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平一说李心悠懂了,这是山外面的人进山来避难了。
往海里流经的河不老少,而附近的不管是村子还是镇子,靠着河道的发展都过的不错,现在是洪水较多,他们只能暂时离开,但他们不会像那些出去逃难的人一样走远,等洪水退去,他们就会回家接着利用水道赚钱生活。
明白了这些人的来历,李心悠倒是被不太担心了。这些人还想着以后的生活就不会丧失了理智,只要他们有顾忌,就不会在村里为非作歹。
果然如李心悠猜想的一样,人家进村没有偷,没有抢,反而是找到了村长,要租住村子里的房子,人家会给钱。
村里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好事,很多人家都很心动,但是,怕他们只是为了哄骗村里人,为了降低他们的防备,然后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都不敢租住给这些外来人。还是,村长家先开了头,收留了一户人家住进去,随后,各家就开始了争抢着收留这些外来人。
没办法,不是他们好心,而是,这些人给的银钱很多。虽然,自家吃饭都成问题了,但是,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让它从眼前溜走实在是可惜。
这里面,赚的最多的就是几户家里还有些粮食的人家,一两银子一斤的粮食谁吃过,但是,如今村里卖的就是这个价。那些外来人为了活下去,也只能咬着牙买了吃。他们虽然早有准备,在看着天气不好后就将家里的银钱都放在了身上,但是,粮食这些实在不好搬运,,可,人只能吃五谷。所以,即使知道这些村里人是在故意高价也要买来吃。
更何况,外面即使拿着银子也找不到卖粮食的地儿买了!
当然,很多人也发现了李家这个大院子,想着这家是大户,家里肯定有留下的留存粮,就想到李家来买粮食。李心悠不愿意发这个灾难财,再说,她也不愿意开这个口子,让村民们知道家里有粮食,三天两头的来闹。还有,她更不能挡了村里一些人家的财路。
比如,一心想着如何高价卖出家里粮食给这些人的村长家。
她也是前天晚上担心这些外来人,于是想听听这些人是不是有别的其他打算,就认真听了下村里的动静。这不听不要紧,一听就让她忒无语。
还一村之长呢!
村里有的人家早前揭不开锅的时候,上他家借粮食,他声情并茂的说哭诉自己的不易,拿出家里的一点口粮说是他家也没有,就这么一点,然后打发了村民。而李心悠听到的是,村长家去年的粮食因为什么没卖,今年不光在村里卖了,在刚开始干旱的时候,真是粮食涨价的厉害,村长家就卖出去了一部分,家里还留有一部分,就怕长时间干旱家里粮食不够。
如今,虽说是发生了涝灾了,可是,只要等水退下去了就能正常种地。于是,村里这些来人大多卖的粮食都是在村长家买的。
李心悠不好管闲事,对于村里人她只是看在同一个村的份上,他们是在过不下去了她会资助一点,至于他们的内部怎么腐烂,这就不管她李家的事了。
闹闹哄哄十几天后,外面的洪水终于是退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消息却还要更糟糕的——发生瘟疫了。
李心悠心里已经无力吐槽,灾害之后发生瘟疫,好烂的桥段,这都寒冬腊月了,就算是洪水过后了,这瘟疫它怎么起来的?
这个没有人能给李心悠解答。
外面发生了发生了瘟疫,躲在这里的那些人更不可能现在出去送死。山里人口稀疏,洪水也没有淹到这里,只要没有人故意这时候去外面将瘟疫带进来,那这个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而此时李心悠也无比庆幸!庆幸她当时怕被人发现了她们一家而躲到了山里来安居。这里不仅山好、水好、空气好、人,人也还行。反正就是,远离人群,不怕传染病。
新年就在各种的人心惶惶中度过了。而此时的老侯爷此时身上的毒已经解了大半,没有性命之忧了。丁老今年没能跟着一起过年,因为年前发生的瘟疫事件,军队里出现了瘟疫,宋修远亲自来书信请了丁老到军队控制疫情。
那时老侯爷的毒已好的差不多,丁老将老侯爷身上的毒逼到了他的双腿上,因此,老侯爷如今是瘫痪的。不过,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大喜,所以人对于这个结果都还能接受,包括老侯爷也是。
如今,住在外院的就剩老侯爷一行人了。
过了年,洪水退去,瘟疫得到控制,丁老研究出了克制的药物,原本以为一切都在新年里重新开始。谁想,有些人却是贪心不足。
过了年,没有灾难了,很多店铺重新开张。这之中最让人望眼欲穿的就是粮食铺的开张了。本来,李心悠打算是过了十五,正月十六开门做生意的。结果,初六的这天冯平就带回了一个让人气愤的消息。
镇上,还有县里几家开门的粮铺,里面的粮食已经卖到了天价,粗粮要一两银子一斤,细粮,大米要五两银子一斤,小麦要二两银子,而面粉更是到了八两一斤。
听着这粮价,李心悠简直想卖娘。老百姓家里本来就存粮食的少,能撑过一年已经是不得了,如今这粮价一出,有几家能买得起!真不是让那些老百姓去死吗?
想到什么,李心悠带着冯平去了外院,将刚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老侯爷听完淡定的很,连带着刚才还熊熊怒火的李心悠也平静了下来。
“丫头,你想怎么做?”老侯爷平静的问李心悠。
李心悠倒是一时懵在原地。看着表情很平静的问着她的老侯爷,想想刚才自己听说了粮食价格,为那些买不起粮食的人生气、愤恨,有些皱眉。她以为自己是个冷心肠的人的,就算是偶尔的发发善心那也是偶尔。 穿越之悠然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