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黄昏总是让人无限的眷恋那即将消失的暖阳。橙红色的光芒将晚霞渲染的无比动人心魄,仿佛是为了画上一天中最完美的终笔。
采莲半拥着锦被,斜靠在雕花的拔步床边,手里端着用细白瓷制成的小碗,碗里盛着贴身侍女熬了半小时的汤药。
琥珀色的汤药荡漾在瓷白色的碗底,倒是无端的添上了几分颜色,煞是好看。这个碗,采莲没有记错的话,是当初他丈夫外出时特意挑选带回来的礼物之一。她的丈夫啊,是一个不懂诗词歌赋,不懂春花雪月的大老粗。但是就因为她曾经顺嘴提了下最喜欢江南官窑的瓷器,从此外出办事总会带回来一些他自认为漂亮精美的瓷器,只为博得她一笑。
可偏僻他这人的眼光,着实一言难尽,十之八九都是被那商贩哄骗,花了大价钱,却买了不值钱的东西。就这白瓷碗,还是所有东西里面瞧着最好看的一个。
采莲想起往事,不由苦涩的笑着一口仰进碗里的汤药。水眸中的泪珠悄然滑落,一滴、两滴,滴进那琥珀色的汤药中,喝进了她的口中。酸涩苦辛的滋味如同毒药一般,从她的口中一直直达心脏。
“扑通、扑通”脆弱的心脏一下一下跳动,仿佛下一秒,就会骤停。采莲单手捂着心口,惨败的脸色已经找不到一丝血色。
如今那冤家不在了,连哄她吃药的人都没有了。他要是还在,她必然不肯乖乖吃药的,总要让他取来侍女新做的果脯,然后一口药汤一口果脯,如此才肯完事。
想他一个九尺男儿,可怜兮兮的跪坐在拔步床的木阶上,竟然还没有半点委屈和不适应,连她爹爹都说他的丈夫爱惨了她,还要她平日切不可欺负他。但是又有谁知道,她何采莲何尝又不是同样的爱惨了他的丈夫。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光彩和声音,只留她一人惶惶然哭泣。悲痛、哀嚎、发疯,她发泄完最初的崩溃的情绪后,剩下的就是无尽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天地之大,没有他的世界,在采莲看来那就不是人间。
好多人来来往往探望,嘴里说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套,让她振作,让她活下去。可是他不在了,她又有什么意义再活下去?她觉得她的灵魂一定以及跟着他一起死掉了,只留下这具躯体在这里如同行尸走肉,苟延残喘。
采莲在知道丈夫的噩耗后,就辞去了家里大部分的奴役,只留下贴身伺候的几个,反正这个赵家基本已经散了。她身下无子嗣,赵青无兄弟,偌大的将军府从以往的宾客云集到如今孤孤零零,也算是颇为讽刺了。树倒猢狲散,是了,是了,现实就是如此,怨不得他人。
可是她不能忍受的是,她的丈夫发誓效忠的帝王,竟然会用这种无耻的计谋,逼他去送死!为了掩饰他自己的私心,竟然还不准他丈夫的灵柩回京,只能草草安葬在句章县!要不是丈夫的一个手下冒死传信告知这一切,她说不定都会被蒙在鼓里!
那所谓的隆恩,所谓的帝王荣耀,不过是加在赵青身上的催命符。当初赵青为了他的江山,为了他的王座,几次三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几次三番救周文王出险境。如今,就因为他手上赫赫的战功,威胁到了他的王座,就用如此恶毒的计谋毁掉他!
一万人的起义军,堂堂的周文王竟然只拨给赵青三千刚刚征兵上来的新兵?这也就算了,赵青数年的征战也不是白来的,三千新兵他也照样能将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那一万人的起义军部队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完不成的任务。
但是赵青万万没有想到,周文王是真的想要他死。赵青到死才知道,那只起义军首领的手里,早就有了他们的情报。赵青三千人的一举一动,随时有人飞信告诉他们。大周王朝战神赵青,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被周文王丢弃的可怜虫。
饶是如此,赵青带着堪堪训练成的三千士兵,也将他们杀得元气大伤,明明快要胜利,却被一把长刀贯穿胸口。而那握刀之人,却是平常他厚爱有加的副将。
副将面无表情的抽回刺穿他胸口的长刀,告诉他周文王压根就没有想他或者回去,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赵青死在这里。
赵青面色悲凉,他死前最后一口气都是担心自己的娇妻得知他的死讯后会怎么样。
采莲在最初几日确实生不如死,但是她想起娘亲以前交给她的一本黑色封皮的书,里面记载着种种禁术,可保尸身不毁。
她的娘亲走的早,她记得父亲曾经告诉过她,娘亲出身自神秘的湘西,那里自古有着赶尸的传说。
她如同获得至宝一般疯狂的翻阅这本黑皮书,试图找到保存她丈夫赵青尸体的方法,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她在最后一页找到了制作僵尸的办法。
被巨大喜悦冲昏头脑的采莲根本没有余力去思考僵尸这种东西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也不想去思考,她只想丈夫不要消失,哪怕只是肉体。她知道自己已经疯魔,但那又怎么样?她不求来生,只求今世能与丈夫赵青长相厮守。
佛说前生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她和赵青,是错过了多少世,才有了今生的短暂度过?所以,她不敢赌来世,只愿意抓住现在。
她进宫生平第一次威胁那位骄傲不可一世的周文王,只求让她负责修建赵青的陵寝。她知道威胁周文王的后果,但那又怎么样,反正她也活腻了。
最后她散尽家财,一前一后修建了两座陵寝,一座留给赵青,一座留给苟延残喘的自己,然后将制作怨尸和僵尸的方法告诉了自己忠心耿耿的侍女。只是造化弄人,她怎么也想不到她醒来后找不到了丈夫的陵墓。 重生炮灰修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