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还是人口问题
白沙将大部分劳动力调去了修路,领主府的修建就很慢了,作为岳沙的面子工程,阴夔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为表示对闲王刘辩的尊重,在县衙的西侧再立一规格等同领主府的府邸,“闲府”。去掉“王”字一面是掩人耳目,另一面则是白沙要时时提醒刘辩要明白岳沙谁是老大谁只是寄人篱下的废王。因为要修建两座府邸,阴夔估计在秋收之前领主府主体工程能够完工,而闲王府最快得等到明年春末,这还得在现有的人手不被抽调的基础上——谁叫白沙麾下的臣子强烈要求阴夔按礼制的最高标准来设计呢。话又说回来,岳沙不过一刚升格的县城,最高标准又能有多高,修建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人少了。
人口爆发性增长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引进外来人口。白沙借助以前看过的网络小说心中已经有个方案,只是这个方案短期内的确能使人口暴涨,可从长远来说那就是弊大于利了,而且要消除这种弊病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因此白沙非常的矛盾。不过在一次被誉为“岳沙最惨痛的”剿匪战斗之后,白沙下定了决心召集了简雍、荀彧、许褚和姜维开会。
“宪和文若,仲康,这次剿匪战斗的总结虽说还没出来,想必大家从受伤的将士口中也应该清楚了。”战斗总结是白沙仿效后世解放军的军队建设而制定的,白沙令军队中所有队率(管五十人)以上的军官(岳沙兵少,目前的这些队率都是宝贝)每战后必须总结战斗经验,从中挑选优秀者收入岳沙政吏书院作为以后“兵科”的教案之一。素来著书者都是文人,曾几何时他们这些大头兵也可以写书并登上大雅之堂了?所以一个个主动得不得了,即便不会写字也是口述请人代笔,当然也促成了那些士卒自己学习文化——在白沙的强令下,岳沙的私塾不敢对任何人有歧视,只要你是岳沙人,只要你想学就可以进任何一所私塾。当然私塾只针对年龄低于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免费,成年人就得交学费了,也不高,每人每月一个铜板作为先生的辛苦费(不交税的)。而书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要想进去就得靠本事了——毕竟目前士兵太少,这“兵科”还开不起来。
说起这场剿匪战斗,最憋气的当属姜维。斥候好容易在鬲国县北面也就是靠近袁绍的渤海郡内发现了一股人数过千的强大土匪,姜维就兴冲冲的带着岳沙全部人马去了。谁知那股土匪甚是厉害,首先在一座小山下给了姜维一个下马威。若非阿乌哈麾下的族人隆起多因内急离开队伍掉进陷坑,只怕岳沙军就得损失惨重了,即便如此也死了二三十人才全军得以退出。姜维甚至恼火,星夜偷袭,将对方杀得“大败”,却只有近百的战果——那土匪头子似乎深谙兵法,一击不中就逃到渤海郡境内,令姜维望之兴叹。第三次交锋则是姜维准备退回岳沙却被杀了个回马枪,好在岳沙军训练有素,再次将对手赶回渤海,之后清点伤员,死五十伤两百,岳沙军几乎是伤筋动骨,当然敌人也绝对没得到什么好处,只俘虏就有三百余。如此反复,姜维走也走不得,留也留不得,不得不派人求援。白沙大惊,令荀攸为军师,关羽领一千平原骑兵(借的杂胡骑兵)增援。荀攸不愧为军师,让姜维领五百军挑衅,只准败不准胜,再令阿乌哈领本部人马藏入敌人撤退时必经之道边的树林待敌人回撤时以树枝绑马尾在前方道路上奔驰以示疑兵,如此才将敌人引入口袋中全歼,首领被姜维杀死。让白沙遗憾的是如此有勇有谋的土匪首领的尸体被愤怒的士卒用乱马踩得稀烂,捡都捡不起来,也没有复活的可能了。之后拿下土匪老巢缴获甚丰,仅俘虏就超过三千余。只是经此一战岳沙军战死两百伤四百,除去不得不退出军队的以外岳沙能战之兵不足七百。
