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是人生定理,也是一条重要的人生定律。居危思安是得过且过,也是走向自取灭亡的一条自毁之路。
有人在居安思危中过的战战兢兢,也有人过的如鱼得水。但是相反,那居危思安的人……至少现在是很满足的。即使危险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不过那些都不重要。
与冀州比起来,江东的这几个很有先见之明的人也是有着居安思危的能力的。至少,他们看的会比其他人要远,在那宴会上,支持孙权的,除了周瑜之外,另一人则是连周瑜都没有想到的鲁肃。
孙权本来以为是张昭的,自己和他关系这么好,他也希望在这种时候,张昭可以站出来说几句支持自己的话,结果他失望了,周瑜说了鲁肃说了,张昭就是半分都没有个表示。
失望之后是一种高兴。
至少,在他所认为的除了张昭之外,还能有这么两个支持自己的人。而且这两人都很厉害,一个大哥最信任的兄弟周瑜,一个是同等厉害的鲁肃。
有这两人表示支持,即使其他人都劝说他要降曹以保江东,他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反对了。凭什么非要去投靠?
“子敬这话说的很少,本将军甚觉微言大义,诸位不必再议论了。”孙权摆摆手。
但是当那帮大臣们看见自己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胁,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完全吸纳之后,他们心中愤愤,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孙权看这几个顽固不化的老头还打算要说什么,至于说些什么话,他大概也猜的出来了。
孙权没有给那帮老顽固辩解争论的时间,他将腰间的佩剑解下,然后砍向木桌,那木桌一分为二,将在场的几人也都吓了一跳。
“若是再有主张降曹者,其下场,犹如此案牍!”孙权怒气冲冲,他愤然离去,这场本来是为孙权接风洗尘的宴会也闹得不欢而散。
周瑜吩咐着众人退下,他看着那被砍断的木桌,摸摸下巴,这时,鲁肃凑上前来。
“公瑾兄,我现在有点看好这小孩了。”鲁肃说完这话后就离开了。
周瑜愣然,然后才反应过来,鲁肃本来不怎么认可孙权的接权与到来,不过从孙权那强硬的态度上,鲁肃似乎对自己之前的感观有所改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既然鲁肃能够改变,那么,站在孙权身边的那个张昭,他为什么没有半句话?周瑜摇摇头,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个张昭不是和孙权是一条线上的吗?既然孙权说出这话来,那必然是和张昭商量好的,既然这样,张昭怎么就不知道帮衬着点呢?
江东的宴会不欢而散,那冀州袁绍那边也不怎么轻松。
有刺客去刺杀孙策,本来就是打着“袁绍”的名号去的。现在这刺客死了,孙策也死了,这叫什么?死无对证!
于是,可怜的袁绍只好背上了这个骂名,就连他的冀州也不能幸免。
本来,袁绍还在打算着结合孙策共同对曹,结果现在倒是好,那边发生了一场大乱,结果都一死百了了。袁绍想想这事就觉得头疼,不过他的头疼只是一时的,而他手下那位谋士甲的心累,却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
就在那谋士甲已经打定主意,坚信那位福大命大的孙策将军不会那么轻易的挂掉,所以,正当他打算要去派人与江东和解之时,结果,不知道哪个混蛋用的“借刀杀人”的好诡计,不止成功把对方给干掉了,而且还彻底的打断了他冀州与江东之间的关系。
虽然以前那关系也不怎么友好,不过还不至于多么的糟糕,但是现在呢?那谋士甲除了不断的摇摇头表示自己的心累,他实在是别无他法了。
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然而,重要的是,他们冀州的袁绍老大好像就不在乎这些事情。反正,从袁绍的神情中,他是看不出半分为此而担心的神态来。
其实,谋士甲也不必去追查凶手那么麻烦了,这件事情,说不定所有的诸侯都有份,呵呵,谁又能说的准呢?
与那些诸侯之间都有着某种牵扯,所以在这个问题的计量上,谋士甲还是觉得那些个诸侯都有掺和的可能性比较大。
现在还不是兴师问罪的时候。关键就在于,他们老大的心态也太好了吧!他们老大都不着急,那他在这儿“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是个什么意思?
冀州与许都之间的血海深仇仿佛已经成了隔阂,再也没有解决的可能。而且,冀州本来打算的这个盟友江东结果却从了死敌,很是莫名其妙,就那么突然间转换了性质。
现在,冀州没了江东这么个与其利益不冲突不矛盾的团体,他所剩下的,所依靠的,也就只剩了自己。因为除了江东之外,袁绍并不确定还有哪个诸侯敢和曹操拼一把。江东,是他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盟友,结果性质变了,那这盟友就变成了敌人。
不过,这个敌人并不可怕。因为,在谋士甲尽力的探查的情况下,似乎江东那边没有人在考虑到为了孙策而将敌视的目光放与冀州,反而打听到孙权对那曹孟德的态度挺不好的。
其他的嘛,算了算了,既然也没有个主意,那就没有必要急于这一时半会儿了。
谋士甲心中想着,他也跟着袁老大在危机重重的冀州,做起了那清闲之人。反正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可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那么,他不妨也大梦一场,至于这一梦醒来,看见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那就与他无关了。
无论事情怎样,到底还是冀州与许都之间,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争斗。他一个谋士,本来就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在后面去跟着操那份心思啊!
有人清闲有人忙。就在这两人都索性放弃,冀州也什么都无所谓的思考之下,曹操,开始出动了自己的计划。 谁主三国