贯,但手里却是沾上了多少人的鲜血。朝廷控制盐,不让渔民煮盐也就不那么让人不能忍受了。

  反正就是这样,人,只要不是把他们逼上绝路,只要有一点点生存的空间,他们都会咬着牙,含着泪也会忍过去。所以,人,有时候就是贱,为了活着什么屈辱都可以忍下去的,只要活着!

  回来之后,李心悠将曾经看过的小说里提到的海水煮盐的步骤想了想,然后就让人在海边搭了个灶,实验煮盐。

  海水煮盐,要是直接煮,那煮出来的盐就会有一股子海水的苦涩味。有经验的海边渔民都知道要先过滤。

  寻一个干净的空桶子,先在桶子口上裹上一层厚麻布,再在厚麻布上加一层草,加上把细沙,最后再覆上一层厚麻布,这样几层之后,扎紧了,就成了过滤的物件。

  用大葫芦瓢勺了海水从层层叠叠的过滤布上淋下去,海水经过麻布、细沙、稻草,还有最后一层麻布,几次过滤的过程之后,出来的海水才能舀到陶罐里开始煮。

  海水煮盐若是用木棍细细的搅拌,那出来的必定是细盐,而若是不去管它的话,那出来的就是粗盐,一颗颗的颗粒不小。

  当洁白晶莹的海盐出现时,李心悠记得冯平那看着自己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神。弄得自己怪不好意思的,正想着要不要谦虚几句不要人太崇她。结果,冯平来了句,“真不愧是隐士高人!只有真正的什么都精通的人才会看破世间繁华,一切都是浮云,才能隐士避居,不睦人间富贵!”

  每次想起冯平对那位虚无缥缈,不,怎么是虚无缥缈,是自己,毕竟那些都是自己想起来,然后做出来的。所以,每次想起冯平对自己那高大的赞誉,李心悠是即骄傲,又很想说,即使看尽了人间繁华,即使什么都会,脑袋里装的东西超前,她也不会放弃人间繁华,而是更会利用这些赚取更多的荣华富贵。就像自己,这不是一直在开动脑子,就为了他口中的富贵吗?

  所以,真正的看破红尘,放下荣华富贵优越生活的有几个。

  据说,就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先生都是怀才不遇,没有遇到明主才隐世而居,不问外面世事的。

  李心悠带着人从山里穿过来回到槐树村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西斜。村子里家家户户村烟袅袅,空气中飘散着饭香味。

  这两年,由于村里发现了李家填泥沼地可以种植水稻后,村子里的很多人家都抢占了本来是无用之地,只能给野鸟栖息的泥沼地。地多了,粮食就多,而且,泥沼地本来就是按照的荒地处理。所以,槐树村抢占多的人家可是狠狠的存下了不少的粮食。

  而泥沼地都抢占到了下一个村小坝子村去了,弄得两村可是为了地方属于哪个村的好好的打了好几架,最后连附近的村都惊动了,槐树村人为了怕泥沼地能种水稻泄露出去才消停。不过,村里每家每户也都有了不少的泥沼地。

  除了李心悠一家提前买下来的,村后尾处一直到西北进了山都是李家的,剩下的都被村人占领了。

  砍芦苇,填泥沼地,本来好好的野生鸟类的湿地家园就让人类这样破坏了。当然,带头破坏的就是李心悠。

  为此,李心悠很是有罪恶感,所以,她家门口这边除了几个荷塘,还有对岸那边还没有被她砍伐了围起来的芦苇泥沼地,以及最里面靠近山边的,她就没有再动,而是给每年都会来过春夏的野生鸟类留下的一片栖息之地。

  尽管这样,几年下来,李家当年花大价钱买下来的这一片地方,山坡上种的是各种的果树,山地里种的是各种庄稼,而本来一大片的泥中地此时是一个个的大小围墙围起来的地方。就算是村里的人发现了围墙里面种植的是水稻,李家也还是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砌墙围起来种。

  因为,村里人只发现了里面是种的水稻,不知道水田里放养的鱼,更不知道他们家每年在割了一茬稻子后,留下的稻茬还会再发一茬稻子,那就是——再生稻。

  再生稻对于现代人来说那是很熟悉,因为再生稻很普遍。古人的话,一般乡下人都很勤奋,在田里的稻谷都收割后,他们就会很勤劳的随后就将稻茬子刨出来,或是喂了畜生,或是晒干了当柴火烧了,所以,古人并不知道稻茬子是还可以再发一回稻子的。

  就是当年第一次收割稻子后程刚要把田里的稻茬子刨出来收拾地,李心悠阻止,告诉了他还能再长一茬稻子,程刚都不相信,认为李心悠是小孩子吓胡闹。要不是李心悠不放心特地从海边回来看看,没准程刚看着那张在地里的稻茬子眼疼,就给刨了呢!

  对于古人的勤劳,李心悠是相当认同,所以,当年在真切的看到了再生稻后,程刚就越发将精力放在了田地上。每年,李家光是围起来的泥沼地里的稻子一亩地就能收个三石头左右。

  要知道,村里人一亩水田能够收个一石就不错,而李心悠家收的要多一倍多。因此,李家光粮食店就开了好几十家了。 穿越之悠然锦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