让白沙恐慌的是从土匪窝中搜出几封信件,从中发现土匪的身份——袁绍的亲兵!联想到袁绍与公孙瓒和公孙瓒与田楷的三角关系,这里面似乎有什么阴谋存在。历史上在袁绍就任冀州牧之后袁绍公孙瓒界桥大战前夕才公孙瓒才任命田楷任青州牧前往临淄接替病故的州牧之位,而不是讨伐董卓之后得袁绍首肯,同样孙坚本该升任豫州牧(不就)却回了江东做了太守。也就是说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破裂,只是还没上升到桌面上而已。按照历史记载,也就是今年,在占据冀州后袁绍就会任命自己的长子袁谭为青州牧,袁谭与田楷断断续续战了数年,最终取了青州。
面对公孙瓒还处于弱势的袁绍现在就开始染指青州,就是军师田丰。按历史轨迹,田丰应该在袁绍得到冀州后才会投奔,有情报显示,尽管他还只是袁绍的谋士之一,却深受袁绍的信任。有此人在,就是岳沙的灾难,所幸田丰性子直爽不知婉转,常为袁绍不喜,终为其所害。田丰和庞统都是惨死,然庞统死于乱军,而田丰则死于自己的主公之手。
不论是太守袁绍还是州牧袁绍,平原都是到青州的必经之路。袁田争夺青州之战将于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展开,也就是说留给白沙的只有半年时间!不说只数百士卒的岳沙,就数千人马的刘备也只是块稍大的拦路石而已,半年,留给白沙的时间不多了!历史上刘备和袁谭私交非常好,以至于在袁田相争中宣布中立,而事实上他给袁谭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所以田楷失败也有刘备一部分原因的。据推算,若刘备不救援徐州,那么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袁绍。
要想岳沙的顺利发展,这场战火就不能在岳沙周围展开。不管是同袁绍战田楷还是同田楷战袁绍,岳沙都没有能力和实力选择第三条路。独善其身,除非袁田之战不爆发。历史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惯性,袁田之战不爆发似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岳沙,白沙也没有别的选择......
为今之计,当时快速壮大岳沙的实力。军队,就是实力的一种,而且是能震慑敌人的最有效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但是军队需要人,又回到了“人口”上面来了。
“此战暴露出三个问题,其一,某些将领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官兵就不把所谓的山贼土匪看在眼中......”听白沙分析道,姜维出列跪于堂中,面色羞得通红,将佩剑高举头顶请罪道:“主公,末将有罪,请主公取末将首级以儆效尤!”
“起来!”白沙喝道:“若每个将领打一次败仗我都要了他的脑袋,杀光了你们谁还能替我出战!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伯约一会下去自领三十军棍,然后为战死的将士守陵七日。再罚俸三个月,亲自交到那些退伍的士兵家中!”
“喏!末将谢过主公!”姜维感激的退下。主公的责罚不可谓不重,尤其是第三条那是扫面子的事。回想起要不是隆起多的无意之举,姜维自己能不能回来都是两说。为了救活自己这条命,死残了那么多的兄弟,在死亡面前,这面子也自然轻贱了许多。
“其二,我岳沙军人太少训练太差。那些土匪才不过千余我们就啃不动了,要是以后遇到真正的军队,我们别说以一当十,就以一当一都做不到,还说怎么保卫岳沙?”白沙选择性的不提土匪中有小半是正兵,甚至袁绍的亲卫都有几员。主公亲卫,都是军中挑选出的佼佼者,以一当十乃是最基本的条件。“所以我们岳沙还得扩军,不仅要扩军,而且训练量还要加大。以前军中规定两天一餐肉,从明天起改为一天一肉,只要不累死,就给我往死里练!”
“喏!末将定全力操练!”
