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安排到了山里去了,给他们选了几个武功师傅跟着教导。至于那些下人也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在这边每天出海打渔,还是进山里种地?”毕竟曾经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刘易阳说话不卑不吭,回答的简洁、清楚。
李心悠再次点头,这也是她正是她想的。
“想必很少有愿意留下来在海边生活的吧!”想到这些灾民的都不容易,忍不住心软道,“他们大多都是祖辈种地的,当然跟土地最亲,也不用要求他们,他们选择哪一个就是哪一个。”
这次换刘易阳点头,“嗯,只有三户人家愿意留在海边这边打渔试试,其他的都去了盆地那里。主、咳,李家丫头放心,都不容易,咱们这些老住户不会为难他们的。”
知道他们误会了,李心悠也很想解释,怎么样才能让放逐岛上过来的人真正将这里当成他们自己的家,而不是像借助在别人家一样。其实放逐岛上的人虽然有真正的坏人,可是,这边过来的都是柯老精挑细选过的,都是一些性情中人,按理是不会这么自卑的。
可是,谁让他们在放逐岛上被折磨的时间太长久,一下子被李心悠救了,他们心里怀着感激,而李心悠又给他们重新寻找到了好的安身之处,保证他们的后代不会像他们一样成为脸上带着永远抹不掉痕迹的囚犯,他们是满怀感激无处报答,所以,对于李心悠他们就像是对待主子一样,才会将逍遥岛看成是李心悠的私有物,而他们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借住的人。
李心悠很想将他们的这种想法抹去,可是又知道不管她怎么做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心里。于是,李心悠只能给他们找事情做,这样,时间长了,相处久了,慢慢他们或许就会放下这些了。
刚才看的那间房子李心悠知道了是专门给她准备的在海边的房子。这样的房子,在盆地那边也有,就是希望她每次来的时候不管是在哪儿都有自己的房子住。对于他们的用心,李心悠是真的感受到了。推辞了刘易阳的陪同,她可不想感觉自己像是前世那些领导下乡来视察的,太多人陪着的话她觉得别扭,于是李心悠自己带着两个丫头进山里她选中的地方去看看。
这边的温度明显感觉就比村里那边高,放眼望去,见山上的一大片的阔叶林到现在还是绿着的。到了湖边那里,见自家这边的田园式二层小楼已经建好了!
全是木头的二层小楼伫立在那儿,四周围着篱笆墙,中间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一直从外面通到门口。门前住了两个已经落了叶子的树,李心悠没认出来。窗沿下是两个用石头堆砌的花圃,想来等春天花开季节一定是非常漂亮。
她都能想象到,等那个时节过来,自己站在院子里就能闻到花香味了。
最妙的是,小楼的一侧,从高处用竹筒杆引下来的一处山泉,清幽幽的水,细细地流淌着,安宁祥和。
对这处园子,李心悠相当的满意,这就是一处隐士避居的好去处。哪天累了乏了就到这里来住几天,一定心神放松。
不过,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她没忘记自己这次来是有要事的。所以,进小楼看了看,里面原木做的家具以及整齐,只是床上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没有备齐。看来,自己下次来的时候要将这些都买了来才好住进来。
简单看了下,李心悠就离开去往盆地那边了。
去年虽然旱了很久,但是,这边的山上山泉很多,也没有断流,所以,外面虽然寸草不生,这边却是还在坚持挑水也要种地。李心悠过来这边就是想看看这边去年种地收成了多少。她从一开始就跟这边的移居过来的放逐岛的居民说好了,她给他们提供早期的安置东西,而今后她就不再免费提供,而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跟他们交换。
虽然去年是他们种地的第一年,产量她没有过问,因为他们本来就对她怀着感激的心,她要是问的过多的话,她怕这些人想的会更多。所以,自从放逐岛那边开始建房子后,除了一些吃喝和必要物品她让大船送来,其他的她一点都没问。就连去年他们要种的种子,她也是直接让海域那边每样送过来了百斤,找人教了他们怎么种地,他们的全不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都是各行中的佼佼者,有自己的自尊自傲,她如果指手画脚的太多,不说他们心里怎么想,就是自己也觉得是在班门弄斧。所以,她很好的把握了一个度。
这次她过来就是为了交换物品,她这次带来了春夏需要的各种布料,各种油盐酱醋(这边她没有交给他们制盐),还有茶叶、农耕器具、绣线、绣布丝绢、手帕、荷包、金银首饰、头绳、头花等等,只要是外面有卖的,她都将他们缩小范围,放在各个区域摆放了来卖,甚至各种的刀剑匕首她都带了过来。因为这边不光有男人,也有很多的家眷。他们有的在放逐岛上住了几代的,上面的女人不少。这样的人家是原来在放逐岛附近的海盗,被朝廷拿下后关在了放逐岛,后来又经过了官府放进去的人通婚,女人、孩子不老少。
所以,李心悠尽量人让自己想的周到,不拉下了每个人的需求。
铺子外面为了好多的村里住下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一看见铺子里摆放的货物,很多人都放声大哭。李心悠知道他们哭什么。原本在放逐岛上没见过外面世界的人还好,而见过了外面多彩世界的人,骤然被关上几十年,如今看着这些熟悉的买卖物品,当然忍不住悲伤。
看他们哭的伤心李心悠没有劝,她不是他们,没有经历过他们被与世隔绝的痛苦,她如今就是上前劝,也只是隔靴搔痒,干巴巴。 穿越之悠然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