“其三,我岳沙的人口还太少了。要扩军,就得有百姓;要吃肉,也得有百姓!这次俘虏抓了三千只能从中招收三百士卒,三百,刚好将我们的损失补回来而已!所以大家议一议,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口迅速增加又不会造成现有军士的伤亡。”
众人对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仔细想过,只是始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白沙这一问,大家都明白主公认为人口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当然,也的确必须解决了。
见众人眼观鼻鼻观心,白沙就知道他们也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心中叹息这些历史武将也并非十全十美,既然没有人出头,白沙不得不把话题挑明了。由主公提出、由麾下提出和由当事者本人提出三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了,前者自然最差,只是白沙见他们无动于衷,也就不得不亲自提马上阵了。
“仲康,令尊可好?”
许褚讶异的看了白沙一眼,不知道主公为什么突然问候自己的父亲了,当下小心的回道:“回主公,家父身子康健,谢谢主公关怀。”
“呵呵。古人说虎父无犬子,令尊能培养出仲德仲康你们两兄弟,令尊令人敬仰啊。”白沙恭维道。在历史上许褚投奔曹操时自领同乡千人,可他投奔岳沙却只有兄弟两个,身后还有小猫三两只,足见许褚对白沙这位主公并不十分看好,毕竟岳沙还太弱了,甚至比许家村还弱小,若非许褚守信,连他自己都不会来岳沙就更不会带着乡人同来了。旁边的荀彧一听就,明白主公是想将整个许家村并入岳沙,一时间更怕主公对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来。
许褚作为一名历史武将而且还作到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万岁亭侯,自然也不是笨蛋。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三国志》)一句“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足见他的智慧。联系白沙前后的言语,许褚很轻易的知晓了主公想要将他的整个许氏家族绑在岳沙的战车上。若非当年的戏言加上白沙派人找上门去,许褚怎么也不会来投效的,即便现在岳沙升格为县城,许褚也不愿意将整个家族的命运交到白沙的手上。都说狡兔三窟,这军阀乱世,一门投三家也有个退路不是?“褚代家父谢过主公夸奖。只是家父年老体虚,老人家嘛总是故土难离。褚来岳沙日久,恳请主公准允褚回乡探亲。最多一月,褚定回还。”
许褚已进为退,不仅直接挡了白沙的嘴,还让白沙不得不准了他回家探望。百善孝为先,白沙再怎么有理也不能挡住人家尽孝道不是?人无信则不立,许褚能履行当年的诺言白沙也相信他会回来,只是绑架许家村的想法自然落空了。
白沙刚把目光转到荀彧身上,那荀彧就出列道:“主公,臣以为有一人可能有办法解决此事。”荀彧也不敢接招啊,荀家在颖川算得上豪门大户,除非家族危亡在即或者天大的好处,否则举族搬迁不可能的,就算他这一支整体迁移也不是他能决定的——长兄二兄早亡,三兄荀衍留祖居陪伴因年老从济南相卸任的父亲荀绲,四兄荀谌辅佐冀州牧韩馥。因此他也只能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推出去。
“哦,文若快说。”白沙有些兴奋,他没想到岳沙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
“三清道人,孔豹。”
“孔豹?”白沙皱眉表示怀疑。孔豹过往的一切都在白沙眼中,他的能力如何白沙是一清二楚,若真有一呼百应的本事也不会混到落魄废庙的地步了。
“主公可记得当年黄巾军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黄巾军的依仗,不过是裹挟民众而已。”对于农民起义,他们的武力差经济差,唯一的长处正是人多,而人多的原因却是官吏的盘剥。
“不错,正是人多。黄巾被镇压,其主力死伤殆尽,然那些黄巾小卒也就是被裹挟的百姓却大部分躲过了剿杀。孔豹作为旅帅,这些人的归属相信他应该知道。”
“可这么多年了,那些百姓也该回归家园了吧?”
“呵呵,黄巾之乱,乱不在黄巾,而在官吏。黄巾虽灭,然官吏依然是那些官吏。更何况原有的豪门被黄巾清理,新生的大户的积累也不是这短短几年所能完成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山贼土匪。那些人的一部分成为了剪径的强人,还有一部分却是逃进山林。若能以招揽这些人出山,主公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穿越三国之领主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